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860

  ……
  北京。
  三天前,“国家计算与信息处理系统”的架构设计完毕。
  唐华并不打算复制OGAS……
  OGAS在1962年提出,1970年被勃列日涅夫否决。原因是太庞大复杂,而预期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
  这东西按构想,是和ARPANET差不多甚至比ARPANET还要庞大的网络,而且分为三级网络结构,除了在莫斯科国家计委的网络中心,还在约200个其他主要城市建立中级中心,第三级终端则是直连到约20000个最主要的工厂。
  更可怕的是,那时候并没有光纤,这些全是用电话线进行连接的。
  虽然现在T55的计算性能比OGAS系统规划的时候还强,再过半年光纤也可以量产了,但唐华仍不打算搞这一套东西。因为庞大复杂也意味着价格十分惊人,唐华怀疑价格问题才是OGAS最终被苏联高层否决的主要原因。
  “国家计算与信息处理系统”在莫斯科国家计委设立一个计算中心,在明斯克、基辅、新西伯利亚、海参崴设四个分中心。
  第一期工程就先到这儿。
  莫斯科中心、区域中心统计计算之后得出的生产指令,跑腿或者用电报的方式往工厂送吧。
  计算中心、分中心的核心都是T55M中型机。中心和分中心之间的连接,是用调制解调器+电话线进行。
  架构设计图纸复制、出图、打包、让苏联大使馆密件送走。
  唐华打电话特地过问了计算机所的生产线和望京的工厂。
  “1955年上半年,可能需要供应40台T55M,”唐华说,“做好这个准备。”
  超算、T55M、T55L……专用计算机……
  现在唐华十分期待上海的芯片厂投产,这一是缓解生产压力,二是北京的X小组实验室也该从机械的重复生产中解放出来,进行下一阶段的研究了。
  ……
  电子信息工业局超算中心。
  TC55一共生产了两台,一台在水利部,一台在超算中心。第三台正在制造,出厂之后预定送往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超算中心。
  今天超算中心遇到了一件很罕见的事情,中心负责人把求助电话打到了唐华办公室。
  “唐部长,我从超算中心成立就一直在这儿,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中心负责人老梁打电话,“有一个人来提出计算需求,然后他的程序把TC55跑死了。”
  唐华:“是他的程序有问题吗?”
  老梁:“没有问题,我们检查过他的程序。计算机也没有故障,就是计算量太大了。”
  唐华骑上自行车,从计算机大院的通信电子所区域骑到计算机所的超算中心。
  “唐部长,这条程序运行了4天,今天上午我们验证了一下计算究竟到了哪一步,结果发现计算的完成度是31%,”老梁说。“而且运算的时候,所有的存储空间全部被占用了。”
  4天31%,那就意味着全部算完要12~13天。
  这4天TC55超算的算力全被这个程序占满了,没同步运行其他程序。其他来申请使用计算的人就只能用隔壁那台TC54。——虽然旧了一代,但还是很快的。
  从去年TC54摆在这儿开始,有资格使用TC54的单位,来申请做的计算都很少超过1天的量。大多数人提交的计算会在10分钟到2小时之内拿到结果——一台TC54的运算速度可是至少相当于100台用集成电路的X54,TC55相对于T55也差不多。
  甚至有的程序其实计算量很小,两分钟不到完事,提交计算申请的人下楼抽根烟,上来一看自己的计算需求已经出了结果。
  “什么计算需求啊,我看看。”唐华在TC55边找了一个带显示器的控制台。
  “唐部长,是我们俩来提交的计算机申请。给你们工作添麻烦了。”身后一个声音说。
  唐华回头一看。“您好,涂局长。没有关系,我们还有一台TC54,可以给其他来申请计算的用户使用。”
  “唐部长,我想这个计算进程可以停了。”
  涂长旺身后,竺可桢闪出来。
  “我要计算的是华北地区10~14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没想到TC55要12~13天才能得出结果,那,这个计算也就失去意义了。”
第79章
仿制AK了
  唐华看见来者是国家气象局的涂局长,心里头就明白了七八分。
  1949年12月成立中央军委气象局,1953年8月更名国家气象局,从军委改隶属政务院。竺可桢现在是国家气象局的专家顾问。
  1944年6月4日晚上9点半,英国的气象专家找到盟军霸王行动司令部,说诺曼地区天气即将转好,6月6日白天会有12小时的好天气。司令部里的英美海陆空指挥班子看看窗外——风雨交加。
  5日凌晨3时30分,气象专家经过验算,再次肯定诺曼底地区6月6日凌晨到白天都是好天气。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看窗外,此时已经不是风雨交加,而是瓢泼大雨……
  艾森豪威尔考虑片刻,下令舰队继续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如期打响。
  诺曼底战役前的盟军天气预报是战争史上的传奇,不过当时气象专家做的是24~72小时的短期天气预报。有足够密度和覆盖度的气象站,有理论,用手工+简易计算器计算,再加一点气象专家的经验直觉就行。
  10天~15天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就不是短期天气预报的路数了。除了气象站、理论、直觉都不能缺,还必须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把需要无数次迭代的几十万个数据的计算工作给搞定。
  银河-1号亿次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时,新华社的报道就说了它的三个用途:石油勘探、气象预报和工程物理研究。
  气象预报就是国家气象局希望在80年代建立中长期天气预报体系。
  工程物理研究说的是核武器研究。
  不过邓稼先想要的是计算机模拟核爆,对于这种用途,银河-1号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都有点不太够,而且银河-1号用的是进口芯片。
  邓稼先向中央打报告,要求继续研制更强的巨型机,接着就诞生了银河-2和银河-3。
  在银河-3号问世之后不久,中国就宣布停止核试验了。
  ……
  还是回到中长期天气预报体系来。
  现在的TC55用来计算中长期气象数据,真不太够。初步估算的话,算力大概要增加一个数量级,内存和存储-处理架构可能也要改。
  “竺院长,”唐华对竺可桢说,“抱歉抱歉,现在的计算机算力还比较有限,区域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数据运算量应该是太大了,没法在短时间内解算出结果。”
  “不不不,”竺可桢摆手,“是我们给你们添麻烦了。这其实是去年我萌生的一个构想,用一种更倚重数值运算的方式来获得旬天气预报。”
  不但是10天的旬(中长期)天气预报,后来还是竺可桢在国内首次提出要搞月天气预报(长期)。
  唐华:“超算中心还有一台超算,虽然是稍老的型号,但也能用来满足大型计算的申请。您这个天气预报的进程就一直让它运行到出结果为止吧。虽然没了时效性,但可以和真实气象对比,看看它的准确率。”
  竺可桢:“那就麻烦超算中心了。”
  “中长期天气预报对农业和军事都至关重要,我们一定会搞出来足够快的计算机,进行全国的气象预报计算,”唐华说,“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请先等三五年。”
  竺可桢点点头,“你们现在这台计算机的速度就比去年那台快一倍多。三五年之后……如果还是这样的发展速度,那说不定真的可以。”
  ……
  水利部的工程力学计算程序没搞死超算,结果气象预报程序把超算给破防了。
  因为气象预报程序很多参数没法精简,计算数值的精度也没法降低要求,降低了天气预报精度准确率就急剧下降,比工程力学计算严重得多。
  但不管怎样,高频数字处理芯片是要提上日程了,虽然现在还是10微米工艺,但第一台亿次巨型机用的芯片比4004还原始,就是靠上万枚芯片加上80MHz的频率来达到亿次计算的。
  “唐部长。”
  机械工业部部长刘鼐从大连打来的电话。
  “55式冲锋枪,建新公司量产的第一批出来了,要不要来看看?”
  唐华:“不错不错,一点都没延误。不是说应该叫55式自动步枪的吗?”
  刘鼐:“我们的技术资料操作手册里都写了叫自动步枪,可部队的指战员改不过口来。先过渡一段时间吧。”
  唐华:“北京去大连太麻烦啦,绕个大弯。我知道你们部一机局在召开专家联席会议,不过没关系,你们组织三方开会讨论就可以。最后我肯定能在国家计委看到报告的。”
  ……
  现在国内有大连、沈阳、太原、重庆四家枪械兵工厂,其中大连建新公司解放战争时就开始发展和布局,现在硬件设备最好、研发力量也最强,因此国内仿制AK-47的任务首先就交给了大连。
  也是由于设备基础最好,本来1956年才制成第一批样枪的“56冲”,现在是大连建新“55冲”,或者叫做55式。
  一机局的专家、领导、部队代表联席会议的会场在建新公司的轻武器靶场。
  这个时候一机局的领导、研制小组成员基本都是老八路,刘鼐本人也是八路军的老军工,战争年代过来的人见了枪格外亲热。说是开会,但一人手里一支55式,哗啦哗啦地玩了起来。
  刘鼐从弹箱抓了一把7.62X39步枪弹,卸下弹匣,把子弹一发一发地往弹匣里压。
  压了20多发子弹,走到打靶位,拉枪栓,瞄准一会儿,放下枪。“这枪端起来感觉不错,就是没有刺刀。”
  “你见过冲锋枪上刺刀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