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60

  “好了,我的稿子已经念完了。”唐华微笑着把文件重新装进袋子,两手指头交叉,支在桌前。
  ……作为23岁的小后生,稍许做出放松的动作是不成问题的,在诸位大佬前辈面前端着严肃脸反而更难受。
  “临走前,刘华岗同志在送别时,让我代他向各位问好。”
  在会场的大佬人人脸上都泛起了笑容,会议进入轻松时段了。
  “他是不是还说,以后他的‘一个朋友’就可以不用媒介,直接问你问题了?”刘副主席说。会场开始出现笑声。
  唐华也笑着点头。
  “我还是想再说一下民促的情况。民促既已成立,以后免不了要进行公开活动和发声。但是蒋介石不久就会发动全面内战,高压铲除异己,果统区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威胁。李副主席可能还好,他是党国元老,大不了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反正他已经被开除过两次了,再开除一次,蒋介石也不敢动他。蔡叔、何先生,蒋介石也是不敢动的。但民促的基层成员,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麻烦,甚至有生命危险。说不好,他们中的许多人,就要在渣滓洞、白公馆,与你们的同志做狱友了……如果可能的话,在危急的时候,希望能得到你们的一些帮助。”
  刘副主席听完点了点头。
  “我们与民主党派,是统一战线的亲密朋友,”主席手里举着半截香烟说道,“彼此相互扶持、荣辱与共。援助你们是分内的事。”
  “两党会谈整理的纪要,我打算让郭丰年带回去给李副主席、蔡叔,”唐华说,“我要在延安住一段时间,或者干脆常住。”
  “这本来就是说好的,你不是要在延安走访考察的嘛。”总司令说,“考察三五个月是很正常的。”
  “以后一直住在延安也很合理,民盟从去年起就有代表常驻延安,与我们党保持密切的联络。”林伯渠说。
  “我的杂志在上海已被国民党查封,不过这两个月,两期杂志的稿子我都弄出来了,就在你们这儿出版吧。哦刘华岗可能都抄给你们看过了。”看会场的大佬纷纷点头,唐华接着说,“还有,我要在延安自然科学院——现在是叫延安大学?开一个课程,也不算课程,就是讲座,叫做《科学技术与军事装备的发展趋势》。”
  刘副主席点头。“这个课要尽快开,最好这两天就安排好。对了,上课时间最好是下午两点到四点,定在这个时间,我们几位就都可以去听。”
第2章
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大学。
  这里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40年,1943年与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陕北公学等合并成为延安大学。解放战争后,延安自然科学院又独立出来,最后搬到往北京,成为北京工业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
  唐华与陪同考察的同志一道,在延安大学校内漫步。
  与上海交大、同济、复旦的校园相比,延安大学没什么恢弘的建筑,只是一些不超过2层的简陋房屋与窑洞。但唐华看见路过的学生脸上的骄傲与专注,听见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延安大学有中学部,最小班级其实是初中),看见窑洞里授课的教室和聆听的学子,看见简陋的化学实验室里小心翼翼端起烧杯的学生……所见所闻无不证明,这就是红色根据地的最高学府,延安最有价值的人才培养中心,日后新中国建设的“种子”之一。
  在一间大土砖房前,一行人停了下来。“这里就是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很惭愧,藏书很少,只能叫阅览室,不好称之为图书馆。”
  唐华推门进屋,第一眼就发现墙上有些熟悉的东西。
  屋子的四面墙有两面半贴满了各种印刷品,其中几乎有一整面墙,贴的全是唐华的《世界军事画报》。阅览室工作人员把其中插画最多的后半本拆下来,一页一页地贴在了墙上。
  唐华紧走几步,来到墙边,上上下下地打量这个阅览室的“军事墙”,咧嘴笑了起来。
  “唐先生,对,这儿张贴的都是你的杂志。我们科学院一共订了两份《世界军事画报》杂志,一份贴墙,一份留存。不过,留存的那本,一般来说,上架不到三个月,就会被翻得卷毛边……小许,这位上海来的唐先生,就是《世界军事画报》的社长。”
  “哦,唐先生您好!”说话的是阅览室值班的小战士,听到陪同人员的话,赶紧站起来,敬了个礼。唐华赶紧回礼,说让他随意些。走到阅览书架旁边,还真是,存的几本《世界军事画报》不知道被多少读者翻过,纸边都出毛了。但是没有一本污损或者撕坏的。
  “小许同志,你平时喜欢看军事的书籍和杂志吗?”唐华问。
  小战士点点头。
  “延安大学七百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政治可靠的八路军小战士,由各根据地推荐到这里来上学。”陪同人员说,“他们都喜欢看军事类课外书。其他地方来上学的大学生,其实也十有七八,是对军事感兴趣的……在延安大学就跟上军校一样,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在课余时间操练。”
  唐华转过身来,深吸一口气,感慨地说:“这本杂志办了十年,无论在上海、南京、重庆,或是其他的国统区,都只是一些有钱有闲的中产会拿来当消遣读物,国民党军政大员不看,他们忙着升官发财搞派系。国民党的军校里也很少有人看,这些人都琢磨着怎么混毕业,出去之后找个靠山,然后升官发财……只有在延安,我还能找到那么一大群读者,真正的、忠实的读者。”
  走出阅览室,唐华笑道:“这真是奇妙的一天,在这里仿佛回家一样。”
  ……
  “唐先生,前面就是鲁艺的‘地盘’了,这几幢楼都是。”
  鲁迅艺术学院?
  这就是冼星海曾彻夜谱曲的地方吗?
  这就是《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吗?
  这就是一人创作了两个国家的军歌的音乐怪才——郑律成曾生活过的地方吗?
  唐华静静看着眼前的建筑群,直到有两个人朝考察的小队走过来。
  “主任好,这位就是唐华唐先生吗?”
  “你好,唐先生。我是马可。”
  “我是刘炽。”
  “呀,‘延安五人团’,今天见到其中两位,真是太荣幸了。”反应过来的唐华也赶紧和他们握手。
  和后世的男团一样,延安也有一个音乐的“五人团”——马可、关鹤童、张鲁、刘炽和安波。当然,这几人的卖点不是颜值而是才华,五人都是偏创作的音乐家,都擅长运用民族乐器以民乐特色的曲调进行再创作。马可的代表作是《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还是《白毛女》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刘炽代表作《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其实也是音乐的爱好者,非常高兴能来这里,如果不介意,我也想在这里交流和学习一番。”唐华说。
  这个年代,娱乐圈信息传得没那么快,马可和刘炽还不知道上海都发生了什么,于是也很高兴地请唐华一行人进了音乐教室。
  “唐先生曾在美国留学四年?那一定比较熟悉美国音乐了?”马可说。
  唐华点点头。
  “我们鲁艺最近改编和发掘了很多民乐作品,不过我也对欧洲和美国的音乐很很大的兴趣,毕竟音乐是无国界的情感和生活的艺术表达。”
  “你们的工作很有价值,民族音乐的发掘,改编,但最后你们做的工作应该是创新。”唐华说,“西方音乐也在创新,尤其是美国。用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新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革的时代。阿飞,把你的袋子递过来。”
  阿飞是唐华带来的乐队成员,听到唐华的话,就将电吉他递了过来。
  “这个是?”刘炽冒出问号。“有六根弦……这是吉他吗?可它的外形怎么张牙舞爪的。”
  唐华哈哈笑了:“吉他为什么就要长一副圆滚滚的样子?鲁迅先生也说过,‘国人大抵更喜欢折中一点。所以,这便有些许欲求两全其美、鱼掌兼得的意味。不少人便夹在这圆滑与棱角之间。而人就应该有态度,棱角分明。……圆滑也好,棱角分明分明也好。只是我,更喜后者。多了锐意,有攻击力和破坏性’。”
  “好嘛,原来这是棱角分明吉他。”马可说,“我能试试吗?”
  “可以。”唐华将吉他递过去,“这叫电吉他,确实棱角分明。稍等,我先插上电。一会儿,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锐意,有攻击力和破坏性’。”
第3章
第三次科技革命
  延安大学,科学馆。
  下午2点。
  在过去的两天,唐华从上海带来的幻灯机终于安装调试完毕。《科学技术与军事装备的发展趋势》就正式开讲。
  “各位首长好,各位延安大学的同学,下午好。”
  报告厅的一角,几位大佬扎堆坐着。唐华努力控制住心跳,免得自己说话的声音发颤。
  “20世纪已过去将近一半。从1900年至今,世界在这四十六年经历了深刻的激荡和变革。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运动正在全球兴起。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在飞速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了彻底的工业化,社会也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势头更加猛烈。总体上看,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渐进的量变与飞跃的质变两种形式,在量变中完成质变的积累与准备,在质变的飞跃中又引起新的量变。量变与质变交替出现,推动科技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对于科学技术,尤其是最尖端的科技领域,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清科技发展、军事装备发展的本质与趋势,才能在科学的实践探索中占据世界科技的前沿,掌握竞争的先机。”
  唐华示意拉下报告厅的窗帘,打开了幻灯机。投在幕布上的第一个画面,是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爆炸成功的场景。这还多亏了《Times》的爆料,唐华这才在这个时代获得了原子弹的第一手图片资料。巨大的冉冉升起的蘑菇云也让在场的大学生们骚动起来。
  “要讲清楚原子弹——也就是核武器——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回顾近代以来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了一场以纺织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革命,继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完成标志,人类第一次可以大规模地、可控地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又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到80年代,电动机开始用于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技术的使用为先导的,因此又叫电力革命。伴随着电力的使用,这一时期科技的进步还包括:基于电力的通信技术、内燃机、由内燃机而引起的大规模开采与使用石油。如果我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一个提炼,就是两点:一、人类继煤炭之后又掌控了石油这一能量来源;二、人类掌握了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
  “恩格斯曾评价说,资产阶级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一百年的统治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人类有文明以来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强大。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所创造的生产力又超过了之前所有时代的总和……”
  “这个唐华,是不是看过很多马恩的书?”任弼时回头,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你看他刚才说的这些话!”
  “唐华生活在上海,毕业于美国的军校,现在是民主党派的成员,可是却读了那么多的马恩列斯著作,理论水平比我们党的很多干部都高哟!”主席十分认同地说道,“而且,唐华学马恩列斯是活学活用,没有一点生搬硬套。”
  ……
  讲台上的唐华介绍完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又给学生科普了核武器知识和原子弹的研制过程,撤下第五张幻灯片,开始黑板手写。
  “刚才,我们弄清楚了核武器的原理,现在再把注意力回到刚开始,我们讲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本质。”
  唐华画了一个框,写上“能量获取”,向右引出一个箭头,在箭杆写上一行小字:能量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可以大规模地、可控地使用煤炭,并学会了将煤炭燃烧后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唐华在左侧画了个方框写上“煤炭”,然后用线条将其连在了“能量获取”上面。然后在向右的箭头终点画上一个方框,写上“机械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可以大规模地、可控地使用石油,并学会了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
  唐华换了一种颜色的粉笔,画了“石油”的方框并与“能量获取”连接,又在“机械能”的方框再右边画了“电能”的方框,画上双向箭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