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860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阅兵式上,主席发表讲话,解放军要在未来裁军裁到240万。这是主席、党中央、英勇奋战的志愿军解放军指战员为我们争取到了一个和平的环境,美国人被我们打怕了。所以我们在今后几年,每年只需要生产200支冲锋枪而不是300支。”
  “这样,我们每年就可以生产60台机床,用5年时间就可以建起一座新工厂,而不是刚才计划的6年。”
  “那么工业发展的速度还能不能更快一点?”
  唐华再放上去一张幻灯片,手表那里的数量变成了2000-1500=500,机床数量增加到75台。
  “现在,每年可以生产75台机床了,用4年时间我们就可以建起一座新工厂,如果继续保持的话,8年之后我们就会有4座工厂。”
  ……
  唐华说完这句话后先停了一会儿,等下面的学员的自由讨论渐渐消退。
  话题引起了讨论,那说明每个人的头脑都开动思考了。
  “……这样的计划安排,在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差一些,过得会比较艰苦。”
  “本来有4块手表,现在只有一块了。4个工人,手表只有一块,怎么分配呢?总不能坐地拍卖起高价吧。那时候我们可能要发一个票证,比如叫做‘工业券’,生产500块手表,那就发行500张工业券。”
  “艰苦奋斗。我们有别的选择吗?国家有别的选择吗?中国近代以来,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落后得太多了,如果我们懈怠下来,如果我们不抓住今天这个时期,尽最大的努力去建设国家,就会再一次错过历史发展的机遇。如果用20年也就是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换取我们的后代不用凭票买手表,不但手表随便买,还能有工厂生产收音机、电视、电话、自行车甚至汽车,全都不用凭票供应,……那么这一定是值得的。”
  “现在,人民把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交给了我们,我们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一场六亿人一齐向前的急行军,那就要负起这个历史责任。”
  “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失误,生产出来的75台机床有15台是坏的,该生产200支冲锋枪的时间段只造出来150支,铁厂修好了没有铁矿供应,工厂建起来之后没有电,电厂修起来之后没有煤,煤矿打洞下去发现挖错了,该生产铣床你却生产了一堆刨床,……那就各自该负责的负责。但我希望的是大家少犯这种错误,最好是不要犯错误。”
  ……
  唐华的课上到这儿就成了讨论会和感想交流会。
  有的干部回忆往事唏嘘不已,有的被这一番话激励而兴奋,也有摩拳擦掌向左右的同学表示决心。
  “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方法,就是读这本讲义。”唐华举起手中的书,“如果讲义里面的内容没能解决你今后遇到的难题,那么,读更多的书。”
  ……
  “原来,你上课就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提起精神去自学。”
  课间,钱学森在教室外对唐华说。
  唐华点点头,“这不是大学课堂。……对他们讲课,重点的是‘这是什么’‘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而不是‘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
  ……就是灌鸡汤和打鸡血的意思吧。
  ……
  “有同学在课间问,现在苏联老大哥答应援助我们工业建设,但又不直接支援,而是贷款给我们,这是不是苏联抠门。”
  下半堂课,气氛活跃到互动环节了。
  唐华:“这也很好理解嘛。就是苏联送过来一座工厂,是借我们的。于是我们有了两座工厂,就按照上一堂课我们说的工业比率,每年生产150台机床。两年之后我们把300台机床还给苏联,债还清了,工厂变成两座了。我们以前工厂从一座变两座的时间要花4年,现在只需要两年。你们说,这对我们的帮助难道还不够大吗?”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就是有可能我们每年只生产100支冲锋枪就够,美国还是不敢打我们,这100支顶以前200甚至300支冲锋枪”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只生产手表,机床一台都不生产。但需要有一个前提。前提是什么?那就是我们的工人都是世代做手表的,他就特别擅长造手表,造机床水平一般般。擅长到什么程度?就是别家的手表一百只换一台机床,我们家的手表是名牌,苏联老大哥愿意用一台机床换我们八十只手表。于是我们一口气生产八千只手表,直接换回来一百台机床,或者生产八千只手表,卖掉七千只就可以换回来八十多台机床,这可比自己生产机床还划算,对不对?”
  “我们每年造1000支冲锋枪?!扛着枪去别人家里把三百台机床搬回来?!这位同学,你下课别走”
  ……
第23章
中国国防高级技术研究院
  钱学森抬起笔,在信笺的第一页写下了报告的标题:
  《建立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与战略导弹工业的意见书》
  “老钱,计算机现在可以输入中文了,虽然输入法还不太利索,但还是比纸笔方便的。”
  钱学森:“我知道打字更方便。可是我还不太熟悉这个……简体汉字。就手写吧。”
  办公室坐着的另一个人是唐华。唐华是在计算机前面写报告,题目是:
  《国防工业与尖端技术研究体系调整的意见书》
  ……
  10月15日,钱学森先去东北、再去上海-南京,再经天津返回北京,整个考察历时三个月。回到北京后又和唐华讨论研究了三个多星期,终于把现在国内的工业现状、技术现状整理清楚。
  “唐华,你好像对固体推进剂和固体火箭发动机有特殊的偏爱。”研究讨论的第一天,钱学森就问了这个问题。
  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三年多的时间,唐华做的导弹好像确实大部分是固体导弹。
  除了空地-1,这个巡航导弹就是一架缩微米格-15,用的当然是航空燃油和涡轮喷气发动机。
  108火箭炮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红旗-1和红旗-2也是。红旗-2的发动机还分助推器和主弹体两种型号。
  红箭-1反坦克导弹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鹰击-1的舰射版有助推器和主发动机,空射版不要助推器,也都是固体火箭发动机。
  不仅如此,钱学森在沈阳112B厂还看到了下一代野战防空导弹红旗-4要用的两种发动机也在研制,但新固体推进剂和发动机的设计是中苏合作进行的,在112B厂有几个大鼻子苏联人在工作,据说在苏联的研究所也有几个中国人。
  然后就是鹰击系列也在研制两种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偏爱谈不上,主要是它更适合用于野战部队和海空军一线作战部队的小型导弹。固体发动机有更好的勤务性能,出厂之后维护量小,易于储存,作战准备时间短,运输的时候也更安全和简便。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作战准备时间短。”唐华说,“另一个原因是朝鲜战争爆发得太快,固发可以利用现成或半现成的原料和零件,在最短时间内研制成功。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几种固体火箭发动机我都不太满意。”
  “我看到112B厂在搞两种导弹的改进版发动机了。”
  唐华:“战术导弹,火箭固发或者火箭固发+喷气发动机的道路是要坚持走的。但战略导弹就不一定了,在当前可能液体推进剂的方案更好实现一点。”
  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的划分之前钱学森和唐华聊过,两人都理解这些概念。
  “你提出这个战略导弹的概念,把核弹头和弹道导弹捆绑在一起了。”钱学森说,“这意味着导弹本身的研制还必须和核武器研制的计划同步起来,这个计划就要做精密的协调才行了。”
  ……
  “老钱,这是我9月份递交给总理和主席的核工业和核武器工程发展意见书,请示过总理了,我们可以在这个屋子里讨论。”
  第二天唐华将核武器的意见书副本拿了过来,
  “……依据苏联的支持程度有多大,一共有三种可能的日程表,”钱学森说,“那我就按进度最快的那种可能性吧。1961年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的核试验,火箭这边,1961年完成洲际射程的火箭的试验。”
  “老钱,如果难度太高,可以不用在1961年完成洲际火箭,”唐华摆摆手,“战略导弹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展中程导弹,以携带核弹头摧毁韩国、日本、冲绳、菲律宾的美军基地为目标,这需要达到的射程是800至2000公里。第二步是远程导弹,把核导弹做到可以打击夏威夷和阿拉斯加,这需要达到的射程是5500到8000公里。第三步才是发展直接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的洲际导弹。”
  钱学森拿过地球仪用短线测量纽约到黑龙江的距离,“第三步需要研制射程1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
  钱学森在用纸笔记下了几个时间节点,先不说话托腮思考。
  唐华:“在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完成中程导弹的研制定型,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项目启动,就可以。”
  “我在东北和上海不但看了国防工业,也考察了整个工业体系,”钱学森说,“过去两年国内的工业建设速度很快,体系化建设的思想特别突出,而且有很强的目的性,比我在美国被软禁时脑子里想的最乐观的情况还要好。这样发展下去,三五年之后我们手里的基础工业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如果说建立一个可自循环的大致完整的工业体系,确实我们正在朝这个目标大步前进。难的不是建立一个工业体系,而是实现全国的工业化。”唐华说。
  “如果几年之后钢铁、有色、重化工、机械、电子这些行业有了大变化,那么我们现在定的计划也要做出调整,或者说,在计划中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出调整的空间。……但不管怎样,中程弹道导弹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我觉得并不是很难逾越的技术瓶颈,难的是远程和洲际导弹。1958年,中程弹道导弹定型,我先这样定计划吧,以后随时做调整。”
  ……
  “远程导弹、洲际导弹,然后你在这里画了一条分支奔运载火箭去了,和洲际导弹并列?”
  看到唐华调整战略导弹的发展路线图,钱学森问。
  “洲际导弹为了达到上万公里的射程,最高速度已经接近7公里每秒。第一宇宙速度是7.9公里每秒,再加把劲,我们就能把物体送入近地轨道,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钱学森眼睛一亮,航天工程可是他40年代在美国时就憧憬并且认真规划过的东西。
  “但是这会分散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钱学森说,“太空时代很诱人……但我们现在的状况,似乎应该有先有后。先保证国家武力的建设。”
  唐华:“人造地球卫星也是国家武力的一部分,而且是作用不亚于核武器的一种装备。”
  唐华在一张纸上画了个圆,再画上卫星轨道。
  “假设我们发射了一颗在300~500公里的轨道高度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它的轨道有足够的倾角,能够掠过美国上空。那么在卫星上装一台超长焦的照相机,就可以对美国本土进行拍照。然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这枚卫星在掠过中国上空的时候,把它的胶卷舱弹出,借助小火箭返回大气层,接近地面时打开降落伞,落地之后我们回收胶卷,就能获得一周之内甚至是两三天之内的实时地图信息。另一种选择,卫星将胶卷记载的信息数字化,用无线电向地面传递拍摄到的图形信息,这能获得几小时以前甚至半小时以前的地面实时信息。”
  钱学森:“果然和计算机、数字化联系起来了。……这确实非常有用,最好是无线电传输而不是胶卷舱。”
  “无线电传输,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卫星做中转站。”
  唐华画了一个离地球更远的圆形轨道,“发射几颗运行在35800公里轨道高度的人造地球卫星,作为通信中继站。这样,近地轨道卫星、以及地面和海面的通信电台,都可以用短波进行远距离通信。”
  “这是亚瑟·克拉克的科学设想论文,我看过,好像叫《地球外的中继》。”
  唐华:“亚瑟·克拉克现在改写科幻小说了,我刚弄到他1951年出版的《太空序曲》。”
  钱学森看看自己的洲际导弹规划,做了个简单估算,“对于洲际导弹,我之前考虑的目标是把2吨重的载荷投送到12000公里以外。如果运载火箭项目与洲际导弹项目并行,那么第一个型号的运载火箭是可以和洲际导弹有大部分零件相同的,然后大约可以把500公斤的载荷送入300公里左右的近地轨道。”
  唐华:“这是第一代运载火箭。之后,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可能就要各自独立开分支发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