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860

  无线电收发、弹上控制系统,鸿海电子研制。
  雷达,问苏联伸手要,回来自己改装。
  回旋发射架,大连建新公司。
  发射车、弹药运输补给车、装雷达和火控仪器的卡车,还是问苏联老大哥伸手要。
  虽然项目完成节点是1951年4月1日,还有八个多月的时间,但进度好像还蛮紧张的。
  ……
  除了伸手问苏联要东西,还得去苏联借东西。
  在南苑机场,唐华特地送别就要飞往莫斯科的南苑飞机修理厂工程师陆孝彭。
  “陆工,我知道您的理想是设计中国自己的飞机,但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是这两个东西,真是抱歉。”唐华看着陆工身后的两个大木箱子说。
  “能借这次机会去米高扬设计局走一趟,我已经十分满足了,”陆工说,“再说,我也知道啦,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
  米高扬设计局订购了2台T50计算机,而且财大气粗地要求直接空运。正好趁这个机会,唐华将两型导弹的木质模型做了出来,一并送到米高扬设计局,请他们帮用风洞做一轮测试。
  计算机可以算出来导弹该怎么拐弯,但导弹的前舵面应该偏转几度?后舵面应该偏转几度?朝哪个方向转,才能让导弹按预定的轨迹拐?这最好还是先放风洞里吹一吹,搞清楚导弹的气动性能和各种参数。如果纯纸面计算然后用导弹瞎试,那费时可就太长了。
  问题是中国第一个风洞是1952年才开建的,在哈军工。第二个风洞在沈飞,1954年开建。
  现在只能跑去苏联,找米高扬设计局蹭风洞。幸好米高扬订了两台T50计算机,一高兴就答应了唐华的要求。
  “你在麦克唐纳当过工程师,参与了F7U的设计,这次又能去米高扬,”唐华说,“美国苏联的航空工业的精华,可就全学到手了。”
  “唐部长,”陆工说,“我先打个预防针啊,我去米高扬估计当不上他们下一代飞机的总设计师,我可不像你……”
  唐华和陆工都笑起来。
  “记住,1号箱的模型,风洞测试结果一出来,立刻用电报发回国内,不管多长的测试报告都拍电报,”唐华说,“这边急着用。另外,如果风洞测试结果特别恶劣,你有临机修改模型的权力,不用向我打报告求批准。”
  中国飞行器设计的宗师级人物,1944年在麦克唐纳就当工程师,日后设计出了强-5这款一代神机的陆工,唐华把模型测试的工作交给他,那太放心不过了。
  陆工点了点头。
  两个大箱子装上了飞机,两台T50和配件则是早就搬进了货舱。唐华和陆工握手最后道一声别,飞机关上舱门,缓缓滑向起飞点。
第52章
大连军工在前进
  “璇璇,接下来一两个月,我可能要出差一段时间,你是留在北京还是回上海呢?”
  北京,唐华和周璇的小院。从6月25日周璇来到北京,在过去的一个月,唐华奇迹般地没有出差任务,任凭世界风云变幻,唐华都在北京巍然不动,上班、下班、偶尔晚上开个会,去了一趟天津还是周末,差不多等于是带周璇去天津玩。
  “都要到哪里出差?”
  “先去大连,要在那里呆大约一个月,然后返回北京,不久就再去上海,在上海呆一周左右,再然后回到北京。”唐华说。
  “我下半年没有电影要拍,”周璇说,“就留在北京吧。”
  ……
  南朝鲜。
  被丢到大田拖时间的美军第24步兵师算是完成了任务。
  史密斯特遣队拖了人民军24小时。34团拖了人民军48小时。然后,第24步兵师主力以伤亡7300多人、师长溃散时迷路最后被俘作为代价,在大田拖住了人民军整整12天。
  7月22日,人民军总算摆脱了第24步兵师的纠缠,越过大田,挥戈指向釜山。而这个时候,美军25师、骑兵1师早已整师上岸,并构筑好了防御工事等待人民军的到来。除此之外,海军陆战队第一旅、美步2师开始整团整团上岸,溃退回来的24师残部则在迅速补充兵员、重配武器,准备再战。入朝美军已经有4个师的番号、55000人,加上83000名新招募的南朝鲜军,总兵力达到近14万人。与此同时,前线的人民军兵力却只有不足70000人,仅为敌军的一半,坦克部队也已经损失过半。但金日成已无法退缩,将作为后备兵员的3万名新兵补充到前线之后,人民军硬着头皮重新发起进攻。
  人民军现在面对的不是釜山一座孤城,而是釜山防御圈。防御圈外圈的两个支撑点是西北的大邱和西面的晋州,防御纵深高达80公里。在大邱,人民军的T-34-85坦克首次遭遇了美军从欧洲运来的M26重型坦克。在洛东江,美军一次就出动98架B-29轰炸机,对人民军的集结阵地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在接下来一个半月的攻击中,人民军虽然在一些战斗中将美军和南朝鲜军打得很狼狈,但从未攻占过大邱或晋州,根本突破不了釜山防御圈。
  其实,从7月底开始,战局的转折点就逐渐肉眼可见了。但是斯大林严格命令他派往朝鲜的苏军军事顾问不得越过三八线,现在这些苏联人大多在平壤隔空指挥,或是训练新兵,无法在一线战场给苏联高层带回准确的战况报告。
  ……
  大连,建新公司。
  时隔半年,再访大连,唐华肉眼就能感觉到大连建新公司的厂区又扩大了。
  这座在本来的历史上就功勋卓著的军工厂,在过去四年,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工业机器的补充下,已经悄悄发展成了庞大的重工业-军工生产联合体,甚至已经超过了全盛时期的奉天兵工厂,是现在亚洲最大的军火生产商。
  在钢铁区,两台中频感应电炉、1台电渣重熔炉忙碌着,将粗钢一炉炉地冶炼成高强度合金钢。
  在子弹区,唐华看见了至少8个车间。大连建新现在在同时生产12.7X99高射机枪子弹、7.62X54R步机弹、7.62X63步枪弹、7.62X33卡宾枪弹、7.62X39中间型步枪弹、日7.7步枪弹、日6.5步枪弹、7.92步枪弹……十几种口径制式。现在,非制式的杂旧武器弹药要逐渐停产,全军的统一换装差不多就要到了。
  在炮弹区,也是一大片的车间,大连需要生产的炮弹也有七八种制式,生产线同样也很复杂。
  在身管火炮区,唐华让司机停下,走进组装车间考察。按照兵工总局的规划,自行研制的105毫米长榴弹炮虽然性能不错,但占用太多的原料和产能,鉴于苏联确定援助重炮,因此在生产了第一批18门之后暂时停产,转而主要生产7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是当前我军的军属/师属主力身管火炮,需求最高。组装车间里,12门75毫米轻型榴弹炮排成一列,正在做最后的零件组装。
  另一个车间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看得出来改造即将收尾,设备都已经安放进去了,几个工人在车间里检测调试。这原来是37毫米战防炮的生产车间,以前这炮打打国军的轻型坦克、打碉堡打炮楼都很好用,现在没什么用处了,停产,车间转作他用。
  迫击炮生产区直接略过,唐华让车开进了枪械生产区。
  在这里,两型很重要的枪械已经开始量产了。
  “唐部长,这是我们生产的50式半自动步枪,”枪械区经理说,“按照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的图纸仿制而来,4月15日首批小批量生产,6月15日通过批产测试,6月15日至今已经生产了9500支。”
  唐华接过经理手中的50式半自动步枪,确实是当年摸过的56半的手感。哗啦拉开枪栓,扣动扳机,再哗啦拉开。把枪管下方的固定三棱刺展开,收起,虽然有点费力,但机构运转很顺滑。不对,好像有哪儿不对。
  唐华感觉“50半”导气管前的枪管比当年的56半长了一点点,因为刺刀刀刃段的位置不再是卡在这段枪管四分之一处了。唐华四下找尺子,找到了一个卷尺,拉开来量了量50半的长度。
  “你们是增加了枪管长度吗?”唐华问。
  “是的,根据刘总局长的意见,50半的枪管比SKS加长了20毫米,现在全枪长是1040毫米。刺刀长度也加长了20毫米。”
  哎,刘鼐这个老八路,刺刀党的最后的倔强啊。
  带刺刀的长度提高了40毫米,是有那么一丢丢优势。枪管长了20毫米,初速大概从735米/秒提高到740米/秒,其实没什么明显变化,反而又要重新测算弹道,重遍制射表,够麻烦的。
  等等,他们兵工总局的第一台T50就运到了大连,原来他们用计算机就是干这个去了?
  “给我拿点子弹。”唐华说完,扛起50半,往车间外用来当靶场的小山包脚下走。
  拿过10发子弹的桥夹,唐华将子弹压入弹仓,对着100米外的靶子就“砰砰砰砰砰”,快速打出去10发子弹。接着又压上10发子弹,又一口气打完。
  “唐部长,我们经过测试,50半的可靠性甚至比原版的SKS还要好一些。”经理说,“50半所用的钢材成分是和苏联SKS一模一样的。制作工艺上,我们在各零件的公差标准、组装流程、质检规范这些方面,都用了建新公司自订的标准,据说比苏联的兵工厂还要严格。”
  唐华点点头,“很好。现在50半的生产,主要的问题是产量。你们6月15日投产的,到现在为止,月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支?”
  经理:“50半的生产线现在达到日产400支,月产约一万支。根据兵工总局的扩产方案,我们车间工人的扩充已经在做了,完成了枪管产能的扩充,其他关键零件的配套产能扩充计划也已在进行。”
  “新的目标是达到月产两万支。车间工人分两组,半老带半新,要尽快让新手熟悉技术,在扩产期间50半的制造质量也不能下降。枪管是主要零件也是加工难点,重视是对的,但产能加倍要考虑到所有的零件,甚至木托的产能也都要盯紧,不能因为小事情掉链子。”
  看完50半的生产线,接着唐华继续看50式班用机枪的生产线。
  50式班用机枪就是苏联的RPD轻机枪,这种轻机枪1943年就设计出样枪了,是最早采用7.62X39弹的枪械,比SKS还早。但苏联大概嫌弃这种使用中间型步枪弹的机枪威力不够,雪藏了几年,AK-47量产后才开始生产装备,但没多久就被与AK-47算是同一枪族的RPK轻机枪取代。RPD在苏军装备时间很短暂,但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56式班用机枪可是使用了很久。
  大连建新公司拿到RPD的技术资料后就开始仿制,现在也开始批量生产,只比50半晚了一个月。
  50班机用100发弹链鼓供弹,在这个时代的班用机枪里大概是火力持续性最好的——这个时候美军还在用20发弹匣的BAR呢。缺点一是只有连发没有单发——唐华琢磨等有时间了改进改进。二是弹链鼓再补弹比较麻烦。但要研发像81式班用机枪那种真·弹鼓,有点麻烦,连枪上的供弹系统都要一起改。
  50半和50班机的产量基本同步,保持9:1的比例。
  唐华开始心算东北边防军的装备问题。现在东北边防军4个军,每个军四万多人。但并不是一个军就需要四万多支半自动步枪。38军入朝参战的时候,全军装备7000支步/马枪和700多支美制卡宾枪,加上冲锋枪、轻重机枪短枪,全军大概就一万五六支枪。因为许多兵种和职位,是可以不配枪的,比如榴弹炮炮班就没有枪,因为基本上用不上。你给他们配发一支50半,他还嫌沉呢。炊事班也……好吧,38军的炊事班或许是该配枪。
  往多了算,给每个军配1万支50半、1000支50班机,肯定是够用的。到10月1日,大连建新可以生产5万支50半,足够装备5个军。到12月1日是9万支——按我军入朝的速度,12月1日就有点赶不上了。
  唐华下了决心,一定把38和99步枪的生产/修理线马上给停了,再把产能扩充到3万支/月。
  步枪、班用机枪的问题解决,冲锋枪在AK-47到货之前,暂时还得用。但这已足够让我军的班组武器与美军对标了,而且更轻、更灵活、火力更强。
  只是对标还不够,唐华需要一种压倒性的武器,利用技术的不对称来获得优势。
  这种武器……就是唐华要给陆军的新概念项目。
第53章
三大神器得其二!
  “这就是超级巴祖卡?美国现在最厉害的单兵反坦克武器?”
  建新公司反坦克武器分厂。唐华拿起一根长度超过一米五的大钢管掂了掂,不装火箭弹的空筒6.5公斤,够有分量的。抬大钢管上肩膀瞄了瞄,摇摇头,把火箭筒扔了。
  “美国人的这武器也不怎么样嘛。”
  现在,主流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有两种。一种是德国“铁拳”和苏联的仿制品RPG-1、仿制品的改进版RPG-2(刚开始研制)。一种是“巴祖卡”系列及仿制品。
  “铁拳”其实不是火箭筒,严格来说它是一门发射前装超口径炮弹的低膛压无后坐力炮。一扣扳机,“砰”,一颗弹丸晃晃悠悠大弧线飞出去。作为动量平衡,炮管向后喷出许多粉末状的配重。由于初速实在喜人,“铁拳”的有效射程比手榴弹远不了多少,RPG-1也改善得有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