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860

  弗莱彻级一口气拆掉三座单装炮塔,只在前后各保留1门炮。
  然后改装方式也和基林级如出一辙,红旗-2/4防空导弹系统在舰后部,2个四联装反舰导弹在中间鱼雷发射管的位置。
  “弗莱彻和基林都是超过三千吨的驱逐舰,改装潜力真的比07型大得多。”唐华说,“现在苏联已经改了一艘07型,装的是防空导弹,但是装了防空导弹之后,我看他的舰桥和舰体内的空间已经很紧张了,想加装反舰导弹得在舰体找个舱室放控制台,现在都感觉很不好解决。”
  为了装红旗-1/2防空导弹,苏联人拆掉了一座单管130毫米炮塔以及后三联装533毫米鱼雷管,舰桥多了2部雷达。但关键是07型驱逐舰吨位才2000多点,真是不太够用。
  “那艘在渤海湾做测试的07型就是要转交给我们的4艘07型之一,既然不好加反舰导弹,那就先不加了,还是挺划算的。”萧晋光说,“省钱。”
  罗顺初:“那么那4艘07型就变成装3门130炮和一套防空导弹系统的奇怪玩意了。哦,还有一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刚才一直没说话的程旺开口了:“对于07型,那个……牧野先生大致提出了一种改装方案,是可以安装反舰导弹的。他说可以把导弹控制室装在烟囱后方,在那里搭个小屋子。”
  唐华:“呵,牧野先生到岗才几天就干了这么多事?”
  程旺:“他说他早前研究过苏联这种07型驱逐舰。对了,萧司令员,我得先说一件重要的事儿。重庆舰,在大连的那艘,在中苏两方人马共同的努力下,快要修好了。”
第9章
节俭办海军
  大连船渠工厂(大连造船厂)。
  “修复?不,这船并没有完全修复,只是修复了水下部分和动力。根本不行,只是能出海而已。”
  普斯汀柴夫——1951年“重庆”号打捞上来之后第一个对其进行勘察的苏联工程师,现在是“重庆”舰修复改造的主任工程师。1953年6月,船舶工业局长程旺去了大连一趟,本来是想去大连船渠工厂协调人员,结果当场就听了普斯汀柴夫一通唠叨。
  “这艘巡洋舰大佬起来才两年零三个月,开工修复到现在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离预定的工期只过去了一半。为什么这么着急要它走出船坞?”
  程旺:“咳……上海两个造船厂在未来短时间内要改造6艘美制驱逐舰,任务很紧,需要从大连的几个船台抽调一些技工过去协助。因此,我想应该尽快完成‘重庆’舰的修复和改装,这样大连这边的任务就稍轻了一些,可以放心抽调人员。”
  普斯汀柴夫:“局长同志,作为一艘1937年服役的轻巡洋舰,林仙级在现在的世界既不强大也算不上先进。只有对它从上到下彻底的翻新和做现代化改造,给他换上尽可能多的武器和舰载装备,才可以在20世纪后半叶的海洋对抗时有比较好的表现。否则,它就只能沦落为一艘仅用于海上仪仗的观赏舰。”
  程旺听出了普斯汀柴夫言语间不满的情绪。“普斯汀柴夫同志,我们对此充分了解并且同意您在这方面的主张。但是现在海军和工业部门达成了初步意见,就是这样子。”
  1952年初,海军去苏联谈判引进海军装备时,敲定了重庆舰的改造方案。
  普斯汀柴夫提出的改造方案预算是5000万卢布,这是外汇开支。国内财政另需筹集1800亿(1800万新币)各种费用。
  后来唐华和萧晋光和罗顺初又一顿砍,把改造方案预算削到了3400万卢布。
  1953年6月,程旺又来到大连,表示一切从简,原来预定的后期改造方案,也糊弄糊弄完事,马上把重庆舰拖出船坞。改造方案预算再次降到了3100万卢布。
  ……
  “由于船舶工业和海军计划的调整,‘重庆’号现在决定以比较原始的状态修复并且交付给海军。”程旺说,“因此,它快要可以重新下水了。下水在舾装码头再工作4到6个月,就可以交付海军。”
  “这艘船我们船舶工业局并没有做太大的改动,因此也没有花太多的经费。”
  “首先是他的对舰武器,‘重庆’号在半年之后交付海军的时候,还是一艘以炮击为主的轻巡洋舰。主要作战武器:3座双联装152毫米/50倍径舰炮,最高射速每管6~8发/分钟,最大射程23.3公里。这炮……怎么说呢,我知道海军肯定都习惯用反舰导弹来对海作战了,但‘重庆’号在重新投入使用后,应该是一艘特殊用途的炮击舰。”
  萧晋光:“是的,其实就是一艘适航性很好的岸防炮舰。”
  “‘重庆’号1951年检查的时候,动力和推进系统应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全舰4个锅炉全部保持完好,没有出现不可逆的损害。推进系统,两个蒸汽透平机和两根推进轴坏了一个,损坏的透平机齿轮联动机肯定要修复。其他的就没什么了。甚至两个螺旋桨都暂时不用换。”
  “海军官兵在打开通海阀门之前对军舰做了尽可能好的保存,这个工作做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打捞起来之后发现零件浸泡生锈的现象并不突出。”
  “除了6门主炮之外,‘重庆’号的副炮和高射机关炮全部拆除,雷达全部拆除,去上海接受第二次舾装。”程旺说,“重庆号最终的设想是在中近海担当驱逐舰编队的领舰,不过现在重庆号领导的可是导弹驱逐舰,因此对它的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可能就要动比较大的手术了。”
  萧晋光:“你们船舶工业局和唐部长来策划方案就行了,海军没什么建议值得提的。”
  ……
  唐华摇摇手表示不同意萧晋光太过分的客套话:“萧司令员,海军如果在战略和战法方面有了新的想法或者有了新的革新,一定得尽快和我们沟通。我们这装备部门研发下一代装备,也不是闭门造车拍脑门子想出来的,都是要联系一线部队,联系实际情况。”
  萧晋光:“好吧好吧。我们不是一直保持着很密切的联系嘛。唐部长这话有点多此一举,哈。”
  罗顺初:“司令员,是不是该说潜艇的事了?”
  萧晋光压低声音:“艹,潜艇在这里让我们怎么开口说?”
  唐华、程旺、段之俊:……?
  “是这样的,一提起这事我都觉得脸上无光。”罗顺初说,“52年中苏签了那个协议之后,不是要选送潜艇兵苗去苏联深造嘛。我们选了145人到苏联,1952年10月到的,三个月后,体检不合格淘汰了47个。这下好了,剩下就90多人,艇员编制都残缺了,赶紧从国内再选了六七十个苗子去苏联。但是,因为这潜艇兵培训延误,所以初期的4艘小潜艇的接收进度也要延误了。”
  嗨。原来是这事儿。
  “萧司令员,罗副司令员,这有时候也是没法完全避免的,”唐华说,“初期咱们没有经验,再怎么小心,也会在什么地方捅出篓子来。但最后这道坎总能过。我觉得,咱们是时候跟苏联套理论一下中型远洋潜艇的引进了。先来料组装,然后仿制生产。”
  萧晋光:“去年我们一笔合同签了9亿卢布的贷款,今年没有了。就算财神爷赠我贷款额度,我这手也签不下去了,这些外汇多宝贵啊,拿来发展建设多好。……主席说,不要再大笔花钱了,年底和苏联谈的协议增补项,上限是1亿卢布,不能超过这个数。”
  唐华:“够。”
  萧晋光:“1亿卢布够造出国产潜艇来?”
  唐华:“不。1亿卢布够搞定一个最简版本的潜艇工业系统。但是需要给船舶工业5年的时间。如果想加速到3年就搭建起工业体系,可能得4到5亿卢布。
  ……
  现在苏联只有常规潜艇。可出中远海作战的舰队潜艇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
  中型舰队潜艇性价比最高。在1953年苏联已经服役的有613型(W级),这大概是苏联借鉴了德国二战末期XXI潜艇之后诞生的产物。
  在W级之后是R级,这东西现在还没有,但唐华估计已在设计甚至开工了。
  R级是W级的改进型。
  第一步肯定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怎么模仿最省钱——这确实是个很有难度的问题。
第10章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
  上海计算机所空旷得很,大部分人员都外出了。
  唐华走进楼,就只看见列别杰夫一人在百无聊赖地绕走廊散步。
  “唐,下一代超算确定可以用上集成电路?”列别杰夫问。
  “十分确定。不过,可能应该叫做大型机而不是超级计算机。”唐华说,“因为计算的需求暂时没有赶上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增长……所以我并没有在硬件设计上达到算力最大化。”
  使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X54,列别杰夫将要开始做的叫做X54L,此外还有X54M,分别是大型机和中型机。而XC54——超算级别的,现在并没有太强的开发需求。
  列别杰夫:“跟我想的一样。TC53已经让密码机的密文破解变得如同家常便饭了。如果只是军用密码破译,用集成电路的超算性能过剩得太严重。”
  唐华:“其实有一些对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需求永无止境的行业,只是他们现在尚未意识到这一点。”
  超大计算量的用途大概首先得说气象预报。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银河I、II、III巨型机都被国家气象中心包了。
  现在的气象局还叫做中央军委气象局,不过快要军转民了。之后再过一段时间会成为国务院的直属局级单位。
  现在其实也是有气象预报的。根据各地的气象观测站用电话或电报回传的数据,气象局气象预报中心的专家对云团气流做简单的近似计算,这显然无法做准确的气象预报。
  这个时代的气象预报靠直觉。不是易经算卦,是气象专家十几年几十年混迹在数据海洋里面形成的直觉。
  大气的流体力学计算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因为计算速度太慢而且计算精度太低。
  如果竺可桢能把大气模型整理整理,做成一个可精确数值计算的算法来,那么其实可以大规模应用计算机。
  当然现在的计算机和银河I也还差很远,但应可做两三天的短期天气预报,以及为中长期天气预报增加计算的可靠度,让计算结果更具有参考性。
  然后是地质部、水利部、以及重工业部的航空工业局、船舶工业局——当然,船舶设计所已经率先用上计算机辅助设计了。
  ……
  “我主要是来看看中文机的样机。”唐华说。
  “整个计算机所只有一台,其他的样机全都分派出去了。”列别杰夫和唐华来到二楼的办公室,这里是一台看起来像T53的T54计算机。
  没错,T53和T54外观几乎一模一样。
  没错,T54居然提前了9个月诞生,因为这个T54的研制太没有技术难度了。
  还是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数还是万管出头。
  运算速度的加快靠提升主频。
  但有一点T54是货真价实的具备实用性的:它在机柜里内置了一块10M硬盘。
  去年出了5M硬盘,今年硬盘容量终于超越了历史上那个奸商IBM。而且硬盘的体积略有缩小。5M硬盘像小半个汽油桶,现在T54上的硬盘像小半个润滑油桶。
  就是直径大概小了一圈的样子,同时容量加倍。
  “它的……系统已经更新过了?”唐华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