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338

  这些达官贵人们依照从衍圣公那里学来的法子,承诺这些家丁只要敢上战场,一个人就有五贯钱的安家钱,如此不幸战死在沙场上,除了朝廷给的烧埋钱之外,每人再多给十贯钱的抚恤银,还能再荫一子进学堂读书!
  你赵官家玩得,咱大金国也一样玩的,纵然不如你赵官家有钱,但是咱该给的好处也一样不少!
  当然,这承诺归承诺,能不能落到实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反正死人是不会回来闹劳务纠纷的。
  而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刺激,又或许是为了父母妻儿,总之,金国百姓们也开启了捐命模式,连始作俑者的方相爷跟衍圣公都被惊呆了。
  方别方相爷更是兴高彩烈的拿着黄龙府达官贵人和普通百姓捐钱捐命的统计文书找到了完颜杲,表示在自家老丈人,大金国谙班勃极烈的英明领导下,大金国上上下下都已经团结到了一起,昏庸无道的宋国官家和他的鹰犬必然会失陷于大金百姓的汪洋大海。
  完颜杲又拿着方别统计的文书,一字未改的呈给了完颜晟,并且表示大金国在英明神武的大金皇帝完颜晟的领导下,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但是完颜晟倒没有完颜杲想象中的那么激动,反而有些犯愁。
  大金国能够统兵十万的帅才,已经有青黄不接的趋势。
  随着完颜宗瀚跟完颜宗望这两个双花红棍先后挂掉,大金国这边年轻一辈的也就剩下一个完颜宗弼还算比较能打,除此之外也就只有蒲察石家奴这个完颜阿骨打的外甥兼女婿还算知兵。
  而此时的完颜宗弼正带着十万大军跟岳飞岳鹏举在高丽那边死磕,这也就意味着大金国不得不把西线统兵重任交到蒲察石家奴的手上。
  这特么能放心么!
第534章
你在为难我胖虎!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想当年,火力旺,顶风还能尿三丈;现如今,不行了,顺风还能尿湿鞋。
  鲁迅先生的话真可谓是至理名言,深刻的反映了大金国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衰败。
  想当年,鼎盛时期的大金国可是号称拥兵百万,随随便便就能拉出十万大军,完颜晟也可以放心的把这十万大军交给完颜杲,让他领着完颜宗瀚、完颜宗望、完颜宗弼去攻打大宋,因为那时候的大金国并不在乎这十万大军,完颜晟也根本不担心完颜杲会拥兵自重。
  现如今,完颜宗弼领着十万大军在棒子那边小心防备着岳飞岳鹏举,黄龙府这边能够动用的大军甚至不足三十万。
  没错,就是连三十万都没有,因为之前所号称的百万大军,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契丹军和汉军,自从完颜宗瀚和完颜宗望在析津府被人弄成京观的建筑材料,滦州以西也尽归大宋以后,大金国的百万大军就迅速的败落了。
  想办法跑到滦州以西,然后混一个大宋百姓的身份,不比留在金国当个大头兵更香?
  如果不是女真人和宋人的衣冠、服饰、文化、长相等方面的差异实在是太大,黄龙府现在能不能有三十万大军都不好说。
  这就是赵桓一直强调要让百姓多生孩子的原因之所在——金国本身的立国根基是女真人,而女真人的丁口数量实在是太少!
  说白了,像中原堂口能够一次次的从衰落中站起来,人口红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人口红利有时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事情要理性辩证,既不能一味的认为人口多就是好,也不能一味的认为人口少了就是好。
  人口多了,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样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紧张。
  人口少了,单位福利对比人口多的肯定就会高一些,同样的也会带来底蕴不足,风险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
  就像现在,赵桓带着十万马仔来砸金国的场子是因为赵桓觉得这十万人够用,如果不够用,赵桓随时可以征调百万大军。
  完颜晟却只能紧巴巴的盯着能够征调的三十万大军,生怕这三十万大军全毁在蒲察石家奴的手上。
  至于蒲察石家奴会不会带着三十万大军来个黄龙驿兵变……
  这么说吧,只要他蒲察石家奴愿意,完颜晟现在就可以把龙椅让给他蒲察石家奴。
  甚至完颜晟已经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把龙椅让给完颜杲,而完颜杲却拒不接受。
  谁特么傻啊,现在谁坐在大金国的龙椅上就意味着谁是必死无疑的那个,不在龙椅上的反而相对要安全一些。
  所以,完颜晟也只能泪汪汪的拉着蒲察石家奴的手,语重心长的叮嘱道:“妹夫啊,这宋军那边,既得好好儿的拖着,又不能一个劲的拖着,你可明白?”
  蒲察石家奴盯着完颜晟,心道你特么这不是为难我胖虎么!什么叫做既得好好儿的拖着又不能一个劲儿的拖着?
  完颜晟道:“拖着,是不能让他们太快进兵,毕竟宋国那边囤兵边境也是需要粮草兵饷的,拖的时间长了,宋国那边也难受。”
  “不能一个劲儿的拖着,是因为宋国那狗皇帝实在是个喜怒无常的性子,谁知道他会不会一怒之下就不管不顾的进兵?”
  “再说了,咱大金国也拖不起啊……”
  蒲察石家奴一时间竟有种无话可说的感觉。
  完颜杲却在旁边咳了一声,说道:“那宋国小皇帝好大喜功,必要的时候,可以安排一部分签军去偷袭宋营。”
  听到安排签军去袭营,蒲察石家奴就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大金军的军队向来是分正军和签军两部分,正军是由女真人组成的嫡系,而签军则是由契丹人和汉人组成的仆成军,死了也不心疼。
  谙班勃极烈的意思就是让签军去送死,好哄那宋国小皇帝开心,从而拖住宋军的进攻速度。
  或许,还可以让签军连续败上几回,等宋军彻底麻痹大意了之后再让正军忽然杀出,说不定能让宋军吃个大亏?
  ……
  跟紧张兮兮的完颜晟不一样,赵桓带着十万马仔从滦州起程之后,一路上可谓是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般的轻松。
  反正也没有人敢劫。
  种师中更是信心十足,准备带着十万大军直捣黄龙,彻底一战灭金。
  赵桓却直接带兵直扑沈舟,把种师中等一众将领搞得一脸懵逼。
  “为什么要直捣黄龙?是他金虏对我大宋有威胁?还是我大宋的时间不充足?”
  赵桓在地图上比划着,说道:“完颜宗弼带兵十万在朝鲜布政使司的边境,完颜晟和完颜杲手中可以动用的兵力大概在三十万左右,加上泰锦防线的金兵,金虏的总兵力大概也就是五十万左右,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签军。”
  “直捣黄龙,不仅会逼得这五十万大军向黄龙府聚集,说不定还会逼得完颜宗弼从朝鲜布政使司那边退兵。”
  “这样儿一来,我大宋军队的伤亡也难免会增大,不太划算。”
  当然,所谓的不太划算,也不过是赵桓的一面之词——
  赵桓固然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零伤亡干掉金国的五十万大军,毕竟在冷热兵器共存的年代,对付棒子、倭奴之类的战五渣倒还有可能打出零伤亡的战损比,对付金兵还想零伤亡,那基本上就是扯蛋,但是赵桓真要是带兵直捣黄龙,却也不见得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真正的原因,除了赵桓对于沈州这个地方有股特殊的感情之外,更多的还是赵桓舍不得方别挂上钩的那几条鱼。
  衍圣公一系已经跳出来了,儒门世家那边也已经跳出来了,现在就差一个棒子了。
  如果非要找一个靠谱的形容方式,那就是衍圣公一系和儒门世家都已经上岸进护,而棒子那边还正处于溜鱼的阶段,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脱钩。
  众所周知,钓鱼佬们最不愿意看见的就是跑鱼!
  “告诉朝鲜布政使司,让他们组织百姓撤到瀛州。另外再派人传信给岳飞,让他收缩防线,把兵力逐步撤回到开平以南,等棒子们闹腾的再大点儿了,就直接率兵撤往瀛州,把朝鲜布政使司让给兀术和棒子。”
  溜鱼,就得先让鱼儿可劲的扑腾,好把它们的力气都耗光。
第535章
两个极端的棒子
  “把朝鲜布政使司所有百姓全部撤到瀛州?”
  朝鲜布政使秦剑盯着眼前这个传旨太监的目光就跟盯着杀父仇人一般。
  “你知不知道,整个朝鲜布政使司的大宋百姓有七万户,近三十万人!”
  传旨太监嗯了一声,说道:“咱家当然知道。”
  秦剑更怒,指着布政使司大堂外的院子喝道:“他们响应了官家和朝廷的号召,他们来了朝鲜布政使司,买房,置地,开荒,耕种,现在让他们全部撤到瀛州?”
  “怎么,他岳鹏举守不住朝鲜布政使司了?要是他岳鹏举守不住,本官可以带着朝鲜布政使司的百姓守!”
  岳飞也很不满,然而秦剑只是个布政使,他可以发牢骚,身为统兵大将的岳飞却必须按照军令执行撤兵,哪怕他岳飞自信能把完颜宗弼打出屎来,又或者是打到完颜宗弼他妈都不认识他,那也必须执行军令,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老太监哼了一声,说道:“咱家当然知道岳将军能守得住,可是官家说了,要把朝鲜布政使司先让给棒子跟完颜宗弼,先让金虏跟棒子们好好折腾折腾,回头再把他们都抓劳工。”
  “你秦布政使要是有什么不满的,大可以向官家上题本申诉,用不着跟咱家一个太监发脾气。”
  一听到劳工这两个字,秦剑的脸色顿时就变了,满脸堆笑的对传旨太监道:“天使勿恼,是秦某太过心急了些,未能明知官家圣意,是秦某的过错,秦某这就让人安排百姓撤往瀛州。”
  自打前几年调来朝鲜布政使司做了这个布政使,秦剑就发现这里的棒子们很让人看不懂。
  有些棒子如金富轼之流那是真的死心塌地的认大宋为爹,事事以大宋为先,恨不得替官家替大宋流尽最后一滴血,甚至比自己这个原生的宋人还要忠心。
  说句不好听的,官家给的俸禄少了,自己这个布政使肯定会在暗地里骂上两句呢,而那些棒子……让他们吃屎他们都觉得香!
  而另外一批棒子则是不然,那些棒子们觉得是大宋毁掉了高丽,虽然不敢明着对抗,但是背地里的小动作却从来没少过,对官府的政令一向是阳奉阴违或者非暴力不合作。
  总之就是大错不犯,小毛病不断,让人恨不得把他们都招聘成劳工,但是却又找不到足够的理由。
  现在官家决定要在朝鲜大规模招聘劳工,那必须得遵守官家的旨意,撤,马上撤!
  老太监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拖着长音嗯了一声后阴恻恻的说道:“咱家也知道,现在让百姓撤离朝鲜布政使司会给百姓带来一定的损失,可是这损失都是暂时的,回头从那些棒子身上找补回来也就是了。”
  “咱家一个阉人都知道的事情,没道理你秦布政使不知道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3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