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860

  在清川江,四野的头号主力38军正在攻击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设下的阻击阵地。
  志愿军的连续突击,使得美军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同一天,北京,十三陵。
  唐华其实并不想在皇帝们的坟头放炮仗。但放眼北京,居民较少、远离市区和机场、又有比较方便的交通,可以建立战术导弹试验场的地方,大概暂时能想到的就只有十三陵了。
  其实导弹试验并不是在陵区里,而是在十三陵旁边一点。
  一队汽车来到了刚刚落成的导弹试验场。
  “各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试验的防空导弹。你们在过去的两个月研制出来的东西,现在是导弹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
  唐华特地用了一辆大卡车,把北京计算机所和通信电子所负责导弹计算机研制的小组拉了出来。这段时间他们确实累得够呛,除了安排后勤让他们吃好喝好,最好的激励,其实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有多厉害。
  “电影组,是否就位?”唐华拿着对讲机,亲自协调现场各小组的准备工作。
  “三部电影机已经就位,拍摄人员就位!”
  这是从北京电影制片厂借来的三部电影机和三个摄影师,他们负责在发射命令下达之后全程摄像,如果导弹的第一次试射出了些毛病,还可以看录像发现问题所在。
  “靶组是否就位?”
  “器材和人员就绪!”
  “释放靶标。”
  三四公里远的一座山头,刚才爬上山的2名工作人员释放绳子,一个巨大的氢气球慢慢上升。这氢气球直径超过2米,外表覆上了锡片或锡膜,在冬日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当升到距地约300米时,绳子的长度到了极限,工作人员将气球固定好,然后稍微下坡走了十几米,躲进此前挖好的两个猫耳洞藏起来。
  “这就是防空导弹的发射车。”唐华带着计算机所的研究小组,先参观今天要试验的武器。“导弹是由大连生产的,最大射程8.5公里,最大射高4500米。发射车是从苏联进口载重卡车之后,由北京汽车修理厂改造导弹发射架和回旋俯仰机构。”
  “防空导弹系统除了发射车,还有雷达、火控指挥车……指挥车的火控计算机也是你们组装上去的,你们也参与了改造工作对吧。”
  研究小组成员纷纷点头,但他们的目光还是没能从导弹发射车上移开。现在,发射车上挂装的可不是木质模型了,而是红旗-1防空导弹的自导弹第一批次样弹。
  唐华看过手册数据,红旗-1一枚导弹重达180公斤。
  这个重量可能苏联人会觉得轻得不可思议,但唐华知道,那个法国的“响尾蛇”弹重只有85公斤,这还是同时在响尾蛇系统的导弹上安装了两种制导系统……
第74章
40火箭弹断货了
  1950年11月2日。
  此时此刻,苏联拉沃契金地对空导弹设计局正在鼓捣它们的远程防空导弹“205工程”,很遗憾,在整个1950年,205工程的样弹都处于布朗运动状态,发射出去的导弹歪歪扭扭,让他指东他打西。要在四年之后,拉沃契金的这个205工程才修成正果成为S25,北约命名为SA-1“吉尔德”。即便服役了,SA-1以其超过东风-21的长度,成为一种笨拙得只能打高空轰炸机的苏联国土防空专用防空导弹。
  此时此刻,美国好几家军火集团在研制地对空导弹,百花齐放、奇形怪状。有美国空军委托波音公司研制的MX-1599地空导弹,长得和F86战斗机差不多大,其实他就是一架无人驾驶战斗机,射程达到吓死人的700公里,击落敌机的方式是按预设弹道飞进敌轰炸机群里头,然后引爆核战斗部。
  美国陆军在研制奈基-1地空导弹,这个有点像SA-1,是个无线电指令制导的正常防空导弹,可惜,也和SA-1一样,还处于布朗运动弹状态。
  这是战略轰炸机的时代。
  六年前,苏联亲眼目睹了美国轰炸机怎样一天一城把德国和日本摁死。而美国空军自己做过推演,结论是如果有一个国家也对美国来轰炸机骑脸扔原子弹,美国空军也防不住。美苏的第一代防空导弹,都是被战略轰炸机吓出来的。
  和两大流氓的傻大黑粗相比,项目小组眼前的这辆红旗-1导弹发射车简直是另一个时代的产物。只有2.5米的长度、纤细的弹身,弹尾四片面积较大的方向稳定尾翼,弹头部尖尖的,靠近头部的地方有四片小三角形方向舵。弹尾火箭发动机的喷管涂成黑色,其实这是苏联第一代反舰导弹打算使用的助推器。倾斜发射架安装在一个原型转盘上,四枚红旗-1地空导弹已经上架,斜指向天空。
  “红旗-1的制导火控计算机就是你们研制的,所以各位应该非常清楚这个导弹是怎样工作的。”唐华说,“10月底,我们进行了自控弹的试射,非常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加快了试验进度,今天就要开始低空气球打靶试验。低空气球打靶,意味着你们设计的计算机真正开始在这个系统启用,所以各位可得看清楚了!”
  唐华在对讲机里喊话正式开始,试验场的大喇叭开始发出类似空袭警报一样的声音。听到警报声,所有人回到自己的掩蔽所,唐华也带着项目组十来个人,钻到了一个半地下工事,从这里用望远镜和炮队镜观察发射场的情况。对讲机里传来一声“发射”,停在试验场中心的发射车猛然出现一团火焰,第一枚红旗-1拖着长长的橘红尾巴,飞离发射架。导弹的高温尾焰烤过,发射车顿时浑身上下都裹着淡淡的烟雾。红旗-1像离弦的箭,飞向山顶的气球。只过了不到10秒,唐华从望远镜里看见气球左上突然炸出一团烟云,接着直径两米多的气球就成了无数块小碎布。
  “这个命中误差是多少米呢?”唐华在两三公里外,望远镜又不能测出两者的偏差,因此有点拿不准。气球又是随便有一块弹片划中就会砰地炸碎的东西。暂且算是一发命中吧,误差数值回去看北影厂的电影胶片去。
  气球被打爆,拴着气球的300米长的细绳也从天上摔了下来,在山顶的气球施放场摊了一地。两名工作人员听对讲机说已经安全了,走出猫耳洞,又弄出一只气球挂了出去。
  “第二发!”
  和第一发几乎一模一样,导弹飞行将近10秒,在气球左上命中,爆炸产生的破片足以覆盖气球,它又在空中炸了。
  第三第四发就不打山顶的气球了。在对讲机的指挥下,山脚下的一个释放气球的小组放出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气球,只升到100米多一点的高度。
  在这个高度,火控雷达在照射气球的时候,电磁波也照到了后面的山。气球有雷达回波,后面的山也有可能出现雷达回波。从100高上面拆下来改装的COH-4雷达,能不能准确识别出目标,这就得看唐华给改装的滤波电路了。
  第三发导弹以抛物线的弹道,先飞到距地面三四百米的高度,再下压弹头,从高处斜向下飞向气球。
  “轰!”导弹几乎是直接贴着气球爆炸,刚才还反射着太阳光的气球瞬间消失了。
  第四发和第三发一模一样,只是导弹爆炸点没有第三发那么接近气球,当然还是在有效杀伤范围之内,气球也被破片撕碎了。
  这个结果还凑合,唐华点了点头。在他身后,项目小组的十几名研究人员已经炸了。
  “噢!噢!噢!”
  “成功了!”
  “停一下,停一下,”唐华等研究人员的欢呼声停下,又止住了他们热烈的掌声,“低空气球打靶试验只是防空导弹研制过程中的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分析胶片,考虑一下还有没有改进的余地。随后进行下一批样弹的生产。在12月份,进行中低空拖曳靶机的打靶试验!”
  11月初打气球靶,12月初打拖曳靶机,如果顺利的话12月底可以定型,如果不顺要再进行改进调整再次试验,浪费一个工作周期,1月上旬定型。然后就要拉兵工总局和装备部进群,量产、高炮团换装、训练。什么时候能形成战斗力入朝参战,就看装备部那边协调得怎样了。
  车队从导弹靶场回到城里,已经是晚上9点。幸亏自己坚持在北京附近择地先建一个地空导弹靶场,要是选内蒙古某处做靶场,倒是能兼容以后的远程地空导弹乃至弹道导弹,但从北京过去要一整天,一来一回,做三轮靶场试验,就要浪费6天时间在路上,太影响研发周期了。
  “唐华!哎呀,我又要去大连了。”
  折腾完导弹试射,刚坐回办公桌,唐华就在上午接了刘鼐从他办公室打过来的电话。
  “老刘啊,是前线弹药供给出问题了吗?刚回来三天又要去大连督战?”
  “是有一部分弹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刘鼐说,“就是那个40火,现在前线战士打40火都打疯了,10月25号的时候我囤积了大约能用20天的火箭弹,现在才一个礼拜,全发下去了,边境仓库基本上空了。”
  唐华:……
  得,正好下午要去总参,问问情况吧。
  ……
  “云山已经拿下了是吧,”作为50中心的计算机负责人,唐华如往常一样翻阅情报中心的破译电报和战报,“什么?全歼美骑一师第8骑兵团?”
  “从11月1日晚战斗到11月3日凌晨,我军毙、俘美军超过两千人,”今天在北京情报中心值班的是徐帅,“美第8骑兵团参战的34辆坦克被我击毁32辆,他们团级战斗队的指挥机构被歼灭,指挥官受伤后被我军俘虏,并且缴获了第8骑兵团的团旗。综合这些条件,毫无疑问,美第8骑兵团这个番号,已经从朝鲜战场上消失了。”
  翻看我军的战斗简报,唐华算是知道为什么40火供不应求了。
  11月1日晚到11月2日凌晨,我军一举突入云山,撕碎美韩军的防御,到天亮时美军只剩云山城南一处据点。2日白天,第8骑兵团得知第5骑兵团增援被阻击后,奋不顾身地以20多辆坦克打头,离开云山向南攻击前进。
  我军包围云山城南据点的部队被美空军密集轰炸,虽还坚持阵地并用手中武器削掉了一部分逃窜的美军,但第8骑兵团残余还是大体上突围了出去,沿着公路继续往南开进,与119师357团撞在了一起。
  在这一带的两个团,张新泉命令343团面朝南打援,357团面朝北打敌突围之敌。357团和第8骑兵团第一个照面,就一次齐射甩出去20多发火箭弹……
  按10月25日的配置,志愿军每个连3具40火,每个团27具。357团就以公路旁的散兵坑、战壕线为依托,将第8骑兵团的大半个坦克营、半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丢掉了榴弹炮空手南归的炮兵营缠在此处。战斗步入白热化,第8骑兵团指挥官帕尔默中校亲自跳上一辆“谢尔曼”,展开队形试图直接冲开防线逃走,结果坦克被集火射击的40火命中,穿入坦克内的射流铜液将他的左踝关节直接烧掉,帕尔默一头歪倒在坦克里,然后就被我军从坦克里抬出来送往野战医院抢救。
  “这个40火,不但威力打还打得准打得远,”徐帅说,“300米以内指哪打哪,600米如果算准了风偏也是指哪打哪,能打坦克也能打碉堡工事,所以弹药消耗特别快。”
  “你看看,虽然志司发通报批评了360团浪费弹药的打法,但是志司的前一封是什么?是表扬信啊,”唐华翻着电报,“两个命令合起来理解,我觉得前线指战员就明白了:瞧瞧360团,以前没有火箭筒,会被坦克赶得到处乱跑,现在只要不在乎浪费弹药,一个坦克连我一天就能让他全跪在这儿。这其实是鼓励前线部队见着坦克就不要钱似的打火箭弹嘛。”
  “呵呵,还真是。”徐帅也笑了,“刘鼐现在应该已经动身去大连了吧,我看这40火的产量还得加两倍。”
  唐华则盯着一张破译电报看了很长时间。这是美骑一师师长盖伊发给上级的电报。
  “中国军队几乎全是以步兵为主,我师在三天的战斗中并没有发现中国军队有坦克、装甲车或自行火炮。但他们的步兵显示了非凡的能力……”
  “……中国军队是运用伪装艺术的高手,在白天他们能够躲藏得无影无踪。他们能够在丝毫不被敌军察觉的情况下,让数量庞大的部队利用夜间行军穿越种种艰险的地形。”
  “……与重装备的匮乏相反,中国步兵的火力十分猛烈。所有与中国接战的我军都证实,中国军队全部使用半自动步枪,并且编有相当数量的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班用机枪)。”
  “中国军队中编有反坦克火箭筒手,从发射声音判断,并不是缴获或苏联提供的巴祖卡、超级巴祖卡。这些火箭筒在过去三天的战斗中给我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手榴弹突袭是中国军队任何一次进攻的前奏……”
第75章
沈飞和沈弹
  现在是第一次战役的收尾阶段。
  云山战斗结束后,沃克终于意识到现在美韩两军的位置极不合理。各部在朝鲜北部的山脉间以团为单位分散着,互相无法直接支援。过去的一周不但南朝鲜军有几个团被打得很惨,美骑一师第8团在云山干脆玩完了,还搭进去一个南朝鲜第一师的师部。
  从11月3日起,沃克下令收缩部队,志愿军进行了短暂追击,第8集团军过于突前的部队全部退到清川江,在这条从东北向西南斜着流入黄海的河流南岸重整部队。沃克打算在清川江南岸集结美步2、24、25师、英27旅以及还剩下三分之二的美骑一师,等这些部队到位后再一齐过江,朝中朝边界推进,西线剩下的南朝鲜师,南6、南7、南8,就负责掩护侧翼。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战役西线战斗的内容了。
  志愿军此时也需要停下来一些日子,不是伤亡太大,而是弹药供给不足。
  首先是人见人爱的40火弹药消耗极大。如果要继续向纵深推进,除了火箭筒班的弹药携带量要装满(三人小组一共携带14发),军师级的辎重补给还应储备一个基数的备弹。可现在尽管安东的志愿军后勤总部把仓库搬空了,也没法满足补给要求。到11月3日,不但军师根本没有储备弹供应前线,一线部队普遍每具火箭筒只有4~8发火箭弹,刚打完云山战斗的三个师,甚至很多火箭筒小组只剩1发火箭弹。
  步枪全部半自动化让子弹消耗也上升了不少。云山战斗中,39军的夜间突袭套路已进化成贴近敌军,第一轮手榴弹轰击,然后全体在近距离步枪短促连发,火力压制之下美军都被打得发蒙,但这子弹也就哗哗地变成了掉地上的弹壳。好在刘鼐9月到大连之后立即调整建新公司的生产,将日美等杂械子弹生产线全停,大大增加了7.62X39弹药的产量,目前来看子弹的供给还是没问题的,就是运输队进入朝鲜之后行军麻烦一些。
  “唐华,我有个想法。”刘鼐到大连第二天就给唐华打了个长途,“现在前线对40火的弹药的需求太大了,打算把预留给防空导弹生产的车间给利用起来,扩大40火的产能,然后防空导弹的生产转移到沈阳,那里有奉天兵工厂,还有空军第三十八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