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860

  在奠边府战役打响之时,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在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建议在日内瓦召开由五国参加的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另外,中国提出解决朝鲜半岛的外国军队驻扎问题。
  日内瓦会议虽然早就定下来要开,但是总理稍稍延迟了一下行程,当奠边府的法军覆灭,卡斯特里准将被俘的那天,总理的专机从东德起飞,在最佳的时间抵达日内瓦。
  中国建国仅仅一年,就在朝鲜把联合国军打得牙掉一地,成为一个令西方畏惧的对手。在西方普通人眼里,中国现在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即使是关注中国很久的人也难以窥其全貌。在参加过朝鲜战争的士兵眼里,中国人是伟大的战士;在将军们眼里,中国是最好不要招惹的可怕力量;科学家眼里,停战谈判签字现场的神秘炫光影像既让他们着迷也让他们发疯。
  几百名记者早早等候在日内瓦宽特兰机场。总理在数百名记者和机场的军警卫队的注视中走下专机,神态自若迈开大步走来。
  ……
  波音公司电子电路部。
  就像是破解一个古老的谜题,霍珀一天天地工作,渐渐解开了这台叫做“T51”的中国计算机的秘密。
  霍珀印象最深刻的还是T51采用的晶体管。
  美国空军早就研究过从朝鲜战争缴获的晶体管,霍珀实际上是后知后觉。与肖克利和巴丁在实验室制作的晶体管不同,这是一种改进版——基质是硅而不是锗。体积更小、可靠性更高,但是价格昂贵。
  “价格昂贵”是美国空军和波音电子电路部说的。
  霍珀实际上对此保持怀疑。这台计算机装有9000多个晶体管,当然,军方对此的解释是“高性能计算机是重大设备,社会主义国家的举国体制忽略成本”,但霍珀看到,T51内部,机柜的上半部分用了900多个晶体管,只为了搭建一个显示电路,把计算机的二进制信号编译成0~9的数字、英俄文字母和标点符号,输出在三条显示屏上。
  也就是说,豪掷900个晶体管只是为了让外行也能较容易地操作计算机。
  900个晶体管几乎可以制造一台计算机了,雷明顿·兰德公司开发的UNIVAC-1计算机的廉价版就只有1100个真空管。
  凭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在雷明顿·兰德公司的职业经历,霍珀猜测中国制造晶体管的价格并不昂贵。
  同样“豪放”的配置还包括T51的存储系统,50K的存储器划分出8K作为内存、42K作为永久存储区,有磁盘操作系统,有编译器——这不是霍珀最近这一年在做的工作吗?
  ……
  又是一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霍珀再来上班,就被保安告知不允许进入电子电路部的实验室。
  接着,霍珀被带走了。
  “我奉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之令,取消了你进入波音公司实验室的资格,并对你进行问询式调查。”
  面无表情的情报局特派员坐在霍珀对面。
  “你在美国海军军械计算局工作时,职业是程序员?”
  霍珀:“1943年到1946年,我为海军的Mark1、Mark2和Mark3计算机编写和调试过程序。”
  特派员:“在调试程序时你创立了很多技术和方法,有些现在还成了行业通用语,比如说,bug和debug。能详细说说这些名词的起源吗?”
  霍珀:“1945年,我负责排除一台Mark2计算机的故障。常规的检查方法找不到原因,但我无意中发现,有一只蛾子从窗户飞进了Mark2的一台继电器,从而引起系统暂时停机。我清除了那只蛾子并将它贴在了工作日志上。从这次事件以后,我们部门的人就开始用bug来代表计算机的故障。后来我进入EMCC和雷明顿·兰德公司工作,也继续使用这种习惯用语,而且扩展了一个单词debug,表示消除程序错误的举措。”
  “非常巧。我们昨天晚上终于能够读取中国计算机内的全部数据。我们找到了一份文档,可能是系统开发者的记录日志或说明文件。他们也把程序错误叫做bug,把消除程序错误叫做debug。”
  特派员嘿嘿一笑,拿出一张打印的纸张:
  “我猜这台计算机的设计者是你的学生,或者,你本人参与了这台计算机的设计?”
第42章
杀一只狗庆祝
  约瑟夫·雷芒德·麦卡锡,铁杆反共的美国参议员,现在离他倒台还有几个月的时间。
  麦卡锡坚持处死罗森堡夫妇,台湾战役结束后以“叛徒”的字眼称呼马歇尔——不过以马歇尔深厚的人脉关系网,麦卡锡动不了他。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因为唱了唐华写的两首反战歌曲被判了7年。麦卡锡说卓别林是共产党,把卓别林逼到瑞士定居。艾德加·斯诺也是在这个时候去瑞士的。甚至马克·吐温的著作也被列入了“危险倾向”的名单。
  历史上麦卡锡是在1954年11月被免去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主席一职,1957年病死。54年11月麦卡锡被免职之后,“麦卡锡主义”也不是一下子消失,只是渐渐降温。毕竟资本家们对苏联的恐惧从30年代末开始,一直到60年代初,麦卡锡只是冲在最前的打手而已。
  至于现在,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已经构建了一个“证据链”完整的宇宙观:肖克利向中国输送了晶体管的技术,霍珀向中国输送了计算机程序的秘密,除了这两个主力大牛,应该还有更多的中牛和小牛在偷偷为共产主义阵营工作。真是太可怕了。
  肖克利和霍珀禁止从事国防及尖端科技活动的事情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但保罗·罗伯逊是上过人民日报的,而且这事唐华一直记得。唐华已经计划好了,1958年罗伯逊出狱,到时候唐华就提议邀请他来中国看看。
  不但唐华记得,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都不忘提一句这事。
  “日内瓦会议将要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和朝鲜半岛撤军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是抱着诚意来参加这个会议的。我们相信,与会者的共同努力和巩固和平的共同愿望,将会使亚洲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在记者门面前,总理先定下了此次中国代表团来日内瓦参加会议的目的。
  “总理先生,我听说杜勒斯禁止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您对此如何看?”
  “中国代表团来到日内瓦,是为了我国的周边安全,也是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努力。如果杜勒斯和美国代表团拒绝与我们握手,那只能证明他们反对我们努力的方向。”
  瑞士记者:“麦卡锡正在美国国内甄别和抓捕共产党,您认为美国政府会与一个共产国家在会议协议上签字吗?”
  总理:“非美调查委员会以荒谬的理由审判保罗·罗伯逊,又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和杀害了罗森堡夫妇,麦卡锡主义是在重走希特勒的老路。我们希望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能够坚持正常的逻辑思维,不要把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平的人民拖入战火。”
  ……
  在日内瓦嘴仗的间歇期,总理还登门拜访卓别林,在阿尔卑斯山山麓的一个湖边见到了这位喜剧大师。
  卓别林回忆起1936年路经中国时,在上海街头见到很多穷人与流浪汉,心里很难过。总理向卓别林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四年多来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变化,并热情地邀请他访问中国。卓别林表示接受邀请,拍完手头这部电影就会考虑去一趟。
  总理邀请卓别林到中国代表团驻地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送了卓别林一张海报。卓别林应邀,并表示会带《舞台生涯》的拷贝去播放。
  总理收好卓别林签名的《舞台生涯》海报后,又拿出一张唱片:“我们国内的一位同事,他没能随团来瑞士,但他特别喜欢你的电影,希望能用他出版的一张唱片换取您的一张签名海报。”
  卓别林:“噢,唱片,您的同事是一位歌唱家吗?”
  总理:“他的……主要工作是科学家,同时也作曲和唱歌。”
  卓别林接过唱片哈哈大笑:“一张唱片交换一张海报,很好,成交。”
  ……
  唐华在关心日内瓦会议,是想搞清楚这次美国到底会不会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历史上经过两个月的拉锯战,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国家达成《1954年关于印度支那地区停战的协议》(也称日内瓦协议)。
  协议规定:
  越、老、柬境内停战;
  法国撤出印支半岛,北越志愿军从老、柬撤回,和平协议上签字的任何国家不得向印支半岛派兵和出售进攻性武器;
  北越、南越两个政权以北纬十七度线为界,以待未来大选建立联合政府。北纬十七度线划出两侧各5公里宽的范围内建立非军事区。
  这个协议……美国没有签字。
  法国倒是签字了,乖乖地自己团成一团,化为球形,骨碌骨碌从越南滚蛋。
  美国没有签字,1954年就往南越派了650人的军事顾问团,此后逐年增加,到1963年美军在南越的军事顾问和支援部队达一万六千人,乒乒乓乓地搞斯特里计划、战略村。然后1964年东京湾事件booom引爆,开干。
  真是何苦呢。按照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南北越就这样分家多好,对美国好,对中国也好。
  对越南也好。北纬十七度线那地方越南国土就是窄窄一条,南越北越很容易隔离,在军事分界线上挑事的可能性不高。
  现在的不同之处是,今年初美国军方高层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不赞成派遣海空军力量到越南作战和驻扎。这意味着美国基于朝鲜的教训,在中国周边会采取更谨慎的力量投入政策,那么日内瓦会议最后的结果存在着很大的未知数。
  ……
  长春光电子研究所。
  日内瓦会议要开两个多月,唐华当然不会在北京等结果。
  “光学系统我们在做的是两个方案,一种是氦-镉激光器产生的蓝光,波长是441纳米;一种是氩激光器产生的紫外光,波长是351纳米。”
  王大衍向唐华介绍现在的样机。“因为光电子所的人手有限,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蓝光的光学系统上面,也就是现在的这一套样机。紫外激光的光学系统还在图纸设计阶段,另外适合于紫外光的光学玻璃透镜组,隔壁长光也还没有确定下来。”
  唐华:“能把蓝光的光学系统做好,已经是飞速的成就了。我还以为实在不行又得去找东蔡呢。”
  王大衍呵呵笑道:“还凑合吧,这两年我花在隔壁的时间比在光电子所还长,不过长广也还算是争气,没有拖后腿。他们最后定版可用的这一套透镜组,是半年前就开始磨的。”
  长春光学仪器厂接受的是喀山光学仪器厂的对口援助,从仿制苏六双筒军用望远镜起步,苏六然后是苏八,然后更高级一点的光学镜,中间突然蹦了一下,硬是把激光光学透镜组给磕了下来。
  听王大衍的描述,长光是集结了熟手和高级技工,一点一点地手工把这个东西啃下来的。
  然而……管它呢。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就算以后量产了,这东西的产量也并不是很大,允许在现代辅助工具帮助下的手工制作。
  一切准备就绪,所有人来到试验台前面,王大衍按下开关,启动了激光器。
  氦-镉激光器产生一束工业级别的大功率蓝光。试验台上是一大堆用金属梁臂结构固定得异常结实的透镜和棱镜。蓝光先被扩大,然后反射,然后被另一个透镜从发散状改平行,然后再次折射……
  最后,从终端射出来的激光已成了直径100毫米的一个筒子,标准的圆形光柱。
  由于激光器本身的结构,启动之后从里面出来的激光都是一小束。长春光电子所和长春光学仪器厂做的这套光学系统,目标就是把这一小束激光扩散成一个直径100毫米的光柱。这个光柱不但要保持原先的几乎绝对的指向性,而且光柱每一个区域的功率都要绝对均匀。
  王大衍再在终端射出的光柱上加一个棱镜反射镜,试验台向下射的光柱改成向左平行射出,射向墙上一块埋设了散热器的区域。唐华和王大衍戴上墨镜,走到墙边看,这个蓝光柱虽然在空气中又走了十几米的距离,但还是一个完美的圆形,直径还是分毫不差的100毫米。
  成了!
  王大衍、唐华、实验室所有人击掌庆祝。“重大成果,老规矩,”王大衍说,“杀一只狗庆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