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488

  坐在简陋的座椅上,飞机剧烈的颠簸,让他的肚子像翻江倒海一般,脸色苍白。
  没办法,谁让他赶时间,直接找空军调拨了一架军用运输机,就出发了呢。
  为了抵抗越来越强烈的呕吐欲望,他只能将思绪转向其他方向。
  这次他连火车、民航都等不及,就直奔苏城,源于白云天的一通电话。
  电话中,白云天提议由兵器工业总公司出面,邀请国内生物科学专家一道,共同展开克隆技术运用的后续研发。
  这个后续研发,不光涉及多种器官的定向培育,同时还涵盖了医学DNA筛选检测,生物制药等多个学科方向,范围极其广阔。
  不说别的,单是器官定向培育,就包括了心、肝、肾、脾、肺等内脏,以及皮肤、血管、神经、肌肉等基本组织,还包括手耳口鼻等五官,和视网膜、耳膜等功能性的器官,光是这一个项目,就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更别说由基因工程引发而来的生物制药技术,更是对医药研发水平薄弱的国内来说,是极度渴求的,并且因为被发达国家封锁,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这些技术,对军方来说也具有莫大的诱惑力。
  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他忍受这剧烈的颠簸,从首都直飞苏城,去与白云天面谈,敲定此事!
  问题是,白云天为什么会愿意将如此重要的技术,与军方分享……
第四百二十六章
相处之道
  对于白云天这个人,他的感情比较复杂。
  双方打交道已经这么多年,就算最初没有重视,随着中华制造一项又一项新技术的涌现,军方也早已对这个合作伙伴,做了详尽的调查了解。
  白云天就是中华制造的幕后大老板,这点他们早就知道了!
  通过接触,根据他转让大功率快速充电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等行为,他们判断此人对国家抱有善意,因此也积极与他合作,并提供相应的保护。
  此后双方合作开展越来越多的研发,也证明了这项信任是有所回报的。
  虽然这些合作研发的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拥有,并且已经实际运用了很长时间,具备了丰富的使用经验。
  然而对于技术匮乏的国内来说,这些研发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对于国内追赶西方科技,填补自身技术薄弱的现状,具有非要重大的意义。
  两年的合作下来,尽管白云天的干预次数不多,但凡是认真按照他拟定的研究计划,脚踏实地执行下来的项目,相当多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部分尚未取得突破的项目,也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只有极小部分,才在研究中被证明思路错误,或是设计流程存在缺陷。
  如今取得成果的项目,正在研究人员与各地工厂的协助下,由实验室陆续走向企业,快速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
  一旦这些技术转化完成,国内的制造业,势必将迎来一次相当大的提升!
  这个巨大的成果,让所有知情人都为之兴奋和激动。
  不管白云天是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至少在高层眼中,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家,这点毋庸置疑!
  如今凡是由他点名成立的课题研究,如今都成为了国家眼中的重点项目。全部被重新调拨了资金、人员、物资,给予了高度重视,充满了期待。
  因为他的巨大贡献,高层才对他一再突破现行政策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眼看着他的步伐越来越大,甚至超越了正牌的外资企业,涉足到了部分敏感行业,也没有阻止。
  包括他近期搞得徳汶钢铁投资、大批招揽下岗工人,国家也没有出面阻止。
  就是希望他能提供更多的技术。
  有部分高层,还提出邀请他进入科学院,担任院士,直接领导国内的科研计划拟定、实施。
  然而他神秘的来历,至今查不到在苏城遇袭之前的任何活动轨迹,又让部分人始终对他怀疑疑虑,抱有戒心。
  担心白云天是否是某个敌对国家派出,苦心积虑一番作为,故意向国内提供部分没有的技术,就是为了获取国内信任。当他进入国家最高科研院所以后,会不会利用自己的职位,窃取国内绝密科研信息,甚至故意误导国内研究方向。
  毕竟迄今为止,他所提供的研发思路,全都是国外已有,只是我们没有的技术。
  真正高精尖的技术,丝毫未见踪影。
  唯一可以称得上是举世独步的器官克隆,却又被他死死捏在自己手中,并未与国内分享。
  这难免让那些怀疑论者,更加充满猜忌。
  袁处长本身是相信白云天的。
  他认为,没有哪个国家,会傻到通过一个商人,故意向国内提供最需要的技术。哪怕这些技术并非是最顶尖的,但对本身技术积累薄弱的中国来说,却是最急需的!
  真正那些高精尖的东西,就算给了中国,由于缺乏相应的研究设备,也搞不出来。
  白云天给的这些,不是最好的,却是最符合国家需要的!
  不说从这些合作研发中的受益,就是入股中华制造、得他指点成立房地产业、获得纯平显示器技术,就已经让国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好几个经营陷入困境的国营电视机厂,都在获得技术转让以后,迅速转产纯平显示器,大量出口,扭亏为盈,重获生机。
  付出偌大成本,就为了一个不知道能否实现的、误导国内科研方向的可能,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他也不看好招揽白云天的可能。
  拥有如此卓越的才华,又白手起家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公司,他凭什么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做,进科学院当一个穷研究员?
  这不现实么!
  他认为,与白云天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现在这样:双方合股,经营交给对方,国家坐着收钱;有需求了,白云天提出合作研发意向,制定研究计划,国内各个科研院所就紧密配合,按计划投入科研,共享研究成果,各取所需。
  任何疏远或是试图拉近这种关系的做法,都会破坏双方达成的默契,反而不美。
  就像这次一样。
  白云天不说,他看着克隆技术的进步,馋得流口水,却硬是没有说话。当白云天通知他,决定与兵器工业总公司共同开展深度研究了,他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不顾旅途颠簸,搭乘军用运输机直飞苏城。
  至于白云天决定开放这项技术的原因,他也猜出了一二……
  以运8六百六十公里的航速,袁处长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跨越了一千公里的空间距离。
  晚七时,飞机降落到了苏城光福机场。
  在秘书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踏出机舱的袁处长,顾不得休息,又立即坐上了机场专门为他安排的奥迪。
  上车以后,他只说了一句话:“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赶到中华制造!”
  司机准确领回了他的意图,一脚油门,车子箭一般就窜了出去。
  机场距离中华制造有二十余公里的里程,在他娴熟的操控下,车子只用了十分钟就赶到了。
  “小同志,谢谢你!你开得很好!”
  袁处长说完了感谢的话,一脸苍白地推开门,刚脚踏实地,就猛地冲到了路旁花坛边,哇地一声吐了出来。
  秘书快步跟上来,一边轻轻拍着他背,一边递上手绢。
  军牌车辆的出现,惊动了门口保卫人员,他们看到袁处长身上的军装、领章,赶忙电话知会了公司行政处,同时端着一杯热水,殷勤地迎了出来。
  行政处值班人员预先得到了通知,马上电话打到了总监办秘书处,再由秘书,转告给白云天。
  得到消息的白云天,愣了一下,下意识抬腕看了一下雷达表,喃喃自语道:“来的这么快!我给他打电话还不到两小时,他就已经从首都,赶到了公司门口!”
  看来对方,比他预想的还要急迫啊!
  白云天呵呵一笑,关闭电脑,迅速起身到隔壁,叫上方婉婷,向电梯走去。
第四百二十七章
来自外面的诱惑
  乘坐在电动内部通勤车上,看着入口广场随处可见闪烁的霓虹灯招牌,喷泉处随着音乐不断变幻颜色的灯光,徜徉在广场上购物、休闲,摩肩接踵的人群,袁处长很是感慨。
  原本兵器工业总公司旗下,濒临倒闭的航仪厂,在白云天接手后,却日益焕发出生机,不断扩大。
  如今中华制造的规模早已不仅限于航仪厂这片,包括周边好几个地块,也先后为其所有,将这片荒凉的远郊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城镇。
  最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发展速度,袁处长每次来,都能明显感受到它的变化。
  “云天,你们这里搞得好啊,就是苏城的市中心,我看也没有你们这里繁华漂亮!”他情不自禁地东张西望,认真地观察着白天见不到的美丽夜景,夸赞道。
  “呵呵,还好吧,就是发展太快了,干部队伍跟不上,管理也有些混乱。很多东西,我们最初的设想很好,可是实行下去却走了样,并没达到最好的效果。”白云天谦虚了一下,深有体会地感叹道。
  这是他的真实感受。
  中华制造的干部,少部分是当初跟随杜炜逸过来的港干,绝大部分是原航仪厂及后来招聘的国内干部。
  港干经历过资本熏陶,在人员管理、公关、资本运作方面是强项。但是香港毕竟没有真正的工业,他们的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制衣厂、轻工电子厂的水准,只能依靠流水线作业、苛刻的管理条例来压榨工人血汗。
  而国内干部则与他们相反,人情味很足,却缺乏国际视野,对现代工业管理所知有限,管理方式过于粗放,对品控管理不严,还喜欢耍投机取巧、擅自更改工艺流程的小聪明,以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