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校对)第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860

  “老孙出电费,那我出酸梅汤吧!”
  “我买几斤瓜子去”“要啥瓜子,我这儿有水煮花生!”“还是再买点瓜子吧,耐磕,等着我啊!”“没问题,等你!给你留个前排的位置!”
  街道、居民住宅区、学校、单位摆出了很多电视机,这些有的是学校单位购置的,还有的是自家买的,但有的自家买了电视机的人也把电视扛到了楼下,没别的理由,就是想聚集在一块看登月,独乐乐不如与民同乐。
  “老孙,你们厂今天放假?”
  “是啊是啊,厂长说,放假。”
  “我们可好,调休,今天当周末过。”“那也还行。”“其实我觉得,7点10分登月,看完了去上班也来得及。”“那你可就没仔细看节目单了,登月又不是踩上去就完事了,还要在月球上做实验呢,还有,那个侯小林,要和航天员会合呢!”
  ……
  月球。
  方国俊:“高度600米,地速75,距离‘猴馆’3.4公里。”
  “月宫”和月球表面的相对速度75公里/小时,3.4公里的距离也就是三分钟不到。75公里/小时的速度当然不足以成为月球的卫星,此时“月宫”已经把发动机竖直冲下,用发动机的推力来保持在月球近表的平飞状态。
  指挥中心:“继续保持航向。”
  “高度500米,地速75,距离‘猴馆’1.5公里。”
  沙塔洛夫:“我要开始减速降高了。”
  指挥中心:“收到。‘猴馆’已激活第二导航模式。”
  在“月宫”的前进方向,大约1公里的地方,突然蹿起一枚火箭,不,烟花。火箭的尾焰是橘红色的,升到大约300米的地方,火箭整个放射出红色的光芒,然后在月球1/6重力的拉扯下,不紧不慢地降落回月面。
  ……
  “哦!哇!这是最原始的烟火导航吗?”NHK电视台的主持人惊讶地说道。
  主持人乙:“这简直是……一个观赏秀,纯粹的观赏秀,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导航系统不需要地面站打烟花来指明登月飞船前进的方向。”
  “高度300米,地速15,距离‘猴馆’400米。”
  “高度100,地速5,距离‘猴馆’200米,”沙塔洛夫说,“还需要继续靠近‘猴馆’吗?”
  两秒多钟之后,从文昌指挥中心传来语音:“不需要更近了,在‘猴馆’200米左右着陆。”
  高度50米,速度0,“月宫”的投影相对月面完全处于了静止状态,缓缓降高。
  20米,10米,5米,2.5米,发动机关机。
  “月宫”稳稳地停在了澄海,四只支撑脚拍起一阵月尘。
  沙塔洛夫:“文昌,文昌,这里是澄海基地,‘月宫’已着陆。”
  钱学森拿过通话器:“月宫,月宫,我是钱学森,不,我是文昌。我们恭喜你,着陆非常成功。感谢乘员组的辛勤努力!”
  ……
  航天员登上月面的顺序,沙塔洛夫第一个,方国俊第二个。
  之前倒也是想过登月舱设两个门两道梯子,方国俊和沙塔洛夫从两边同时踏上月球表面。可是算算俩门俩梯的重量,再看看登月舱的重量限制,唐华立刻就否决了这个方案。
  “哎,航天员在飞船里呆了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见下来呢?”电视机前,有一个着急的观众问道。
  “嗨,刚才不是说了吗,航天员要适应适应月球表面的重力,”旁边的观众解答,“之前三四天的时间,航天员都是在失重的状态下,现在一下子有重力了,全身的肌肉、还有脑子的平衡系统要重新适应,再等等吧。”
  文昌。
  “有一个抽样估计数字,现在全球在收看登月直播的电视观众,可能已经达到6亿人了。”任新民说。
  唐华:“哦,才6亿啊。”
  任新民:……
  唐华是在想,阿波罗11号登月的时候全球6.5亿人观看,其中中国观众的数量少到可以忽略。现在中国境内有2亿人在电视机前。也就是说,世界其他地方在看电视的人才4亿?
  又过了1小时。
  电视画面在文昌指挥中心、文昌发射场、绕月飞行的指令舱和服务舱、“月宫”登月舱、“猴馆”登月舱之间反复切换。
  其中还插播了从“猴馆”上拍摄的“月宫”着陆场景,这可是标准的第三方视角,在画面中,一个长着四条腿的大机器从天而降,下面的发动机喷吐着火焰,在距离地面2.5米的时候发动机关机、四条腿着陆。
  “猴馆”的画面还拍摄到了在月面休眠待机的侯小林、侯小林在月球表面放置的一些科学测量仪器,这让整个澄海看起来真的有点像是月球基地。
  北京时间6月25日中午12时30分。
  北京指挥中心、莫斯科指挥中心,6月21发射时的全套阵容又全部聚齐了。
  “月宫”的舱门打开,舷梯展开。
  沙塔洛夫从舱门中走出来,一步一步走下飞船。1、2、3……9级的舷梯,最后一步,6月25日中午12时55分,沙塔洛夫终于踏在了月球表面。
  “我在月球迈出的第一步,代表苏联和中国的千万劳动者,代表地球的智慧文明。”
  文昌航天指挥中心一阵热烈欢呼。
  沙塔洛夫落地站稳之后,方国俊在舱口出现。
  “我的走法绝对没有问题,非常稳当。”沙塔洛夫在通话器中说。
  用和沙塔洛夫一模一样的动作,方国俊也一步一步走下舷梯。
  “终于抵达了千百年来人们仰望的月球,现在,我可以说‘低头望明月,举头思故乡’了。”
  时间是6月25日中午13时10分。
  欢呼,鼓掌,还有笑声。在听明白翻译之后,在文昌的苏联工程师也笑成一片。
  在沙塔洛夫和方国俊不远处,一辆履带车卷着月尘缓缓靠近。
  “你们两位把我吵着啦。我说拿,月壤我已经装好了,你们带上那几个口袋,然后麻溜地赶紧回去吧。”
第123章
圆满成功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侯小林的出场还是因为航天员踏上了月球的土地,6月25日下午,全球在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增加到了7亿。
  “沙塔洛夫,你的心率偏高,现在是82次/分。方国俊,你的心率也偏高,77次/分。”
  指挥中心收到了航天员的身体数据。沙塔洛夫和方国俊在地球平常心率稳稳地在60次/分,火箭起飞时心率也不过是70~72次/分,他俩现在应该是太激动了。
  沙塔洛夫、方国俊:“月宫收到。我在调整呼吸和身体状态。”
  指挥中心:“身体状态调整至正常之后,就可以进行月面行走。”
  踏上月表的第7分钟,两人调整了身体,从立定转为活动状态,沙塔洛夫从“月宫”登月舱上取出一些仪器,部署模块化观测设备组件。方国俊则从侯小林已经收集好的月壤当中取出了两份,分放在左右两侧的腿袋中,这是保险措施,防止情况突变两人需要马上返回飞船时还能带走一些样品。
  “着陆耗时比预料的更短,发动机节省出了大约7%的燃料,如果你们的工作时间允许,那么可以多携带一些月壤和月岩。”地面指挥中心又报告,“原来限带3千克,现在你们可以带回5千克。”
  “月宫收到。”
  方国俊和沙塔洛夫两人合力把一个大尺寸的器件从登月舱里扯了出来,交给侯小林。侯小林用机械臂接住这个长杆三脚架一般的射线接受仪,然后转身去找空地安装了。
  ……
  钱学森:“试验工作部署完毕,你们现在可以插旗了。在月面行走习惯了没有?”
  沙塔洛夫:“能正常行走,感觉很轻盈。”
  第一面旗子是红底镰刀铁锤旗,这是世界通用旗帜。
  “由于月球的环境特别恶劣,此次航天员插在月面上的旗帜是由特殊材料的织物制成的,基质是国产高性能功夫纶纤维,用双色纤维交织制作,它可以承受从零下150度到零上150度的温差,高强度的宇宙射线冲洗。”
  电视台开始解释将要插的党旗、国旗是什么样子。
  “旗子的支架采用杆系结构,其中镰刀铁锤旗四节杆,中苏国旗三节杆。旗帜由卷轴形式展开,所以它是完全没有皱褶的……”
  “爸,现在画面到哪儿了?”
  瓦屋顶上,一个10岁出头的瘦小男孩扶着摇摇欲坠的电视天线,大声向下面的人群喊。
  “现在中国和苏联航天员在插第一面旗子,是党旗,两人都伸出手了,但其实插旗一个人就够了,方国俊的手没有碰到旗杆。”
  下面电视机前的人群中,葛存壮大叔给他的娃儿做语音直播。
  “老葛,碰到了碰到了,方国俊的手也碰到了。”
  葛存壮:“嗯,旗杆落定之后,方国俊的手也碰了一下旗杆。党旗插完了,现在方国俊拿出中国国旗,沙塔洛夫拿出了苏联国旗,看来是各自插各自的旗子。”
  葛优:“爸,那谁的旗子先插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8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