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488


第二百一十七章
支持国货
  宋昙站在招待所阳台感慨的时候,白云天正在技术部,检查史琳等人制作出来的数字仪表样品。
  数字仪表的关键点在于模/数转换电路,研究难度比可编程控制器需要研发好几种功能电路,要简单多了。
  并且白云天在去科中大报到以前,就与他们一同待了二十天左右,帮助他们确定了转换模式、布局等总体的研究走向。白云天到来以后,作出的一系列成绩,让原航仪厂的技术员真正看清了他的技术实力,承认他的领导地位。
  不像科中大那边,还抱着国家科研人员的傲气,对他一百个不服、一千个不满,总是想找个理由来跟他较劲。
  加上人手一台计算机,研究进展快得飞起。
  白云天走的时候,主体电路就已经大致研发完成,只剩下很少一点细节,还需要作少许修正。
  不过他离开以后,缺乏了他及时的引导,研究进度还是明显慢了下来。
  就这么最后一点手尾,史琳她们足足弄了三个多星期才彻底搞定。
  对比白云天在与不在,研究的速度,技术部的技术人员们,越发认识到了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于研发工作的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
  设计顺利完成,经过一番联系,最终确定了鹏城的华越电子,来制备第一批集成电路样品。
  国内具备制造六千集成度以上能力的企业,排除实验室少量制备,就只有七五计划投入二十亿,引进日美荷二手设备,投建的华晶、华越、贝岭、飞利浦、首钢日电。
  飞利浦和首钢日电,分别为荷兰、日本入股企业,白云天不想便宜了他们,临走时就将之排除在外。
  但是排除掉外资,国企的门槛也不好进。
  史琳等人去联系的时候,华晶非常傲慢地以不为私营企业加工产品为由,直接拒绝了。
  贝岭电子位于临海市,作为中美贸易的第一大港口城市,以及旧临海十里洋场的商业传统,他们倒是没有一口回绝。可是光是第一批一百片集成电路,他们的报价就高达五万,并且表示这只是初步估算费用,后期可能还会再加。
  这把史琳等人给气坏了。
  一百片要价五万,等于是每片的成本就达到了五百块。
  而且后期可能还会再加!
  一台进口数字仪表,整机也不过几百块,他一块集成电路,就敢要价五百。
  国家投入巨资,买人家不要的二手设备,建成后只达到国外七十年代中期水平的落后企业,就这,还敢狮子大开口,喊出天价的加工费。
  简直是欺人太甚!
  这哪是做生意,纯粹是把中华制造当肥猪来宰!
  反而是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的首钢日电,厂里的日方经理不知从那个渠道,拐弯抹角打听到了这笔业务,打来长途,非常热情地招揽生意。
  日方经理在电话中那个热情啊,一口一个“桑”,这边说什么,他都点头哈腰“嗨!嗨!”个不停,然后对于史琳等人用来作为推脱理由的各种技术上的借口,他都立即叫来工程师给予现场解答。
  为了接下这笔业务,他甚至做主将第一批的制备费,降到了三十八元元每片!
  这是亏本都要做!
  不管对日本人有什么看法,对方表现出来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史琳等人,也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顾客就是上帝。
  只不过想到白云天临走时的叮嘱,她们还是决定先联系一下华越电子。
  好在这次联系很顺利。
  电话打到鹏城,华越电子那边的销售经理一听,马上就激动地答应下来。从始至终,他根本就没有问过中华制造的企业性质。
  总体来说,情况很好。
  华越业务经理的态度在国内来说算是极好了,只是还是比不上首钢日电的日资经理。史琳提出的一些技术疑问,他不是不回答,要不就瞎说,报出的一些技术细节甚至一听就是假的,虚高了许多。明明设备最高制备能力就只有三微米,他居然吹嘘能够制备一微米线宽的集成电路,集成能力最高可以达到十二万个晶体管。
  这可以说是欺骗了。
  史琳强压着不满,询问加工费。
  销售经理当即表示,每次制备数量不得低于五百片,不足则按五百片算,单片制备费用为一百五十八元。
  双方你来我往,争了许久,对方才勉强同意单次制备数量最低为两百片,同时将价格降到四十八点六三元,然后就再也不肯作一点让步了。
  史琳等人讨论后,考虑到进口芯片每片也要十一美元,相当于六十几块,这个价格不算贵。
  当然,也就不算贵而已!
  进口芯片,采用的是最新制备工艺,线宽更窄、耗电量更省、发热量更低、集成的元器件数量更多、性能更好,加上进口关税也才六十三,国内自产的集成电路要价四十八,实在算不得便宜。
  倒是日本人的报价,更加合理。
  史琳等人很是发愁,开了几次会讨论到底选择哪家。最后惊动了杜炜逸,他来听了大家的意见以后,当场拍板,就选华越电子。
  “支持国货是白总临走的叮嘱,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尊重他的意见。稍微贵点就贵点吧,好在贵得不多,算上生产成本,我们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他的决定,让史琳等人立即与华越联系,敲定了第一批两百片集成电路的订单。
  只是这一番电话往来,犹豫不决,又浪费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
  正常流片,从制作掩膜、光刻、测试、封装,差不多要一个月时间。
  史琳等人也是赶在白云天回来的前两天,才制作出了包括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数字频率计等共计十二个品种的第一批数字仪表样品。
  看着白云天分别使用公司制造的数字仪表,与进口高精度数字仪表进行对比测试,脸上喜怒不形于色,史琳等人心中都是忐忑难安,不知道他是否满意。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步前行
  “很好!辛苦你们了!”
  白云天测试完最后一个项目,板着的面孔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夸奖道。
  他是真的很满意。
  各项测试结果,史琳等人研发的数字仪表,自然是不如进口高精度仪表。
  但是出入不大。
  同样的显示位数,测量范围达到了中档进口数字仪表的水平。精度略差,特别是最后一位数的校验误差,整整比进口高精度数字仪表差了一个数量级。
  白云天很看得开。
  用的是性能较差的国产集成电路,能达到中档货的等级,已经相当不错了。
  要是还期待它能达到中档高端产品,甚至是高档数字仪表的水平,那就太看不起人——你当国外的技术人员,真的是吃屎的?
  “就以这些为原型,各自研发三款产品出来:第一档次,去掉各种不必要的功能档位,只保留最基础的,然后算作低端产品;第二档次的少量增加一些功能档位,作为低端高档仪表销售;最高的则是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加上,用料也最好,然后按照中端低档数字仪表价格,对外出口!”白云天迅速调整了心态,作出指示。
  所有对外出口的价格,只会比进口货略低一点点,但不会低太多。
  他不准备打价格战。
  一来是降低了己方的利润,以数量来换利润,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不愿为。
  另一个,则是不想过度刺激国外同行。
  从制造史回顾中,他知道零二年中国就将加入世贸组织,然后国内的制造业才随之而出现大爆发。
  他不想通过价格战大幅挤占国外同行的市场份额,让他们提前感受到国内强大的制造潜力,从而觉得是威胁,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不必要的波折。
  说不定会,还会被迫接受一些不合理条款。
  那就弄巧成拙了。
  只要不打价格战,少少占有一点市场份额,每年获得几百上千万美元销售收入,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国外同行只要一拆开中华制造的数字仪表,绝对会放下心来。
  那质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不说线宽,也不谈集成度,光是那个封装,就足以让国外同行对国产集成电路产业,蔑视到极点。
  国内的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就是全部学自欧美。
  但是欧美虽然教了一些集成电路的制备工艺,可是唯独封装技术,他们严防死守,一点都没有透露给国内。
  而封装技术,直接决定了采用同等制备工艺,制造出来的集成电路的等级,是器件级,还是系统级!
  从制造史回顾中,白云天清楚地知道,二十一世纪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说穿了就是封装技术的竞争!
  国内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一点,哪怕购买了国外的集成电路制备设备,却仍旧在采用老式的直排插脚封装方式,让本就落后的集成电路,又再下降了一个等级。
  其性能,甚至还不如英特尔同样于七六年研发的8086!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