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488

  由于采用了最新的芯片制造工艺,该枚图形芯片的集成度,达到了其他图形芯片望尘莫及的三百五十万晶体管的高度,性能提升非常之大。
  因此而来的,就是高昂的代工费用。
  一百二十五美元!
  同时显卡所采用的sdram显存,四兆就是九十八美元,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差不多也要近百美元。
  这还没算2d显示芯片、周边元器件等等开支,总体算来,其制造成本预测不会低于两百七十美元,甚至更高!
  但他不会这么算。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代表,为公司压低进价、提高利润才是他的工作,当然要往死里压价。
  他也不怕得罪对方,大家都是商人,不至于因为一点语言上的冲突,就放弃生意。
  “不不不!你们这款显卡,性能确实很棒,但是它的定位太过尴尬了!”阿特利极力贬低这款显卡的市场价值,“如果将它作为图形工作站上的显示设备,它的分辨率太低,达不到1600x1024的需要。但作为家用计算机,它的定位又太高了,要为它搭配合适的计算机,至少也要相当于奔腾pro级别的处理器,这超出了绝大多数用户的预算,只能让少量高端客户使用……”
  “所以我们为它的定价为九百九十八美元!”杜炜逸适时接话道。
  “九百九十八美元!你疯了吗?一台图形服务器级别的显卡,也才上千美元,你们凭什么卖到九百九十八美元?”阿特利毫不客气的,当场反驳。
  两人唇枪舌剑,从九百九十八美元,一直砍到七百美元,然后就僵持在六百九十九美元处,一方还在死命压价,一方坚决不肯让步。
  而阿特利却想将价格,压缩到五百九十九美元以下。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作为一款家用电脑显卡,五九九已经非常高了,目前最高端的2d显卡不到两百美元。作为第一款3d显卡,有着优异的性能,稍微卖贵点可以,但是超出三倍的价格,必然会使大量的用户望而却步。
  他可是想在每台戴尔电脑上,都搭载3d显卡,作为最大的卖点,以促进销量提升。
  用他的话来说,为了这个目标,他们甚至放弃了从这款显卡戴尔上赚取哪怕一美分利润的打算,完全是免费让它搭载在戴尔电脑上,随机销售!
  他孜孜不倦地劝说着杜炜逸,向他阐述,将这款显卡搭载在戴尔电脑上随机出售,将大大提升它的档次。并且以戴尔的品牌,每年的出货量都在百万台以上。
  而假设中华制造自己出售,必然要给代理商一定的回扣,同时铺货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费用。回款时,又要跟无数的代理商进行结算,非常麻烦,有时候还要打官司,还不如直接搭载在戴尔电脑上,更加划算。
  始终在旁静观的白云天,这时突然插话道:“要将售价降低到五百九十九美元,除非我们放弃sdram显存,改用edo,你们能接受吗?”
  阿特利一时沉默了。
  他们都知道,edo比sdram便宜了许多,但是速度也慢了许多。从价格上算,edo只有sdram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但从性能上说,edo最高只有66赫兹的显示主频,而sdram的频率可以达到100、133甚至是166,性能相差极大。
  他看向了随行而来的专家。
  “完全没有问题!”专家说了一句话,就闭口不言。
  实际上,以他测试得到的参数数据,这款3d显卡的数据吞吐量非常惊人,超过了所有的pci接口显卡,很明显是中华制造自行研发agp接口的效果。
  以它的性能,完全可以胜任低端图形工作站所需。
  edo显存主频虽不如sdram高,可是当前的3d游戏图形数据处理也没那么大。
  在他看来,采用sdram纯属性能过剩。
  他自然不知道,采用sdram显存的显卡,本就是中华制造为研究部门所设计的专用卡。第一批五百张3d卡,早已用在了各个研究员的计算机上,为他们的设计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
  “理论上我们同意这个做法,不过我还要征求公司的意见!”
  得到了技术专家的认可,阿特利还是谨慎地将问题保留下来,待总公司那边得出结论以后,再做决定。
  谈判本就是这样,每出现一个新问题,都需要相关的技术团队支持,然后交由公司评判,最终给出指示,然后双方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出新的条件。
  这个问题略过,阿特利马上提出了新的条件:“我们希望,只在戴尔电脑上,搭载这枚显卡,不得再授权给其他厂商!”
  对于这个问题,杜炜逸与白云天早就经过多次讨论,已有定议:“可以!但我们也有要求,如果当年戴尔的出货量低于三十万台,则该制约自动取消!”
  这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一旦戴尔的出货量低于预期,则中华制造就会想其他办法,寻找更多代理商,来扩大销量。
  双方就各自的条件,一项项做了说明。
  基本上,当场达成共识的很少,许多都是公开己方的要求。等事后,各方还会内部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让步。
  第一次接触就此结束。
  此后的数天,双方又进行了多次会商。而这些谈判,则不再是阿特利和杜炜逸亲自出马,而是交由各自的谈判助手进行,由法律顾问、技术人员等支援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双方展开了密集的会商,一轮又一轮交锋,最终于戴尔达成了合作协议。
  协议中,戴尔电脑搭载的显卡,不再是一种,而是三种:一种是采用sdram的高端卡,戴尔为其支付六百九十九美元的配件价格;一种是采用edo的中端卡,戴尔为其支付五百五十八美元的配件价;还有一种,是采用edo,显存仅为一兆的低端卡,戴尔为其支付三百六十四美元的配件价。
  此价格为美国西海岸到岸价,一切关税、货运、途中损失等,他们概不承担。
  由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实力较弱,许多诸如多晶硅等半导体产品只能当做半成品出口至美国,进行再加工为更高附加值的单晶硅等以后,又高价售出。因此低关税有利于美国半导体企业廉价获得原材料,并且中美之间为最惠国关系,故此美国设立的半导体关税只有百分之二点六。
  有鉴于此,中华制造没有在此问题上更多纠缠,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
  一月初,双方达成正式协议,签署了合同。
第三百三十七章
赶工
  哔!
  “慢一点,慢一点!放,放,放,好,停!”
  夜幕深沉,已是凌晨两点过,在显示设备公司、机床设备公司靠北地块,仍然灯火通明。
  数百名建筑工人,在这片二十一万平米的地块上,挑灯夜战,连夜赶工。
  他们要在一周的时间内,将一栋现代化的厂房从无到有建起来。
  如果是老式的红砖厂房,或是钢筋混凝土的厂房,打死他们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好在是钢结构预制件彩钢厂房,那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能让他们有信心完成,更重要的是这块土地早就已经完成了平整、管线铺设、给排水等基础工程。而且在上个月,就已经按照中华制造给出的建筑蓝图,开挖了地基,完成了地基灌注工作,为他们大大节约了时间。
  剩下的,就是打钢柱支撑,然后像搭积木一样,将一个个预制件用螺钉固定,铺设彩钢墙面、屋顶。
  即便如此,工期仍然很紧张。
  因为他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完成一个空壳厂房的建造,还要在内部焊接固定供人员上下的上方过道、吊车移动的行车钢轨、通风管道、工业空调、工厂配电系统、厂房火宅警报等等配套设施。
  完整的工厂包括了玻壳车间、真空车间、荫罩车间等十几个车间,此外还有厂区食堂、行政楼等等建筑,这么大的工程量,哪怕是便捷的预置钢结构厂房,他们也不可能如期完工。
  幸好中华制造只是要求他们首先完成玻屏车间的工程,其他的可以后面慢慢来。
  考虑到与中华制造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建筑公司也是拼了命,调集了上千工人,牵设了大功率卤光灯,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班倒进行抢建。
  工地指挥直接就睡在了工地上,时刻监督着工程进度。
  几十名工程师对照图纸要求,就在现场进行绘图,队建造工序、流程进行细分,然后再由各工序负责人落实到人,保证每个人都对自己要做的事了如指掌。
  钢结构厂房并不复杂,他们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总体结构的建造。
  厂房主体尚未全部完工,各种技术人员就全部入场,分别后面的配套设施安装。
  四天四夜不要命地抢工,终于赶在工期要求的时间,顺利完成了厂房的全部建造工作,并且通过了监理人员的验收,确认工程质量完全达到了设计标准,可以交付使用。
  中华制造这边刚刚握着工地指挥人员的手,感谢了他们的辛苦,在验收合格的文件上签字,另一边,上百名中华制造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还有厂商派来的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就涌了进去,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测量、找平、设计安装步骤等等。
  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类似于国内的春节。按照法定要求,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就要休假。
  但是这个时代的美国,还处在勃勃上升期,技术人员、工人还有那股劲,肯吃苦。在中华制造提出假若能赶在十三天内安装、调试到位,生产出第一批玻屏后,奖励他们一百万美元,每提前一天,多奖励他们二十万美元的激励下,也能如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一样玩命干活。
  二十五号也是中华制造例行的年会时间,可是大家哪有空参加什么年会,所有人都是卯足了劲,泡在工地上。
  两国的技术人员、工人携手并肩,不分你我,累了就钻进睡袋,囫囵睡个觉;饿了,抓过什么都吃,面包、馒头、包子、蒸饺,有什么吃什么,能填饱肚子就行;渴了,直接拿起一瓶矿泉水灌两口,然后就又赶回去工作。
  在这种抢工期的疯狂作业下,一月七日,玻璃熔炉、设备、生产线终于安装到位。
  这套生产线,所生产的玻屏还是老式的球形管。
  不过从球形管,到纯平管只需要改用专门的纯平模具就可以无缝转换。而纯平模具早就由精密设备车间加工完成,在美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改造工作。
  全部安装、调试、改造工作,只用了十二天又六个小时。
  虽然他们仅比要求的工期,提前了小半天,但是杜炜逸还是慷慨地签发了一百二十万美元的奖励,让那些熬夜加班的技术人员们兴奋得鬼哭狼嚎。
  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自然也不会厚此薄彼,同样给予了现金及国外带薪旅游休假的重奖。
  经过培训的工人,在得到金钱激励的美方技术人员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第一批一千支二十九英寸纯平玻屏的制造。
  下线的显像管,在经过严格的检测以后,马不停蹄被送到隔壁显示设备公司的组装车间。
  显像管生产,玻屏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其他还有电子枪、偏磁线圈、荫罩等等多道工序。
  可是这个时候,其他车间都还没建成,显示设备公司原来的十七英寸生产线,也不可能制造二十九英寸显像管所需的各种配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