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338

  这种言论或许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但是绝对不符合整个大宋的利益。
  说白了,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没有亲人,没有知己,没有朋友。
  赵桓这个皇帝考虑的永远是整个大宋,而不是单纯的某一些人或者某一个人。
  ……
  敲打过了何蓟跟无心,赵桓这才拿起桌子上最近送来的题本看了起来。
  只是刚刚打开第一份题本,赵桓的脸色就再一次变得难看了起来。
  “请拨劳工疏”
  这是赵桓手里这份题本的中心思想,落款是臣桧。
  这狗东西又特么开始要劳工了!
第440章
你丫就是个皇帝,你懂个屁的……
  除了秦会玩递上来的这份《请拨劳工疏》,工部同样递上来一份《请拨劳工疏》,户部则是递上来一份《请行开源节流疏》。
  跟秦会玩的那份奏疏有异曲同工之妙,工部的这份《请拨劳工疏》同样用这五个字来当题目,前面一两百字也同样是对赵桓这个官家的敬仰和尊重,后面的两三百个字才是重点。
  这两篇奏疏的字体都很工整,,宛如后世的标准楷体印刷出来的一般美观看上去都十分的赏心悦目。但是赵桓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来几个字。
  我,秦会玩户部,劳工,不够用,速度补充。
  赵桓对此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秦会玩那边需要劳工是正常的,毕竟修长城需要劳工,营建新的都城也需要劳工,尤其是新都城的营建标准是“非壮丽无以重威”——
  新的都城参考了秦、汉、唐的三代古都不说,赵桓还创造性的参考了大明的金陵皇城以及紫禁城,这就使得新都城对于劳工数量的需求直接打着滚的往上翻。
  如果没有大量的免费劳工使用,任凭秦会玩再怎么会玩,估计也没办法完成整个都城的营建工作。
  同样的,工部那边要不停的修路修路再修路,除了修路之外还要疏浚河道,修缮桥梁,各种各样的工程都需要人手,如果没有劳工,就只能让大宋的百姓顶上去。
  如果这些工程是没什么危险,那工部和地方官府都不介意让大宋百姓顶上去,毕竟赵桓早就已经废掉了徭役,百姓去工地上做工还有钱拿,地方官府也等于有了政绩,就算是负责出钱的户部也能找机会多收税,这是三全其美的好事儿,从百姓到地方官府再到朝廷上面都乐见其成。
  但是那些危险的工程怎么办?
  先不说百姓愿意不愿意,现在的问题在于就算是百姓愿意,地方官府的那些官老爷们也不愿意,户部也同样不愿意。
  地方官府看中丁口增长率,百姓死伤多了容易影响仕途。
  户部看中丁口税,百姓死伤多了这税找谁收去?官家一道《永不加赋诏》直接把加赋的路给堵死了,要是再影响了丁口税,难道真个要让国库里面跑老鼠?
  所以,地方官府跟工部就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国际主义精神,把目光放到了劳工的身上。
  劳工好啊,不用给工钱不说,就算死了也无所谓,只要随便找个地方一埋就完事儿了,既不会影响地方官员的丁口增长率考核也不会影响到户部的丁口税收入。
  习惯了天朝上国思维的大宋官老爷们从来就没把劳工当人看。在他们眼里,一个劳工的甚至还不如一头大牲口值钱。
  要抢工期,需要大量的人力怎么办?让劳工上!
  遇到开山、打井之类有危险的工段了怎么办?让劳工上!
  所以,劳工是一种消耗品,而且还是不用心疼的快速消耗品。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劳工是不会凭空出现的——
  大宋时期的棒子也好,倭奴也罢,有一个算一个,其实都是国小民寡的典型代表,几百个村民开片都能被他们吹嘘成什么战国时代,他们的人口数量以及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再把大宋的国土面积在不断变大、各地都有劳工需求、棒子有一部分内附、倭奴有一部分被屠、西夏奴有一部分被屠、交趾野猴被彻底灭绝等乱七八糟的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可供分配的劳工数量就显得不够用了,甚至还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这也是为什么秦会玩跟工部会不约而同的上了《请拨劳工疏》的原因。
  当然,这个问题对于秦会玩跟工部以及地方官府来说是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对于赵桓来说其实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着征南侯征召三佛齐之劳工运往顺天府。”
  “着征南侯征召南洋其余诸国之劳工往户部。”
  看,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是不是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三佛齐在南洋好歹也能算得上是一方霸主,而且还有不少小国在死心塌地的跟着三佛齐混,恰好三佛齐现在又一门心思的想要跟大宋做对,那三佛齐跟那些小国可不就有大量的劳工可供分配了么?
  至于其他的问题,比如该怎么“征召劳工”,在这个过程之中会不会有冲突,场面会不会很血腥之类的问题,那就是他韩世忠该考虑的问题了,跟赵桓这个皇帝没什么关系。
  但是吧,秦会玩跟工部要劳工的问题解决了,户部那边的问题却还没有解决。
  庄成益按照江湖规矩,先是在《请行开源节流疏》的头一两百字里面好生描述了国库是如何如何空虚,老鼠是如何如何猖獗之后,接着又话音一转,表示现在大宋的经济都快被官家你给玩坏了你知道不?
  算了,不问了,你丫就是个皇帝,你懂个屁的国库,老夫还是直接开喷吧——
  明明劳工是一种不需要花钱的快消品,但是官家你非得按照一个劳工五贯钱的价格收购,这不是脑袋有包是什么?算了,你丫就是个皇帝,你懂个屁的劳工。
  明明大宋自己身上还有一堆屎没彻底擦干净呢,官家您老人家就非得几线开战,东北那边干金虏,西域那边要干塞尔柱,南洋那边还要灭了三佛齐,三线做战的后勤压力有多大你知道不?算了,你丫就是个皇帝,你懂个屁的后勤。
  明明要打仗,你还在大宋的境内大搞基建,修路,社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加起来,需要的钱财那就是个天文数字你知道不?算了,你丫就是个皇帝,你懂个屁的国库。
  总之,现在老夫是一把一把的掉头发,您老人家要是再不想想怎么开源节流,那国库里面的老鼠可就真得成群成群的跑了。
  要不,等灭掉三佛齐之后您老人家就先消停一段时间?反正灭掉三佛齐,劳工也大概够用上一年半载的,这一年半载的咱们就先别找人开片了?
  或者,给您老人家营建新都城的工程先缓一缓?反正新都城的营建时间规划是二十年,要不咱们再加个十年?
  然后赵桓就被气笑了。
第441章
他们配么?呸!
  赵桓寻思着你庄成益不过就是个户部尚书,你丫懂个屁的战争跟经济?
  先不说国虽大,忘战必危这种后世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就算单纯的以大宋为例子,那战争也不存在亏本的可能啊。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听过没有?
  国库拿钱给枢密院用来采购火器,枢密院拿钱找工部采购,工部再把钱发给那些下属的工坊,工坊再把钱发给工人,工人的收入大大提高,消费能力也会大大提高,到头来你户部的税收不也就高了?
  表面上看来是有一部分钱被炸成了硝烟,可是硝烟散去之后就会有大片的土地进入大宋的口袋。而大片的土地也就意味着大量的资源——
  三佛齐那边除了象牙,香料之类的好东西之外,同样还有大把的矿藏可供开采,整个三佛齐可是遍布着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矿、煤、黄金、银等矿产。
  除了钱财之外,干了三佛齐还能把国内的矛盾向外转移,让那些精力多到无处发泄的青皮们从此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不仅能弄来回大量的劳工去搞基建,顺便还能弄点儿黄金回来补补国库的窟窿。
  也省得坐拥石见银山的国库还天天跑老鼠。
  基于这个前提之下,一个劳工五贯钱的价格那还能叫个事儿?那特么就是战略投资好吗!
  还有什么营建新都,社学,修路,疏浚河道之类的,这些不都是正常的基建行为?基建是花钱,但是大搞基建不仅能让百姓的收入提高,同时还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要不然怎么会有奇观兴国的说法?
  堂堂的户部尚书连这些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脸上书来指责朕!我呸!
  “彼三佛齐之地有金矿。”
  赵桓一边在心里疯狂吐槽,一边随手在庄成益的奏疏上批注了这么九个字。
  只要有了这么九个字的批注,剩下的事情就不用赵桓再去关心了——庄成益那老貔貅一定会想尽办法催着枢密院出兵搞定三佛齐。
  处理完了一堆题本之后,赵桓又把心思放到了金国身上。
  跟汉、唐、明三个堂口比起来,原本的大宋确实是个弱鸡,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汉、唐、明那三家都是出门砸别人家的场子,就算偶尔砸不赢也不会吃亏,最起码也能落个保本。
  而大宋是坐在家里等着别人来砸,这也是大宋的战争胜率远高于汉、唐、明但是却被认为是弱鸡的原因。
  再怎么高的胜率也难掩自家被人砸到一地鸡毛鸭血的事实。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宋之所以这么弱鸡,除了其自身重文抑武所带来的毛病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且经常被人忽视的原因——
  辽国不是那种只知道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金国同样也不是。还有后来的蒙古,同样也不是只知道骑马砍杀的蠢货。
  实际上,无论是辽国还是金国乃至于后来的蒙古,这些堂口的学习能力也不弱。宋朝有步人甲,金国有铁浮屠。蒙古不仅有重甲骑兵,甚至还率先搞出了回回炮之类的大杀器。
  大宋摊上这么一堆邻居也真是倒了大霉。
  就像现在,尽管赵桓已经尽可能的严防死守了,但是大宋刚刚才开始列装的燧发枪还是被金人偷偷学了去。
  尽管金国那边的精度不高,射程也不如大宋这边,但是人家金国也不含糊,直接就玩起了火力覆盖的那一套,希望能通过提高火力密度来解决精度不够的问题。
  然后赵桓就总有一种拿错剧本的感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