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338

  ……
  “要是说起来,朕应该称呼天祚帝一声伯父,只是不曾想耶律伯父驾鹤而去,留下大辽给朕,朕这心里……”
  哎的叹了一声,赵桓伸手抹了抹微红的眼眶,说道:“朕今天听到有皇兄名曰耶律大石者远遁西域,朕这心里就更不是个滋味了。”
  李纲选择低下头去看靴子上的花纹——谁也不知道官家跟天祚帝是怎么论成伯侄的,更不知道这耶律大石怎么就成了官家的兄弟!
  不过无所谓,反正官家他老人家开心就好,只要他不在朝堂上瞎折腾,他愿意认耶律大石当孙子也随他……
  萧诺言则是有些懵逼。
  说实话,大宋跟辽国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的复杂——自打从檀渊之盟开始,宋辽两国就成了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弟,也就是说,宋辽两国的皇帝就此成了兄弟关系。
  当传到天祚帝和赵吉翔这两个活宝当皇帝的时候,这两个人的辈份已经乱的一批,想要从头捋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得从檀渊之盟开始捋。
  但是,没人对一个亡国之君和一个上皇之间的辈份问题感兴趣,这个问题也就没有人再提起来。如果不是官家现在忽然提出这个话题,就连萧诺言都快忘记这回事儿了。
  “派人出使金国。”
  赵桓又擦了擦眼眶,忽然开口说道:“朕即位之初,尚且惹不起他金国,如今朕可不怕他了,便该遣使往金国一行,迎回耶律伯父。”
  李纲本能的就觉得不对劲,待抬起头来一看,却见赵桓只是眼眶红,却没有一滴的泪水,再一看旁边一脸纠结的萧诺言,李纲心里的怀疑就更重了几分。
  “官家以为该遣何人为使?”
  李纲开始附合着说道:“另外,又不知天祚帝是否还健在?”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朕也不知道耶律伯父是否还健在。只是耶律伯父毕竟是辽国之主,纵然被金兵掳去,却也未必会受到为难。只是该派何人出使,却是有些为难了。”
  说完之后,赵桓又一次摇了摇头,说道:“若是使者是个李棁一般的无胆之辈,只怕不光不能迎回耶律伯父,反倒会让金虏小觑了我大宋。”
  待赵桓的话音落下后,萧诺言忽然抬起头,说道:“启奏官家,臣以为不当迎回天祚帝!”
  “为何?”
  赵桓皱着眉头道:“汝欲阻止朕尽为人侄之孝心么?”
  被赵桓这么一责问,萧诺言慌忙躬身拜道:“启奏官家,臣实无此心。只是辽国毕竟已经灭亡,辽国百姓也已经尽数归了大宋,若是再迎回天祚帝,却又置已经归宋的契丹百姓于何地?”
  赵桓点了点头,忽然开口说道:“这样儿,朕将析津府以北再归还给辽国,请耶律伯父再登皇位,如何?”
  萧诺言却道:“官家一片好意,然而已经归宋的契丹百姓,却不会再愿意重新成为辽人了。”
  “莫说是普通百姓,便是微臣,如今已为宋人,已经不愿意再为辽人了。”
  “若官家果有心思,不若遣使往金国一行,探望……探望一番也就是了。”
  “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该遣使往西辽一行。”
  “耶律大石先为辽臣,如今也该为宋臣,若其建国自立,便是悖逆不臣!”
第296章
没有人比朕更懂换算
  “只是,耶律大石既然早早的就逃了出去,只怕不臣之心也不是有了一天两天,现在只怕难以回头。”
  萧诺言皱着眉头道:“若是起兵征伐,甘肃布政使司南边有个吐蕃诸部,西北边还有个高昌回鹘,倒也是个麻烦事儿。微臣虽然听杨再兴说过,说是吐蕃诸部和高昌回鹘那些蛮夷也在偷挪界碑,可是大军一至,却不知道这些蛮子们又会生出什么想法了。”
  赵桓点了点头,倒是没有怀疑萧诺言在演戏——如果这货的演技能把自己蒙骗过去,那他萧诺言可就真的牛逼坏了!
  然而就在赵桓琢磨着该怎么解决掉吐蕃诸部和高昌回鹘时,李纲却躬身道:“吐蕃诸部和高昌回鹘倒是不足为虑,只要官家愿意接纳,只怕这两家现在乐不得内附呢。只是……”
  “只是什么?”
  赵桓笑道:“怎么看李卿和萧卿这副架势,都是一副想要征伐西辽的样子?朕可还没说要征伐西辽呢。”
  李纲心道你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去吧!
  如果不是对人家西辽起了什么心思,你会忽然想起来天祚帝耶律延禧和一早就跑路的耶律大石?现在还假模假样的说什么兄弟?还说什么没想征伐人家?呸!
  但是吧,赵桓还真没想征伐西辽,更没想着带兵去怼死耶律大石。真的,赵桓敢拿上皇赵吉翔的节操发誓。
  众所周知,赵桓是个二次穿越者。二次穿越者的优势就在于上上辈子读过很多的网络小说,上辈子又当过一次皇帝,有足够的时间读书,而且对于宋朝的这部分历史很了解——
  耶律大石跑到了可敦城建立了西辽,后来在叶密立城登基称汗,汗号为“菊儿汗”,后来又尊汉号为“天祐皇帝”,建元延庆。
  当然,这货为什么叫菊儿汗以及为什么全弄个汉式皇帝称号那是他的事儿,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货后来击败了塞尔柱帝国的联军,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等国家先后向西辽臣服。
  如果按照西辽脱胎于辽国,而宋、辽又早已经约为兄弟之国,现在辽国天祚帝这个伯父更是把大辽江山托付给赵桓这个关系来算,西辽,等于辽的一部分,所以西辽也就等于是大宋的一部分。
  赵桓觉得这么换算一下完全没毛病,毕竟上上辈子的数学老师教的好。
  所以,赵桓的想法是让耶律大石这个便宜兄弟继续一路向西,干掉塞尔柱,推平欧罗巴,然后再由赵桓来收复这些自古以来的大宋领土。
  当然,那些需要走海路的地方就不指望耶律大石了,毕竟这货现在占领的地盘可敦城在后世是七武海那里,指望这货能发展出水军,还不如指望法国军队能在巴黎陷落之前不投降来得更现实一些。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愿意一路向西,赵桓倒是一点儿不担忧——朕跟他说,他就一定会愿意,你信不信?
  琢磨了半晌,赵桓干脆开口道:“先遣使往金国一行吧。毕竟金国已经遣使来了我大宋许多次,朕一次使节都不派过去,倒是显得朕不懂礼数了。还有西辽那里也派一个吧,毕竟是朕的王兄。”
  然后礼部尚书方子安就一把一把的薅头发。
  在大宋近乎于毫无存在感的存在了一百六十多年时间,如今忽然间就要管着社学、科举还有从鸿胪寺改制而来的理藩院,礼部上上下下的人手早就已经不够用了。
  现在官家又说要派人出使金国和西辽。
  哪怕就是除开人手的问题不谈,官家你对大宋跟金国之间的关系就没点儿逼数么?
  你骗杀了人家金国好多使者不说,还拿着十几万的金兵筑京观,就算现在两国已经议和又互开边市,那这个出使金国的任务也绝对是个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
  毕竟金国那些混蛋疯起来连他们自己的信使都杀,毁书斩使这种事情干起来更是没有一点儿压力。
  还有西辽……人家辽国跟大宋已经一百多年没打过仗了啊!如果在两国边境发生天灾,对方的官府甚至会出面赈济啊!
  就是这么两家好的跟一家似的关系,特么上皇那个沙雕非得要收回燕云十六州,结果搞什么海上之盟,不仅坑死了辽国,还特么差点儿把大宋也给坑死!
  现在你说要遣使出使西辽?
  人家耶律大石不一刀子把使者给砍死,那都算他耶律大石的脾气好!
  礼部最终还是挑了两个使节出来,然后再跟赵桓指派的两个太监一起共同组成了两个不同的使团,一个前往金国出使,另一个则是出使西辽。
  而在出使之前,这两个使节又被赵桓派人叫到了宫里面授机宜。
  “到了金国之后,一定要代朕好生问侯朕的皇伯父天祚帝,记得要替朕告诉完颜晟,朕无时无刻不想着请天祚帝和他完颜晟一起到大宋来小住一段时间,好让他们跟上皇一起把酒言欢。”
  “到了西辽之后,告诉朕的王兄耶律大石,宋、辽依旧是兄弟之国,一时的误会,不要太放在心上,该过去的总归会过去,人还是要向前看的。如果他愿意的话,无论是互开边市还是其他的,一切都好商量。”
  “岁币?你是打算让他给朕进贡岁币还是打算让朕赏给他岁币?没有岁币!敢应承什么狗屁岁币,朕就拿你的家产当岁币,再把你挂城门楼子上风干喽!”
  “还有,无论是金国也好,西辽也罢,都是一次正常的出使,用不着太担心。”
  “或者说,该担心的是他们,而不是你们。”
  “谁要是敢吓唬你们,你们就问问他,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
  “如果他们没有听说过,那也没关系。”
  “你们就告诉他,太原城外有京观,兴庆城那里有京观,升龙城那里也有京观。”
  “谁敢对朕的使者不客气,朕就拿他们筑京观。”
第297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完全没毛病。
  要是搁以前,这出使他国的事情还真得好好掂量掂量,毕竟辽、金都比大宋要强横,就连西夏和交趾都敢在大宋跟前蹦哒蹦哒,一不小心还真有可能把命丢在外面。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自打官家把金兵、西夏、交趾都给筑了京观之后,这大宋原本已经弯得不成形的脊梁骨忽然就硬挺了起来,颇有一些看谁都是狗的意思在里面——
  官家说了,大宋之下皆走狗,不想当狗的可以去死。
  尤其是负责出使辽国的梁晨,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大名府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记得前几年来的时候,城外还有大片的荒地,现在基本上已经没了。只可惜,大名府如今已经不是北京了。”
  “这顺天府,原来还是辽国的地方,那时候还叫析津府来着,现在已经成了我大宋的北京顺天府了。”
  “哈,这滦州边市果然不一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