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860

  “现在……测试一下。”
  唐华说的测试不但是测电路板上的ROM存储的音乐,还连带无线电发射机一起测试。
  无线电发射机已装在计算机所办公楼的楼顶,徐立峰把电线接到电路板的两个触点上,再按下开关,电路就通了。
  就在按下开关的瞬间,屋里做测试工具的收音机就传出了国际歌的滴滴声。
  “信号质量还不错,小无线发射机的功率还挺大。”唐华说。
  王希季:“这是照着太阳能电池板的设计功率来做的。如果长春那边的电池板参数没问题,发射功率就是这么大。”
  ……
  一切照进度进行。8月21日,北京的暑气才刚刚过去,就把卫星的主功能器件做出来了,那么接下来的屏蔽层、卫星组装、测试、三颗星的生产就都会正常推进。
  “唐部长。”
  计算机所的秘书老刘在敲实验室的门。
  “刚才重工业部的秘书处给我这边打电话,说黄汲清委员想找您,重工业部那边您不在,所以想确认一下您是不是在计算机所。如果确认的话,黄委员一会儿给这边打长途电话。”
  唐华:“知道了。正好我现在有空了,黄委员可以打电话过来。”
  ……
  “唐部长,松辽平原出油了!”
  黄汲清电话里的声音仍然很激动。
  “这是中国石油勘探的又一件大事啊!恭喜恭喜,”唐华说,“看来之前你们的新理论体系是正确的,所以我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也是准确的。”
  “这是个大油田,绝对比辽河油田要大,我们刚刚打出油的区域就是一个几公里见方的大面积油区,而且根据之前地震波反射的探测,这一片地区区少说还有十几片类似信号特征的区域,这些可能都是油区,搞不好,这个油田的储量比胜利油田还高!”
  那是当然了,大庆油田就是比胜利油田大。
  “这个油田中央知道了吧?想好起什么名字了吗?”
  黄汲清:“主席在北戴河指示:说第一口油井是8月1日出的油,刚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就叫建军油田吧!”5
  唐华:?!
  黄汲清:“最后,我还要向你道个歉,你借给我用的车,开了一年多,之前一直很小心使用的,但是在去松嫩-10井也就是第一个出油的油井视察的时候,遇上了洪水……”
第159章
整流罩
  看来不只有李四光是毁车王,老黄也是……
  不知道这会不会成为地质部的固定仪式,每个大的地质发现损失一辆路虎:万吨级铀矿一辆,胜利油田一辆,建军油田一辆。
  唐华还有三辆路虎,一辆送到乌梁素海去了(虽然一年难得开一次),两辆屯在北京。另外上次李四光找铀矿开毁的路虎是荣益仁的,唐华后来买了新车要一辆还给荣益仁,荣老板说什么也不肯收,现在还搁在上海的房子里。
  黄汲清还没回北京,不是怕见唐华,而是要继续在安达县-萨尔图这一带勘探地质,不过应该也快了。东北发现大油田对于现在的中国等于是双保险——华北东北任何一个油田都能保证全国目前的工业消耗,从国防地理来讲东北可能比渤海更安全。
  忙着做卫星的时候,时间就过得特别快。焊出第一个人造卫星的核心,时间就到8月底了。主席总理从北戴河回来,知道了卫星的基本设计和功能之后,拍板定下了卫星播放的歌曲:
  国际歌打头,然后是中国国歌,然后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歌。
  卫星的名字主席定下来了,是“前进一号”。
  行吧……
  就让这颗卫星天天在美国和西欧头上嗡嗡嗡地循环播放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那场面一定很有意思。
  ……
  “钱主任,稼先!”
  朱光亚在卫星组忙了一个月,又被派回了他原来的单位——中科院原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推着四轮小推车进来的朱光亚一眼就看到了钱三强和邓稼先。
  邓稼先:“怎么,光亚,你才被借调过去一个半月,就被唐部长退货啦?”
  朱光亚:“去去去,谁被退货了,我是来公干的!”
  钱三强的注意力已经放在了朱光亚推着的小推车上。“光亚,这就是我们要发射上太空的人造卫星?”
  “是的,钱主任,”朱光亚说,“这颗卫星是用于测试的样机,重量是55公斤,带有无线电发射机,用太阳能供电,内置芯片可存储12首歌曲,单次播放时间有20多分钟。卫星核心器件的防辐射屏蔽层是我设计的,现在要拿回来借反应堆测试。”
  钱三强拿着人造卫星预定轨道辐射基准值、变化规律的资料仔细阅读。
  这份资料是从厚厚一叠探空火箭的太空探测资料里挖掘出来然后经过分析写成的,朱光亚第一次看探空火箭的资料时也吃了一惊,太空看起来空无一物,辐射环境却这么恶劣——地球大气层尤其是臭氧层给人类挡枪真是功不可没。
  “反应堆内部区域的辐射种类和太空中不完全相同,”朱光亚说,“因此不能百分之百模拟太空环境,只能力争比较近似。另外反应堆内部区域的辐射值比太空中还是要大很多,放在反应堆里测试,大概一个月这颗卫星吃的辐射量就和在太空中一年吃的差不多。”
  钱三强:“太空的中子流密度是远远低于反应堆内部区域的,但是X射线强度倒是差别不太大。伽马射线的数值……我们再合计合计,在反应堆中找一个合适的区域,让辐射的功率占比尽量接近太空的环境。”
  朱光亚:“那就太好了。”
  反应堆内部当然不能进人。钱三强和朱光亚确定了现在反应堆内部各区域的辐射状况,然后就由542堆的操作员移动维修吊臂,把装着卫星测试样机的架子提起来,缓缓移动到反应堆上方,再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内。
  朱光亚:“唐部长还说,反应堆里的这些区域,还可以放一些……作物种子。”
  钱三强:“放种子在里面?那不是全坏了吗,里面辐射这么强。”
  朱光亚:“种子被辐射照过之后,种在地里会有90%不能发芽,但是有小部分是能发芽的。发芽生长的种子,有大部分和原先没有差别,但有极少部分会和原先不同,有的长得特高,有的长得特矮,有的不结果,有的结果。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果实又多又大的变异个体,就发财了。”
  钱三强:“……”
  “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炸过,最近几年,有调查队重访原来的核爆区域,就发现虽然这里满地动物尸体,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三只脚的猫,比兔子还大的老鼠,这些都是辐射导致的变异。反应堆里也有辐射,如果有计划地利用起来,那就是一个育种的好方法。”
  ……
  8月28日,卡纳维拉尔角。
  意识到苏联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的严重性之后,美国进一步加速了运载火箭/导弹的试验进度。28日这天,一枚“木星”亚轨道运载火箭摆在了发射架上,这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造的火箭。另外一枚火箭这时候已经运进发射场,美国海军的雷神-DM18。
  木星是月初发射的朱诺-1火箭的小改进型,雷神-DM18和木星一样,也是中程弹道导弹改的火箭。
  因为苏联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美国必须得开加速挂,不能等阿特拉斯洲际导弹慢腾腾地试验,所以打算用雷神-DM18改出一个“先锋”号运载火箭,打颗卫星上天再说。
  28日下午3时,木星火箭顺顺当当升空了,完成了一次高460公里、距离2020公里的亚轨道飞行。
  木星发射升空,美国海军的雷神-DM18马上进场加注燃料、最后检测。8月30日,雷神-DM18点火发射,它这次也是做亚轨道飞行的,但是最大飞行高度达到1100公里,实际上是把一枚3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搞了个高弹道试飞。倒霉的是,92秒后火箭在空中解体。
  ……
  9月2日,拜科努尔。
  第一枚R-7发射成功才半个多月,又一枚新的R-7摆上发射架。
  美国和苏联现在为了抢第一个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的名头,都有点不计成本了。
  这枚R-7和8月份试验的那枚又稍有不同。它的全长反而短了一些,头部形状不同。8月份试射的那枚叫做8K71,9月2日试射的叫做8K71PS,这其实不是弹道导弹,而是从弹道导弹小改出来的运载火箭。
  8K71PS和上一枚一样,一切正常地从发射架腾空而起,直插高空。几分钟后,苏联的测控雷达站发现导弹/火箭的助推器脱落,且主箭体飞行姿态大部正常——这次有戏!
  最后,8K71PS坠落在距离拜科努尔8200公里的地方,比上一枚飞得还要远一些。这是因为它携带的不是模拟弹头,而是模拟的火箭第三级,重量轻了1吨。
  如果装的不是个模型,而是真的火箭的第三级,那么8K71PS就可以把一个物体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枚R-7、第一枚8K71PS运载火箭试射成功,科罗廖夫马上决定:第二枚8K71PS火箭搭载“人造卫星一号”,准备发射!
  严格来说,火箭只成功进行了一次分系统测试,就敢直接发卫星。不过话说回来,只会在太空中“嗒嗒,嗒嗒”几下的“人造卫星一号”,本来就是个试验品。
  9月17日,第二枚8K71PS被火车运到拜科努尔,一根主箭体四个助推器拉到发射场组装。
  “虽然中央主席团要求你们尽快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但是,科罗廖夫同志,这一枚火箭成功的几率有多大?”米高扬在电话里问道。
  科罗廖夫:“火箭前四次发射,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一次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是50%。”
  米高扬:“如果这次发射未能成功,我们下一次发射什么时候进行?”
  “按照火箭制造厂的准备速度,这次之后一个月。”
  “美国人在两天之内进行了两次运载火箭的发射,他们试验的密集度太高了。如果第一次失败,我们就有可能失去领先的地位。”
  科罗廖夫:“我并不这么认为。美国似乎在同时进行两种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测试,因此它们每一种导弹的试验成功数字是不够充足的。”
  ……
  乌梁素海。
  美国和苏联,不是在试洲际导弹就是在试亚轨道飞行的弹道导弹,中国这边就没那么上档次了。钱学森今天要发射一枚东风-1/TK-3,射程660公里的那种近程弹道导弹/探空火箭。
  “这火箭头大屁股小,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歪,怎么看都不靠谱呢。”基地司令员老冯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