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7/488

  他坐的是一辆五座的三菱轿车,实际只坐了四个人。考虑到有地方政府接待,李强等保卫人员都分散在其他车上坐着,并未随车。车上除了司机,身边的方佩玲,另外就副驾驶上坐着县政府办的一名副主任。
  “对!我们接下来先去城东的鲁西铸造厂,这是县里大力扶持的龙头企业,曾多次获得过省优、市优称号。这次难得有部里下来的领导,还有您这样的专家,县里领导希望您能亲自莅临现场看看,给一些意见和批评,督促他们更快更好的进步!”姓沈的县府办副主任语气诚恳地解释道。
  白云天笑了笑,身子向后一靠,没说什么。
  县里的用意,他自然是知道的。
  什么莅临指导都是假的,无非还是想打动他,从中华制造这次的大订单中,分到一杯羹。
  早在五六月份,他刚刚向兵器工业总公司提议,由国内承造钢铁厂所需各种设备时,这个消息就迅速从各个渠道流传了出去,很快就传播开来。
  为了争抢这笔每年几十、上百亿,总计高达千亿的超级订单,国内企业都快打破了头。各个企业有能力的都纷纷派员赴京活动,希望将订单争取到手。
  时间进入到九六年中,大多数明眼人都已经明白,随着国退民进,大量的中小型国营企业会转换产权责属,其原来的职工会大量分流,或自谋出路。
  随着包袱的减轻,国家对于存活下来的国营企业支持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只要能熬过这段寒冬的企业,就能等来重获生机的那一天。
  于是为了能度过这段煎熬期,所有企业都使出了全身力气,去争取订单。
  只要有口饭吃,啥都不是事。
  每年几十亿的订单,就是许多企业活下去的希望!
  早之前,就有不计其数的企业,向各自的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摆资历、哭穷、职工请愿、跑关系讲人情、允诺高额回扣……,等等,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渴望为自己单位拉到一笔订单。
  中华制造这边,主动上门来的企业也多如牛毛。
  白云天起初还见上一见,了解一下对方企业的状况,希望从中帅选出几家有潜质的企业。
  但他很快就被这些上门来联系业务的人员,口中赤果果的利诱、摆出背后偌大的来头,或者是直接甩出一书包现金想要收买他,乃至直接将美女推到他怀里等,简单粗暴的手段给腻歪到了。
  他实在没有精力,来跟这些鱼龙混杂的企业来人斗心眼。于是索性就将推荐权全部交给各个部委,由他们研究以后,联合提交推荐名单,再由他来实际考察,更节约时间、精力,且更准确一些。
  像鲁西县这样,突然改变行程,直接将他们拉到县里推荐的企业考察这种情况,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不过他也理解。
  在现今的经济形势下,大家都难。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他也就默许了这种行为,算是给对方个机会。
  反正订单给谁不是给?
  车队很快就来到城东的鲁西铸造厂。
  鲁西铸造厂和冶金部属的鲁西精密铸造厂不过两字之差,看起来规模也不小,仅占地就达到三百多亩,厂房外观也比较新,可见是倾注了县里诸多心血。
  估计厂里的职工,也事前就知道考察团会来,提前就做好了迎接准备。
  厂门口挂上了欢迎的红色横幅。
  车队一到门口,铸造厂的书记、厂长等一干班子成员,就集体迎了出来。
  鲁西铸造厂的党委书记叶书平是一个黑瘦的中年人,说话言简意赅,话音也很有力,感觉是个强势的人,就是眼神有些忧郁。其他的厂领导岁数也多在三四十岁上下,厂技术科长据说还是华清大学机械系毕业,总体来说还算精干。
  县里带路的干部率先下了车,白云天与陪同的各部委人员,也跟着下车,与厂部领导一道,一边听对方介绍厂里的情况,一边步行进入厂区。
  进到厂里,白云天就被黑压压一片人群给吓了一跳。
  从厂门口到厂部大楼,路旁、两边的办公楼、家属楼上,每个窗口都站着人。
  放眼望去,全是人头。
  没有人说话,就连小孩子都安安静静,懂事地拉着大人的手。
  所有人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目光随着白云天一行人移动,每个人眼中都饱含着期待、渴望、哀求等复杂的情绪,又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平静。
  让人心头发堵。
  白云天忽然感到喉咙一阵发干,心情格外沉重。
  他知道这些人在渴望什么,但他却又不一定能给他们所希望的结果。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他只能将注意力,放在厂子的建筑物上、道路上、绿化景观上,避免与他们直视。
  可以看到,虽然厂子的建筑还比较新,但由于缺乏养护,建筑物外面都蒙了厚厚的灰尘。部分脱落的外墙,也没有得到修缮,就这样露出里面的砖石钢筋。
  去往厂部的水泥路,同样有多处开裂、坑洼,一样没有进行修补,车子经过会产生比较大地颠簸。
  由此可见,厂里的状况很不好,以至于连关乎企业门面的地方,都无力维护。
  白云天听着叶书记的讲解,对厂子的情况,梳理出了一个大概的脉络。
  在快到厂部大楼前,他停下了脚步。
  “你们厂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看我们就不去办公室了,直接就到车间看一看吧!”他看着叶书平的眼睛,提出要求道。
  对方犹豫了一下,狠狠一点头:“好!”
第四百四十七章
否决
  鲁西铸造厂前身是鲁西县农机厂。
  七十年代末,由当时的县委书记牵头,整合了县里十几个乡镇农机厂,合并为鲁西机械厂,主要从事农机零部件生产。
  八十年代初期,因为改革开放、包产到户等政策的实施,鲁西农业发展很快,对农机的需求量大增,鲁西机械厂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
  为了促进鲁西机械厂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县委领导下,县农行、信用社向鲁西机械厂发放了大笔贷款,县里也从为数不多的经费里挤出了部分,用于从日本进口二手连铸设备。县领导还亲自数次登门,从精密铸造厂挖来了华清大学毕业的技术科长,组建了一支实力不弱的技术队伍,雄心勃勃想要将厂子打造成鲁西县的名牌企业。
  改建后的鲁西机械厂,更名为鲁西铸造厂。
  可是没等新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国内经济就迅速恶化。鲁西铸造厂也随着大幅滑坡的机械行业一道,陷入到了经营困境,并且还背上了上千万贷款的沉重负担。
  即便有县里的大力支持,可是厂子的经营形式还是不断恶化,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卖不出去,大量堆积在库房生锈。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拖欠的原材料货款迟迟无法结清,供应方也断绝了再继续供货。
  现在厂子就靠着为县里提供维修用农机零件,勉力支撑,却也是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厂里的工人,已经有三分之二都放回了家,只剩少数工人仍在维持生产。
  回家的工人,每月只能获得八十块钱的基本生活补助。就算是坚持在厂里上班的工人,每月也仅能领到一百二三十的工资,仅仅能勉强维持家庭生活而已。
  县农行已经发来通知,表示接上级通知,从下月起,就不再给铸造厂新的贷款。
  失去了这笔贷款,厂子连基本的生产经营也要维持不下去了。
  几年来半死不活的状态,把县里、铸造厂都拖得精疲力尽,从最初的焦虑、奋力挣扎,到如今慢慢变成了麻木,所有人都对未来不再抱有希望。
  就在这个时候,中华制造前来鲁西考察,即将派发百亿规模超级大订单的消息,又为已经心灰如死的众人,重新燃起了一线新的希望。
  白云天在叶书记的陪同下,进入了生产车间。
  厂里提前就知道考察团会来,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大扫除。地面、墙壁的污渍都被尽可能清除,屋檐角落的蜘蛛网被一扫而空,破掉的窗户也更换了新的玻璃,擦得窗明几净。
  车间内,一排排蒙上厚厚灰尘的设备,被职工们清理的干干净净,生锈的地方被工人们用沾上机油的纱团,小心翼翼地擦拭得锃亮如新。
  已经显得陈旧落后的厂房,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厂子刚建成的时候。
  许多厂里的老职工,看到这番景象直掉眼泪。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番努力,能否换来铸造厂的新生,还是会继续沉沦,直到彻底垮掉。
  车间内,一排排看似崭新的设备都没有通电,像巨兽般静静地趴在地上,随着光照反射出片片金属光泽。
  工人们站在各自负责的设备旁,默立无言。
  白云天一行人行走在车间,身边簇拥着铸造厂的领导,小声地向他解说着厂里的各种设备、相关技术参数、工人的制造能力。
  诺大的厂房,众多的工人,却只能听到白云天一行行走的脚步声,和书记叶书平、技术科长何万华、生产副厂长张毅等人的低语。
  气氛之浓重,让人感觉透不过起来。
  随行的各个部委的人员,以及中华制造一方的技术人员,受到这种气氛影响,都不敢大声说话,更多地是用他们的眼睛,在观察厂里的设备型号、规格,在心中默默作出判断。
  白云天看得很细,几乎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都走到了,看了,有些地方,他还会停下来,踮起脚或是蹲下来,在设备的隐秘角落掏一把,看看手上是否沾灰。
  铸造厂的职工,大概也把这当成了厂子生死存亡的最后机会,清洁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基本上每个边边角角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打扫。但毕竟是这么大个厂,设备众多,人员复杂,总有那个别偷懒的,部分设备表面看着锃明瓦亮,但他伸手在视线所不及的背后摸一把,同样是一手油污。
  叶书平等厂领导看到他手指上的油污,脸涨得通红,愤怒至极。
  他们当然不是恨白云天,而是气那些工人不争气。
  都已经到了这时候了,居然还有人偷奸耍滑,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7/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