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9/860

  12月初涡轮泵联试车、12月底首次点火、1月份第二、第三次短时试车,2月上旬进行600秒长程试车。
  RD42发动机不用做摇摆试车和长程摇摆试车。600秒二次通过后,RD42的设计工作就差不多进入收尾阶段。这意味着,1955年8~9月,第一枚TK-3或者DF-1的测试飞行应该是不会掉链子了。
第77章
万隆会议还开不开
  钱学森的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团队现在越来越厉害了。
  这个团队和以前唐华的各种项目小组差别不小。
  唐华的团队就是唐华论证、唐华规划、唐华设计,在设计实现阶段,他拽来的小组开始发挥作用,把控各个主要零件的生产,交付和质量控制,顶多有点儿边缘设计要完善。
  T50和T51计算机的时候尤其如此。
  后来X小组研究集成电路,算是组织了黄教授和谢希德两员强将参与,比T50和T51计算机好些,但是论证大方向发展和总规划,还是唐华来做。
  光纤的研制和工业生产,理论交给了赵忠尧,工程交给了王大衍,这比X小组又稍微进步了些。
  钱学森的团队以召开“技术民主会”为特色,要做一个东西,钱学森并不是马上定下来总规划,而是让几个小组的头儿先进行思考,之后将思考成果带到会议上,开头脑风暴。
  如果没有穿越视角作弊的话,其实钱学森这种团队研发方式是正确的……
  现在钱学森回国才一年多,姚桐斌、屠守锷、黄炜禄、任新民等一批人就迅速形成了一个各司其职但又相互了解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设计规划小组,和钱学森一起,正在走“研发一代、规划一代、论证一代”的滚筒式研发道路。
  研发一代指的是射程600公里的DF-1以及能上太空的TK-3探空火箭。规划一代是DF-2中导,论证一代是DF-3远导。
  比如今天发动机楼的测试,除了对DF-1使用的发动机进行600秒长程测试,还对DF-2的第一级发动机进行了点火试车。
  作为标准射程1800公里的中程导弹,DF-2比DF-1更大,速度更快,第一级发动机所需的推力也更大。
  ……
  从承德回到北京几乎用了一个白天。
  回到北京,唐华正赶上人大副委员长、前政协副主席张澜先生的追悼会。
  “经主席的特赦,杜聿明、薛岳两人已出功德林,安顿下来了。”
  去年12月新当选的政协副主席叶挺在唐华旁边说。
  “你去年资助了杜聿明先生在美国读书的大儿子?他想当面向你致谢。”
  唐华:“哦,这么快?”
  要不是打算提前释放张淦、薛岳、蒋经国,杜聿明应该是在1959年功德林的首批大赦时才出来的。
  “我先问问总理。如果没问题的话,见一面可以啊。”
  ……
  “唐先生你好……”
  “杜先生,不用这么客气,我是晚辈,您坐着就行。”
  唐华、统战部长李伟涵一起去见的杜聿明。
  唐华上前一步,扶着杜聿明重新坐回椅子。
  作为1904年生人,杜聿明差不多40多岁身体就垮了,进功德林时全身上下都是毛病,睡一觉醒来脊柱都会保持侧卧压出来的形状,一上午都无法还原。
  “我呢,也是无意中知道贵公子在美国读书,后援无力的事情。”
  唐华说,“因为我比较熟一个人,您的女婿杨振宁。和杨振宁搭上线之后,又拐了几个弯,知道了你家现在的情况。”
  1949年,27岁的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读博士后。那时的院长是奥本海默,他在自传里说,那时候他最爱看的场景就是杨振宁、李政道、费米在普林斯顿的草地上讨论粒子模型。
  1954年杨振宁已经小有名气,因为提出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的理论结构,踏入“物理学家”的俱乐部。
  杜聿明:“小女和女婿在普林斯顿研究物理。哎呀,说起来我应该劝他俩回国,用自己的学识为国效力。”
  唐华:“不不不,不要。杨振宁的研究方向,怎么说呢,太高级了,只有在美国才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进行,回到中国我们没法给这些条件。”
  杜聿明:“高级?那是不是等他研究出结果了再回国呢?”
  是很高级。高级到了直到2020年,宇称不守恒、弱电统一等等理论还没法在国民经济方面实际应用。
  基础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样。这研究是为全人类的进步而做的。既不能加中国的GDP,也不能加美国的GDP。
  量子力学之后是会对芯片设计和工艺指引方向的——没有量子力学的理论支持,在2001年人类就会被卡在0.13微米的门槛。到了28纳米以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从量子力学体系里找解决办法。
  实际上,杨振宁在哪,就要吃哪的科研经费……要说有间接作用的话,那就是鼓舞所在大学以及所在国家的人,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这一条边缘效应。
  “杨振宁教授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对目前各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没有太直接的意义,”唐华说,“其实我已和杨振宁互通过邮件,在这方面也达成了一致。”
  ……
  在杜聿明家,唐华也准备好了一封给杜致仁又转杨振宁的信,让他们一起打包发往美国。
  “今年的经济工作,还是一个字,要稳。我也想多招工、扩张城市,可是财政支撑不住,货币要回笼,但发出去的钱有太多;城市粮食和副食品要保障供应,但农业生产赶上城市扩张的速度很困难。”
  2月份,国家计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例行布置1955年的工作。总会计师还是对去年莫名其妙就冲到22.6%的工业产值增长率心有余悸。
  “今年的工业增长率,有20%左右就差不多了。就19%到21%吧。我知道你们现在都跑飞了,肯定压不到一五计划里的15%的基准点,但是也别太快。尤其是编制扩张要慎重。”
  总会计师这话是对几个工业部门的人说的。
  能源部徐部长:“陈副总理,你是知道的,渤海区的石油在1955年要搞会战,看工程进度,年底的时候少则七八千,多则两万人。我尽量吧。”
  总会计师:“渤海区确定可以出油,那玉门那些油矿就可以少采了,刚好把这些熟练工和技术工人调到山东去。”
  机工部刘鼐:“陈副总理,你是知道的,1955年长春一汽、一拖、大连船厂、沈飞、昌飞、成飞、天津火箭厂……这些企业55年都要临近生产,招工是少不了的。”
  总会计师:“你那边就这样吧。”
  唐华:“1955年重工业部有相当多的企业投产,年底的产值可能会起飞,但你别看产值增长率就说我们冒进,编制压缩方面这边已经尽量配合了,武钢原编制10万人,我一刀砍成了六万五,几十个小型钢厂三方重订过编制,核心工人就二百来号人,够精简的了。”
  总会计师:“你那边就这样吧。”
  唐华:……
  财政部长就怕发不起国家公职人员的工资。总会计师比他想得多,他想的是如果工资发出去了市场上没货,那后果比发不起工资更严重。
  唐华:“陈副总理,那个,55年财经方面没有应对特别开支的打算吗?我是说除了那几十亿应急金之外的大笔资金。”
  总会计师:“没有。这笔资金是用来应对什么的?”
  唐华:“总理4月份要去出席万隆会议啊。”
  总会计师:“万隆会议就是开会,和大笔资金有什么关系?”
  ……
  唐华又发现了历史在某个地方走歪了:
  万隆会议中国虽然还是让总理出席,但似乎并不打算打援助外交牌。
  万隆会议(第一届亚非会议)是由印度总理尼赫鲁倡议的。印度这时候虽然没把联合国军逮住痛打一顿,但人口不比中国少多少,工农业产值高于中国,加上尼赫鲁在国际上很活跃,因此印度一度成为亚非拉穷国的带头大哥。
  在原来的历史上,中国被挡在联合国大门外,只有苏东几个国家承认中国并建交,国际上非常孤立。
  从万隆会议起,主席定下了一个长期计划,就是在国际上合纵连横,最终目标是在联合国大会上一国一票,把台湾赶出去,自己坐上中国那个位置。
  计划怎么执行?就是向众多刚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经济、军事和财政援助。
  万隆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国就援助柬埔寨成套的纺织厂、水泥厂。接着援助巴基斯坦6.4万吨大米,拿出6000万卢比援助尼泊尔。第二年援助斯里兰卡(锡兰),给蒙古国1.6亿卢布的无偿援款……
  从1955年到1971年,中国一直就在有条不紊地执行这个计划。对亚非拉国家,中国以援助的方式;对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以贸易和利益交换的方式,一个一个地啃下来,终于在联大把台湾赶跑了。
  不过为了赶跑台湾,中国付出的代价也着实不小。而且最后统计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我们和帝国主义国家搞双赢的贸易,效果比直接对亚非拉国家撒币还要好一点。
  所以说,打台湾战役,彻底把蒋介石赶出历史舞台,能省很多钱。
  ……
  在这个时空,1954年底,尼赫鲁还是发布了召开一个没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参加的亚非新独立国家会议的倡议。
  “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也门穆塔瓦基利亚王国将参加亚非会议并与各国畅谈国家发展。”
  “土耳其共和国将参加万隆会议,加强相互间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
  “日本国赞许尼赫鲁先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斗争的崇高思想和愿望,将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政府将派周恩来总理参加亚非会议。中国永远是亚非拉国家的一员,永远支持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会议,中国依旧参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9/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