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7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860

  激光冷却原子,其实就是用激光轰击某一团气体,“击落”其中的一部分气体原子。
  比如一团氦气,所有的氦原子都在做热运动,当氦原子和激光照射方向相反时,频率合拍,氦原原子吃一个光子、辐射出能量。
  辐射能量之后,这个氦原子不动了,它不做热运动了。
  不动的氦原子就扑扑扑扑地从空中掉下来,在地上堆积一层。
  这是什么?这一层是液态氦啊。刚才还是三百多℃的氦气团,现在,它其中的一部分突然变成了-。
  其实21世纪,物理研究机构里制造出来的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基本都是用激光冷却的,而不是用制冷压缩机。
  “唐,你的激光冷却装置,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卡皮查站起来激动地说。
  彼得·卡皮查,低温物理研究所所长、苏联物理学家,液氦超流动现象的发现者。
  为了研究液氦,卡皮查的冷却实验室(卡皮查液化器)占了半层楼,才在1938年把氦的温度从4K下降到2K。
  除了液氦,卡皮查研究的另一个东西是球状闪电,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唐华:“卡皮查院士,起初我只是想制出一个足够冷的环境,让铷原子钟和铯原子钟更准确一点。”
  卡皮查、朗道、苏联科学院的各听众:……
  ……
  克里姆林宫。
  唐华在苏联科学院开学术交流会的时候,聂帅和米高扬为民主德国的事情在做一次认真的交流。
  “我们与民主德国的技术装备贸易协定,这是自1963年起双方逐渐达成一致的,其中涉及航天的有两个大项。一是射高70公里的固体推进剂探空火箭;二是授权民主德国组装制造长征-1运载火箭,并指导他们制造一枚小型卫星。”
  聂帅简要说了中国和民主德国的技术装备贸易。
  米高扬:“我们去年底才从民主德国方面获知他们有自己的卫星计划,当然,稍微进一步了解就能搞清楚,他们的卫星计划是建立在你们的技术支持上的。不得不说,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太敏感了。”
  聂帅:“民主德国的卫星计划仅限于小型卫星和长征-1级别的运载火箭,他们并不打算连续不断地发射,也不打算自行研制更大的运载火箭和卫星,这实际上是他们的一个政治工程,政治意义大于科研效果。”
  米高扬:“但那也意味着民主德国自己制造了长征-1运载火箭,也就是自己制造了射程2000公里的弹道导弹。”
  聂帅:“民主德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我知道民德曾经是纳粹德国的一部分,但现在它在我们的阵营当中。而且,目前国际上对运载火箭技术的扩展并没有什么条约限定。”
  大约在1962年底,东德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们想自己造一枚火箭,再造颗小卫星发上太空。
  中国和苏联都有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然而东德直接找的中国。
  得知东德同志的想法后,总理、李复春、聂帅感觉,这虽然玩得比较大,但计划好像是可行的。
  现在中国和东德的经贸、技术合作、人才交流非常密切,双方搞这种合作,基本的信任度肯定没问题。
  钱也没问题,长征-1不贵。
  唐华知道东德的计划后也觉得很有搞头。而且唐华建议,最好是在1965年年中发射第一枚卫星。
  这件事如果搞成,最有意思的是——东德会抢在法国之前,成为第四个自己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现在只有美苏中向太空发射过人造卫星,英国自己制造了卫星委托美国打上天,其他就没了。
  法国有自己的航天计划,他们的“钻石”运载火箭打算1965年底发射。
  英国的航天计划经费从来就没到位过,走走停停,大概会像原历史那样,1971年才发射自己的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和日本一拨儿。
  支持东德的航天计划,当然目的不是压法国一头,主要目的是让东德在和西德的较量中,拿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得分点。
  东德面积和人口都比西德小得多。东德以前是德意志的农业区,工业相对较少。东德在二战结束后,经济发展走过不少弯路,现在搞不过西边。
  这时候,成为世界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东德腰杆子就会硬很多。穷一点怎么啦,我有高精尖科技。
  唐华甚至推测,东德的卫星发射成功时,不但东德腰杆子硬了,在西方阵营,西德对法国都可以输出一波嘲讽:哈,哈,还是我大德意志牛吧?
  ……
  聂帅:“民主德国根据我们授权转让的图纸,制造长征一号的箭体、发动机,其中发动机会有少量零件从中国进口。推进剂也由民主德国自行生产。但是运载火箭的电子系统、控制系统,由我们提供。”
  “卫星的架构是由我们的前进一号小型通用平台发展而来,卫星的总装由民主德国完成。”
  “所以,民主德国并不会形成自己的完整的运载火箭、弹道导弹产业链,它不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一切都在可控状态。”
  聂帅和米高扬的交谈,主要是游说苏联方,让他们打消顾虑。中国和东德的这笔航天技术贸易,钱数说多也不算多,主要是中央也动了心思,毕竟现在中国很了解东欧各国的状态,觉得有必要支持东德做成这件事。
  “好吧,但是苏联有一个要求,也算是提醒,”米高扬最后说,“东德发射卫星的基地,一定不能建在佩内明德。”
  佩内明德,纳粹德国试验导弹的秘密基地,V-1和V-2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如果东德复活佩内明德基地,那是有点让人产生联想。不过东德的航天发射中心选址真的不在佩内明德,是在德累斯顿东边的维尔腾。这里纬度比佩内明德还低一点。
  ……
  印度,纳西克。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纳西克飞机工厂。
  1960年,印度决定引进美国的战斗机生产线。1964年,经过四年半的努力,第一架F-104下线。
  又经过一年时间,今天,是第一架印度组装的F-104首飞的日子。
  别问为什么下线一年才首飞,人家的第一架F-104下线下了两次好不好。
  去年出厂的F-104做地面滑跑试验,在跑道上滑着滑着,飞机油箱就开始漏油。不回厂,退回到生产线重修、再次下线,又能怎么办呢。
  纳西克的试飞机场,首飞的场面做得很足。在机库上方挂了大大的横幅,上面“H
A
L”三个字母最为显眼。
  F-104I(I代表印度改型)“印度之星”战斗机停在跑道一端,油箱里已经加了燃油,一切准备就绪。
  飞行员吉拉莫尔走到F-104I旁边,向现场观众挥挥手,然后信心十足地登机跳进座舱。
  在现场观众的欢呼声中,F-104I发动机启动,向后喷出炽热的燃气,这架飞机开始在跑道缓缓移动。移动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引擎的轰鸣声整个机场都听得见。
  快到跑道尽头,F-104I的速度已经差不多可以起飞了。吉拉莫尔一拉操纵杆,飞机头部抬起,前起落架离开跑道。
  然后是后起落架离开跑道。
  然后是平尾从垂尾部位脱开,两个小薄片翻滚着打着转掉到跑道尽头外的草丛中。
  然后,F-104I在空中翻了两个跟头,摔在草丛中。
  在跑道附近围观F-104I首飞的观众啊啊啊啊地大叫着,朝F-104坠毁的地方狂奔,在这群观众的后面是HAL的救火车。
  一片混乱之中,吉拉莫尔的降落伞从空中徐徐飘下。
  在飞机尾翼脱落时,吉拉莫尔就明白了一切,但是,当他发现F-104I是在空中纵向翻滚时,他只用了1秒钟就做出了决策:
  在飞机翻滚到恰好肚皮朝上时启动弹射座椅,让自己脱离这架该死的飞机。
  不过,虽然人是弹出来了,但是跳伞高度太低、座椅脱离太晚,吉拉莫尔落到地上时仍然受了重伤不省人事。
  ……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美国海军“独立”号航空母舰缓缓靠岸。320多米长的身躯即使离岸还有几百米,也给码头上欢迎的人群一种沉重的压迫感。在入港之前,舰上的地勤人员把机库里的飞机提升到甲板,紧紧挨挨地摆放着,炫耀自己的武力。
  在“独立”号身后,是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
  美国海军航母访问印度尼西亚,这在印尼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印尼是从西方殖民帝国手里独立出来的,因此在整个50年代,苏加诺都高举新兴国家和不结盟运动的大旗,号召新独立出来的民族国家团结在一起,和西方帝国主义对抗。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苏加诺都操作得很成功,在某个时期,印尼是和中国、印度并列的世界新兴国家三大顶梁柱之一。
  不过,政治的成功掩盖不了经济的失败,印尼以及苏加诺本人的国际声望不能当饭吃。
  这就是1963到1964年,苏加诺逐渐想和英美改善关系的主要原因。
  1963年底,美国失去南越之后,重新规划亚太地区的圈地战略,认为有必要试试能不能买通印尼。别看印尼以前硬气得很,说不定只是钱没给够呢?
  美国一尝试,发现还真是钱没给够。
  ……
  和“独立”号航母几乎同时抵达雅加达的,是美国商务部长约翰·康纳率领的美国贸易代表团。
  “从6月1日起,印尼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享普惠制条件,3572种印尼产品豁免进口税,包括制成品及半制成品、农产品、渔产及各种主要产品。”
  “摩根士丹利将介入印尼的金融运作,为印尼整顿金融和投资市场,为此摩根会向印尼注资10到15亿美元。”
  约翰·康纳和苏加诺的会面,主要是确认此前两国谈好的一些合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