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488

  一杯冒着袅袅白气的新茶端到桌面上,特意放在靠右的显示器旁边,把手正对着白云天,让他一伸手就能轻松拿到。
  “谢谢!”
  白云天头也没抬,紧盯着屏幕,飞快地绘制着机械图纸,口中礼貌地道了声谢。
  方佩玲没有马上走开,站在办公桌旁,望着他光洁的面庞,出了神。
  啪!
  一串密集的鼠标按键声响过,白云天忽然停下了手中动作,望着硕大的显示屏,瞳孔散开,仿佛遇到了什么为难之处,半天没有继续。
  “白总,有什么不对么?”
  方佩玲注意力全在他脸上,白云天任何细微的变化都看在眼里。此时见他眉头紧皱,一副很是为难的表情,不由得一双秀眉也随之微蹙,轻声问道。
  “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白云天实现飘忽,越过显示器,看向外面。
  “是什么重要的地方?能补救么?”方佩玲看上去比他还着急,一脸担心地问道。
  “我正在想补救的办法……”
  白云天悠悠说着,收回远眺的视线,看见方佩玲一脸愁色,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毛。
  方佩玲脸一红,赶紧就要走开,回到自己位置。
  白云天微微一笑,看着她回到门口的办公桌后坐下,略微提高了一点声音问道:“小方,你知道我们和兵器工业总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正在研发各种相关技术。可是就算技术研发出来了,我们怎么实现它呢,特别是集成电路?”
  办公室就这么大,平常说话都能听到,何况他还稍微提高了一点音量。
  “呃,找华越代工?”方佩玲皱了一下眉,思索了一下,随即清脆的声音回答道。
  白云天摇摇头,一脸遗憾:“国内的半导体制备,用的是美国七十年代的设备,太落后了,连286级别的芯片都做不出来,根本达不到要求。”
  “不是可以分拆吗?我们前几种集成电路设计,就是分拆成了几片,然后请他们代工的,这次不行了吗?”方佩玲眨着大眼,茫然道。
  “那只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
  白云天苦笑:“片内传输和片外传输,效率天然就会受到影响。而且集成电路越多,功耗、发热量也会越大,对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此外,现在国外处理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今年三月推出的奔腾90/100处理器,集成度已经达到了三百多万晶体管,是国内半导体制备能力的上百倍。
  我们总不能在主板上,装上百个处理器吧?”
  白云天很是苦恼地喃喃自语:“国外的半导体技术突飞猛进,国内却迟滞不前,以后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如果坐等国内慢慢提升半导体能力,就等于是束手待毙啊……”
  随即,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听着他低声的叹息,方佩玲漂亮的大眼中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低下头想了一阵,不确定地说道:“那能不能通过杜总的关系,从香港购买设备,我们自己来做集成电路?”
  白云天闻听,哑然失笑:“先不说美国会不会把最先进的设备卖给我们。就算他们肯卖,我们除了得到一套设备,还有什么?
  设备的制造能力是固定的,下次升级以后,人家可以用新设备制造出集成度更高的芯片,而我们呢,还只能制造原来集成度的芯片。
  久而久之,我们的差距又会拉大,和现在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他没说购买一整套制备设备,需要多少钱。
  国内八十年代后半,跟美国谈成引进对方七十年代的生产线。明明代差达到三代,还是二手设备,就花了二十个亿,平均每条生产线五亿人民币。若是购买最新的0.7微米生产线,那得要多少才够?
  十亿?
  二十亿?
  还是更多?
  中华制造只是一家公司,不是一个国家。哪怕是一个国家,稍小一点、穷一点的都买不起。
  这已经不是集成电路刚刚发展起来的那段时间了,想要用较少的投资,就得到全套的生产设备,已经不再成为可能。
  未来的半导体设备制造这个游戏,只有少数国力强大的大国,才有资格加入。
  另外还有一点,他也没说。
  那就是设备的成本回收。
  根据摩尔定律,半导体技术每18个月,就提升一倍。也就是说,一套设备买回来,18个月以后就落后了。
  并不是说一套设备,就只能用18个月。
  通过改进工艺、设备挖潜,通常还能将其寿命延长一倍,而不显得落后。
  但总体而言,也就是两三年时间,就要淘汰一代。
  那么集成电路生产商,就必须在这两三年内,就收回所有投资,并且还要赚到足够利润,以用于下次设备升级。
  当然,即便落后于最新制备能力,这些设备也不等于就不能用了。它还可以承接其他的集成电路制备业务,比如gpu,比如内存。计算机上的集成电路做不了了,还可以去做通讯设备的芯片。连通讯集成电路都做不了了,那就去做各种家电的集成电路好了,总能找到出路,无非是竞争对手多一些、价格便宜一点,多少也能挣回来一点利润,比白扔了强。
  通常欧美的集成电路制备厂商,都是在设备快要落伍的时候,就将生产线卖给其他没有制造集成电路设备能力的国家,比如韩国、比如新加坡、比如中国……
  而且由于对方根本没有制造能力,自然也就没有议价能力。他们说卖多少就卖多少,买家毫无还价之力,甚至如果不陪着笑脸,对方还有可能不卖给你。
  于是他们多半还能靠着售卖二手设备,大赚一笔!
  所以说,买,只能买回来一段时间的优势……,不,不能说是优势,最好的东西肯定在人家手里。买回来的设备,只能算还不是太落后罢了。
  没有自己的制造能力,要想靠买就成为一个强国,这是白日做梦!
  任何行业,要想崛起,都必须解决根源问题。
  那就是——制造为王!
第二百八十章
小型光刻机
  国内代工不行,买也不行。
  方佩玲想了半天,突然露出震惊的表情,一下捂住小嘴,瞪大了眼睛:“难道,白总打算自己造设备!”
  就她所知,这并非不可能。
  白云天有这样的传统,电机生产线就是他用厂里设备,自己制造的。电池生产线,也是他带着工人们,一刀一刀加工出来的。
  他好像如非得以,就从不向外面购买设备!
  白云天笑了,他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反而谈起了集成电路制备设备的制造困难:“集成电路的制备设备,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它不像电机生产线,对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属于是超精密加工。
  而且,集成电路制备设备,随着制备晶元尺寸的增大,也是越来越庞大。一个八英寸晶元的光刻机,体积就有两层楼那么高。其他还有封装设备、测试设备,完整的一套下来,需要好几种专用设备。
  要制造这样庞大的设备,加工设备也必须得比它更大,起码要几十米长,并且加工精度也需要非常高,两端的误差不能超过一个微米。这样的超高精密加工设备,一般车床根本不能胜任,非得要数控加工设备才行。
  你看看,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尺寸又特别大,这哪是我们公司可以自己制造的。”
  方佩玲连连点头。
  中华制造的底子,就是航仪厂的班底,厂里都是一些老旧的生产设备。就算是精密加工设备,也是传统车床,连数控设备都没有一台。
  要是靠这些设备,都能制造出集成电路设备来,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别说中华制造没有这样的大型超高精密数控车床,就是搜遍全国,也找不出来。
  要不然,半导体制备设备,会被称为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
  你连生产它的设备都做不出来,还谈什么制造能力!
  高端半导体制造,本就不是小国、穷国玩得起的,它是超级大国的专属领域!
  就连日本、新加坡、韩国,乃至英国、德国这些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中也越来越力不从心,纷纷退出了整套设备研发,开始专注于其中的某个局部,甘愿或不甘愿地成为美国半导体制造产业的附属机构。
  这就是一个赢家通吃的领域!
  当然,他们还可以利用美国提供的技术、生产设备,制造点次一级的产品,卖到例如中国、东南亚之类不发达的国家,来骗一点钱,也等于是美国漏出来一点残渣,让小弟们不致于过于怨恨。
  毕竟半导体不等于就是计算机,它更多的还是用于各种家用电器、生产领域。
  “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想了几条路,都被白云天否决了,方佩玲很是气馁,觉得自己太没用了,低头嘟着嘴,垂头丧气道。
  看她嘟着嘴的样子,白云天哈哈大笑:“你怎么不猜了?”
  见他欢畅的笑容,方佩玲心中开心,表面却是咬牙切齿道:“哼!我才不猜了,反正我说什么,你都说不对,就是笑话我笨呗!”
  白云天以为她真的不高兴了,不敢再逗她,连忙道:“好吧好吧,不跟你开玩笑了。其实你刚才说得对,我就是打算准备自己制造一套设备出来。”
  “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