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860

  渤8井的一侧,喷出来的高压油气加上熊熊的火焰有一百几十米高,在平原上就像是一支巨型火炬。
  现在出的油气暂时只能烧掉,反正不差浪费这一点儿。不烧掉也只能排到地上,那反倒会污染一大片的土地。
  在测定日产量之后,油井可以暂时封盖,待油田设施建起来之后启封,继续出油。
  “洪队长,好样的。……今天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李四光对洪队长说。
  “今天是12月11日。我有酒,准备了酒,”洪队长拿出一瓶烧酒,“李部长,能凑合不?”
  李四光接过酒瓶,对瓶来了一口,又递给洪队长。“打到5、6、……第8井,终于出了结果,我要返回济南,向中央汇报了。”
  张盖村——十三图——淄博——济南。
  李四光刚上车开动,脑子里就开始想自己到了济南后发给中央的电报该怎样开头,完全没注意到路虎走了不到两公里就走不动了,司机拼命换挡,发动机呜呜吼叫。
  “小陈,奇怪了,我怎么觉得这车在下沉?”李四光问司机小陈。
第70章
计委和石油总局紧急会议
  除了继承自国府的建设厂,在重庆还有汉阳铁厂的正宗传承——重庆钢铁公司。
  武钢的厂史、官方文宣都不会说自己的前身是汉阳铁厂。因为确实不是。
  重庆钢铁公司的前身则可明明白白地追溯到汉阳铁厂。
  抗战爆发后,1938年初,日军进逼武汉,汉阳铁厂即刻启动西迁。国府组建了汉阳铁厂西迁委员会,筹备拆迁事宜,但汉阳铁厂还是在迁移过程中损失惨重。迁到重庆之后过了一年半,钢铁厂才落户大渡口,首次开工运转,名字也由汉阳铁厂改为钢迁会。抗战期间国府不多的那点枪炮弹药产量,90%用的是钢迁会的钢材。
  1949年底,军统在撤退前准备炸毁重庆钢铁厂(兵工署29厂),埋设了十几吨炸药,幸亏工人纠察队以牺牲18名工人的代价,排除了主要设备上安放的炸药雷管。到1950年4月,除百吨高炉还在修复外,其他的主要设备均已复产。
  建国后重庆钢铁公司最主要的工作是为成渝铁路生产铁轨,这个任务于1952年底完成。还有就是为建设兵工厂生产钢坯,但建设厂直到1951年都在技术改造和设备调整,1952年才启动低量生产。
  成渝铁路通车之后,重庆钢铁公司正在为宝成铁路生产铁轨。
  ……
  “重庆钢铁厂1952年钢产量首次超过10万吨,达到10.2万吨,1953年全年钢产量12.3万吨,1954年已经过去了11个月,钢产量已达到了12.5万吨。此外由于农具厂的需求,我们每年生产的大约2万吨生熟铁是直接提供给农具厂,而不是炼钢。”
  重庆钢铁公司总经理赵文刚汇报工作。
  今天的工作汇报会其实是“三方到场”:重钢、唐华代表的国家计委、重庆市委书记曹地球代表的重庆市政府机构。
  重庆现在不是直辖市。之前有一段时间是西南大区(西南局)代管的直辖市,但1954年6月撤销了,现在是四川省管辖之下的市(地区行署)。
  不过,国家对重庆在改为省辖市后政治、经济待遇不变,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
  赵文刚:“1953年和1954年,重钢的货运码头已经先期完成扩建,煤炭和铁矿支持也到位了。理论上来说,按目前的配套建设,重钢的年产量可以扩充到80万吨。”
  重钢是苏援引进之前国内仅有的两个年产1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之一,在重工业部有“北鞍山,南重庆”之称。1953年,重钢的工程师和工人同志经过研究,首次制成炼钢高平炉设备,这是国内钢铁设备国产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重钢不可能止步于10万吨、十几万吨,未来肯定还要大发展。
  唐华:“之所以说扩充到80万吨,是因为建设厂用钢、宝成铁路以及后续的铁路建设钢轨需求,每年占用的重钢产能是20万吨,二五末期逐渐达到每年25万吨。重钢其余的产能,用于重庆市以及四川省的地方建设。对于地方和央企的关系,国家计委的想法是加强沟通、保证合作顺畅。用于地方建设的钢材,重庆占一半,四川其他地方占一半,就是这个配额,所以需要你们制定地方的发展计划,统计出用钢量。”
  曹地球:“80万吨减20万吨,再除以2,是30万吨,重庆全要了。你们按年产80万吨的量扩充产能吧。”
  赵文刚:……
  曹地球:“自动化织布厂、重庆造纸厂、染织厂,这些都是国家计委未来两年重庆市安排好了的工程,但我们也不是不用干活,我们得修路。还有长寿电厂、重庆电厂、重庆塑料厂、长寿化工二厂、重庆木材综合加工厂、重庆肉联厂、重庆罐头厂、重庆热水瓶厂,除了那两个电厂是你们国家计委直接抓的项目,后几个企业都是与本地有关的。”
  唐华:“长寿化工厂之外,你们自建一个化工二厂?”
  曹地球:“是的,长寿化工厂是兵工总局建的厂,是造枪药的吧,化工二厂是个日化厂。”
  “还有一个很大的用钢处,重庆市政工程,下水道、自来水管道都要用钢和铸铁,要建设两路口缆车道、上清寺小十字无轨电车工程。城外还有渝碚公路,中间至少有4座桥梁,要用钢。工业生活区就不说了。”
  “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计划修建3个机械提水工程和16座小型水库,要求可灌溉农田9万亩……”
  唐华听出来了,要不是一开头就限定了重庆用钢50%的配额,这个曹地球能把60万吨钢全给吃下去。
  “这些建设计划都涉及用钢用铁,有些工程用钢量还挺大,30万吨我现在相信你们能全用掉了,估计还不一定够,你们制定计划的时候得有所取舍,还有就是安排先后关系。”唐华说。
  曹地球:“是的,我们是得安排先后次序。但是重庆的现状你也是知道的,山多城市难建,城区要想顺畅运行起来,需要很多市政建设来保证。”
  ……
  “把钢分完了,现在该分钱了。”唐华说。
  到1956年底,重庆的一五项目差不多落定,不是开工就是在筹备开工。这些项目新增的基干工人是12500人。
  之所以说是基干工人,就是说在计划中这11500个岗位都是正常岗位,钢铁厂里这些编制是炼钢的,兵工厂里这些人是造枪炮的,发电厂里这些人的编制都是发电的。
  这是现在计委用的统计方式,基干工人和岗位,此外还有20%的实习岗为以后其他新建企业培养和储备人才,10%的行政岗。
  除此之外,就是以前所说的工厂附属设施。按5、60年代的搞法,11500的基干人数,16000人的总编制人数,但最后总招工数会破两万人。
  这些人在厂里开食堂、开小炒馆子、小卖部、理发室、裁缝店、电影院、……甚至还有厂里再开一个蜂窝煤厂给员工做蜂窝煤的。
  “新增加16000人的编制,他们的工资加上工厂必发的实物福利,每个月会有120到130万人民币,从国家财政到这些工人的手上,”唐华说,“一年就是一千五百万左右。”
  “现在有两种搞法,一种是一年的1500万元工资,工人在厂里的服务机构获得他们所有的日常消费需求,剩下的存银行,这一千五百万元从国家进到工厂工人手里,再从工人手里进了工厂、进了银行,反正都是又回到国家,和你们重庆市没什么关系。”
  “第二种搞法,我们想省事,16000人的编制就够了,不想再给这些企业增加几千个岗位。就假设现在工人的储蓄率是33%吧,一千五百万的工资,工人们有五百万存银行,还是一千万拿出来消费。重庆市能不能把这些钱分了?”
  赵文刚:“嗯,为了工人生产的效率,以及单身工人生活方便,工厂里还是要设食堂的,但是食堂之外的附属设施,我们要尽量精简。”
  曹地球:“吃的问题你们工厂还是包干了啊。那我想想……”
  “赵经理可没说包干,只是厂里有一个吃饭的地儿。而且以我看过这么多工厂的经验,大多数食堂吃的质量很一般。”唐华笑道,“去年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其实提到了集体公有制经济的思路。”
  曹地球:“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唐华点头,“工人卖肉买菜,周末出来打个牙祭,能解决了吧。”
  曹地球:“啊?这不是农民自己摘了菜挑进城就能解决的吗?我还以为你说小卖部理发室的事呢。”
  农民自己摘菜挑进城卖目前当然能解决问题,但未来就不一定了。有社会分工的菜篮子,这样的模式能走得更远。
  把大国企拆开来,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功能拆出去,能让钱发挥更大的效率。
  工人的工资和农民换菜,农民多了一份收入,以前三年添一件衣服,现在能添两件。钱到了纺织厂那里,再到裁缝、棉农和纺织工人手里,再继续流通。本来直接收回去的钱,现在带起了纺织厂、裁缝店,而且工人吃的菜新鲜了、农民多每个月多收了几块钱,纺织厂不滞销而且还有钱扩建。
  “曹书记,这事之所以还要商议商议,而不是任其自然发展,主要还是让后勤社会化之后生活平稳一些,”唐华最后说,“就怕哪天突然蔬菜买不到了,理发室关门了,蜂窝煤价格暴涨,那就很难受。让国家发地区生活补贴嘛,你过几个月又好了;不发补贴,小伙子们头都剃不起了。一切先有个规划和预备就好。”
  ……
  此刻除了唐华在重庆,另一个计委委员薛木桥在西安也在做差不多同样的事。
  说到根源,还是和唐华在总理面前陈言精简各种机械工业部有关。不只是高层,总会计师和财政口的两位部长尤其对中下层以及工厂编制的高效化配置上心,因为这能省更多的钱。
  但此时现在只是开头,先运行起来试试看好不好用,还有什么地方没考虑到的需要改进的,之后慢慢把全国捋一遍。
  ……
  重庆-武汉。
  还是乘船,三天四夜。
  从武汉去重庆,再从重庆回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又长高了一截。
  康斯坦丁·西林同志的管柱钻孔施工法在莲花湖湖畔建造的试验桥墩获得成功,然后武汉长江大桥就进入快速施工期。
  縢岱远最近半年在武汉一边抓工程进度,一边在保证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想一切办法省点钱。原先武汉长江大桥的投资是7200万人民币,縢岱远希望能压缩到7000万人民币以内。
  “大桥现在长势喜人啊。”唐华对小曹说。
  “我是越看越开心,脑子早跳到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的时候了,”小曹说,“不过,差不多还有1年。”
  历史上的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7月合龙,10月15日正式通车。现在的计划是1955年12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主体结构在施工,大桥的附属工程——从武昌火车站到江边、从汉口火车站到江边的铁路过渡线甚至都已经修好投入使用了。——早点修好通车,刚好可以用这两截铁路来运输建桥物资。
  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公路也在修建,而且是现在武汉罕见的水泥硬化路面。
  唐华:“明年通车之后,武汉三镇就终于可以合起来叫做武汉市了。”
  小曹点头。
  唐华还有句话没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可能还会触发一个事件,小曹他爸爸会来长江游泳(其实是看大桥)、吃武昌鱼并且写下《水调歌头·游泳》。
  ……
  “唐部长,曹秘书,”刚进招待所,武汉市委机要局的通讯员就找上了门,“总理、计委邓主席发的电报。他们两天前先联系过重庆,知道你在船上就干脆把电报先发到武汉了。”
  唐华接过电报,国家计委、地质部和石油工业总局联合召开特别会议,让唐华取消剩余的行程从武汉返回北京。
  非常紧急的样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