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8

  论文治,大宋遍地学堂,每个县城一座书馆,大力推行扫盲,把教化做到这个份上的,官家应该是历代皇帝里面的第一人吧?
  论武功,周边的藩属国都变成了大宋的布政使司,西域那边也都被耶律大石这个狂犬拿下,欧罗巴那边就等罗马帝国这个二五仔动手,就算想要开疆扩土又该往哪里去扩?天上?还是地下?
  就官家这放眼四海无不臣服的文治武功,他不修仙他还能干什么?
  可是这话又说回来了,理解是一回事儿,官家真要修仙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秦始皇曾经派遣徐福东渡,刘野猪曾经宠信方士,李二曾经疯狂嗑药,结果呢?始皇帝嗑药死了,刘野猪把儿子宰了,李二跟始皇帝一样嗑药把自己给嗑死了。
  如果说这三个皇帝离大宋比较久远,那近了也有官家他爹这个反面教材——上皇赵吉祥自号教主道君皇帝,又让人校勘编成《政和万寿道藏》,结果呢?大宋江山差点儿拱手让人,自己也落得个无情字画创作机器的下场。
  无数的历史教训已经证明了修仙没有好下场。
  所以,到底该怎么劝谏官家?
  庄成益悄然跟李纲互相使了个眼色,又暗中打量了赵桓一眼,却没能从赵桓的脸上瞧出几分对于长生的渴望?
  这特么不对劲啊!
  官家要是真想修仙,他脸上不应该流露出对于修仙长生的渴望吗?
  这一脸正常的表情是什么鬼?
  还是说他就那么笃定蓬莱仙岛的存在?
  庄成益心里胡乱琢磨着,忽然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是一道闪电在脑海里划过——
  官家根本就不是想修仙,而是想拿修仙来说事儿!
  他就是想要折腾了,但是又怕自己这个户部尚书说国库没钱之类的,所以他就先抛出来想要修仙的说法,好以此来逼迫自己让步!
  官家好恶毒的心思!
  想到这里,自认为已经看破一切的庄成益便躬身道:“官家可是要求长生之法?若是如此,官家该下诏让龙虎山张天师入宫陛见才是。”
  李纲跟庄成益暗中对视了一眼后,也跟庄成益一样“想明白了”,接着也躬身拜道:“臣也举荐龙虎山张天师。”
  你不是想要拿修仙来说事儿么,咱们干脆顺水推舟,不拦着你,让你丫修!
  赵桓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李纲跟庄成益。
  朕什么时候说要修仙求长生了?
  是带兵砸场子筑京观不好玩了?还是皇宫那些妃嫔们不漂亮了?
  李二嗑药,结果给他老李家的子子孙孙都开了一个坏头,以致于老李家有好几个皇帝都是嗑药死的;嘉靖那个沙雕修仙,结果差点儿被宫女给勒死,朕特么得是有多想不开才会跑去修仙求长生?
  赵桓脸色一沉,喝道:“简直是胡闹!朕什么时候说要修仙求长生了?”
  他急了!急了!
  庄成益心道果不其然,一旦咱们不拦着你修仙求长生,你丫自己就忍不住了吧!
  现在本尚书就看你接下来的戏怎么唱!
  想到这里,庄成益干脆躬身道:“启奏官家,臣方才听官家说蓬莱州,难道官家不是想要遣使东渡蓬莱求取长生不老药?”
  赵桓气极反笑,指着庄成益道:“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朕所说的蓬莱州,乃是位于我大宋极东之地,欧罗巴极西之地的一处大陆,论面积倒也与我大宋差不多,论根源则是殷商故地,其上有玉米与红薯等高产的粮种,朕打算派人去那里把种子取回来,庄卿怎么就把这事儿跟修仙求长生扯到一起去了?简直……简直……”
  赵桓强忍着才没把荒谬这两个字直接说出来,毕竟庄成益也算是老臣了,又精心打量国库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还是要给点儿面子。
  只是庄成益也知道赵桓强忍着没说出来的肯定不是什么好话,要么是荒谬两字,要么就是一派胡言四个字。
  但是庄成益已经顾不上赵桓憋回去的到底是两个字还是四个字了。
  庄成益更关心赵桓所说的高产的粮种。
  没人比庄成益这个户部尚书更懂粮食的重要性。
  翻开史书仔细阅读,就能发现整本书上到处都歪歪扭扭的写满了战争和吃人这四个字,而这四个字的背后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饿”。
  饿。
  无论有多少土地,好像从来就不够用。无论有多少粮食,也好像从来就不够吃。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尤其是王朝更替,其表现出来的最根本原因是土地分配出了问题,实际上的最根本原因却是因为粮食不够吃,从而导致了战争——战争的本质就是消耗人口,从而完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至于赵桓这个官家是从哪儿知道的蓬莱州,又是为什么说那里是殷商故地,怎么知道那儿有玉米和红薯等高产的粮种,庄成益则是一点儿不关心,也不怀疑其真实性。
  当官家是真命天子下凡,生而知之也好,还是官家又从哪个犄角旮旯的孤本典籍里面翻出来的也罢,反正之前官家说倭国那边有银矿的事情成真了,官家说缅甸那边有大量铜矿的事情也成真了,现在多信他一次似乎也很正常?
  而且官家刚刚说那里是殷商故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那里有大量的殷商遗民?
  如果那些殷商遗民们好说好商量倒也罢了,如果他们不认咱大宋这个亲戚,咱大宋是不是又能多一批劳工了?
  “国库……”
  庄成益试探着说道:“国库现在还能拿出来……还能拿出来五万贯大宋宝钞,也不知道够不够用?”
  赵桓呵的笑了一声,嘲讽道:“你国库里不是向来空得能跑老鼠跑马么?怎么现在又有了五万贯宝钞了?”
  庄成益脸色一黑——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官家怎么就专往人心管子上捅呢?!
  眼看着庄成益黑着一张臭脸,赵桓倒也不为己甚,反而笑呵呵的说道:“朕召李卿和庄卿进宫,其实也不仅仅只是整合舰队往蓬莱州去取种子那么简单。”
第499章
好经被念歪了
  来了!
  庄成益低眉敛目,心道这狗官家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前面所说的什么仙修求长生,什么殷商故地,什么高产粮种,都是假的!假的!估计都是为接下来要说的事情做铺垫!
  果不其然,就在庄成益疯狂吐槽的时候,便听得赵桓笑呵呵的说道:“金虏那边已经拖了好几年了,也是时候彻底结束了。”
  “国库可没钱!”
  一听到赵桓想要彻底干掉金国,庄成益便想也不想的怼了回去:“大宋各地要修铁路,大宋各地要广建社学,大宋各地要广立常平仓和预备仓,大宋各地要挖山开路,疏浚河道,官家方才还说要改制水师,哪儿还有钱让官家去打金国?”
  “再说了,现在就把金国给灭了,谁去给大宋招聘劳工?金虏们招聘来的劳工虽然长得黄毛蓝眼不似人形,可是好歹能用啊。”
  “所以,臣不反对官家灭掉金国,但是好歹也得等明州水师和泉州水师合并为东海舰队,并且从蓬莱州那边取回高产粮种之后。”
  庄成益就差明着说等东海舰队从蓬莱州那边找到稳定的劳工来源了——在大宋的利益面前,什么殷商不殷商什么亲戚不亲戚,那特么都是虚的!
  要不是耶律大石此刻正在西域那边为了大宋打生打死,要不是官家亲口肯定了那些契丹人也是汉人,想要劳工都快想疯了的庄成益都恨不得把契丹人都招聘成劳工。
  李纲也躬身道:“启奏官家,金虏那边的道路还没有完全修好,如今又能稳定送来大量的劳工,臣以为不如先缓一缓?”
  赵桓也知道现在就干掉金国不是最佳选择——理论上来说,先保住金国这个稳定的劳工来源,等金国那边把道路都修好了,大宋过去就能接手现成的,不仅能利用金国修好的道路去打金国,同时还节省了以后再去修路的麻烦,先行搁置确实比现在就干掉金国划算。
  可是赵桓不打算再等了。
  除了小冰河期这个要命的威胁以致于赵桓现在十分惦记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金国这个建奴的便宜祖宗可不像建奴那些三孙子们一样敌视进步。
  根据皇城司和东厂那边报上来的消息,金国完颜晟和完颜杲等金国高层就跟疯了一样,在整个金国都风雨飘摇之际玩起了配给制,依靠着疯狂的劳工贸易所赚来的那些钱,几乎全都砸到了修路,修学堂,造火器这三个项目上。
  关键是金国那边的玩法跟赵桓当初规划好的剧本有所不同。
  赵桓当初的设想是通过方别这条海蛇在金国那边大力推动修路、修学堂、造火器,好以此来达到对于金国国力的消耗,方便大宋以后解决金国。
  可是让赵桓万万没想到的是,金国那边的完颜晟跟完颜杲两兄弟完全就不按照赵桓这个导演给的剧本来演,反而疯狂的给自己加戏——
  修路确实是修了,可是金国那边疯狂的招聘劳工,一边向大宋进行劳务派遣的同时也跟大宋一样疯狂的使用劳工,对于金国百姓的消耗不能说没有,但是也没有预想中的大。
  修学堂也确实是修了,可是人家金国那边完全不像大宋一样疯狂的推进社学,反而在乡一级普及了社学之后就把精力放在了县学、州学上面,更操蛋的是金国那边完全没有按照方别所提议的大力推行圣人教化那一套,反而大力推行百工技艺。
  至于火器……那就更是一言难尽了。
  金国那边确实接受了方别所给出的火药配方,在经过了几次验证之后也确实没有怀疑这份火药配方的真实性,可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金国那边现在疯狂追求起了火器的量——精度和耐用、威力等方面可能确实没办法跟大宋装备的火器相提并论,可是人家金国想的是火器洗地的那一套……
  好好的疲国之经,全被完颜晟跟完颜杲这两个瘪犊子给念歪了。
  简直就是彼其娘之!
  你说你们跟麻子、钱聋还有宣桶、薄义那些败家子们学习不好吗?非特么折腾出点儿新花样来给朕找麻烦……
  更让赵桓感觉有些上火的是,科学技术这玩意没有达到高精度高集成化之前,是存在一个由上而下的扩散过程的——大宋这边大力搞火器,金国那边也能跟着大力搞火器,大宋能搞出蒸汽机,金国那边也未必不能搞出来。
  事实上,就算是科技技术达到了高精度高集成化,也一样没办法避免由上而下的扩散——专利壁垒和封锁这玩意在和平时期有用,战争时期谁还在乎什么专利不专利的?
  微微叹了一声后,赵桓干脆从书桌上抽出皇城司送上来的那份情报,示意无心递给李纲两人之后才开口说道:“金国那边不能再缓了。”
  李纲接过情报翻看了几眼,看完后又递给了庄成益,皱眉道:“若是放任金虏那边继续这么折腾下去,也确实是个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