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860

  现在是朝鲜想避免自己的人员被自愿遣返吃掉,那就得提出一些条件双方才有得交易。在总理和主席的几次商谈沟通之后,朝鲜方决定把这一块地区的民政管理权还给南朝鲜。不过,苏屹邑虽然也在非军事区划界内,但这个村子靠着光岩山南麓,和北边是连为一体的,没法还。
  “我以美利坚总统的名誉保证:一、停战协议签署后,即签订美韩安全条约;二、美国在1953年向韩国提供两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此后为韩国提供长期经济援助,上述条件可以以协议形式记录在案;三、如果停战协议签署后30天内中国和朝鲜仍未完全履行协议,美国将与韩国一并推翻停战协议;四、为韩国提供20个陆军师的装备、弹药,并帮助韩国军队完成人员培训,增强韩国的海空军,这一条亦以协议形式记录在案。”
  华川谈判的新进展从春川发到东京,东京又迅疾拍发给华盛顿,而华盛顿那边,艾森豪威尔立刻就给克拉克回了这封电报并转发李承晚。
  ……
  莫斯科,红场。
  一辆古老式样的前装炮炮车缓缓进入红场,炮车拉着斯大林的棺椁。斯大林的遗体经过处理,要放在红场的列宁墓旁边,和列宁同志躺在一起。
  在棺椁的后面是送葬的人群。人群最前方,第一排几个人是赫鲁晓夫,贝利亚,总理,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莫洛托夫。
  马林科夫身上带有“内臣”固有的缺陷,没有基层执政经历,不接地气,还有点娘炮,和斯大林的形象反差太大,苏联人暗地里给他起了个绰号“马莲尼娅”。再加上三人团里总得平衡平衡,蛋糕得三个人都有份,在马林科夫看来,赫鲁晓夫就是一面相忠厚的秃子,做什么都任劳任怨,于是苏共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就给了赫鲁晓夫。
  “主席同志,第一书记同志,”贝利亚压低嗓音说,“我先小范围披露一个秘密消息。那个东西将在三到四个月内完成试爆。”
  那个东西,就是苏联的第一枚热核武器。严格来说,可能不算是氢弹。
  苏联在研制原子弹的时候,对于热核聚变武器的研究就已开始,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处于探索阶段。1951年5月,美国第一枚氢弹原型试爆,苏联觉得研制氢弹的任务更急迫了,但一直未能参透辐射内爆构型的机理,仍然在做各个方向的试探。苏联人想到的第一个方案是混合使用铀-238和重水的“非均质”构型,接着萨哈罗夫提出一个改进的“千层饼”方案,不用重水而是用氘化锂-6,氘化锂-6和铀-238交替,一层一层包裹在原子弹外头。
  苏联专门委员会下令将“千层饼”构型的氢弹列为优先研发方案,现在是1953年3月,第一枚样弹RDS-1已经在车间制造和组装了。
  “真是个好消息,苏维埃与美国在战略武器方面的均衡即将恢复。不过,”马林科夫说,“在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世界大战将意味着现代文明的毁灭,故而未来世界大战实际没有赢家,恐怕核武竞赛也毫无意义。”
  贝利亚陪着笑了笑,但过一会儿用不太明显的幅度摇了摇头。
  “朝鲜战争就快要结束了。”莫洛托夫说了一句,“美国之所以在朝鲜如此克制,是因为苏联手中有原子弹。”
  “什么,朝鲜要停战了?”赫鲁晓夫很吃惊,“总理同志,莫洛托夫同志刚才说的话您能予以证实吗?”
  总理静静听后排的翻译复述完,然后回答道:“现在谈判已经步入尾声,如果美国对谈判持有诚意而且信守承诺,我们愿意和他们签订停战协议,恢复朝鲜半岛的平静。”
  “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中国和朝鲜可以恢复和平,建设社会主义。”
  马林科夫这句话贝利亚倒是挺赞成,但赫鲁晓夫有点意见:“只是美国就可以从朝鲜半岛抽身了。”
  贝利亚:“不,不,接着中国同志会对台湾发起攻击,消灭蒋介石匪军在岛上的残余力量,我想总理同志上次知会过我们所有人。”
  “噢,是吗,”马林科夫说,“如果这样,那将又是一次对美国及其跟班的重大胜利。”
  ……
  华川,熔岩里。
  1953年4月10日。
  从4月10日清晨开始,双方在熔岩里的工作人员忙着为签字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会场区的气氛前所未有的活跃,到处可看到三五聚谈的各国新闻记者,不少人对短时间内修缮得崭新的会场赞叹不已。
  在大厅正中,东西向并列摆放的两张长方形会议桌是双方代表团的位置,长桌中间是两张方桌,其中一张摆放着用朝、中、英三国文字书写的《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停战监督组织的构成与职权范围》、《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另一张方桌更像是一个金属制的立方体,上面没有摆放任何东西。
  9时30分,双方代表进场。
  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大会,历时1年零九个月,前后举行108轮会谈,现在进入了最后一刻。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第一次出现在华川谈判现场。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上将也出现在谈判现场。
  彭德怀神情严肃地注视克拉克,克拉克也注视彭德怀。
  第一次出现在谈判现场的还有金日成和李承晚。
  被陈庚替换下来之后许久没露面的叶挺也在谈判桌上坐着。
  在这个最后时刻,有两个南朝鲜人坐在谈判席上。李承晚的位置次于克拉克,金钟五更是在最旁边的位置,但至少有南朝鲜人在这儿。
  毕竟这个时空没有让李承晚“悲愤不已”的金城反击战。在拿回汉江北平原的民政管理权之后,李承晚又得到了艾森豪威尔亲口保证的“艾四点”,终于同意把8万人民军战俘放了。
  由于李承晚没有afk,所以这次谈判签字仪式……人来得很齐。这样也好,一天之内就能全签完。
  “4月1日至4月9日,交战双方校验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工作全部完成,双方均无异议。”
  “4月1日达成的停战协议,关于军事停战委员会筹备工作的讨论,关于遣返战俘细节的讨论也已完成。”
  从1952年8月7日,停战协议第一条军事分界线和非军事区的原则性谈判达成一致,到1953年3月底,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在西线,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保持着侦察分队接触但互不用重兵力对攻;在东线,不算攻守交替最后回到原点的山头,中朝联军攻下了39.4平方公里的地盘,联合国军攻下了22.8平方公里的地盘,中朝联军虽然是净盈利的,但也就赚了16.6平方公里的贫瘠山地而已。
  双方代表签字后24小时,即4月11日中午12时,交战各方完全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
  在双方紧贴区域,部队、装备和弹药补给在停战协议签署后72小时内后撤2公里。
  军事停战委员会随协议签字而成立,在未来一个月,委员会将把长209公里的军事分界线划为10个分段,并设立1100个标志军事分界线的永久界碑。
  1953年5月12日,永久界碑埋设完毕后,作为联合国派遣的维和行动实体,停战监督组织进驻非军事区,双方战俘的交换遣返在汉江北平原的议政府举行,而停战监督组织的总部也在议政府。此后,停战监督组织负责监督双方对停战协议的执行。
  金日成签字。现场记者咔嚓咔嚓咔嚓拍照。
  克拉克签字。现场记者咔嚓咔嚓咔嚓。
  彭德怀签字。现场记者咔嚓咔嚓咔嚓。
  李承晚签字。咔嚓咔嚓咔嚓。
  南日签字。咔嚓咔嚓咔嚓。
  小威廉·哈里逊签字。咔嚓咔嚓咔嚓……
  朝鲜战争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历时2年9个月,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时间2年零5个月,在1953年4月10日,这场战争落下帷幕。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场牺牲97000人,一名副军长牺牲于战场,一名副军长病故,一名师长牺牲,主席长子亲上战场,在美军空袭中重伤。
  美军阵亡84000人,美骑一师师长殒命于汉城,美步2师师长于青川江畔被俘,美步24师的两任师长在全罗北道、涟川郡被俘两位,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汉城-议政府之间的公路被侦察兵抓获。联合国军的其他仆从国,土耳其、英国的阵亡人数和被俘人数上千,泰国参战部队则奉献了最高的伤亡数/参战人数比率。
  战争中,朝鲜人民军、居民死亡45万人,韩国军队和平民死亡60万人。
  付出了2年9个月和巨大的代价,中朝联军将世界的超级大国、头号军事强国打回了三八线,让美国损兵折将,不得不坐下来与中朝联军谈判。又因忍受不了中朝联军提出的刚硬的停战条件,美国几次试图在战场上拿回一些利益,但每次都徒劳无功,每次都招致更大的损失。
  ……
  在拿起笔之前,联合国军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嘴里小声地嘟哝了一句。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委托我宣读一封给诸位的信笺,”克拉克最后说。
  “我向参与停战谈判的代表团——每一方的代表团,表示敬意。你们使朝鲜半岛结束了战争状态,迎来了宝贵的和平。……我也谨代表美国人民感谢各位的工作,你们让美国人民摆脱了战争的困扰,他们可以回家了。”
  “我们的主席也有一些话想与在座的诸位说说。”
  读完艾森豪威尔的信,彭德怀接上话。
  “但是,不用我念,他已经来了。”
  彭老总示意工作人员开始。
  工作人员按下按钮,两张长桌之间,也就是双方签字和谈判代表之间,那张金属制的立方体桌子被激活了。
  主席的三维全息影像出现在金属方桌的上方,在空中闪闪发光。
  彭总和叶挺都听见了会场里几声“咚咚咚”,这是有几位记者的相机脱手摔到了地上。
第32章
台湾有点紧张
  “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皆与魔法无异。”——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
  克拉克这句话里,“足够先进”是说科技所处的层级远远超过了亲历者的认知,以至于亲历者无法理解科学现象,只能归结于魔法。原始人看见机枪会认为这是魔法;但是拿破仑时代的老兵看见机枪会猜出来这大概是什么东西。军用运输机这个时代普通人不会感到陌生,但在太平洋的土著眼里就诞生了新宗教“货运崇拜”。
  激光全息影像其实只高出了这个时代的科技一个层级,如果在华川谈判现场有一名藤校的物理学博士,那他可能就会比较理性地思考这个东西是怎么成像的、怎么播放的,后面的技术原理是什么。然而在场的联合国军军官和记者没有一个是物理学博士,所以激光全息系统播放出来的主席形象,在他们的眼里就是——
  神迹。
  激光全息的影像动了,主席开口说话:
  “我们和你们所代表的资本主义能不能和平共处?我认为可以和平共处。只需要一个条件,就是双方愿意共处。”
  ……
  “停一下。主席,您刚才眼睛稍微有点瞟了一下左边的摄像机。还可以再自然一点,就像在海子里闲庭散步一样,这些摄影机就当它不存在。”
  时间倒退二十五天。3月15日,中南海。
  湖边的一处空地,主席被摄影器材包围着。他的正面竖起了五六块白纸板,高度和一个人坐着时差不多。白纸板上写的是几个名字和头衔:“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南朝鲜总统,李承晚”“联合国军谈判首席代表,小威廉·哈里逊”……
  听见身边的女声喊NG纠正动作,主席“哦”了一声,重新来了一遍。负手站立,目光从左到右,依次掠过面前的一排白纸板,看完之后不忙开口,而是先停顿几秒。
  拍摄的间隙,唐华忍不住插了一句:“其实刚才主席的动作已经很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