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88

  他在市机械电子工业局,装备二科任副科长,在市属工业企业中都能说得上话,与省属、军工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工作往来。
  他给白云天他们这个私营企业,安排的道路,是去一些国营大厂承接零部件代工业务,籍此练练手。
  等业务熟悉,提高加工能力之后,再接一些精度要求高、利润相对丰富的待加工业务。
  如果白云天他们确实技术水平高,能力强,那再考虑是否自己做一个整机产品,尝试着不依赖于他人,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这也是刚出现不久,还很孱弱的私人企业,所走的路。
  这条路更依赖关系维护。
  有关系,能从国营大厂接到业务就能生存下来,有些还能活得很滋润。
  活下去,是第一要务。
  在活下去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再逐渐提高自身技术实力,然后向整机装配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吃透别人的技术,聘请高级技术人员,更新设备,慢慢转向整机制造,推出自己的产品。
  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年、十数年、数十年,也可能永远没可能,甚至是中途就倒闭。
  谁也不敢奢望一步登天。
  这是制造业本身的独有特性所决定。
  各种固定资产投资,动辄几十万到上百万,千万,一栋高标准的厂房,就足以让一个所谓的百万富翁掏光兜里的最后一枚铜板,更遑论其他。
  单是资金的话,还好解决。
  可是有些专用设备、精密设备,国内不是做不出,就是精度差、不过关,而以国内所面临被制裁的国际环境,有钱也从国外买不到。
  设备不行,技术人员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不是在大型研究机构、军工企业、国营重点企业,就是出国去了。
  无论哪一种,都看不起私人企业。
  就连工人,都请不到有经验的好工人,只能招收农民工,从头培训。
  两三年才能培训出一个合格的工人,五六年才能培养出一个技术还算不错的四、五级工。但十几年也不一定能堆出一个六级工、七级工,八级工那基本就是奢望。
  如此漫长的周期,私人企业想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谈何容易!
  包前进就觉得白云天过于冒进了。
  尤其是听到儿子,电话中说白云天准备推出自己的产品的时候,更是觉得他们在胡闹。
  他承认这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但对于工业制造缺乏足够的尊重,做事太激进,太冲动,他想跟白云天好好谈谈,说服他脚踏实地,从微末做起,不要好高骛远。
  然而一番长谈下来,他反而被对方列出的详尽计划、各种解决方案所说服。
  以他在机械工业这么多年的经验,他判断这件事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性!
  这令他大为震惊。
  “包叔叔,这里面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我们制造的产品,能不能上市销售。据我所知,目前的私营企业基本都是为国营企业做代加工,这到底是因为没有能力,还是国家不允许他们从事产品制造,这点我想向您请教一下。”白云天谈完了他的计划之后,客客气气向包前进请教道。
  “这当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前进对眼前的年轻人再度提高了认识,很高兴自己能帮到对方,侃侃而谈道,“就国内来说,私企技术力量肯定不行,单一加工某个部件还可以熟能生巧,但让他们做一个完整的产品,还力有不逮。
  其实,国家政策也是一个坎,而且是很重要的坎。
  现在国内根本就没有放开私营企业,不是有一个说法吗:雇工八人以上,就算剥削。
  所以那些私营企业,其实都披着集体企业的皮,以乡镇企业的形式在经营。但完全的私营企业,在国内尚没有先例,也不会有生存空间。”
  “乡镇企业?那不行,我听说乡镇企业属于集体所有,以后产权分起来,会非常麻烦,搞不好被人家摘了桃子走,也说不一定。”白云天坚决道。
  “对!肖山的万向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六九年开始承包了公社农机修配厂,戴上了乡镇企业的帽子,那个时候可以名正言顺地搞企业。可是这个帽子好戴不好摘,他们现在拼命想把这顶帽子摘下来,可都摘不了。这条路不能选!”包前进非常赞同他的看法。
  “那我们该怎么做?”白云天有些发愁。
  他没想到,仅仅是办个厂都这么困难,以后不知还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
  “办法当然是有的,而且不止一条!”
第三十四章
且看以后
  “包叔您说。”
  白云天姿态放得很低。
  他有着未来的制造技术不假,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再强的技术也敌不过政策。有包前进这位熟悉行业发展的专家给予指点迷津,可以让他少走许多弯路。
  包前进对他的态度很满意,有才而不自傲。他在这个行业中干了几十年,有才华的人见多了,但懂得做人的太少。这些人不是屡遭挫折,失了那份灵性,就是愤世嫉俗,甘于平庸,要不然就去国远走,宁可去给外国人洗盘子,也不愿待在国内,真正能干出成绩的少之又少。
  白云天尊重他,他也愿意为他们铺一条路,让他们再接下来的创业中走得更快更稳。
  “虽然政策对于私人企业有诸多限制,还有过抓捕‘八大王’这样的前例,导致私营企业更加步履蹒跚,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但是南方毕竟开放时间较长,更能接受外国的经营理念,对于私企也更具包容性。近两年国企经营越发困难,已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尤其是今年初的南巡讲话,‘三个有利于’的提出,为私营企业扫清了思想上的阻碍。”包前进点起一支烟,悠然说道。
  八大王的事情,白云天听包文山说过。
  那是改革开放以后,最先投身私营企业中,做得最成功的八位,号称五金大王、螺丝大王、线圈大王、电器大王等等。这几位,在八十年代就资产上百万,造成了极其轰动的影响。
  但在打击经济犯罪的行动中,这几个大王全部被以“投机倒把”罪名逮捕,并没收“所有非法所得”。
  这就是现实。
  “如果是前些年,你们说要搞企业,我会坚决反对,因为搞不好就会把自己送进大牢。但有了今年的南巡讲话,虽然法理上私营企业仍不合法,却得到了默许,可以试着去做一做了。在这种大趋势下,避开政策限制就成为可能。”包前进不紧不慢地说道。
  白云天点头。
  “绕过的方法,一个就是挂乡镇企业的牌子,这个你不肯,自然就算了。另一个就是挂靠,这和前者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找的是乡镇企业,一个找的是国营企业,产权都归挂靠单位,想来你也不愿意。那就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承包……”
  “承包?”
  “嗯!承包!现在政策对企业的经营放开,允许以承包班组、车间的形式,获得一定的自主性。通常来说,是和企业谈一个承包额度,然后从企业接活,定期上缴承包费,多赚的就归承包者所有。”
  白云天思索了一下,犹豫道:“承包的话,我们为了生产所购买的设备,是属于企业,还是归我们自己?”
  “厂房、借用的设备,归企业。自己买的设备,当然是你们自己的。以后不想承包了,完全可以将你们自己添购的设备带走,谁也无权阻止!”包前进毫不犹豫道。
  这还差不多。
  在白云天看来,所谓承包就等于是在企业租用部分厂房、设备,然后定期缴纳租金,实际上两者并无关联。以后找到更好的承包单位,或是想自己办厂了,说走就能走。
  采用承包方式,前期无需太多的投入,进退都留下了足够余地,的确是个好办法。
  他们自己办厂,最初也只能租地皮,厂房只能因陋就简。还不如干脆就以承包的方式,连厂房带设备一起租赁。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不定还能借用厂里的熟练工人,跳过了初期缓慢积累的过程。
  “包叔叔,除了这几种,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白云天心中已有定计,但不急于作出决定,继续问道。
  “还有一种,产权绝对清晰,还能享受较高的利税优惠,但是投入大,我觉得你们现在不用考虑。”
  “是什么?”白云天眼睛一亮,追问道。
  “外商投资!”包前进看了他一眼,吐出几个字。
  “外商投资?我明白了,是在国外注册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再以投资的方式,在国内建厂,是吧?外商投资,还有利税优惠吗?”白云天一拍脑门,快速反应过来。
  投资他当然清楚。
  国内实行计划经济,私人企业没有存在的法律依据。但国外本就是资本社会,他们来华建立的企业自然也是私营企业。
  “当然有优惠。人家外资企业有技术,有资金,你不给好处,人家凭什么到你这里来办厂?”包前进对白云天这么快就反应过来也很吃惊。
  这个时代外商的形象非常高大,随便来个人,只要说是外商就让人肃然起敬。一般人听他说外商投资,脑海里浮现的肯是真正的外国人。要不是他在工作中,碰到过几个名为外资,实为国人的假项目,也想不到这个歪点子。
  但白云天却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可以在国外注册空壳公司,冒充外商回国投资。说明他整天想的就是如何钻空子,对外国人毫无敬意。
  这小子脑瓜子很灵,但可别走上歧途啊……
  包前进微微有些担忧。
  白云天哂然一笑:“他们又不是助人为乐的谦谦君子,来华投资当然是有利可图。我听说,欧美的工资是我们的数十倍,而企业经营人工工资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所占比例越大。这么说来,他们来华建厂赚大了,凭什么还要给他们利税优惠!”
  包前进一愣。
  他仔细想想,好像也是啊。
  香港的纺织成衣、轻工,纷纷转到深圳办厂,不就是因为这边人工低,利润高吗?
  既然他们已经得了大便宜,为什么还要给他们更多好处。
  “这个,这个不能这么说,”他终究是国家干部,还是本能辩护道,“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吸引外资到国内办厂,终究是一件好事。虽然外国人多赚了一点,可是他们市场经济搞了几百年,发展成熟,在建厂的同时把好的管理经验,还有技术也带来了,这也是我们所急缺的,所以不能说我们吃亏。”
  白云天耸耸肩,不想因为争执而伤了彼此和气。
  管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