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5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0/860

  ……
  对印自卫反击战最后停战的态势,变化主要在东线的藏南地区,中国一共有三根刺戳进了藏南。
  第一根刺是达旺-德让宗-邦迪拉-巴鲁克旁,一直戳到原先西藏传统势力边界,也就是戳到了平原边缘。
  第二根刺是从墨脱、那玉、塔马顿戳出去,一直戳到巴昔卡,也抵达了传统势力边界,平原边缘。而且,巴昔卡靠着雅鲁藏布江。
  第三根刺是瓦弄方向,这根刺比较短,而且没有戳到平原边缘。
  收复的领土大约是1.7万平方公里,而藏南地区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现在印度还占据着绝大部分。
  中印总理签署的这份停战协定并不是和平协定,没有对国界达成一致,因此现在中国还是主张对整个藏南拥有主权,印度也同样主张对整个喜马拉雅山南麓拥有主权。格但斯克会议只是两国决定停战,用其他的办法解决争议。
  ……
  香港。
  外贸部专员郑拓彬与美国商务部代表史密斯·佩尔森。
  既然是两国官方的正式会晤,以前的中美地下交流渠道就暂不掺和了。
  这其实就是中国与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第一次接触——巴统这个组织就是很猥琐的样子,不公开对外、成员国之间也没有条约。巴统的最高法律就是美国的进出口管理法规,美国怎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实施贸易管制,你们其他签约国也照着样子制定一个条例就行了。
  “郑先生,美国允许中国的商品进入和销售,已经是一个很难得的特例,”开场佩尔森先说,“中国不是一个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国家,我们无从知道你们的出口商品是否进行了违规的出口补贴,无从知道你们是否在进行恶意倾销。只是出于外交上的缓和需求,我们才允许中国向美国出口一定量的货物。”
  郑拓彬:……(吸气,保持平静)
  比唐华还小一岁的郑拓彬虽然谈判经验有些少,但出行前是做过大量功课的。
  “佩尔森先生,”郑拓彬恢复心态,回佩尔森的话,“中国的货物出口到美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的施舍与开恩,实际上我们不需要。”
  “我在这里斗胆地说一句,就算贵国政府禁止从中国进口任何商品,那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多大影响。全面的禁止只会诞生广泛的走私,到那时候,每一艘进入美国港口的货轮、邮轮、渔船、游艇、科考船甚至美国海军的军舰,都可能夹带中国的商品上岸,墨西哥与贵国的边界甚至会有络绎不绝的运送走私大军。”
  “就算贵国海关和海岸警卫队消灭了所有的走私者,在中国的广交会上,还是会有贵国的公民在广交会‘零买’然后携带不违法的数量的货物带回美国。”
  “回到刚才您说的出口补贴与倾销的话题。我们不承认倾销,”郑拓彬说,“在电子产品领域,我们出口的产品,尤其是计算机,在贵国没有同等性能的对应商品,既然不会冲击你们的同类商品,所以也就不存在倾销。”
  “……就连现在计算机上使用的大部分专利,都是中国注册的。”郑拓彬说完了这一大段话。
  ……
  上海计算机所。
  “天河二号还是在天河一号的基本架构上进行改进和加强,主要的改进方向是:主频从80兆赫兹提高到120兆赫兹;运算芯片群组数量从2880组增加到3840组;优化逻辑图;芯片保持单一功能,但多集成2个逻辑门;为配合主频的提高和芯片密度的提高,水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王守珏向唐华汇报天河二号超算的设计进程。
  1958年初,天河二号完工,到现在已经两年了。两年的时间,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当然也能看见蓝图了。
  唐华手里拿着一块小芯片,这就是天河二号所用的芯片的样品。天河二号的首台样机预定完成时间是1961年3月,现在可不得出芯片了么。
  不过,这批样品芯片的良品率还是有些低,希望在今年下半年,天河二号开始进行分模块组装的时候,芯片的体质能够过关。
  “天河二号的运算速度从6.4亿次提高到26亿次,涂长旺和竺可桢该满足了吧,”唐华说,“提高了四倍,一台超算,在24小时内就可以连续为4个大区域提供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计算,比以前简单多了。”
  王守珏:“唐部长,那个……情况又有变化。”
  “竺院士说,他们办公室设计了一个新的天气预报程序,能对天气预报做更准确的运算,不过计算量要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列别杰夫说。
  所以,天河一号算一次天气预报将近一天,天河二号出来,还是得算十五六个小时?
  “工程院怎么这么多怪物呢,”唐华说,“今年中国工程院年会我得仔细鉴别一下,各行业都还有什么隐藏的怪物。照这样发展下去,百亿次的天河三号,也不够他们霍霍啊。”
  ……
  “百万次,百万次每秒的高性能计算机,你们有吗?全美国有哪个公司能造?”
  香港的中美商务谈判小会议室,郑拓彬伸出一根手指头,炫耀式地在佩尔森眼前晃来晃去,“佩尔森先生,我们出口了C55,现在又出口C60,你们国内群起模仿,有的付了专利费,有的在打官司。但是要知道,有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
  佩尔森反驳:“计算机并非你们中国独自发明的,计算机的始祖ENIAC就诞生在美国,也是美国人在实验室里发明了晶体管。”
  “但我们发明了真正可用于制造计算机的晶体管,而且改进了晶体管,才使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ENIAC快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佩尔森先生,科学技术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在今天,就连你们的副总统都和赫鲁晓夫在一个厨房里喝可乐聊天,为什么还要用那种固执的思维来看待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呢?”
  “出口管制条例是为了防止出口的工业技术和工业设备用于战争,这与当下的和平不矛盾。如果苏联和中国拥有了某一些设备,掌握了某一些技术,手里掌握了破坏力更强大的武器,那么和平反而不能维持了。”
  “坦率地说,我们也一样,”郑拓彬说,“难道只有机床和生产线具有军事潜力,计算机就没有?你们也知道答案,我们出口的计算机可能会被运用于军事。但是我们考虑过,计算机是一种技术装备,它既可以用于军事,也可以用于和平的民用事业,我们不能因为五角大楼有一些战争贩子,就剥夺美国科学界和民间使用高性能计算机的权力。”
  “您可以回去向五角大楼打听一下,如果他们手里有百万次级别的计算机,会发生什么变化。况且,现在不是一百万,是三百万次每秒,中国可以出口这个级别的计算机。当然,五角大楼不在我们的潜在客户名单里。”
  佩尔森:“……”
  “所以,我们要求美国放松与计算机相同类别、相同级别的工业技术、工业设备的出口,”郑拓彬最后说,“如果你们的国会依然那么固执,那我们只好继续现有的政策,有一搭没一搭,生意断断续续,你们也继续用C55和C60,处理一些简单计算,做做办公室文案,再顺便玩几把《中国方块》和《三所里大穿插》。”
第14章
历史的意外事故
  复旦大学微电子系。
  X小组三人团解散后,黄坤在北京电子信息学院扛微电子系;谢希德去了上海,在复旦大学主持微电子系。当然所谓的解散只是不天天在计算机所的实验室鼓捣了,每年至少有两次北京和上海的交流,这交流不包括日常网上邮件联系。
  谢希德不但把复旦微电子系办起来了,还和曹洛克生了个娃,这四岁的小鬼正霸着一台计算机打三所里大穿插呢。
  “谢大姐,你家这娃……打游戏就没人管啊?”唐华问。
  “管着呢。他只能用那台计算机,我设了定时,大概还有30多分钟就自动关机了。”
  “他要是破了你的程序呢?”
  “嘿,他要是会破掉我的程序,那就是学到本事了,该奖励多玩两天,两天之后我再弄个更难破的程序。”
  唐华:……
  XS3725芯片自1957年6月诞生后,一直在持续生产。
  XS=学生,3725的意思是集成了3725个晶体管。
  XS3725用的是6微米工艺。1959年基于5微米工艺研制了XS6502,1961年换用4微米工艺,现在4微米的XS系列芯片已经设计好了,XS12306。
  “唐部长,XS6502的性能很好啊,”王守珏说,“我觉得应该取代3725,毕竟速度快近一倍,机箱的结构和3725机一样简单。”
  唐华:“3725便宜。”
  谢希德:“XS6502出厂价才一万零几百一台,是人民币。要是美国人知道我们一台计算机才两千美元,怕是得要疯掉了。”
  唐华:“谢大姐,现在一台解放牌卡车,出厂价才一万五千块钱啊。现在XS系列计算机一是拿来当大学学生机房用机,二是政府部门和军队的网络信息终端,但廉价计算机的用途可不止这些。57年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设想,在未来它应该是一台个人计算机。”
  “计算机本来就是一个人操作的……是说一个人用自己的工资,能攒出钱来买一台计算机?”
  唐华:“所以我想把XS3725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价格再往下砸一砸。”
  “XS3725芯片,1957年要2000元,现在成品率越来越高,品质也好了很多,一块3725可以降价到1200元。”
  “主电路板原来是集成了网络连接器的,我让苏州做了一个更简化的主板,去掉了网卡功能,价格从1500减到1250,如果需要网卡或者调制解调器,就花三四百块钱额外买一个插上去。”
  “内存4K、8K、16K……现在也降价了。”
  “显示器,电视机厂的报价也降低了一些,1800降价到1500……”
  唐华一条一条地在纸上列出主要零配件的出厂价,鼠标可以不要,网卡可以不要,8K内存,硬盘可以不要,只插一张编程卡。
  “5720元就可以拿下了,不错,又便宜了一些。XS3725现在的定价还是8000块钱呢。”
  谢希德:“好像工厂组装的人工成本没没有算进去。”
  唐华:“这种廉价计算机,工厂就不组装了,由用户自己买散件,自己选配置,自己组装自己的计算机。”
  王守珏:“那可难了,至少得是大学毕业生才敢自己组装计算机,还得是学理工科的那种。”
  唐华:“不至于,中学文化水平,如果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也能自己干。就是……”
  就是价钱还是特别吓人。就算压到了5700多元,现在国内的工薪水平,还是很难攒起买计算机的钱。
  看来不但得想办法降价,还得涨工资。
  ……
  北京。
  唐华4月8日接到电报当天就上火车赶回北京。
  八宝山革命公墓外头阳光刺眼,更刺眼的是公墓正堂上面的一条字幅:
  李刻农同志千古1
  在火车上两天两夜,下了火车去八宝山,这一路上,唐华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0/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