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860

  赫鲁晓夫:“等这艘军舰返回黑海,我要亲自去塞瓦斯托波尔,为舰长和官兵授勋。……太厉害了,真是太厉害了,朱可夫,我发现驱逐舰比巡洋舰战列舰都好用,那些只不过是飘浮的铁棺材而已。”
  朱可夫:“戈尔什科夫海军司令说,我们的秘诀在于导弹,装备了导弹的驱逐舰强于任何装备火炮的军舰。”
  “一样的道理,”赫鲁晓夫说,“以后苏联海军只需要两种船,装备了导弹的驱逐舰和装备了导弹的小艇。朱可夫同志,我想好了!以后苏联海军不需要任何比‘经验’号更大的船。”
  朱可夫:……
  ……
  北京。
  已是1956年底,明年2月上市的计算机当然已经设计好并且准备量产了。
  T55和T56属于同一代计算机,T57就要比T55/56有一点技术革新了。不过只要芯片技术到位,T系列通用计算机的具体工程设计现在基本可以交给上海所来完成。
  T55和T56采用10微米工艺芯片,T57升级为6微米,在单位面积内,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两倍多。
  至于电子信息工业局手中的技术,其实在6微米工艺突破的时候,5微米工艺也完成了,这都是现在的这套第一代非接触式光刻机能够轻松达到的技术阶段。
  6微米工艺的芯片,初始家族是X5600系列,用于T57、T57M和T57L。
  除了X5600系列芯片,北京的芯片厂还在生产一些其他的芯片。比如计算机加密机要用的5块专用芯片、程控交换机的控制芯片、光纤通信系统芯片、PJX-2野战炮兵计算机的芯片(不过,这个还用的是10微米工艺)等等。
  在北京电子信息大学,唐华和黄坤关起实验室的门,在鼓捣一台新的计算机。
  “把那个……主板,给我。”唐华说。
  从苏州运来的“主板”拿在唐华手里,比16开杂志略大一点点,4:3的长宽比,上面印着蜘蛛网一样的铜线,而且有一些芯片已经预先安装并焊死上去了。
  唐华又把一块XS3725处理器拿出来,18针的管脚对准主板上的插槽,小心地插进去,然后用橡皮锤敲几下,让处理器稳稳插在主板再扣上。
  然后粘上铜散热片,风扇就不必了,这台机器的处理器工作频率1.2MHz,发热还不太高,如果不是长时间满负荷运行,铜散热片都不是必须的。
  “黄教授,你说,要是把内存从主板上移开,做成可拔插的器件,是不是更合适?”唐华说。
  现在主板上有8块一模一样的小芯片,这是1K的内存芯片,整台计算机的内存容量是8K。
  黄坤:“这样就可以选配不同大小的内存了,4K、8K、16K,甚至更大都可以选择。不过,这样主板就会略微复杂一些,出故障的概率也高。”
  唐华:“这一型计算机就先这样了。以后呢,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内存应该也是一种可拔插的器件最好。”
  主板上的零件都插好,唐华先端着主板拍照留个标准相,然后和黄坤一起把主板装进机箱,再把各种电线引线插好。硬盘是没有的,这台机器默认不带硬盘——现在的硬盘仍然装不进这个尺寸的机箱里。
  机箱再和显示器连接,确认无误后按下开关,“滴”地一声,显示器亮了。五秒钟之后,屏幕第一行就出现了提示符。
  黄坤:“整台计算机就这一块XS3725芯片负责计算,其他芯片都是打下手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不是上不去?”
  唐华:“应该也够用了。”说完随手敲了几个字,又敲了一个最简单的4行程序。
  “芯片存储器比磁芯存储器快,因此它在处理常规操作的时候,使用感觉甚至比T56还要好,因为响应快。当然在运行复杂计算程序的时候速度就会慢下来,但如果是学生的学习用机,这个问题不大。”
  “唐部长,我感觉你特别重视这个学生计算机,”黄坤说,“比T57还要喜欢的样子。”
  唐华:“那是当然。……以后它可能才是计算机发展的方向。”
  黄坤:?!
  唐华和黄坤正在组装的,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当然,现在被唐华叫做学生计算机,XS3725的XS,用唐华的话解释,就是“学生”的意思。
  至于3725,这不是一个随意的数字,它表示处理器集成了3725个晶体管……
  学生计算机,低配版面向清华、北大、北理工以及“学院路11大”,在这些学校建立至少一个计算机教室,不是只有七八台计算机、一个学生用几个学生排队等的计算机房,而是全部学生都可以坐下来,在计算机屏幕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操作的计算机教室。
  无硬盘、其他配置一切从简,开机启动内置的编程环境,但是都有网络功能——在配备计算机教室的同时还配备一个存储服务器,免得学生在计算机上噼里啪啦敲了大作业没地方存。
  除了给高校建立计算机教室,“学生计算机”还是有其他用场的,作为办公和文字处理机,它也比T55、T56或T57便宜太多,国家计委和各地的网络中心都会配备一些,有的机器可能还可自带一个“桶”的硬盘。外挂硬盘也不复杂,主板上就有接口和引线。
  但是有一点和T57不同:这所谓的学生计算机暂时不打算大卖。因为这会挤占T系列计算机的市场,减少利润总额——学生计算机的成本确实比T57便宜太多了,这样的计算机卖高价是有点儿不合适。
  ……
  11月22日。墨尔本。
  第16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拥有10.4万观众席的主运动场举行。
  澳大利亚总督爱丁堡公爵在体育场主席台前的长台阶尽头,等待接力运送圣火的运动员到来。
  开幕时间马上就到了,体育场的观众突然喧嚣起来。一行运动员从入口跑进运动场,正中的那个举着燃烧的火炬。运动员们绕场半圈,跑向爱丁堡公爵。澳大利亚田径运动员R.克拉克将主会场的火炬点燃,奥运会正式开始。
  墨尔本奥运会经历的波折可不少,在开赛前国际形势两度紧张:先是匈牙利发生大规模骚乱,刚刚平息,埃及和以色列爆发激烈战斗,此后英国、法国、苏联相继下场,打成了苏伊士战争。
  这不,以色列在11月9日宣布退出墨尔本奥运会,以抗议苏联的武力侵略。西班牙和荷兰宣布弃权。
  但和历史上有有变化的是,中国奥运代表团出现在了墨尔本的开幕式现场。
第146章
第一枚奥运金牌
  中国奥运代表团身穿整齐的队服,齐步走入墨尔本体育场,85名运动员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个巨大的体育场。与此同时,现场八万多观众也好奇地打量着这支奥林匹克俱乐部的新成员。
  看台上声音最大的是掌声,一波一波的。
  在热烈掌声间,也有几个人扯着嗓子在吼:“凶手!凶手!”“罪犯!”“抢劫犯!”“滚出去!”
  “那些声音是在喊什么?是不是在骂我们?”陈镜开问道,他虽然不懂英语,但觉得这些人的声音不太友好。
  蔡树藩:“是,也不是。其实,他们是觉得我们和他们是一类人。”
  在筹备赛事时,墨尔本官方声称这一届奥运会将是和平的盛会。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比赛还没举行,就有几个国家或是因为匈牙利事件,或是因为苏伊士战争,拒绝参加奥运会。
  尤其是在匈牙利平息了布达佩斯的骚乱后,有几个西方国家呼吁将匈牙利代表团逐出奥运会,奥委会犹豫半天决定不禁匈牙利,于是,攻击匈牙利政府最卖力的荷兰退赛了。
  以色列气不过罢赛。
  埃及想参加,但是国内之前因为苏伊士战争打得一团糟,机场停运难以短时间恢复,运动员也集结不起来,最后作罢。
  东德和西德两个代表团合为一个,手拉手携手步入主体育场,这时候看台的掌声和喝彩最多。
  经过国际奥委会艰苦的游说,东德和西德同意两国代表团在开幕式时一起入场,举德意志+五环旗,奏乐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是国际奥委会筹办过程中最得意的作品,完美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主旨:和平与友谊。
  在北京的唐华就有点遗憾了,虽然有北京电视台,却没有奥运会直播。
  最快捷的了解奥运会赛程的方式是广播。前方记者也够拼的,在现场写报道,然后冲到电报局发出,北京这边的电台工作人员也争分夺秒,抄收电报稍加整理润色就给播音员播发,最快的时候可以只延迟不到两小时。
  开幕式第二天的下午,唐华正在屋里,一家人听广播一边吃饭。突然唐华就“噗——”的一声,晚饭都喷了出来。
  “什么?国足进八强了?”
  ……
  墨尔本,奥林匹克公园体育场。
  中国国家男子奥林匹克足球队11名场上队员从运动员通道走出,在中圈附近摆开3-2-5的惯用阵型。
  奥委会官员就位,主裁判就位。边裁就位。
  守门员张俊秀:“我感觉土耳其队今天不会来了。”
  年维泗:“还用你说。而且今天啊,应该不用站着干等15分钟了。”
  ……
  土耳其既没有抵制苏伊士战争,也没有抵制匈牙利代表团参加奥运会。
  实际上土耳其奥运代表团是来到了墨尔本并且参加开幕式了的。
  但是代表团里没有土耳其的足球运动员。土耳其通过了预选赛却没有来墨尔本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的正赛,这后面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土耳其奥委会对足球队的拨款引发的矛盾,最终土耳其足协大发雷霆,一个球员都不派,直接缺席。
  不只是土耳其,晋级奥运会正赛的16支球队,只有12支到场:埃及因国内战争破坏未能成行;土耳其因足协和奥委会矛盾未能成行;南越因出国参赛资金被挪用来不了;匈牙利国奥队和所有足球俱乐部6~10月持续处于混乱状态无法组织起像样的球队。
  在赛前的抽签中,中国队抽到了和土耳其一组。
  ……
  这次果然没等多久。当中国队11名球员在场上找位置站好,裁判不开哨,奥委会监督官员一路小跑跑到场地正中。
  扫了一眼中国队对面空荡荡的半个球场,与裁判确认一下眼神,奥委会官员掏出纸条,大声念道:
  “因土耳其未及时到场,作弃权处理,中国队自动取胜,进入墨尔本奥运会足球正赛阶段四分之一决赛!”
  ……
  如果按某一年国足“进一球、得一分、赢一场”的三阶目的,中国队现在直接完成了最高阶的任务:赢一场。但是中国队还一球没进。
  躺着进预选赛,躺着进八强,这也是难得的墨尔本奇遇体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