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860

  “至于普尔科沃天文台的底座,”唐华说,“在冶炼出低本底辐射钢之前,使用1945年以前冶炼、制造的钢铁构件,比如军舰的炮塔座圈就很好。我不知道普尔科沃的射电望远镜有多大,如果是大型望远镜就用‘新罗西斯克’号的炮塔座圈,小一些就用巡洋舰的炮塔座圈。”
  日本那艘自爆沉没的“陆奥”号战列舰,战后炮塔座圈就被拿去干这个了。
  库尔恰托夫眼睛一亮:“那看来射电望远镜的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
  唐华:“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最后消灭核武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几个大国,有些大国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大国没有,那么核武器就是永远不可能被取消的。美国可以用核武器威胁中国,而中国却没有核武器来对他进行反制,那么美国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用的一种战争工具呢?”
  “只有世界的几个大国都拥有了核武器,拥有对等的打击手段,大国之间进行核裁军或废除核武器的谈判才有可能。而且,出于忌惮,大国之间也不会贸然在战争中核武器,因为这几个国家都有。”
  “中国拥有核武器,核战争爆发的几率会降低而不是增加。”
  库尔恰托夫听明白了,唐华说完后他点点头,但同时又两手一摊:“帮助建设中国的核工业,我想你们现在急需的是特种工厂。”
  唐华:“没错。我们需要一座现成可用的气体扩散厂,中国现在试制气体扩散机的进度很慢。气体扩散厂和核燃料元件加工厂可以使我们节省5年时间。”
  库尔恰托夫:“工厂的建设由赫鲁晓夫总书记决定,你们直接找他或者找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同志。而且,说不定赫鲁晓夫同志会同意,他和我的看法或许不同。”
  “如果我们建起了核工业的工厂体系,在设计核弹的时候,你们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吗?”唐华还是直接抛出了这个问题。
  “在设计核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可以找一些人,私下请教,”库尔恰托夫含糊地答道,“不一定需要请教我。而且,如果你们对核物理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并不难。”
  ……
  3月3日,李复春、唐华、罗顺初等人的代表团拎包走人。
  “叶部长,中苏贸易和设备引进谈判时,那个东西,希望还是能时不时对苏联同志提一下。”去莫斯科火车站前,唐华对叶继壮说。
  “外贸部代表团会在苏联呆两到三个月,苏共主席团成员总共会见我们三四次,如果有机会提这件事,我会开口说的。”
  过去两年,核工业的工厂体系方面,中国磕下了氟化氢/氟气工厂、磕下了生产六氟化铀气体的重金属化工厂,拦在钱三强面前的是同位素分离的气体扩散厂以及从核燃料棒中提取钚239的重元素化学分离厂。这两个厂如果能快速跨过,还有一个核燃料元件加工厂。
  气体扩散厂的核心——气体扩散机,上海正在试制。原理倒是真不复杂,扩散膜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制造工艺大概摸索摸索也能搞出来。
  就是有一点比较挠头:气体扩散机能不能做到180天无故障运行。
  气体扩散厂动不动就上千台机串联,要是单机的可靠性不过关,运行一会儿,一台机出了故障,“哧”~,漏出点六氟化铀气体,我就问谁敢进去修。
  ……修还是得修的,但是得拉闸停机一个礼拜,串联在一起的上千台气体扩散机才能冷停下来,穿成钢铁侠一样的修理工才能进去。
  所以,现在唐华需要一个现成的气体扩散厂,有成熟设计的气体扩散机、成熟的工厂布局、管线设计,以及成熟的管理方案。这能让核武器计划加速三年,拿来的气体扩散机、工厂设备可以给国内生产厂做参照,在更短的时间内设计建造出国产气体扩散机和气体扩散厂。
  ……
  从莫斯科回国时,唐华带了一大箱资料,都是波兰和匈牙利的公开半公开资料。
  这些资料大部分是波兰语和匈牙利语的,有少部分是俄文的。在火车上没事干,唐华就翻翻这些俄文资料。
  “听说波兰的贝鲁特书记在二十大结束后就病了,一直在莫斯科住院。”李复春看唐华在关注波兰的新闻,说了一句。
  唐华:“应该可以肯定,他是受那件事的影响。”
  李复春:“1926年,波兰毕苏斯基政变之后他就去了苏联避难,一直在共产国际工作,1942年重建波兰工人党,他当主席就是因为斯大林很看好他。他率领波兰工人党重返波兰建国,可以说都是在斯大林的照顾下才成功的。现在苏联这么批判斯大林,贝鲁特怎么受得了。”
  “现在……不知道哥穆尔卡在想什么。”唐华突然冒出一句。
  贝鲁特听完秘密报告之后心肌梗塞住院,但是不太确定他会不会还如历史上那样3月12日去世。
  但不管他本人是否在世,波兰接下来几个月都很难平静下来了。
  “苏共在没有充分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的情况下,贸然抛出斯大林问题,而且传达的范围太广,速度太快,事后又缺乏解释和教育工作,于是在苏联社会、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了思想的迷惘和疑惑,社会的分裂和混乱;在西欧和美国共产党中也出现了严重分裂的局面。”
  这是56年底,波匈两场大乱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得出的结论。
  ……
  列车在伊尔库茨克走下西伯利亚大铁路,从岔路经蒙古直接抵达北京。
  三月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雪都还没融化,列车车厢的某些地方,外表还会冻上一点冰凌。
  这次去苏联,加上来回路上的20天,整整两个月……
  成果还是不小的。在苏联国家计委捞了一笔大订单。PJX-2开了个好头。其他如制导武器的分系统、T56计算机这些设备就算日常流水了。
  核工业第二期建设,这回没有从苏联要到。但唐华不是特别担心,这次没谈下来6月份有得谈,6月份不行10月份还可以谈。
  “1955年的经济数据,陈副总理没有发表什么看法吗?”
  回到国家计委-重工业部办公楼,唐华特地问了一句。
  张玺:“没说太多。如果陈副总理有什么看法,他在莫斯科应该也对你说了。”
  也对,既然总会计师在莫斯科没对唐华吐槽什么,那说明1955年的经济数据没出现让他忧心忡忡的问题。
  唐华走时还没统计完毕的1955年数据,现在已是3月14日,早就制作出来了,放在计委数据中心服务器一份,纸质版在各个计委委员案头发一份。
  1955年国内工农业总产值1330亿元,比1954年增长14.95%。
  其中工业总产值736亿元,增长率20.26%,农业总产值594亿元,增长率8.99%。
  这下好了,53、54、5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就没有低于20%的时候。但是另一方面,全国工资总额和消费品供应总额保持大体平衡,也就是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勉强跟上了工业规模扩张的速度,怪不得总会计师在莫斯科这么多天就没叫苦。
  但是,1955年是过关了,1956年比1955年更不轻松。1956年国家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159亿元,前三年基本建设投资加起来才260亿元,年均87亿。
  这里的基本建设不是修路盖楼(这个叫基础建设),是既包括修路盖楼也包括建工厂建工程在内的所有工业建设。
  基本建设投资额剧增,意味着工人数量剧增,国家财政派发出去的货币剧增。那么国家在1956年,手里必须掌握着比1955年更多的农产品和轻工业消费品,把发到工人手里的钱再换回来。要是这些产品供应不足,物价就很难控制。
  唐华在数据中心里查找了一番,居然找到了一份委员级权限的文档:《1956年财经工作执行要点与难点》,总会计师写的。
  ……真方便,不用下楼找总会计师的秘书要文件了。
第119章
330千伏高压输电
  在四部一会内网找到总会计师的报告,唐华不仅是觉得方便。唐华现在觉得计算机和网络对国家计委的工作效率、工作细致度提升相当明显。
  刚成立时国家计委执行的是“粗糙计划经济”,这一点苏联同志吐槽过。但邓子飞、李复春、唐华都觉得,粗糙一点也能行。尤其现在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本来对国家运行的控制就做不到那么细致。2
  不但发展速度快,而且还有两个客观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没那么多能细致调控生产的人才,全国交通通信落后,存在统计黑洞区。
  很多偏远山区农村的经济生产完全是自发进行的,不要说国家了,乡镇都不一定管得到,因为从镇上翻山进村子大概得爬三天的山。苏联同志一定不会想到还有这种事。
  现在国家计委仍然算比较粗糙的计划经济,但是好在现在它发出的指令变得及时而且准确了。
  国家的指令能纠正生产失衡,准确的指令能让生产平衡的正弦曲线振幅更小。
  ……
  总会计师的报告说的不是1956年的事情,而在说1957年。
  1956年农业产值、粮食产量双高,今年虽然基本投资大增,但解决财政平衡问题还是有保障的。
  粮食生产都是以年为单位、而且生产和消费有滞后,一般都是前一年的农业产值决定了后一年的基本建设。总会计师在报告里就担心1957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比1956年更高,那么1956年的粮食产量能不能跟上。
  总会计师认为,如果和1955年一样,产值增长9%,那1957年差不多也能平衡下来。
  唐华先看了五个尿素生产基地的生产-配送情况,去年的化肥使用量大概是五个生产基地半年的产量,今年春耕的时候,送往田间地头的化肥已经是五套合成氨-尿素生产线全年的产量了。加上其他杂项尿素,1956年的粮食只依靠化肥效应,就有200~300万吨的涨幅。
  其他因素,自然灾害?……1956年好像还行,不如1955,但比1954好些。海河流域有几场暴雨诱发的洪水,其他的问题不大:河南风调雨顺,淮河长江不发大水。
  ……
  重工业部的情况,先看到的是钢铁工业局。
  在过去的两个月有3个小型钢铁厂投产。1954年开工建设的包钢,从包头到白云鄂博的铁路通车,除了白云鄂博,包钢还启动建设了第二处铁矿以供应包钢的高炉。
  与包钢建设工程捆绑的是有色金属局在包头建设的4个厂,生产6种有色金属和冶炼稀土族元素。
  1955年全年钢铁产量399万吨,离400万吨只差1万吨。为了压低下半年钢铁产量,鞍钢和本钢各改造了一个高炉-平炉来做下半年的钢铁产量数据。现在很高兴地看到鞍钢和本钢一、二月的钢铁产量已经飞起来了。1956年的钢铁总产量可能会超过历史上1957年中国的钢铁年产量——570万吨。
  鞍钢……鞍钢现在怎样了?
  “唐部长,鞍钢轧钢厂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整顿,工人积极性恢复了,轧钢厂和鞍钢本厂的技术科运转正常,工人、工程师、技工对生产改进和技术革新非常积极。”
  总经理马宾和唐华通电话。
  “轧钢厂您上次来的时候分配给他们的重大科研项目,连续热轧机,已经启动研究了。哦,钢铁研究总院和钢铁学院的研究员、教授,去年10月份就来到了鞍钢,现在他们驻扎在鞍钢轧钢厂,和轧钢厂的同志们一起设计和攻关,今年春节也是在鞍山过的。”
  唐华:“你们辛苦了。现在正月还没过,给你们拜个晚年来来得及。如果连续热轧机在鞍山研制成功,那就是中国钢铁工业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连续热轧机在美国40年代就已经投入使用,匹兹堡到1945年已经建成了4条连续热轧机生产线,不过现在不是没法从美国买大件工业品嘛。苏联的连续热轧机还在研发中,暂时无法提供给中国。
  技术上连续热轧机不算特别高深,只是需要对工厂布局做调整,预计鞍钢轧钢厂能在一年之内制定出连续热轧机的方案,然后给他们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改造调整。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