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860

  印度权力最大的人是总理,但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总统。
  虽然印度的总统几乎没有实权,但其实它理论上是印度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宣战与停战都需要经过普拉萨德签字——当然在这之前所有的决策都是由总理、部长会议(内阁)、议会把一切都定好了,总统就只是负责签个字。
  ……
  “你们终于也从国家元首的层面确认了停火,这让我感到很欣慰。”苏联驻印度大使对尼赫鲁说,“当然,我知道贵国的军队自1月3日之后就未再向中国军队发起主动进攻,但这个晚到了一周的军令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尼赫鲁:“我们奋勇抵抗,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与异常强大的敌人浴血奋战,我们向全世界展示了印度军队和印度人民的英勇不屈。印度不可征服、永不投降。可印度民族承受了不该承受的东西:漠视、抛弃,背叛,入侵,反复的入侵。在此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暂时停止战斗。”
  听了尼赫鲁的抒情演讲,苏联驻印度大使的表情极为丰富,嘴张了好几次但又把刚想说出口的话憋了回去,最后只说出了一句:“能停止战斗,那就是好的。”
  “大使先生,您来找我,是不是表明苏联又有了对南亚局势的新看法?”尼赫鲁问。
  “是的……对于印度的停战,我还是要多说一句,希望总是在后方,只要我们愿意等待和争取。”大使说,“至于希望,赫鲁晓夫总书记同志这次就是给您带来了希望。现在中印两国最高层都确认了停火,总书记同志认为,在停火保持一段时间后,他打算邀请您和中国总理到莫斯科,由他做中介和担保,中印两国举行和平谈判。再一次的和平谈判。”
  尼赫鲁:“不,中国还占据着印度的领土,我们不能与他们签署和平协议。”
  “总理先生,难道您真的还打算继续和中国战斗下去吗?”
  “印度既然宣布停火,那就不会与中国开战,除非出现新的入侵。”
  “不降、不战、不和?”大使说,“或者,三个词总结为一个词——不谈?”
  尼赫鲁轻轻笑了两声,不否认也不承认,就是目光斜四十五度看着自己上方的空气。
  ……
  “总理先生,我必须提醒您,”大使打破沉默,“中国在等待印度的答复。中国的一支舰队正在马来亚巴生港进行友好访问,您想必知道此事吧?”
  尼赫鲁:“我当然知道,贵国的一艘军舰也加入了这支舰队。”
  “不是军舰,是破冰救援船,”大使纠正尼赫鲁的说法,“中国军队取消了进入印度洋的计划,虽然他们从巴生港出航之后几个小时就可以进入印度洋,24小时之内抵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印度洋是我们印度的海洋,中国区区5艘军舰,并不能改变什么,中国没有能力从海上入侵印度。”
  “抱歉,这并不是区区五艘军舰的事情,”大使说,“虽然只是五艘军舰,但是……容许我说一件别的事。还记得1956年11月的东地中海吗?”
  尼赫鲁当然知道。
  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苏联海军“经验”号、“威武”号两艘驱逐舰清空了雅法到塞得港航线上所有的以色列军舰和货船,其中包括一艘3000吨的驱逐舰。
  “在巴生港停泊的中国军舰,所有的驱逐舰都装备着与那时候的苏联驱逐舰同样的反舰导弹,”大使说,“甚至可能更强一些,因为武器装备在不断改进。总理先生,我不希望在东印度洋发生一次类似海战,这对印度自己以及整个地区的和平都是一个悲剧。”
  ……
  在中国与印度先后官宣停火、两国进入不打仗干瞪眼的这段时间里,一架U-2高空侦察机慢悠悠地从新疆西南部进入,在沙漠上空转了一个大圈,又慢悠悠地飞走了。
  新疆实在太大了,还没有那么多红旗-3导弹能够广撒网阴U-2,在新防空导弹、截击机和拦截导弹服役前,U-2在新疆上空飞行很难被抓到。
  U-2侦察机的照片三天后冲洗出来,中情局的分析员、美国空军的参谋围着着厚厚一叠的大幅照片刻苦研究。
  “两个月前的侦察飞行中,我们判断出了中国在新疆建设了一个核试验基地,”CIA情报官说,“所以这一次U-2的航拍,胶卷主要用于拍摄这个可疑的区域。”
  U-2的航拍照片倾角30度到60度,在下午的阳光里,罗布泊金黄色的沙漠像大地铺上了一层毛毯,但仔细分辨,毛毯上还有一些细微的杂色颗粒。这些可能是民居村落,可能是工业建筑,也可能是基地设施。
  “看!一个高塔!我们可能发现了核爆塔!”空军参谋手中的照片刚好拍摄到了一个地面的塔状物体。
  几个人都围过来一起看照片,接着,分析员拿出测量工具,“高度,可能是80到100米,位置在这里……”
  “11月10日到1月10日之间矗立起来的核爆塔。”分析员说,“之前判断中国会在1月31日以前试爆核武器,看来是正确的。”
  “我们当初的推测是1月1日到1月31日,现在1月已经过去了13天。”
  “核爆塔周围有车辆在工作吗?”
  “不一定能分别得出地面的车辆,我的放大镜在哪里……”
  CIA分析员拿出放大镜对着核爆塔看了几次,似乎,可能,附近真的没有车辆围着。这是核弹还没上塔,还是核弹已经上塔了?
  “哦谢特,你们一定是在开玩笑,”空军参谋拿起一叠照片,当即就开始吐槽,“你们把摄像的顺序搞混了吗?又拍了一张核爆塔的照片。”
  “没有搞混,胶卷上都标着拍摄时间和指向呢!天哪这是中国人的第二个核爆塔!”分析员抢过照片,还是一模一样的小塔,还是差不多的高度,但是核爆塔周围的沙丘形状和刚才不同。这是一个新矗立的核爆塔!
  “你们又拍了一张核爆塔的照片。”空军参谋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每次抓起照片,都能从照片里找到一根细细的竖直的火柴棍,“快告诉我这是不是相片错位。”
  “不是相片错位。你猜对了,这是中国人在试验区矗立起的第三座核爆塔。”
  所有人都手忙脚乱,CIA情报官只好自己动手,把照片在地图上一张一张地拼,然后在地图上标记位置。“中国人的三座核爆塔分别在这里、这里、这里……一号塔与二号塔距离11公里,二号塔与三号塔距离大约25公里……这是保障车辆吗?”
  分析员:“是。一号核爆塔没有保障车辆,但二号塔附近围着十几个不明物体,应该是载重卡车和拖车。中国人……马上就要在二号塔引爆他们的原子弹了。”
(第五卷
终)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种田
第1章
璀璨的放射
  罗布泊。
  美国人解读出的1号核爆塔,是“浑敦”的试爆塔,2号核爆塔是“穷奇”的试爆塔,3号核爆塔是“梼杌”的试爆塔。
  罗布泊基地给三个塔的真实编号分别是1号、0号和2号。
  在过去一个月,从最近的铁路车站到罗布泊,天山公路上络绎不断行驶着满载货物的军用卡车,除了两枚原子弹和保障设施,还有坦克、大炮、装甲车、汽车、飞机、工事和建筑的预制构件、20只猴、30只羊和其他小动物、总重量1400吨。
  这个重量还不算从今年6月份起基地汽车队就不停地往罗布泊运送的后勤保障物资。
  1月14日。
  “已经定了!”
  罗布泊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推门而入,“报告聂司令员,今天天气晴朗,风力小于4级,适合试爆。试爆的时间,定在今天下午三点。”
  聂帅:“最后一次检查,穷奇、引爆机关、笼塔,全都要确保万无一失。”
  “是!我亲自到笼塔监督!”
  ……
  上午8时。
  0号怪兽的试爆塔高102米,塔上有起吊系统、电机、电气通路、工作间。起吊系统缓缓放下吊篮,张蕴钰和两名技术人员登上吊篮,升到接近塔顶的工具间,在这里,张蕴钰要清除身上的静电,再徒步爬楼梯登上一层楼,进入爆炸室。
  “穷奇”就在眼前,它刚到基地时就是张蕴钰亲自指挥卸载的,这一个月里看过无数次了。
  今天,张蕴钰再看面前的“穷奇”,感觉它似乎已具有灵魂,这只来自远古的洪荒巨兽觉醒了,就要在天地间释放出它无穷的威力。
  透过爆炸室的小窗往外看,天空晴朗,目力可见的范围内,是有序排列的坦克、汽车、大炮、碉堡、房屋,这些都是过去一个月他带领基地工程人员摆放和搭建的。
  所有的实验设施展开在广阔的地面上,就像大战前安静的战场。
  爆炸室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地完成最后的检查,填写操作规程单。
  最后一项工作是合上爆炸室起爆电缆的电闸,随后,张蕴钰在操作规程单上签了名:“1960年1月14日,张蕴钰”
  中午12时,所有人员离开试爆塔。张蕴钰的车是最后一辆离开的,在开出几百米后,他让司机停车,回头向铁塔看了最后一眼。
  ……
  主控站。
  聂帅在主控站建筑外面的堑壕来回踱步,手中握着望远镜——其实主控站离试爆塔距离很远,在堑壕用望远镜是看不清铁塔的,但聂帅不但紧紧握着望远镜,还时不时把望远镜举到眼前,朝试爆塔的方向眺望。
  “司令员,一切准备就绪。”
  张蕴钰敬礼,说了一句。
  聂帅点点头。
  “二十年前,1940年,我指挥百团大战的正太路、平汉路破袭作战,”聂帅很想说些什么,“瘫痪日军的交通枢纽,但主要是可以拆铁路。钢轨都是好钢,拆下来,运回根据地,能做很多枪炮。”
  “那时候我也在呢,晋冀鲁豫军区独立团,也叫平汉游击队支队司令部……”张蕴钰说,“土八路就要有原子弹了,聂司令员。”
  ……
  在主控站的钱三强、王淦昌、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重核反应组的成员心情同样既兴奋又紧张。躁动的气氛在主控站的人群里相互传染,每个人抬腕看表的频度都比平时高了三倍。
  “它不能不响!”钱三强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过会儿又重复了一次:“它不能不响!”
  张蕴钰第10次摸了摸他贴身的衬衣口袋,那把钥匙静静地躺在口袋里,这是启动核爆控制台的钥匙。“穷奇”的核爆程序就由它来启动,1960年1月14日,张蕴钰就是按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按钮的那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