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488

  “我们这虽然不是数控加工,可基本的原理是一样的:工人具有自主动手能力,只要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图纸,就可以用一台机床,加工各种零部件。
  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将柔性制造系统的计算机控制部分加入进来,从而在低端加工方式上,实现柔性制造。
  机器的柔性,刚才我也解释了,人就是最好的自动化设备,每个工人都能做到利用一台机床,加工各种零部件,完全符合柔性制造的定义。
  其次,工艺的柔性。
  每一个产品,技术部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加工流程,准确地对应到每一台车床,然后将加工指令,下发到每一个工位。工人师傅只需要根据计算机提示,就能完成自己工序的加工任务,然后再转入下一工序。
  再来是产品的柔性。
  对于系列产品,上一代的加工流程、制造工艺,都保存在计算机内。当需要制作新一代产品时,只需对改进部分重新规划,就可以实现无缝继承和对接,加快新产品的问世速度,紧跟市场需要。
  接下来是维护的柔性。
  机床出故障,或是工人轮休、请假、上厕所等等情况,都会通过终端反馈到主机。管理人员看到反馈结果,就会作出相应调整,保证生产链的润滑运行。同时会通知技术部门,赶紧进行设备维修,加快反应效率。
  最终目的,还是保障生产链的顺畅运行。
  最后,是扩展的柔性。
  由于是将一个个工位组合为生产线,每一个工位都是独立的,所以一旦需要,就可以很便捷地进行拆分、组合,或是添加其他设备、外协加工等等。对于生产线的调整响应速度,将远快于传统制造车间!”
  听完白云天深入浅出的说明,仇副总为之动容。
  想不到一个柔性加工,居然被中华制造用到了传统的生产部门,而且从他听到的内容看,似乎还很有搞头。
  难道真的可行?
第二百六十七章
内部论坛
  白云天对这套系统很有信心。
  数控加工和人工加工,提高的是效率,本质并没变,同样是通过切削,所进行的物理加工手段。
  柔性制造,提高的是反馈及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每一个加工步骤的无缝链接。
  他推出的这套制造辅助系统,同样是通过助手方式,及时将生产工位的情况,反馈到管理部门,从而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最新变化,立即做出调整。
  它减少的,是传统工位上,一旦出现物料供给不及时、设备故障、加工任务不明确等变化之后,工人就原地待工待料的消极等待时间。
  从效率上来说,人工肯定是不可能及得上数控加工体系。但相对于传统加工,有了这套辅助系统,其效率初步估计也能提升百分之三十到五十!
  绝对强悍!
  仇副总在旁慢慢思索,他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脑子转得那么快。而且身处高位几十年,习惯了将一件事前因后果进行反复权衡,所以并不急于表态。
  “我们再去管理部门看看吧,看他们是如何运转的。”他提议道。
  “当然没问题,我也想去看看。系统刚出来,肯定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我们也要总结一套可行的操作流程,正好一起过去。”白云天从善如流,陪着仇副总等人,来到了生产部。
  “白总,仇总,窦处长、袁处长!”
  看到他们到来,生产部部长高明成赶紧迎上来。
  仇副总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仔细端详了一阵:“小高是吧!我记得你,七六年你们发明的新型高度仪,解决了高空空气稀薄导致的高度测量不准问题,好像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吧!那时你来首都领奖,比现在看起来要朝气蓬勃得多!”
  高明成笑笑,没有多说。
  十几年风风雨雨,他做过错事,也被人整过。经过这么多年起起伏伏,他早已不是十八年前那个青年,对于往事,不想再多去回首。
  他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哪怕是仇副总再夸奖,他也只是礼貌地笑笑。
  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保护好这个家,看着小孩无病无灾、快快乐乐地长大,就是他如今最大的心愿。
  白云天将仇副总此来的目的,低声向他交代了一遍。
  高明成心领神会,带着仇副总等人来到了隔壁的生产管理办公室。
  由于技术部搬离,办公楼宽松了一点,办公室里再也不用人挤人人挨人了,彼此间总算是有了一点空间。
  不过也只是好了一点。
  小小的办公室里,两两相对,同样摆放了三对办公桌,每个办公桌上,都放着一台显示器。几名工作人员,眼睛紧盯着屏幕,手指噼里啪啦地快速打着字。
  经过近九个月的实际接触,现在总公司各部门,人人都能熟练运用办公程序,且能不看键盘快速盲打。
  仇副总凑到对方身后,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
  管理人员的界面,与一线工人的不同,显示的内容趋向于总括统计。
  通过系统,可以看到物料的进入库、库存;可以看到待加工毛坯数量;可以看到在加工零部件数量;可以看到组装车间的进度……,所有相关数据,都能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地显现出来,并不停地变动着。
  然后管理人员,根据相关数据,向后勤部门发送要求,迅速调集原材料,补充库存。指令生产车间进行工位调整,增加或是减少部分工位,让整条生产线畅通地流转起来;通知总装车间及时领走加工完毕的零部件,送去装配。
  在他们的调度下,生产部门繁忙而又有序地运行着,发挥出了最高的工作效率!
  “这位小同志,你觉得这套系统怎么样?能达到你们的预期要求吗?”仇副总像往常下基层一样,亲切地询问着那名工作人员。
  “呃……”
  工作人员被耳边突然响起的声音吓了一跳,他转过头,看到身后站了这么多人,也是有些紧张。他先看了一眼高明成,得到他用眼神无声的许可,方才拘谨地回答道:“非常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两天来,我们的生产效率提升了百分之二十多,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提升!”
  高明成低声解释道:“系统才安装,目前正是试运行,还需要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可行的管理流程。等以后成熟了,估计这个数据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了不起!了不起啊!”仇副总直起身,看着满屋子忙碌的工作人员,感慨道,“我们只看到了国外在推广柔性制造,也想学。可是我们太墨守成规了,国外说柔性制造是针对数控加工,我们就萧规曹随,也这么学,一点也不敢偏离半步。可是我们就没想过,这套系统,到底能不能用在我们传统的制造行业,说起来,还是你们提醒了我们!”
  白云天莞尔一笑。
  不是他自夸,旁的人想学也学不了啊!
  要将柔性制造,套用在传统加工领域,除了要对传统制造流程有着透彻的研究,还需要对如今尚在发展期的柔性制造,同样有着极高的造诣,才能办得到。
  若是其他人来弄这套系统,势必事倍功半,而且最后的成果绝对是问题多多。
  不过这样的话,自然没必要说。
  “小同志,我看你在计算机上打字,是在干什么?”仇副总没有得到回应,便又弯下腰,对工作人员笑眯眯问道。
  “哦,我是通过系统的交流频道,跟其他部门进行交流,讨论如何进一步改进管理流程。”工作人员指着系统框右侧的一条狭长对话框,解释道。
  仇副总又向前凑近几步,发现这个对话框中,显示着每个对话人的名字,后方括号内,还有他们的职务。
  他凑上前时,看到库房那边,就正在埋怨人手少了,说是来不及整理仓库。
  这竟然是个实时的对话窗口!
  可以看到,这样的对话窗口还有不少,有各个部门的内部交流窗口,也有跨部门的临时交流窗口。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还发现,中华制造还建立了一个内部交流论坛。
  也许是出于新奇,各个部门的人,都在论坛上发帖,提出各种问题。这种帖子,比窗口交流的内容更系统,也更加专业,近似于大学论文的水平了,质量非常高!
  其讨论的内容,也不仅限于制造辅助系统的管理流程,机械加工、热处理、机械内部应变的处理……,等等,话题非常广泛,且相当专业。
  不断有人回帖,对主贴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给出修改意见。
  虽然系统才开是运行没多久,已经有了不少的帖子。
  点击刷新,还不断地有新的帖子涌现出来,将论坛变成了一个热闹的交流之地。
  就连他,在看到部分帖子的内容以后,都有了加入讨论的冲动。
  这种管理系统,他还是闻所未闻!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它能做什么
  制造辅助系统确实很好用。
  随着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其作用快速显现出来。只是半个月的试运行,就让设备车间的生产效率,足足提升了五十个百分点!
  这么大的提升效果,固然有老式的车间管理中,无可避免的拖沓作风,使得工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休息,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但制造辅助系统对设备利用效率的提升,却是有目共睹。
  调查团原本在完成合并、改制工作之后,就准备离开。然而在看到了制造辅助系统的巨大威力之后,又留了下来,对于制造辅助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全面考察,希望能借鉴其长处,以在兵工制造中尝试使用。
  说起来,航仪厂由于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失去了军工订单,逐渐被排除在军工生产行列,设备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大多数还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工操作机床。
  而兵器工业总公司保留下来的那些重点企业,有不少都已经普及了自动化加工设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