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6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3/860

  运动服一年四季管三季,而且能跑能跳,立领中山装校服能在冬季晨跑的时候穿吗,难道还要置办两套,一套运动行头一套上课行头啊。
  况且面口袋能伸能缩,如果订的是大号面口袋,即便身体长得飞快的初中生,一套运动服也可以穿三年。
  再说了,也不怕以后中学生长大了骂“当年谁指定的这种全国统一的运动校服?谁?!”,谁定的?荣益仁!我唐华只是聊天的时候对这个主意表示支持而已。
  ……
  南京。
  歼轰-7试飞已经一年零四个月了,南京所是上个月月才把雷达运去成都和飞机匹配的。但是沈飞的下一代远程歼击机才刚进入工程设计,现已经开始造雷达样机了。
  南京雷达设计所原来是杭州雷达所的分部,现在和杭州所独立出来,各自承担项目。
  其实两个雷达所可能都不一定够,要研制的雷达型号太多了。三位数字的雷达型号编号,1打头是陆基雷达、2打头空基雷达、3XX是舰载雷达、4XX是天基雷达。
  现在连天基雷达都已经有两个型号了,已经上天的401型雷达和正在研制的402型合成孔径天基雷达。
  “看来你们是研制歼轰-7的雷达,把机载雷达的研制方法搞熟练了。”
  唐华看在南京雷达所,215型机载雷达(歼轰-7用)样机和217型机载雷达(歼-7用)的模型都展示了出来。
  “其实是因为,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比215型雷达要简单。”
  215型雷达的副总师、217型雷达总师保铮回答。
  “我想起来了,空军的要求是歼-7的雷达专用于空中作战,”唐华说,“全机所有重量都用于远程拦截,一公斤也不留给对地攻击。”
  保铮:“因为不要求对地目标探测,所以217雷达反而比215雷达结构简单了。然后217雷达还有一个便利条件,我们可以把样机先做出来,装在歼轰-7上面做测试,几乎可以和歼-7的首飞同步到位。”
  唐华:“战斗机首飞一般还是不装雷达,哪怕雷达已经研制成功了。对了,现在空军刘司令员有个想法,如果你们把217雷达搞出来了,他可能要求改装一小批歼轰-7拿来做截击机。”
  “就那个大笨飞机做截击机?”
  “截击机其实都很笨。歼轰-7就是作为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发射平台而已,当然,飞得比歼-7低,会影响导弹的射高和射程,但打高空慢速侦察机还是没有问题的。”
  歼-7是歼-6(米格-21)之后的截击机,歼-8是和歼-7同代技术的制空战斗机。
  这两种飞机的研制都要几年时间,但歼轰-7或许能在1963年就交付部队。
  ……
  南京长江大桥。
  来的时候李强说得没错,从上海返回北京时,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部分果然通车了。
  1927年宁汉合流之后,蒋介石定都南京,就想过要在南京修座长江大桥。不过很遗憾,重金聘请的外国桥梁专家勘测了南京附近的江段,得出的结论是水深流急合宽,修不了桥,告辞。
  民国时期,火车从南京过长江都是用火车轮渡。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先沿着京山铁路京津段到天津,再从天津走津浦铁路到南京浦口,再从浦口上轮渡过江,沿沪宁铁路(曾叫京沪铁路)到上海。
  就这火车轮渡还是进口的,一直用到50年代。到1955年,江南造船厂还自己造了两艘火车轮渡顶替旧船。
  然后就是新中国,“一五”建武汉长江大桥,“二五”建南京长江大桥。从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之日起,上述三段铁路被合起来称为京沪铁路。
  在世界桥梁领域,南京长江大桥也不简单,它是当前世界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这个世界记录好像是……70年代末才被打破的。
  “许市长,在南京街头走走,就发现南京这个城市风格和苏州无锡区别不小,是不是这几年上海的发展把苏州无锡带跑了?”
  唐华问南京市长江大桥,不,不是江大桥,是许步。
  “呵呵,其实南京现在的工业企业也在受上海周边的影响,很多工厂是和上海紧密接合在一起的,有的是南京为上海提供零件,有的南京的工厂则从上海输入零件。”许步对上海倒是没有什么怨念。
  唐华:“是啊,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输价格优势很大。”
  许步:“而且南京市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其实可以作为安徽省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53年国内第一批合成氨-尿素厂落在南京,南京的这种作用就更明显了。”
  东部安徽省的中心城市……许步说起来还挺满意的样子。
  唐华不说话了。
  “说到这个化肥产业,南京现在也是全国五大化肥中心之一了,”许步说,“现在南京化肥产业要改造升级,做全国第一家复合肥的试点城市,不知道这复合肥将来前途增氧。”
  唐华:“庄稼生长所需的肥料有很多种,光使用氮肥有时候不一定是最好的,至少得氮磷钾搭配使用。但如果把三种化肥分包,农场和公社可能就嫌麻烦,一次施肥要用三包化肥。做成复合肥,既降低物流配送的复杂度,又可以让农民更有使用化肥的意愿。”
  “那按土质弹性调整配比是个什么原理?”
  “不同的地区,土壤磷钾元素的含量会稍有差别,可能有的地方耕地里面钾元素不怎么缺,有的地区缺得比较厉害,这就要给不同的土质定制不同配比的化肥。”
  许步:“明白了,看来我们要派工作队去安徽,调查他们的耕地大致的情况,搞清楚安徽不同地区订制化肥的配比。”
  唐华:……
  又是安徽。
  行吧,只要有产业可搞,怎么搞都是对的。
  ……
  说到化肥,南京这个国家级化肥基地,的确是为安徽提供化肥比较多一些。苏南地区当然也用化肥,然而苏州无锡常州,外加嘉兴,老早就搞了自己的化肥厂,先是小型合成氨-碳铵,后来一有机会就升级成了更大的国产合成氨设备,不用麻烦南京了。
  南京的化肥供应主要有三个去处:安徽、越南(北越)、江苏。
  给越南提供化肥最早是1958年的一小批援助,就一条船、9000吨。因为开始从北越进口大米,中国和北越干脆就开始了化肥-大米的双向贸易。1961年,南京出售给北越10万吨尿素,这几乎让北越的化肥使用量在当年翻倍。
  在1962年,中国南北两个分裂分治的地方,全都是北优南劣,北越和南越的对比尤其强烈。
  虽然美国对南朝鲜、南越的援助力度是差不多的,但是——吴廷琰家族太特么能贪了。
  唐华在上海-南京考察的这段时间,南越正乒乒乓乓热闹非凡,全国几个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街头“斗殴”。
  “美国佬滚出越南!”“美国佬滚出印支!”“美国佬和吴氏滚出越南!”
  虽然美国在越南没有驻军,只有900多“军事顾问团”,但谁都明白美国人用美金和援助控制住了南越。
  美国人提供的援助,被吴廷琰家族吃一道就没剩多少了;美国在南越开的银行、律师事务所、到处倾销的美国货,却被所有南越人看在眼里。
  吴廷琰最作死的地方是,他不但按美国的指令坚决反共,还反佛教、反乡村宗族、破坏小地主经济、收割南越民族资本……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南越举行多城市游行抗议活动的时候,因为寺庙被毁、所有财产付之一炬的佛教徒也参加了抗议,还有些绝望的僧侣在街头往自己身上点煤油自尽,抗议活动的情绪被煽动得更高了。
  总参情报部开源情报办公室,在没有唐华介入的情况下,办公室负责中南半岛方向的小康综合所有的开源、半开源情报,并在国内研究越南的学者支持下,发出了第一份“南越国内局势变化警示”:
  “1、吴廷琰在南越的统治基础已经完全地依赖南越军队,其他的政治基础,如宗教、宗族、农业、民族工商业等阶层,几乎全部站在了吴廷琰的对立面。”
  “2、吴廷琰所依仗的天主教势力,在南越底层民众当中,近几年受到了严重的抵触,而天主教势力中,还有部分亲法的人员,由于吴廷琰驱逐国内所有亲法派,因而他们对吴廷琰的家族统治也存有疑虑。”
  “3、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执行了大体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将主要矛盾定为吴廷琰的家族统治,以及吴廷琰与美国的一系列卖国行为,团结了大部分的越南阶层和人民。”
  “4、吴廷琰政权从危机走向崩溃的过程中,要警惕美国对南越的军事介入。”
第72章
NO博士竟然是我?
  南越和北越之间的事情,军委/总参和中联办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在跟踪此事。
  总参从军事角度推演,中联办是与北越保持联系,由此得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南越的工作很顺利。
  对于南北越的局势,中联办给出的建议是:在南越的政治工作最后的关键还是南越军队,也就是不但要搞农运、搞共运,兵运也是要做的。如果不能从内部瓦解南越国军,那么吴廷琰势力就算最后垮台,也会拉很多垫背。
  而总参给出的建议……是给我军的,给海空军的建议是区域反介入在西沙、南沙地区如何实施;给陆军的建议是——入越参战。
  ……
  时间快进入1962年7月的时候,两艘货船、一艘客货混装船从苏联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开出,这两艘平平无奇的货船从外观到注册信息都做了充分的伪装,让人无法有任何的联想。
  这个船队装载的是R-12中程导弹团的工程车辆、建筑导弹阵地的材料、物资和苏军工程部队。当然所有的工程兵都身穿便服,如同上周从波罗的海启程的第一个援古摩托化步兵团那样。
  从赫鲁晓夫制定核武装古巴的计划到实施,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且行动保持了很高的机密性。连CIA的情报系统也只是提到了“苏联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增加”,丝毫没有想到苏联对古巴的军事援助品类发生了质的飞跃。
  “美国在土耳其部署着75枚核导弹,我们把60枚中程导弹送到古巴,就是为了在核武器的威慑力方面与美国达到并驾齐驱,当双方在核武器的力量上达到对等,我们才可和美国进行公平的谈话。”
  苏共中央主席团的会议,赫鲁晓夫并不是和主席团成员商议的,而是来通知这件事。
  “卡斯特罗兄弟对我们的核导弹也是欢迎的,只有核武器,才能让古巴真正免除被美国入侵的可能,这个导弹基地,是不会被当地主人赶走的。”
  “我们的棋棋子落在古巴,但最终争夺的是欧洲。从现在起,我要东德集群准备异常大规模的、集团军级的战术演出,要调动至少1000辆坦克。欧洲问题的核心是柏林问题,柏林问题的核心,是我们能不能把英美驻军从柏林赶出去……”
  主席团在上个月劳尔·卡斯特罗来访的时候就大概知道了此事,但还是有人表示了担忧:
  “如果美国在导弹基地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了导弹的存在,我们该怎么办?”
  赫鲁晓夫:“不理会美国的抗议,继续建设。”
  米高扬:“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美国可能会对古巴实施空袭,摧毁我们建设中的导弹基地。”
  赫鲁晓夫:“肯尼迪想引发核大战吗?不,他不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3/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