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488

  现在光是电动自行车创造的销售收入,就与几个月前包括了变速自行车在内,所有业务的收入相持平!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电机、电池生产线必须马上增加生产线,方才能适应日趋庞大的市场需求。
  按照估计,同样的生产线至少要再增加两条,将电机、电池的月产能,提升至六万套!
  如果增速不变,等明年,可能还需要再将产能提升一倍以上!
  这就是新开发一个市场的巨大威力。
  巨大的空间,无中生有的需求,让每一个投入的企业,都吃得发撑。
  袁处长已经好几次打电话来,催促这边扩充产能。
  相对于国内市场的突飞猛进,国际市场就不那么如意了。
  国际贸易非常难做。
  任何想要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希望自己出口的商品更多一些,进口的商品更少一些。
  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拦路虎。
  “你当初说欧美市场难开拓,我还不信。结果我们接到海外销售部的通知,说我们出口欧美的电动自行车,被各个所在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定义为了机动车。只有拥有驾照,才能骑着它上路,这给我们的销售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说起海外市场,杜炜逸就没了那种意气风发的劲头,唉声叹气道。
  同样需要驾照,人家何不去买摩托,要来买电动自行车?
  “倒是东南亚国家的销售情况还不错,到目前为止,每月能销售将近两千来辆电动自行车。
  特别是电动三轮车,当地人把它用来作为货运、客运工具,认为它速度不慢、驾驶方便,还具有汽车的外观,比较高档大气。另外用电比烧油便宜,使用成本低。我们的电动三轮车,在菲律宾、马来、印尼、泰国这几个国家都供不应求。”
  杜炜逸振作了一下精神,钦佩地看着白云天。
  早在最初的会议上,白云天就说了,看似购买力强的欧美国家,其实市场早被汽车厂商所占据,很难进入。而看起来贫穷的东南亚,却有可能成为主要销售地。
  结果正应验了他的预测。
  一句“这是机动车”,就将电动自行车的销售目标缩小到几近于无。
  反而消费力低下的东南亚,对电动车却青睐有加。
  “但是,”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东南亚那边虽然好卖,可是销售环境太差了!各种这样税、那样税,多得我们都搞不清。还有当地的警察也经常来打秋风,另外他们的各个部门也跑来要钱,使得我们的营运成本高居不下。虽然表面看销售状况不错,可最后一算,其实赚不了什么钱!”
  在东南亚国家做生意,就是这么痛苦。
  所以香港的贸易对象大都为万里之遥的英联邦国家,而不是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各国。
  在国内习惯了高速发展地做生意,他有些想要放弃对外出口业务了。
  “开拓海外市场的工作,我们必须继续下去!”
  白云天先强调了一下大原则,看看杜炜逸痛苦的表情,又说道:“海外贸易虽然赚不了多少利润,但是却能为我们挣到宝贵的外汇!我们以后做仪器仪表、兼容机、可编程控制器,还有其他的产品,都可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一些国内无法加工的高科技配件,没有外汇怎么做?”
  东南亚各国紧紧追随美国的步伐,实行货币自由化。
  他们允许外国投资商,随时将手里的本国货币,兑换为美元等其他外汇。
  美元在这些国家虽然不是法定货币,但是却堂而皇之地在市面上流通。当地人出于对本国货币的不信任,手里多持有大量美元,用于日常交易。
  这样的做法,自然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商涌入,这两年东南亚的发展速度很快,也是源于货币自由政策。
  白云天总觉得这样放开外汇管制,迟早要出事,可这关他什么事,他开拓东南亚市场,为的只是赚取外汇罢了,管别人死活。
  东南亚那边虽然盈利不多,但每月都能有六七十万美元入账。
  这就够了!
  这么重要的外汇奶牛,怎么可以放弃!
  “好吧,那我让他们再坚持坚持。”杜炜逸苦笑着,无奈地答应道。
  白云天想了想:“你可以让当地销售经理,去联系他们本地的代理商。如果有可靠的代理商,大批吃下我们的货,那么就只需要保留少量的直营门市,作为我们在该国的一个联络窗口就可以了。”
  寻找当地代理商,虽然表面赚得少点,但是少了许多麻烦。
  最终算下来,可能还比自己零售赚得更多。
  这个道理,杜炜逸当然懂。
  听到白云天给他松了绑,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个不是问题!
  香港跟东南亚贸易,也多是采用批发形式。
  杜家经营的隆和银行客户中,就有一些东南亚当地的批发商人,从中筛选出几个代理商,不要太简单。
  以隆和银行为往来银行,连可靠性都能绝对保证。
第二百一十五章
名不虚传
  “好美啊!感觉就像是在画里一样……”
  当又一座石拱桥从眼前经过,宋昙扒着副驾的车窗,双眼迷离地痴痴望着,轻声赞叹道。
  苏城可以说是建于河川之上,城内城外河网密布,往来通行,都需要桥。
  明代的苏城,一共计有329座桥梁。到清代,仍有311座。
  民国至解放后,随着人口繁衍,部分河流被填埋,或是枯竭。到如今,苏城尚存的桥梁大约有161座,且多为拱形石桥。
  车队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两旁小巧精致的江南民居,一座座石拱桥横跨于弯弯曲曲的河流之上,一艘艘乌篷船从桥下悠悠而过,一切都宛如一副水乡风情画卷。
  “有什么好看的?这些房子又破又旧,哪里好看了?”谢斌推推眼镜,完全不赞同她的观点,“还有这路,当地政府是在搞什么,连柏油路都舍不得修,还铺着老式的青石板。可惜了这么好的车,却开在这样的破路上!”
  宋昙满腔诗情画意被他一番话给说得兴致全无,忍不住给了他一个白眼。
  焚琴煮鹤的家伙,一点情趣都没有!
  “这里的确挺美的,就是当地人说的话,我都听不大懂。”王成出来打岔道。
  庐城严格说来,属于北方语系。他们原来就不是江南人,到了学校以后,渐渐习惯了用普通话交流。偶尔外出,听庐城当地人讲话,也学了一点江北口音。
  江南江北的口音差异极大,他们沿途听见路人交谈,虽然觉得软绵绵的挺好听,但交谈的内容却是完全听不懂。
  给他们的感觉,就像是到了外国一样。
  “我家是皖省的,这里的话我倒是能听懂,就是有些吃力。”宋昙冷漠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那太好了,以后我们出去,就全靠你当翻译了!”王成大喜道。
  “我干嘛要给你们当翻译?”宋昙习惯性翻了个白眼道。
  车队在苏城绕来绕去,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穿城而过,向西面的中华制造驶去。
  如同其他城市一样,苏城也开始了旧城改造。
  只是苏城的情况特殊,保留着大量的古迹文物,城内的古老建筑太多,市委市府为了保护原貌,讨论后决定老城保留不动,整个城市向西扩建。
  而且虽然受制于整体经济低迷,苏城的情况也很不好,但总比内陆城市好很多。作为丝绸中心,手里有着丝织品这个出口大户,政府手里多多少少也有点钱,因此苏城的西拓工程开展得很快。
  以景德桥、干将桥、姑胥桥为中心,大片的农田被改为他用,开发出了一个个新的街区。
  按照政府规划,从干将桥一直向西延伸,将修建一条主干道。
  预计中,未来的市政府,就将坐落在这条主干道上。
  如今主干道尚未建成,市政府即将落脚的地块,却已经预先完成了征地。整个地块已完成了土地平整,用一圈红砖墙给围了起来,等待主干道贯通以后就全面动工。
  不过国内还没有允许土地使用权转让,哪怕明知这个地段将成为未来的黄金地段,但也没有人可以公开买到。
  而且以他们的财力来说,即便买到了地块,也没钱来搞开发。
  倒是几大银行、电信、商业局等部门,借着近水楼台的机会,在主干道两旁,开始修建办公大楼、家属宿舍、商场,抢占了一些好地段。
  看着沿线一栋栋正在修建的楼房,王成感叹道:“苏城真有钱啊!”
  “还不是都一样!我们路过市委的时候,不是看见有人举着牌子,在那里静坐?有钱建楼房,还不如拿去解决职工的生活困难!”宋昙尖锐道。
  “政府不是不解决,而是企业本身没有竞争力,光靠政府扶持没有用!前面几年,政府不是一直在让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吗,可是企业自己不争气,光靠给钱有什么用。我觉得就应该彻底打破铁饭碗,才能逼企业为了生存而用心经营,实在不行就干脆破产好了。国企不行,就让民企来!”谢斌的观点比宋昙激进许多,认为城市建设和解决职工困难可以并行不悖,推着眼镜反驳道。
  “你这是冷血!这么多四、五十岁的老工人,他们在企业干了一辈子,现在破产,你让他们怎么活!”宋昙气坏了,直接开口骂道。
  两人就这个问题,争执了一路,谁也说服不了谁,王成只能在中间调解,降低两人的火药味。
  远处,中华制造的围墙已经隐约可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