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860

  现在国内有两座钚生产堆,在启动产钚的时候会把顺便发出来的电并入电网,算是搭便车发电,但没有专业发电供电的核电站。
  中国需要核电吗?还是需要的。广东福建这两个地方煤矿稀缺,海运或铁路运煤发电太贵。就算是长江三角洲——江苏和上海,最近两年新建发电厂时,也遇到了煤炭运输瓶颈。
  长江的运力不是无限的,而且中国最大的产煤地不是在长江流域而是在黄河流域,所以还是很难办。
  唐华:“我们在研究用气体离心法来对铀进行同位素分离,这种方法能耗低,因此发展前景很乐观。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在朝这条路线发展?”
  库尔恰托夫:“那你们和我们想到一块儿了。”
第54章
吓人的量子力学老师
  北京站。
  唐华和列夫·朗道一前一后,走出车厢到站台。
  这次苏联之行没有专列,就是在特快客运列车后面挂了个车厢,因此旅程长达12天,朗道以前没坐过这么长时间的火车,最后的几天在车上可憋坏了。
  唐华:“北京站,1959年修成的,外观和通道设置都参照了莫斯科火车站,怎么样,看上去还行吧?”
  朗道四面环顾:“小了一些,不过布局还行。”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量子力学本科课程,每个学校每周两节,也就是一周四节课,”唐华说,“应该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而且,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相邻的,骑个自行车一会儿就能到对面学校。”
  朗道:“课程数量是不多,但希望这些学生不要太不开窍。”
  唐华:“……”
  算了。请朗道来讲本科的量子力学课程,主要是让这些学生激发对物理的兴趣,讲得艰深一点,能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再说唐华也不是没有后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今年校医院都设了学生心理疏导室。
  当然,朗道来中国并不是只给本科学生上课,和清华和北大的物理系还有学术研究和学术探讨。
  唐华:“当然,你讲课的关键是翻译,翻译是我和赵忠尧精心挑选出来的。”
  “如果翻译符合要求那就太好了,翻译很重要。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太愚蠢的问题,翻译应该驳回;如果答案过于显而易见,翻译可以自主替我回答学生这个问题。”朗道说。
  唐华:“翻译是北大物理系55级的,后来去了苏联留学,59年回国,替你回答问题这活儿他应该能干。对了,他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不过你可能没有注意他。哎,车来了。”
  ……
  1961年的9月初,各高等院校刚刚开学,各地的新生纷纷入校报道,学院路上的十几所大学人头攒动,从全国各地辗转来到北京的学生出没于各个校园。
  走在电子信息学院的校园里,唐华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今年的新生、哪些是大二三四的学生。眼神怯生生的、走路环顾四周的、到个路口总要犹豫一下该往哪儿走的,肯定是刚报到的新生。
  “这两三年入学的新生,知识基础越来越好,我是说平均水平,”黄坤说,“这挺好。”
  唐华:“全国基础教育在慢慢搞起来,6年制教育就快要在全国城乡普及了,中学教育目前争取每个县城都有一所中心中学,选拔全县的学习苗子。”
  黄坤:“现在就是青海西藏新疆宁夏这些边陲省份、自治区的学生,基础确实比较差。我觉得啊,让他们学电子学、计算机,真是难为他们了,是不是以后招生的时候,在这些省区的名额稍微调整一下……”
  唐华:“不,这些省份,招收的基础物理、数学、文史专业学生会稍少一些,人数名额加到农、医、工程专业上去,但是电子和计算机专业不打算削比例,该多少还是多少。这不是课程难度排序来决定的,而是考虑到这些省区未来的人才需求。”
  黄坤:“可从清北、学院路各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回到原省区的并不多。”
  唐华:“这是有点儿问题……”
  原历史位面,这时候应该有大规模的人口下乡了,应届毕业生尤其多。一是城市粮食紧缺,二是城市就业岗位不足。
  新中国的教育计划是和国家建设计划同步的。在50年代前期和中期,教育系统基于“中国一直能得到苏联工业援助或贷款,工业建设保持快速发展”的假设,制定中等和高等规模扩张计划,但到了1960、1961年,发现情况不对。
  第一批苏联引进的重点项目过后,没有大规模的建设了。靠勒紧裤带一点一点地搞小引进,或者国内完成度70%的工业体系自繁殖,那速度显然太慢。
  到60年代初,人才建设和工业发展的计划脱节,城市里新建的工厂没有那么多岗位留给大学生,那可不就得动员他们下乡。不管专业对不对口,学农林牧渔的要下乡,学柴油机的学计算机的也要下乡。
  呐,唐华现在的历史位面,工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所以平衡的钟摆从一侧摆到了另一侧:毕业后回到小城市工作的学生太少了。
  最近两年,农业大学、林业大学的毕业生,如果计算机或者物理课学得6,经常在毕业的时候会被工业部门挖走,因为工业尤其是电子方向的专业人才有点紧俏。
  唐华:“电子信息工业局现在除了北信、上电、两所重点,杭州大连南京长春四所普通本科,还有不少专科和中专院校吧?”
  黄坤:“有,就连北京都有一所专科和一所中专。”
  唐华:“今年是二五的第四年,明年最后一年,然后就是第三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要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北信……北信这两年的毕业生,可能要多往这些专科和中专学校里面送,当老师,培养更多的人才。”
  黄坤:“我懂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可能难回到原籍,国有重点项目重点单位都不够分的,但是普通本科专科学校,还是可以作用于小地方的。”
  ……
  1961年报道的大学新生,还有和以以往不太一样的体验。
  报道、填材料、交档案,领学生证领饭票,领脸盆毛巾牙刷,最后,每个学生领了一张纸质卡片。
  “这是什么?”在北航的新生接待处,一个学生看着手中的卡片,上面只写了几行字:
  姓名:张峰和
  院系: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专业611班
  学号:61
332
0389
  邮箱:ZFH613320389@BUAA.edu
  密码:默认为学号后四位,请登陆邮箱系统后尽快修改密码,如发现密码已被修改,请持学生证到学校计算中心申请重置密码。
  ……
  接待的学长看新生发愣,解释道:“这是学校的电子邮件,卡上是你的邮箱号,就是这一行,用电子邮箱发信件不用邮票,而且从你的计算机发出去,对面的计算机马上就能收到,比电报还快。”
  张峰和:“可是我都没碰过计算机呢。”
  “你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啊,那你以后可得经常碰计算机了,不但要用计算机,大三暑假你还得自己造一台计算机,造不出来课程拿不到学分。”
  “啊?!造计算机!?”
  “呵呵,他在吓唬你呢,没那么可怕,就是用现成的零件组装一台计算机,而且不是一个人,四个学生一组。”另一名学长解释,“对了,计算机系以后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太多了,到了大四好多学生都能在实验室有位置,有自己专用的计算机,其他系的学生还是只能到东南西北四个计算机房排队。”
  “可是,有自己的计算机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吗?”张峰和可不觉得计算机是个好东西,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河北娃子,他现在一想到计算机脑袋就晕。
  “当然好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念完大一你就知道了。”
  ……
  北京地质学院的新生接待处和北航有相同的地方:攒动的人头,给新生引路帮忙的志愿学长。但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王富洲在这天出现在新生接待处。
  “七年前,我也是地质学院的新生,”王富洲说,“从河南拎包来到北京,也是在这片小树林登记报道。那会儿树还都刚栽上,还不到一层楼高。……转眼间地质学院变了好多。那位新生,需要帮忙吗?”
  “我?我不是新生,我都大二了,是来接待新生的。”
  “大二了……行行行,哎温同学,这个大包你提得动吗?再叫一个志愿者来帮忙吧?”
  作为中国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登山队成员,王富洲现在是全国的知名人物,在报纸上刊登的登山队照片,让全国人民牢牢记住了这几张脸容,前来报道的地院新生也不例外,都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位偶像。
  王富洲1935年出生,今年26岁,他的同学有本科毕业后读研究生的,今年也才刚毕业呢。
  58年毕业,王富洲本来立志为祖国找石油,结果进入了登山队,本来准备攀登珠峰,结果被调去打印度,胸前还挂上了一等功勋章,打完印度,终于回头把珠峰给登了。珠峰既已登,……是不是再退回去加入石油大军?
  以王富洲为中心的人群又发生一阵骚动,李四光和唐华出了主楼,向接待新生的小树林走去。
  “唐部长好,李部长好。”
  “又是珠峰登山队的主力,又在对印自卫反击战里立了战功,你很厉害啊。”唐华看着王富洲。
  王富洲:“其实,我54年上地质学院,是立志为国家找矿的。”
  李四光:“地质学院建校还不到10年,出了你这样的优秀校友,我也感到很高兴。”
  王富洲:“李部长,唐部长,我7年前刚刚在地院报道入学的时候,就看见过你们二位,就是在主楼前面。”
  唐华:“哦?!”
  问了几句王富洲,这才搞明白当时是怎么回事。54年9月,唐华顺着学院路遛弯,在地质学院门口看见了自己的路虎,猜李四光从黄河口回了北京,而且现在就在地质学院里面。进地院果然见到了李四光,他是回北京要援兵的。后来又搞到了两部钻机,9月中旬就带队继续回去钻探了。
  就在唐华和李四光在路虎旁边聊天的时候,大一新生王富洲从旁边路过……
  李四光:“中国登山协会打算让中国登山队这个编制常态化。中国还有那么多高山,中国的高山登完了,全世界还有,都等待着中国登山队去征服。我听说组织上有意让你长期做登山队的组织领导工作。”
  王富洲:“咳……好吧。”
  ……
  清华大学。
  “尼尔斯·玻尔曾说过一句话:谁不对量子力学感到困惑,谁就没有真正懂得量子力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