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488

  “我们的优势是拥有全套的制造工业门类!”白云天一句话回答了他的问题。
  看着下方众人,包括强烈赞成恢复仪器仪表研发的史琳,都露出有些不以为然的表情,白云天笑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他笑问道。
  “没有没有!”
  所有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不敢反驳他的意见。
  “你们啊,虽然是优秀的技术专家,可是连你们,都小看了我们国家的潜力啊!”
  白云天叹息,这个时代,是国民自信心最低、对国外最为崇拜的时候。教科书上地大物博、人杰地美的赞溢之词,都成了嘲笑的目标。
  国人曾经自豪用三十年时间,从一穷二白地农业国,建设成了全世界第三家拥有全部工业门类,能够自给自足生产所有工业品的优越感,在面对国外的先进以后,荡然无存。
  大家陷入了一种集体的自卑感之中,无以自拔。
  白云天说什么完整的工业门类,只会让这些技术人员感到错愕,感到羞愧,却并不以为这是什么优势。
  “完整的工业门类,就意味着完整的产业链!就意味着我们不必有求于人,便能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业生产,这难道不是我们的优势吗?”
  白云天一拳擂在会议桌上,慷慨激昂道。
  “我们看海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我们出口的工业品,大多是原材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虽然数量大,但是单价低。这些初级工业品,在国外转一圈,被加工为成品以后,就以比原价高数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价格,卖回给我们!”
  在座的技术人员们低下了头,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他们胸膛里像是塞了一团火,想爆发又无处爆发。
  激愤,却又无奈。
  他们不敢面对白云天炽热的目光,只能低下头作为逃避。
  白云天长长地叹了口气:“你们只看到了我们的弱点,却没看到我们的成长!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了!三十年前我们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就连缝衣针,都要从国外进口!但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生产所有的工业产品了,这不是进步,那什么才是!”
  “可我们的产品质量还很差,技术也很落后……”有人喏喏道。
  “这有什么?差就赶上去啊!”白云天都快发飙了,音调不断拔高,怒其不争地大声道,“我们发展了三十年,人家这三十年也不是在躺着睡大觉,别人也是在发展的!
  而且这三十年,恰逢第三次工业革命,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突飞猛进,促使所有产业来了次大升级。
  对比下来,我们有差异,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你们怎么就泄气了!
  就觉得我们不行了,永远追不上了!”
  白云天平息了一下内心激荡,将话题转回来,道:“我为什么说产业门类齐全,是我们的优势,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想买什么都能买到。一旦我们率先完成产业升级,就能有充足的原材料、半成品供应,就近的供应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产业链不是一两个厂,而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
  在这条供应链中,任何一家厂出现状况,都会影响、延误整个产业链的运行。
  这个世界上,有能力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仅有三家!
  而中国,正是其中之一。
  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不在于国家对外开放的姿态,不在于那种种优惠待遇,而是这个产业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让资本家能够以比其他同行更低的价格、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攫取更多的利润!
  日本几次故意避开中国,试图执行南进政策,可为什么都失败了,就是因为在东南亚,没有这个完善的产业链!
  所以,多次尝试之后,尽管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对中国心存恶意,可是为了赚钱,他们还是不得不将资金大量投向中国,在国内一座接着一座地建厂。
  因为国内有世界上,唯三的完整产业链!
  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利益。
  如此而已!
第一百六十章
你们真的尽到职责了吗
  “我们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国内超低的人力成本!”
  白云天喝了口水,等着这些若有所思的技术员们稍微沉淀一下,然后继续道:“按照政策研究室拿到的资料,去年国内的人均月工资为二百二十六元人民币,美国则为一千七百美元,算上五点五的汇率差,两国的人均月工资相差四十一倍!”
  听他对比完两国人均收入,在座的众人全都抬起头来,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四十一倍!
  我们的差距,竟然大到这种程度?
  白云天没等他们思维发散,就又冷冰冰道:“但是,对比我们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则相差十四倍!”
  轰!
  会议室内一下子炸开来。
  十四倍,也就是说,一个美国工人一个小时干的活,就顶十四个中国工人!
  “用四十一除以十四,我们可以得出,国产工业品的价格,实际为美方的三分之一!
  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二个优势,同样的工业品,我们购买价格仅为美国本土制造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从国内相关产业链购买的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产品,所需要付出的资金,在不计算进口关税的情况下,也只需要相当于美国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价格,就能买到!
  而假如我们能够制造出相当于,或是略低于进口货的国产仪器仪表,即便我们在后续生产中一分钱不赚,也足以赚到相当于两倍原材料、半成品、配套产品的利润!”
  会议室内,众人被他的语言所激励,愁色一扫而空。
  白云天用最浅显的对比,深入浅出地说明,让他们这些对经营一窍不通的技术人员们,也深深地明白了己方确实是有优势的,而且优势还很大!
  这给他们低落的情绪,树立了极大的信心。
  现在问题是,如何做到与进口货技术相当、或略差一线,将这个优势,实实在在地变为现实。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虚的,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方向!”
  白云天看出了一些技术员,露出迫不及待的表情,便不再发挥,转入到今天的正题。
  “关于仪器仪表,在座的都是老前辈、老专家,我呢,今天就班门弄斧,就仪器仪表产业讲一点个人的见解,大家听听,帮我把把关。”
  他照顾众人的面子,说得很客气。
  经过一系列事实,在座的技术人员已经没人再将他当做外行,不敢认为他说的都是屁话,都微笑着以目相对,给予了他应有的尊重。
  “关于仪器仪表的分类比较多,有机械式仪器、电子仪器、电气仪器。也有教科书,将其划分为模拟仪器、数字仪器,以及最新的智能仪器……”
  白云天按照本时代的官方划分规则,将仪器仪表进行划代,至于未来更先进的仪器仪表种类,他又不想充当预言家,自然没有必要在这里多说。
  “国内的仪器仪表基本是仿造国外产品,然后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进步,逐步从机械式仪表,发展至电子仪表。而且就电子仪表,也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的阶段,这基本都是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相辅相成。
  这几十年,我们的仪器仪表制造业,进步不可谓不大。
  但是相比国外,差距更大。
  比如我们基本已经实现的电子式仪表,在国外七十年代就已经全面普及,而且还不是模拟信号的电子仪表,而是更为准确、测量精度更高的数字仪表。
  并且在八六年,美国就推出了以微处理器为更先进的智能仪器。
  而国外的仪器仪表发展,也是与他们的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电子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仪器仪表的发展,出现了电子仪器;微电子工业的发展,促使了数字仪表的快速进步;微处理器的进一步推广,又驱动了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这跟国内的仪器仪表发展轨迹,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国内的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缓慢,总是落后国外先进水平一到两个数量级,这都是源于我们较为落后的制造业水平所限。
  我们首先得有了精密加工能力,才能做出合格的机械式仪表。等到国内生产出了电子管,才能推出国产的电子仪器。当国产晶体管大规模问世,我们才有能力做出我们的第二代电子仪表。
  同时,也是因为国内的半导体技术不足,所以我们迟迟无法拿出国产的数字仪表。
  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智能仪表了。”
  在座的技术人员,都很认真地倾听着他的发言,并认同地连连点头。
  白云天说的,就是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
  虽说有为自己开脱之意,但这的确是他们的肺腑之言。
  白云天也把大家的表情收在眼内,突然提高了一点声音,道:“但是!我个人认为,国内的仪器仪表行业,还是太过缺乏主动精神!没有国家的研发指令,没有半导体厂家开发相应的集成电路,这并不能成为大家就此躺下,什么都不干的理由!”
  众人心头一震。
  史琳等部分技术员,仍敢于直视着白云天,表情不服不忿。但也有不少人,则悄悄低下了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