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488

  反正树就这么多,总有砍完的一天不是。
  “你们跟他们说了没有,那些山包上的树都不要砍,我们留着还有用!”白云天告诫道。
  “知道,知道!我们跟他们说了很多次了,所有人都知道,山包上的树不能砍。”几个头人点头哈腰地应承道。
  在中华制造来时,错过了第一批发财机会的他们,痛定思痛,对中华制造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从当初的桀骜,变得十分热情。
  在领到了第一天的报酬以后,他们更是欣喜若狂,面对金主进一步放低了姿态,渐渐有向谄媚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对于帝安,这几个人应该更好控制吧……
  白云天脑中闪念而过,便不再在他们身上多做思考。
  现在还是光撒种的时候,不到种子破芽而出,甚至不到小树长成,谁也不知道它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
  说不定中途一阵风,小树就折断了呢?
  又或是长着长着,最后就长残了,甚或仗着势大,准备反客为主了,谁能预知?
  不急,慢慢看着就好。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人对中华制造是什么态度,久了只会知道。
  必要的手段,还是需要预先准备好,才能避免在危急关头措手不及。
  “白总,我们的人也该上了!”工程指挥部的副指挥陈勇工程师建议道。
  “那就开始吧,小心安全!”
  白云天叮嘱了一句,听陈勇通过步话机,通知作业开始,便仰起头,向山崖看去。
  山崖顶端,出现一个吊装平台,平台上固定着一台钻机,一点点从山崖缀下。
  到达不同的高度后,平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步话机,通知崖顶停止放绳,然后操作着钻机,开始在崖壁上钻孔。
  他们正在做的,是山体加固工程。
  临山建筑,最怕的就是山崩、滑坡、垮塌等自然灾害。
  以中华制造这片六公里左右的坡地来说,成千上万方山石崩塌下来,冲击面最远可达到一公里,足以毁掉这一区域内的所有建筑物。
  别说这是石头山,就不会发生山体垮塌事件。
  恰恰相反,石头山才是山体垮塌的高发源。
  由于浸水、风化,部分岩石裂缝会逐渐酥软、粉化,引起山体内部结构应力改变。一旦碰到大雨,或者重力变化,就有可能发生整个山头垮塌的危险。
  因为存在着这样的隐患,虽然前期地质勘测,地震仪、磁力仪、声呐等设备,都确定这片山崖、以及这片坡地基石由致密的安山岩构成,结构稳定,并未发现潜在地质危害,但出于小心起见,白云天还是决定对背后的山崖进行加固。
第四百零四章
变坏容易变好难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其中山地、丘陵、高原就占了国土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九。
  这样的地形条件,自然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部门也对山区自然灾害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对其形成条件、如何预防,都有了深入研究。
  像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它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山体的某一部分,因为重力因素而顺着山势滑落。
  但它针对的对象不同。
  滑坡,指的是山上的泥土层,因为雨水冲刷而松浮。一旦暴雨,就可能从山上滚落下来,对山腰、山下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巨大伤亡。
  而山崩,则是山石内部应力脆弱,导致的部分或整体垮塌。
  针对是石头山,还是土山,它们的加固方式也不同。
  土山,主要就是固化表面浮土。
  解决办法就是表面多种草种树,用草木的根,将土壤抓紧抓牢,就如一张大毯子,将山的表层覆盖,避免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当然,光靠草木起到的作用也有极限。如果雨水丰沛,长期冲刷,地表的土壤本身就很松软,草木也难以发挥太大的作用,滑坡、泥石流仍有可能发生。
  因此,就还需要在山坡上修建多道水泥阻挡栏,一层层缓解滑坡、泥石流带来的冲击,降低危害程度。
  对于石头山,方法又有不同。
  不过虽说方法不同,万变不离其宗,目的仍是稳固山体,让其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很难发生崩塌,避免灾害发生。
  对于悬空的山头,由于下方没有支撑物,光靠悬臂承受其重量,一旦悬挂受力处风化、裂缝、水浸,就有可能掉落。对于这种情况,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悬空的山头炸掉。
  没有悬空部分,则通过在裂缝处打孔,植入强度极高的钢筋,再灌注水泥作为黏合剂,便能将逐渐分裂的山体重新还原为一个整体,让酥软、孤立的岩壁,重新与山体紧密结合,有足够的牵扯力使其不致脱落。
  就像中华制造现在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在山壁打孔、植入长达数米的高强度钢筋,再灌注高标号水泥,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山体的稳固性,做进一步的强化。
  有了这种措施,即便要垮,那也不是某一段山壁垮塌,而是山崖连同下方的山坡,整个垮下去。
  这可是一整块安山岩!
  安山岩是一种火成岩,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所形成,性质稳定。勘探队取样检测,这几座山头的安山岩密度普遍在每立方米两千六百公斤,到两千七百五十公斤以上,质地紧密,仅比花岗石略逊一筹。
  它的硬度也极高,抗压强度达到了一百八十二兆帕。
  如果用来作为建材,是非常优秀的石柱、墙壁、塑像的原材料。
  并且它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那就是不像花岗石、大理石一样脆,不会因为突然承受的外力,而粉碎掉。从结构上来说,非常稳定。
  经过了加固强化后的山崖及地基,其强度甚至超过了钢筋水泥。
  从地质角度来说,除非是发生八级以上的浅源强震,要让这么大一片面积的山体崩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安全性,比平原城市还要安全。
  并且加固工程,可不只是打钢筋而已。
  经过了两周时间,这片二点七公里长、相对高度在三百米以上的山崖,以两米间距,密密麻麻打入了十九万根经过防腐蚀处理的高强度钢筋,形似一张巨网,将整面岩壁全部包围。
  近二十万根钢筋深入山体达五米以上,将岩壁死死拉住,除非整座山都垮掉,否则绝不会崩塌。
  这还没完。
  当岩壁加固完成以后,又在岩壁上喷了一层保护胶,避免山壁迎风面被风吹而风化。同时这层胶,也将崖壁上的部分松动的粉末、碎石,重新固化到山崖上,以免坠落伤人。
  在崖底,预留了一百米的距离。
  这是为以后修建护墙准备的空地。未来将在距崖壁十米的位置,以三十米为间距,采用钢筋水泥修建三道长达三公里的水泥护墙。三道护墙设计高度分别为三米、五米、十米,一道比一道高,其厚达两米,顶端甚至可以站人、行车,就如同古代的城墙。
  虽然护墙的建设,让建设区域前移了一百米,使得可用区域减少了零点三平方公里,但却增加了安全性,让在这里工作的工人放心,白云天觉得这点浪费完全值得。
  整个加固耗时两个多月,使用了上千吨的钢筋、钢管、钢索,才算完成了一期工程。未来还要修建三道护墙,不过这就需要等到水泥厂建成投产,再行动工了。
  总的加固、防护方案,预计将耗资一个亿左右。
  到九六年二月,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山体加固、防护一期工程全部结束。
  这么长时间,伐木作业也已经完成。
  树木生长是需要空间的,不可能一颗颗紧密挤在一起。一平方公里的森林,不考虑林间空地,也就能有一万颗树木,考虑到这里从来没有砍伐过,树木都长得格外粗壮,许多还是直径粗达一米的大树,数量就更有限了。
  两个部族这次一共出动了三千来人。
  不说正规的伐木工,采用电锯伐木,每五分钟就能伐倒一颗大树。哪怕这些人没有电动伐木工具,同时又不停地磨洋工,三人一组,每天总也要砍伐两三颗树木才说得过去。
  一千组,每天两颗,就是两千颗。
  六平方公里,在磨洋工的状态下,他们也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全部砍伐完毕。
  但事实上,他们一直到了山体加固工程快结束的时候,才完成了伐木工作——比预计的最慢的作业速度,还慢了两倍的时间!
  工程指挥部的人员对此很不高兴,只有白云天,还是笑眯眯地吩咐财会人员,按照预先谈好的条件,全额支付了所有的报酬。
  还是那句老话——变坏容易,变好难。
  一个习惯了懒惰的人,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些人的变化,也正是他所需要的。
  白云天可不是什么慈善家!
第四百零五章
平和事态
  “该给他们的工钱,都如数发给他们了吗?”
  白云天正在看港口的建设报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