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338

  孔夫子的本意,大概就是那些蛮子们身处偏远没受礼义教化的地方,虽然有君主统治他们,但是他们没受过礼仪教化,干什么事情肯定都是乱七八糟的,还特么不如中原没有君主统治呢——因为中原受礼义教化了,老百姓会自觉遵守礼义,即使没有君主统治,社会也会比较安定。
  简单点儿说,就是孔夫子觉得除了诸夏,剩下的都是蛮夷——蛮夷还特么能算人的?他们懂个鸡儿的礼乐!
  听到赵桓的问话之后,孔端友的额头上就不自觉的冒出了冷汗。
  无论孔端友有没有骨头,但是该有的学问却还是有的。连赵桓都能明白的问师,孔端友身为孔子的后人,自然不可能不明白。
  可是正因为太明白这个问题了,所以孔端友才会感觉到害怕——
  何蓟拿到自己跟前的那份劝进表跟降书虽然是伪造的,而且里面的用词造句也不是自己原本写的那份劝进表跟降书里面的内容,但是不管怎么说,两者之间的意思却是大差不离的。
  结合这一点来看,官家为什么会考校自己这个问题,用意自然就显而易见了——官家跟你孔家的老祖宗一样拿金虏当夷狄,你特么身为孔圣后人却给蛮夷写降书和劝进表,你安的什么心?你把你老祖宗放在哪儿了?
  然而还不等孔端友站起身来请罪,赵桓却又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第二个问题么,便是朕有些好厅,衍圣公如何看待以德抱怨这句话?”
  孔端友身为孔子后人,如何不知道这个出自《论语·宪问》的成语?虽然平时都说甚么以德报怨,但是孔兴燮却是清楚地知道这句话的完整版本:“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简单来说,就是你对我好,我也该对你好,你要是打了我一巴掌,我就该打你两巴掌顺便再踹你两脚。
  只是任由孔端友如何心思电转,却又不得不回答赵桓的问话,当下也只能老老实实的答道:“回官家,以德报怨,乃是出自宪问,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赵桓笑了笑,又接着问道:“那么,以怨报德呢?又当如何?”
  到了此时,孔端友早已是冷汗淋漓,虽然还未出二月,天气颇有些寒意,孔端友却是觉得身上的衣服都被冷汗打湿,粘乎乎的甚是难受。
  万不得已之下,孔端友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回官家,以怨报德,乃是出自《国语·周语》,以怨报德,不仁。”
  赵桓嗯了一声,又接着问道:“好。朕还有一个问题,乃是跟上面的问题相关的,望衍圣公能有所教朕。”
  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再结合赵桓问的第一个问题,孔端友只觉整个人如坠冰窟,偏又身上因为刚刚出了一身冷汗,现在只感觉黏黏糊糊的分外难受——只怕接下来便是图穷匕现了吧?
  虽然,倘若不是怕君前失礼,只怕此时的孔兴燮早已吓得失禁。
  赵桓对孔端友身体仍然端坐,双股却是颇有颤意的别扭模样视若未见,又尽饮一杯酒之后却又死死的盯着孔端友问道:“衍圣公,可知两脚羊?”
  听到两脚羊这三个字,孔端友却是再也没办法保持镇定,整个人连凳子都一起跌倒,双腿间也慢慢的洇湿了一大片,继而又传出一股子尿臊味儿。
  孔端友恨极了庄绰那个王八蛋——
  你说你好好的当你的官不行?你特么写什么《鸡肋编》?你写书也就算了,你特么怎么就非得挑五胡乱华那段时间的历史写?难道就是为了用大宋的繁荣去对比那段时间的黑暗,好证明当今官家的英明神武?
  行,你特么写那段历史也就写了,你特么吹捧当今官家也就吹了,可是你特么为什么要在那段历史里面发明出两脚羊这个词!
  “老瘦男子廋词谓之‘饶把火’,妇人少艾者,名为‘不羡羊’,小儿呼为‘和骨烂’,又通目为‘两脚羊’。”
  两脚羊这个词,再结合官家前面问的那两个问题……
  然而就在孔端友心里胡乱琢磨的时候,赵桓却哈哈狂笑两声,直接将手里的杯子掷于地下,手指着孔端友道:“来,你来告诉朕,‘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又该做何解释?”
  听到赵桓的问题,孔端友也越发肯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然而自己现在肚子里油水不足又手无寸铁,官家身边却又有好些个皇城司的鹰犬,而且官家曾御驾亲征,连战连捷,筑京观无数,天下谁人不知当今官家有一身好武艺?纵然自己想放手一搏,只怕除了一死,再无其他下场。
  只怕唯有衍圣公的身份能救自己一命了?
  念及此处,孔端友当下便颤声回答赵桓的问题:“回官家,先祖之意,乃是称赞管子辅佐了齐桓公,护卫了大周王室。若非管子,只怕当时的大周王朝要遍地腥膻,神州陆沉了。”
  赵桓唔了一声,说道:“不错。由此可见,孔圣人乃是对华夷之辨颇为看重,朕没有说错吧?”
第356章
衍圣公:我有八成把握不用死!
  有教无类?变夷为夏?以夏制夷?兼济天下?
  几乎是一瞬间,孔端友便想出了无数个替自己辩解的借口。
  只是略微沉吟了一番后,孔端友还是老老实实的答道:“官家所言极是,华夷之辨,此乃大防。”
  赵桓嗯了一声,说道:“前唐魏征也曾说过,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便是我朝苏学士亦曾有言,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顿了顿,给了孔商友一点儿思考的时间,赵桓冷冷的扫了孔端友一眼,又接着说道:“所以,朕就很好奇——你身为孔圣之后,如何就能拉下脸面,给金虏写什么劝进表?”
  “你写那什么劝进表的时候,可曾想过孔夫子说的那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孔端友也顾不得裤裆里面湿漉漉极为难受的感觉了,就连往日里极为在乎的圣人之后的脸面也全然抛之脑后,慌忙轱辘一下从地上爬起来又老老实实的跪好,这才向着赵桓拜道:“启奏官家,罪臣冤枉!”
  不待赵桓发问,孔端友便如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起来:“罪臣让人侵占土地,将土地挂靠在孔家之人的名下,又贿赂了许多地方官员,这些事儿倒是有的,罪臣都认。”
  “可是罪臣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投降金虏啊!”
  “昔日金虏南下侵我大宋,罪臣确实因为一时糊涂,下令让人收拾家当准备南渡,只是罪臣从来就没想过什么投降金虏的事情啊!”
  说完之后,孔端友又伸手指向何蓟,满脸悲愤的说道:“是何指挥使!何指挥使不知道从哪个奸佞小人处听了些许谗言,便以为罪臣是要投降金虏,便不问青红皂白的将罪臣锁拿进京!”
  “还有,不知道是哪个奸佞小人给了何指挥使两份模仿罪臣笔迹写成的所谓劝进表和降书,以至于何指挥使受奸人蒙蔽,误以为是罪臣所写,罪臣冤枉啊!”
  “还请官家给罪臣一个机会,罪臣必不敢忘,情愿在《大宋皇家报》上登报声明前因后果,使天下人皆知官家体恤仁爱臣下之意,使天下人皆知何指挥使之忠君爱国。”
  “望官家明鉴,开恩!”
  声泪俱下,涕泪齐流,一个犯了错但是绝对罪不至死的冤屈形象,被孔端友演得活灵活现——为什么本公自称罪臣?因为本公确实犯错了,而且本公也认了。
  反正侵占土地,贿赂官员之类的罪名加在一起也罪不至死,如果再加上议贤、议宾等八议的条款,罚酒三杯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或者贬谪,流放甚至于夺爵之类的处罚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勾结金虏这种事儿却是万万不能承认的——
  上上个跟金虏勾结在一起的叫郭药师,现在已经凉透了。上一个背叛大宋,跟交趾野猴们勾结在一起的叫徐百祥,现在还跪在忠烈祠的大殿前面。
  所以,本公有错,本公认了,但是你不能冤枉本公,说本公勾结蛮夷。
  而且孔端友自觉聪明,话里话外都是说何蓟受了奸佞小人的蒙蔽,就连那两份伪造出来的劝进表和降书,也绝口不提什么伪造不伪造的说法,反而说成是不知道什么奸佞小人给何蓟的。
  在孔端友的嘴里,事情的性质已经变成了有奸佞小人看自己这个衍圣公不顺眼,想要加害自己。
  而带人抓了自己的何蓟,还有真正的幕后主导者官家赵桓,也成了因为受奸人蒙蔽所以才误把自己抓进诏狱,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就变成了一桩误会。
  如此一来,只要官家不是真正想要对自己痛下杀手,就完全可以借着这个借口把自己给放掉。
  至于什么侵占田地,贿赂官府之类的事情,那自然是该罚的罚,该打的打,自己先尽数认下,回头再把所有的土地都还给官府,然后再上一份请罪的题本,甚至还愿意是登报认错,一个幡然悔悟、知错就改、甚至愿意接受天下人批评指责的形象也就立起来了。
  看,何蓟何指挥使虽然误抓了衍圣公,但是何指挥使忠君为国,又能在官家的指点下能够查明事情的真相,这形象是不是就立起来了?推而广之,以后这皇城司的名声是不是也能变好一些了?
  至于官家——官家能够教训衍圣公,让衍圣公痛哭流涕的认错,官家的形象是不是就格外高大了?
  有了这个台阶,再加上自己如此卖力的表演,孔端友自觉有八成的把握能够打动官家。
  然而让孔端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桓却忽然冷笑了一声,说道:“本公早就烧了!——衍圣公,你来告诉朕,你早就烧掉的,是什么东西?”
  孔端友心中一沉,正想着该怎么编造个能够自圆其说的理由,站在赵桓身后的何蓟却忽然抬起头来,盯着孔端友说道:“衍圣公,本指挥使也不怕明着告诉你,你写好的劝进表和降书,确实早就已经被你亲手烧掉了。”
  “至于本指挥使让人拿给你看的那份劝进表和降书,是本指挥使模仿你衍圣公的语气和笔迹伪造的。”
  呵呵冷笑一声,何蓟又接着说道:“怎么样儿,那语气像不像你衍圣公的语气?还有那笔迹,像不像是你衍圣公亲手所写?”
  听到何蓟就这么赤裸裸的承认了所谓的降书和劝进表是伪造自己的语气和笔迹所写,孔端友便悄然抬起头来,打量了赵桓一眼。眼看着赵桓脸上没有丝毫愠色,孔端友的一颗心当即就直接沉到了谷底。
  赵桓正笑眯眯的望着孔端友,见孔端友抬起头来,赵桓便笑眯眯的说道:“朕早就知道那份劝进表和降书是何蓟让人伪造的。”
  “可是,如果没有朕的授意,你觉得何蓟有胆子伪造这种东西么?”
  说完之后,赵桓又冷笑一声,说道:“不过,你还可以继续编,朕还等着听呢。朕倒是想要知道,你衍圣公还能编出什么说辞。”
第357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智不勇
  孔端友没想到何蓟会承认是他伪造了证据,更没想到赵桓这个大宋皇帝会承认这些事情都是出自于他的授意——
  原本还想着给官家和何蓟两人找个台阶,让两个人能就坡下驴,放过自己的同时,也能让官家和皇城司都得到好名声。
  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绝望之下,孔端友一屁股瘫坐在地上,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然而赵桓却上前一步,猛的一脚踹在了孔端友的脸上,骂道:“《公羊传》可是儒家典籍?朕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九世之仇犹可以复的道理,知道先君之耻犹今君之耻的道理。”
  “汉时孝武皇帝,曾赞庄公曰: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朕深以为然。故,朕时刻不敢忘五胡乱华之事,独你衍圣公记性不好?”
  “朕倒是想要问问你衍圣公,五胡乱华之仇算不算国仇?金虏兵围汴京,算不算国仇?”
  “都说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朕堂堂大宋皇帝,被完颜宗望小儿围困汴京,这不是耻辱这是什么?”
  “朕这个皇帝遭受如此奇耻大辱,你这个臣子为什么不去死?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