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488


第三百五十六章
低调
  白云天坐在办公室内,认真地审核着最新的研究报告。
  自从知道已经触及玻璃天花板以后,他每天依然会绘制各种设计图,可全都保存在一个单独的硬盘上,并做了两份光盘备份,只是不再下发。
  对于联合开展的各项研究课题,他也降低了指导次数,不再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研究方向,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所谓研究,原本就是为他准备推出的技术打掩护,实际上所有的技术细节都在他脑子里。
  就好比脱裤子放屁,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现在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成为别人针对的目标,研究出来的东西,他再也不能明目张胆将之实用化,取得收益,那索性就不研究了,你们自个儿慢慢玩吧。
  白云天又不是活雷锋,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失去了他的指点,兵器工业总公司、科中大各个研究机构、课题组,都明显感觉研究进度陡然降低。一些都已经只剩临门一脚的研究项目,研究员们都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却迟迟无法取得突破。
  还有部分研究项目,甚至陷入了停顿状态,完全没有任何进展,让研究员们心浮气躁,失去了信心。
  兵器工业总公司、科中大都给他打过电话,表面是询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实际是希望他如过去一样,能够经常关心研究进度,准确指引方向。
  白云天则假意道歉,表示最近将精力集中到现有业务中,努力深耕挖掘潜力,忽略了联合开发的事情,并保证会加大关注力度。
  可实际上,他的关注表面上回到了跟过去一样的频率,实际的指点却只是做了一点微调,让那些陷入停顿的项目可以继续开展起来,但研究效率根本无法与过去相比,仅以近乎龟速缓慢前行。
  他的精力,也确实收回到了公司内部。
  那些重点的、关键的研究,仍在他的指引下,以令人咂舌的高速顺利实施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设备有限公司,也在他组织下,完善了工艺流程,开始批量生产变速箱。
  只是按照预期计划,设备有限公司是用来验证制造工艺,生产样品。等到样品出来,验收合格,再由设备公司制造专门的生产线,以达到高效的规模化生产。
  毕竟通用制造企业,和专业制造企业,这是两回事。
  没有合理的工艺流程,没有适合的生产线,多品种综合制造企业,肯定是比不过产品单一的专业企业。
  但他现在不想再去拓展什么产品线了,要不是为了给设备公司找点活干,他连变速箱都懒得做。
  他又不指着这业务活!
  中华制造靠收取纯平显像管授权,一年也能收入几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二三十亿。钱早多得可以活埋他了,挣再多也不过是把他埋得更深一点而已,有啥意思?
  就这样吧,反正是混呗。
  计算机也是一样,中华制造在戴尔拒绝了agp以后,就自己推出了一款agp接口的pci主板,一经推出,就立即引发了轰动,成为许多中小型图形工作室、设计师、工程师的首选工作用电脑。
  原来他还打算趁着名气打响,再添一把火,推出自己研发的一款3d空战游戏,在游戏开发市场也站一只脚,引领其他游戏公司接受agp接口,为其开发游戏。
  现在他也懒得做了。
  就连中华制造自己开发好的游戏接口程序,基于3d空战游戏的开发引擎,他都暂时按下了。目的就是降低中华制造的存在感,让自己不再显得那么突出。
  低调,一切以低调为主。
  也确如他所希望的那样,没有源源不断地新技术开发出来,在惠普、索尼、飞利浦等显示巨头,接收完技术,完成设备改造,各类知名品牌的纯平彩电、显示器先后上市以后,中华制造的纯平彩电、显示器销量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厂房建设缓慢,生产线尚未全部安装到位的显像管厂,更是受到极大影响。
  设计目标日产一万支的显像管厂,现在月销售数量只有十七万台,并且没有丝毫增长的趋势。
  照这样看,完全没有再安装第三条生产线的必要。
  这是技术落后的必然。
  没有各种便捷的微调功能,没有各种炫目的新技术,没有享誉全球的名气,仅凭纯平显像管研发者光环,很难让消费者买账,销量下滑纯熟必然。
  若不是现在纯平显示设备正处于真空期,市场广阔,他们可能连这点份额都保不住。
  葛书记在得知情况以后,也是喟然长叹,无可奈何。
  此非战之罪也!
  看到中华制造后继乏力的表现,索尼等一干制造巨头也放了心,在头批产品尚未全部售罄的时候,就开始了新的厂房建设,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突然如流星一般划破夜空,闪现在全世界面前的中华制造,也如流星一般,咋现咋逝,又悄然消失在众人视线之中。如今市面上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品牌,依然是原来那些熟悉的名字。
  曾经对中华制造抱有期望的人,在暗自叹息之余,也并不觉得奇怪。
  一个因为奇遇,而突然放出高光,随后又因为底蕴欠缺,迅速消逝,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太多次了。
  中华制造能够每年收获不菲的授权费,自身还能挤进显示设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已经够幸运了。
  现在,不过是回到他应有的位置而已。
  看到中华制造遵循某些人的意愿,不再张牙舞爪同吃一切,肆无忌惮地扩张规模,变得默默收缩阵营,专注于内部,默默夯实基础,他们也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就在所有人都相信,中华制造开始守规矩,不再向托拉斯方向发展,不会再给他们带来压迫感的时候,职工医院经过内部各科室激烈争取,讨论通过的研究计划,也终于出笼,并提交到了白云天案头。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上面指定的课题
  游锦忙完了上午的工作,去食堂用过午餐,回到办公室打开计算机,进入医院管理系统,查看了一下当天各科室反馈的各项信息,并认真地做了详细回复。
  别怪他这么晚才回复,实在是他也很忙。
  和其他单位不同,院长可不仅仅是坐坐办公室、开开会就行了,一天的工作非常忙碌。
  早上八点钟,他要到某一个科室召开晨会。晨会后,还要与科室医生一道巡查病房,询问病情,下医嘱。全院数十个科室,他都要轮遍,一个不能缺。
  因为是新任院长,还未树立威严,有很多人不服,所以他连星期天也不休息,依然如正常工作日一样,早早赶到医院开晨会、查房,半年来从未睡过一天懒觉。
  院长也是医生,也是要坐门诊给人看病的!
  游锦是神经外科出身,在原来的县医院也是一把刀。到了职工医院,他在每日的查房结束之后,若是安排有手术,他会感到手术室,准备手术。
  要是没有,他就赶到他的专科门诊坐诊。
  不过现在病人不多,神经外科的病人更少,半年来他才碰到了一起,坐诊的工作量并不繁重。
  为了以身作则,没有病人的时候,他就看各种医学期刊。公司为医院定了许多期刊,不光有国内的《中华医学杂志》、《病理学杂志》《神经科学》等数十份基础、临床类医学期刊,还有《naturemedicine》、《mbj》等十几种国外权威医学杂志。
  这些期刊,他都认真看过、思索过、理解过,每天做的笔记都有厚厚一摞。
  由于院长在履行医生的职责之外,还要承担许多行政工作,所以他只需坐诊半天。要是当天做了手术,那坐诊时间就调整到下午,只有在既无手术、又完成了当天的坐诊工作之后,他才有时间来处理一下医院的行政事务。
  他今天上午在查房之后,就做了一台粉碎性骨折清创复位手术。
  这是四级手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繁琐,前前后后做了半个来小时。加上前期的术前,足足用了五十分钟,末了他还去坐诊了一个来小时。他觉得坐诊时间太短了,有些说不过去,准备下午的时候,再去坐诊半天。
  这样,他也就中午午休的这点时间,处理一下行政事务、回复一下各科室的留言。
  游锦的回复毫不敷衍,每一个问题,他都会认真看完,仔细思考以后,才斟字酌句地给予慎重回复。有时候觉得回复的语气、用词不好,容易引起误会,他还会反复删删改改,答完后还会通读数次,确认没有问题了,才正式发出。
  几十个科室的回复,就耗尽了中午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他都没机会打个盹。
  看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五十二分,马上该到坐诊时间了。
  游锦赶快调出起身,准备关掉电脑,赶去门诊。
  临关机前,他忽然看到弹出“有新通知”的弹框,连忙打开通知栏,发现一则总公司转来的新通知《关于职工医院科研课题申请报告的回复》。
  他看看时间,再不去门诊就迟到了,忙点击打印,等打印机吐出打印完毕的文件,就迅速关闭电脑,将文件夹在医学期刊中,提着水杯匆匆赶往门诊室。
  临跨进门诊室,他习惯性地看了一下墙上的时钟,刚好两点正,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慢条斯理将期刊端端正正放在桌子左上角,提水瓶泡茶。
  之后,他舒舒服服在椅子上坐下,平心静气等了几分钟。
  大门敞开,外面一如既往一个人都没有。
  神经外科可不是小手术,动不动就要开颅,最少也是关节矫正、肿瘤切除。能到这里来的都是大病,而且以职工医院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地位,就算得了肿瘤、脑瘫,人家也会去市里的大医院,只有突然性中风才会紧急送到这里来抢救,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家属就会办理转院手续。
  就像春节那台手术,就是员工家里六十来岁的老爷子因为孙儿孙女给他拜年,心里高兴,一时激动中了风。
  送到医院,他做了三个多小时手术,将病人抢救过来。可第二天,家属就将老爷子转院送到了市一医院。
  连公司自己的员工,都不相信医院的水平,还怎么让外人相信?
  所以他对李培林提出打广告的建议,并不看重,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尝试罢了,效果堪忧。
  倒是白云天提出搞搞科研,他举双手赞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