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860

  在主席团会议上,赫鲁晓夫抛出一个程序性问题: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不能罢免苏共的第一书记,必须召开苏共中央全会。
  马林科夫也控制不了克里姆林宫的守卫力量(现在他后悔做掉贝利亚了),因此他也不能派兵冲进克里姆林宫抓捕赫鲁晓夫,于是掀翻赫鲁晓夫的战斗就从闪击战变成了持久战。
  6月19日,苏共的中央委员再快也没法第二天到莫斯科,赫鲁晓夫在主席团会议上拖延时间。朱可夫还作为候补委员进来发言,指出马林科夫和他秘密联系,开出很高的条件和他做利益交换,这是违反组织原则的事情。
  6月20日,赫鲁晓夫又找来了一个已退休的前监察委员会主席什维尔尼克——理论上他也是主席团的候补委员,什维尔尼克大骂马林科夫,说马林科夫有一个反党集团,在搞宗派主义和分裂活动。
  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举行了主席团投票,11个人7:4把赫鲁晓夫的第一书记职务给撤了,但是没用。这个时候,已经有53名苏共中央委员抵达莫斯科,递交信件要求召开苏共全会。
  第二天,坐飞机来莫斯科的中央委员达到了86人。
  6月22日,苏共的特别中央全会开幕。
  ……
  苏联高层的小会变大会,中国这边丝毫没有报道。要说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驻苏联大使馆、苏联驻华大使馆都会把高层动向做简单的通报。但这些信息没有向外披露。
  不是中国在考虑帮哪一边更划算,其实是中方还闹不明白苏联高层为什么又吵起来。
  而且,中国这边正准备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唐华抽了个周末时间,逛街逛商店,回来第二天就给荣益仁打电话。
  “荣……部长,北京市面上成衣和布料好像供应很充足的样子,我就想问问,全国范围内是不是也差不多是这样?”
  荣益仁:“我们现在依据布票的下发分布来决定配送的布匹、成衣数量,但是,发往落后地区的县城的纺织品,会偏重于低档布料和低档成衣,大城市就搭配一些贵点的布料。供应数量肯定是充足的。”
  唐华:“没有发生短缺现象?比如说,在某些地区,布票折半兑现,两尺的布票只能买一尺的布?”
  “怎么可能!布票是国家票证,代表国家的信用,要是布票发出去了,老百姓拿着布票都买不到布,主席和总理还不得把我撕了吃掉。不过啊,国营企业工人工资是真的高,购买力高,去年我是费了一番功夫才保证纺织品的国内供应无忧。”
  唐华放下电话。
  他假设的那种情况,历史上真发生过……
  不要以为票证经济时代,拿着多少票就能买到多少商品。1957年,布票就被“击穿”了。上半年布票折半供应,下半年折四分之一供应,一尺布票只能买到1/4尺布。
  粮票布票其实就是一张纸,粮票的信用是建立在国家粮食统购统销体系上的,粮食统购统销体系一直在顽强运行,所以粮票没有被击穿。
  布票被击穿,是因为布匹这没法通过加大统购数量来榨取。原来的历史线,布匹的供应数远低于全国总工资的增长率,全国总工资增长这么快,是因为重工业建设速度快,工人迅速增加,相应的,轻工业产能没跟上。
  历史上的一五计划,执行得还是比较糙的。
  ……
  回到国家计委办公室,唐华打开计委数据服务器里轻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去年和1957年上半年的数据查看。
  唐华对重工业产能和机械工业的产能数据很放心,但是轻工业的三个部没有邓发也没有何长弓,纺织工业部可以问荣益仁,轻工业部就得仔细对比数据了。
  轻工业先看三转一响。
  收音机这个至今还在电子信息工业局手里,唐华不用查就知道得很清楚。
  自行车厂,四个生产基地,抚顺、重庆、太原、长沙四个在建生产基地,显示产量……咦,有三个在建厂的产量是零,但重庆变成了22000?
  “唐部长,我还以为你是指导技术呢,怎么突然问起自行车来了,”电话里吴运铎说道,“我腿脚不好,不骑车。不过厂里有几个年轻人买了那个重庆产的嘉陵牌自行车。质量怎么样?质量不怎么样,后轮都有点飞,骑车骑快了会飘。”
  唐华笑着挂上电话,从吴运铎的描述,重庆的自行车厂是投产了,产量按老吴的描述来估测,倒也差不多。
  就是质量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
  不怎么样……
  让你抢跑,质量管理体系没形成就急急忙忙开造了。
  ……
  “轻工业的数据大体上是可靠的,你亲自问了几个熟人核实?我也亲自问了几十个。”总会计师说,“保证投资额度,保证开工率,保证生产效率,保证物资配送,把这四条做到了,就可以平稳过关。”
  唐华:“陈副总理,既然数据大体上是可靠的,那么我们轻工业品的供应量是追平工资增长率而且略有超出了,现在超出了多少?”
  “除了正常流通中的商品,现在中央手里还抓着30多亿可以投放市场的货品,财经委也还有一些余量吧。”
  唐华:“轻工供应量充足,如果农业今年也稳增的话,去年我们在北戴河说过的那个事,是不是在二五开头可以实施了?”
  总会计师:“什么?”
  唐华:“全国普涨工资5%的事儿。”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剧烈咳嗽,然后总会计师赶紧把电话挂了。
  ……
  1956年全国工资总额500亿,1957年预估是550亿,1958年是600~620亿。
  从1958年1月开始普涨工资的话,620亿就变成651亿,多了31亿元。
  如果月薪一两万的人,加薪之后可能会去旅游、换手机、买好点的车……用在这些方面。
  但现在工人工资离一两万还很远,普通青年工人月薪三四十,重体力劳动会略微多一点儿。三四十的熟练技术工工资50~120元,其实也没多少。
  这个时代的工人如果加薪,多发下去的钱一大半是用来改善伙食,让菜里面多点油花子。一小半用来改善穿衣。可能还会有一些拿去储蓄。
  所以,哪怕只涨薪5%,前提条件也得是农业总产值增加5%(得扣除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乡人口食品摄入差值),轻工业总产值增加20%(不但要扣除人口自然增长率,还要扣除工人队伍的扩充速度)。
  城乡人口食品摄入差值就是,虽然农民和工人都是人,但是农民可以吃不饱,农闲时喝粥,农忙吃饭,有的地方还在吃杂粮糠饭。工人没有闲时,天天要上班,不能半饥半饱。再说给工人发的工资本来就可以买很多吃的。
  一个农民变成工人,虽然土地总量不变,由于农村人口过剩因此土地马上有人接手,产量也不变,但是粮食的消费量却增加了。
  这就是农业基础很差的国家搞工业化的难题。
  ……
  “国际地球物理年已经到来。为了促进全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美利坚合众国,计划在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
  在众多记者面前,新闻发言人詹姆斯·哈格蒂宣布了这一爆炸性消息。
  7月1日,地球物理年开始了。持续18个月的时间,美国现在这么放话,说明他们的人造卫星计划已在两三年前开始准备。
  虽然1955年就启动了人造卫星计划,但是现在白宫直接宣布人造卫星计划,还是有一些放噱头挣眼球的意思。
  到现在为止,美国只用木星-C火箭完成了亚轨道飞行。
  根据木星-C火箭的能量计算,它可能无法把物体加速到7.9公里/秒的第一宇宙速度,美国空军认为木星-C就是个亚轨道的测试火箭,当然,喷气推进实验室认为木星-C有前途,如果使劲挖潜力的话,或许能把一个小型物体打到第一宇宙速度。
  阿特拉斯洲际导弹肯定具有发射卫星的能力,不过现在才第一次飞行试验。
  美国计划用来发射卫星的既不是木星-C也不是阿特拉斯,而是“先锋”火箭,搭配的卫星倒是在造了,叫做先锋-TV3。
  ……
  苏联这边,感觉被美国人画的大饼抢了风头,接着马上就宣布,苏联已在执行自己的太空计划,并且苏联将会第一个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不过苏联现在也是一团糟。R-7洲际导弹5月和6月的两次试射都不成功,下一次飞行测试是8月。但科罗廖夫还是没得选择,只能依靠R-7。从7月份开始,他既要督促R-7导弹试射成功,还要保证R-7改的运载火箭设计成功,然后,再设计一个能让R-7送上太空的人造卫星。
  ……
  乌梁素海。
  又一枚东风-2的测试弹摆在了发射架上。
  和上次的高弹道减推进剂测试不同,这次这枚东风-2推进剂装足了,而且不用高弹道,直接打到新疆。
  配齐所有设备之后,东风-2直径1.7米,全长20米,从尾部到接近头部的地方直径都是一致的,从远处看就是一支瘦尖的大箭。
  “最后10秒准备。10,9,8,7,6,5,4,3,2,1,发射!”
  导弹缓缓升起后,钱学森迈开大步从地堡上到地面,刚好可以看到东风-2导弹拖着尾焰升上高空,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
  “因为弹道和地球曲率的原因,这次导弹在飞行中段会略微擦进蒙古境内。”
  老冯也上到地面,和钱学森聊。
  “美国人昨天向联合国提议了,太空无主权化,”钱学森说,“从太空中经过某个国家的上空,不视为侵犯领空。我们的导弹在蒙古上空已经超过了100公里,按照这个标准,已经是在太空飞行了。”
  在空中,东风-2第一级燃尽,甩脱,第二级火箭点火,继续加速导弹向西飞去。
  在阿克苏东南方向的沙漠中,已经建设了3座雷达站和无线电监测系统。东风-2导弹发射几分钟之后,这里的雷达就有了回应。
  “目标捕捉成功,高度120公里,速度2725米每秒。”
  高抛弹道试射时,弹头就覆盖了耐热层和散热涂层。这次的弹头也一样,但因为正常弹道的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在空气中飞行的距离更长,因此这次的散热层是加厚的。
  现在不需要雷达跟踪了,夜空中大半个新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们都看到了天空中的一条亮线,亮线在进入大气层时有几个小折角,由于这不是燃烧发光而是大气电离发光,因此亮线久久不散。
  在阿克苏试验场,司令员老康和搜索队长阿扎提都是头很铁的人,在导弹预定落点5公里外的地方抬头看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