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860

  “不是我要搞他,是他捞过界了,”朗诺一直用‘他’来指代西哈努克,毕竟国王的名字不能随便叫,叫‘国王陛下’朗诺又说不出口,“好多人都不满意,你看,昨天来的是陆军司令,待会儿空军司令要来……”
  “你要联合军队?你想搞什么?”聂伯眉毛都竖起来了,“你们这是要大难临头啊!”
  朗诺咳嗽了一声不回话。
  “我们干丹省朗系,这一辈的族人里你最有出息,老伯没啥本事,就是个赶马卖货的,但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外行走要知道哪些帮派惹不得,哪些山头不能过,”聂伯谆谆教诲,“西哈努克可是中国的人,你可千万别听了那些傻蛋军官的话去做傻事。”
  朗诺:“咳……我就是,我不是,我不杀华人,肯定碰都不碰,而且,聂伯,我母亲也是华人呢。”
  聂伯:“你要是动屠刀,那就死定了,动西哈努克,也去了半条命。西哈努克十几年前就和中国的总理谈笑风生了,他在台上中国人就认,中国人认你吗?你见过中国的总理吗?你见过中国的大官几次?人家现在还不认你,你把西哈努克赶下台了,中国人会给你好脸色吗?”
  朗诺:“等我上台了再去中国谈……”
  “要是中国觉得你还是呆在台下最好,那你怎么办?退位?”聂伯说,“还是不退位?不退位,中国就出兵了,大军压境,‘嗖’的一下从几百里外打一发导弹,把你当街切成八块!别说是我吓你,印尼那个苏哈托下葬的时候是用筐把一堆肉埋下去的呀。那时候就不是你的事了,我们干丹省朗姓都要大难临头了啊!”
  朗诺被大伯说的话吓了一跳,左想右想,好像这事儿还是挺严重的。
  “大伯,那我现在该怎么办?”朗诺脑壳很痛,用拇指揉着太阳穴问聂伯。
  “遇事多忍忍,实在不行了,你先找中国诉苦诉苦,也好过在这里密谋政变,是不是?”
  “好好好,那我先找中国大使。”
  ……
  藏南,巴克鲁旁。
  “放映了,放映了,各位关灯,把手电筒也关掉啊。”
  巴克鲁旁已是低海拔地带,降水丰沛,夏季高温炎热,11月天气凉爽。晚上8点,莫村的晒谷场又例行地放起了露天电影,和往常一样,也是一大批印度控制区的居民或步行或骑驴,跋涉十几里地过来看电影。
  藏南地区的电影特别加了双语字幕,但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意义,附近印控区的居民,要么根本是文盲;要么识字了,但是是被中国这边的扫盲工作队扫掉的,他们看电影看得懂的也是中文字幕。
  但是,就算不识字也不懂中文的印控区居民,看电影看得也是滋滋有味,反正只看画面上的男男女女喜怒哀乐,多少也能猜到一点情节。
  今天放映的片子是《攀登者》,在西藏拍的,于是观众们就更有代入感了,看那高高的雪山,就知道这些人肯定要去登山。
  “哦!”“哇!”“哇!”
  放映队的小傅忙完工作,坐在大幕布下休息。他不想看电影,就喜欢看几百名男女老少目不转睛地仰视幕布的样子。
  巴克鲁旁镇医院。
  “艾力艾是重感冒,引发了身体的感染,高烧是全身在和细菌做斗争,这不是鬼上身,也不是绝症。”医生刘伦蕊和翻译一起在给从印控区来的居民看病。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朗格阿帕拉。”中年男人回答。他赶着一辆骡车,把自己的妻子拉到了巴克鲁旁镇医院,来的时候呼天抢地,觉得自己妻子肯定熬不过去了。
  刘伦蕊:“要打吊针,我先给她做个皮试。”
  一小滴青霉素打到手腕,皮试结果正常,可以使用抗生素。退烧药和一大瓶青霉素打进吊瓶,挂水挂了半个小时,药水还没全滴进去,床上的印度中年妇女醒了,摸摸额头,体温已经降下来了。
  “你们回到家里打不了吊针,最好在这里再呆一天,明天再打一针……哎,不用不用,真的,快起来。”
  中年男子在病房里跪着,把手里的一袋特产举起来,要献给中国医生。
  翻译:“他说,他家里没有别的值钱的财产,这些是献给医生的礼物。”
  “小刘?”
  巴克鲁旁镇民兵连副连长在屋外叫了一声。
  ……
  “你叫什么名字?”
  让伦蕊继续在病房看着艾力艾打吊瓶,副连长和翻译带上印度男子走出病房,在附近聊聊。
  “瓦德加马。”
  “我刚才看见了你的右手,”副连长抓住瓦德加马的手腕举起来,右手虎口的老茧暴露了他过去的经历,“瓦德加马先生,在朗格阿帕拉的游击队的骨干成员里面,没有叫瓦德加马的。”
  中年印度男子一下子紧张起来。
  “放心,我没有恶意,众所周知,我们和游击队是朋友。”
  “我知道,我知道。”印度男子说,“我名叫帕特尔·乔普拉。平时不在在朗格阿帕拉活动。”
  副连长:“阿萨姆邦独立军的乔普拉?”
  帕特尔·乔普拉点点头。阿萨姆独立军现在主力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了三千多人,编为六个营,这个帕特尔·乔普拉是其中的一个营长,巴克鲁旁的民兵、边防部队知道这个人,但没见过,因为他以前不是在巴克鲁旁附近活动,而是在巴昔卡。
  副连长:“巴昔卡那边,印度政府军最近进行了大扫荡?”
  乔普拉:“是的,规模很大。根据敌进我退的方针,第三营化整为零从那里撤出了,没有多少伤亡,但是物资损失了不少,尤其是独立军的金库在迁移时走散了……”
  副连长:“人员伤亡不多,那就是胜利。第三营转移到巴克鲁旁的有多少人?”
  “我们沿布拉马普特拉河漂流而下,有200多人到了你们附近。”
  副连长:“我会向上级报告的,上级运输过来更多的粮食弹药以后,你们有物资补给上的困难,可以找我们。”
  ……
  1960年,中国与印度在莫斯科签字停战。此后的8年,中印边界保持和平,当然印度政府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但又没有胆量发动反击,因为这肯定意味着第二次中印战争。
  1960年的停战线,西线还好,大多处于人迹罕见的高原地带,人类生活困难之地。东线也就是藏南,变成了犬牙交错的态势,中国在藏南虽然收复的地盘只是藏南我方主张领土的一小部分,但中印双方的势力在藏南这片人口密集之地犬牙交错,相互影响。
  所谓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谁影响谁多一点,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向心力强弱。
  从青海到拉萨的青藏铁路才刚刚开工,拉萨与西宁之间只通公路,从拉萨到藏南也是公路,而且路况更差。就在这样交通不便的环境下,在藏南地区本来经济底子很差的条件下,8年时间过去,藏南的中控区,老百姓的平均收入竟然达到了附近印控区的两三倍。
  除了经济收入,藏南的中控区还享受到了印控区居民从未见过的医疗和文化待遇:广播、电视、小水电带来的充裕电力供应、完善的医疗服务。
  其实藏南的医疗设施水平,相对内地同级别行政区的医院并不算强,但你见过印度这时候的老百姓重感冒发烧能用上青霉素的吗?
  阿萨姆邦的独立运动,大概就是在1965~1966年逐渐兴起了。
第100章
五天半工作制的意外效果
  “1959年到1968年,中央对西藏的建设投资32亿元,建设项目768个,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从封建农奴社会迅速地跨入新的时期。”
  “1959年,西藏工农业生产总值是2.4亿元,人口120万。现在工农业生产总值8亿元,人口144万,工业、农业生产和人口增长速率,都接近或跟上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全区绝大多数农牧民在过去的9年里,口粮增加了20%到30%,当然有一些农牧民还谈不上达到温饱,但比起土地改革前大有改善。民生保障方面,过去9年,西藏各地建立了医疗机构324个,另有43个畜牧防疫卫生机构,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土改前的五分之一……”
  工信委的西部工业化建设其实没有包括西藏,西藏的发展计划是单列的。
  唐华手头的资料,西藏196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8亿元,西藏提供的财政收入是620万元,而财政支出是5500万元,这不在中央那9年32亿元的建设投资里头,是西藏的国家机构每年的运转费用。
  除此之外,驻军费用、国防和军事设施建设费用,有一些军队建设的公路、电力和通信网络也能顺便民用的。
  还有支持藏南印控区和阿萨姆邦独立军的费用,每年有300多万元,既不是财政支出也不是建设投资,资而是划在国防费用里头,总参情报部门的秘密支出经费,每年人大审核都可以不问细节去处的。
  总会计师:“每年西藏的财政支出绝大部分都由中央转移支付,9年32亿元的建设投资,我的钱袋子对西藏是毫无保留的。西部工业化工程,我们的预期目标是让西部数省对国家工业和财政的贡献变成正值,西藏则从来就没指望过从负改正……”
  唐华:“那片地区算是特殊情况吧,每年4个亿,保证国家西部边陲的安宁,进一步说,保留对印控区的索回能力。而且,投资多少是有收益的,现在早点把钱投下去,以后我们向西藏输血的额度会减少一些。当然不会完全减没。”
  这个会还有一个罕见人物列席:雍和宫寓公、全国免费旅游大王,达赖XIV世丹增嘉措。
  XIV君在雍和宫入住快9年了,这么一说好像很沧桑,但其实他现在才33岁。
  入住雍和宫之后,中央最初给他的限令是全国哪儿都可以去考察,但不能回西藏。后来主席发话了,他想回西藏看也可以,不在乎。但达赖并不要求回西藏考察,而是老老实实呆着,偶尔去东部省份看看。
  关于西藏经济发展的会议开到中间,XIV君发言。
  “达旺、巴克鲁旁至印度的道路,如果在沿途修建一些接应站,为藏南和印度的朝圣者提供水和食物,似乎可以让信徒跋涉的时候更方便一些。”
  李复春:“现在印度和藏南到西藏内区的朝圣者大多坐长途班车,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是少数……但接应救济站如果不太麻烦的话,是可以隔一段距离设立一个。”
  ……
  11月底,全国的粮食产出基本都收割、晾晒、入库完毕。
  每年的粮食收成,国家最先看的就是河南。只要河南产量稳了,当年全国的粮食工作就稳了。
  河南今年没有成规模的水灾,有局部旱灾但影响不大,初步统计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5.2%。
  南方水稻区的种植,邓子飞每年都在统计杂交水稻的播种比率。从1962年正式下发给农民播种到1968年,七年的时间,杂交水稻的播种率终于达到了15%。
  现在使用的杂交稻种是三系法的籼优二号,按平均产量比传统稻种高20%计算,杂交水稻让全国水稻产量增加了3%,让全国粮食产量增加了1.4%。
  邓子飞:“现在杂交水稻的推广速度还可以加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