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488

  “已经到了?哪儿呢,哪儿呢?”
  逗留在甲板上的人,纷纷翘起脚、探着头,向远处观望。
  钱四维视力不是很好,模糊中看到,远处的河道,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码头,看规模不比入海口小。
  由于山脉是岩浆喷发形成,因此山坡也是呈一圈一圈的台地形状,仿似梯田。这也使得码头修得错落形成数层,水泥修形的护坡形似西方中世纪城墙,一层叠着一层。
  每一层的落差都在数十米以上,看上去非常壮观。
  从上到下,第一层台地视线受阻,只能从天际线,看到一台台耸立的塔吊尖端。
  第二层台地宽约三百来米,原本生长的树木被砍成白地,形成了一条长约两公里的长条地带,只在边缘留下了十余米的树木作为护墙。
  沿着这条两公里的长条地带,中线位置修着一条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马路,预留了慢车道、人行道,总宽度超过六十米。
  马路两侧用围墙圈出了一个个地块,将其分成整整齐齐的长方条。这些小方格暂时还没有开发,就是一圈红砖墙,多半是为以后入驻单位预留的空位。
  每个小方格间隔,也留下了十余米的树墙。
  以钱四维看来,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不同入驻单位的隐私,另一方面多半也是防止防尘、隔音。
  在入口位置,有一座大门,拱形的门楣上用霓虹灯组成了“力波冶金工业园”几个大字。
  这里,以后就是他工作的地方。
第四百七十二章
科幻般的未来工厂
  “这里就是冶金工业园?很别致啊!”
  袁处长等数名劳务公司干部,在白云天、力波钢铁城总经理庄子谦、冶金研究中心主任夏国凯、冶金工业园主任李维、技术总监华新等十余人陪同下,站在冶金工业园的入口,仰头看着上方标志,笑着点评道。
  国内从九二年起,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各省都在模仿特区模式兴建工业园招商引资,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数量达到了三十多家,省级工业园两百多家。
  各市、县,也在尽其所能地建立自己的工业园。
  和国内蓬勃发展的工业园比起来,力波钢铁城建设的工业园数量不少,但是规模却寒酸多了。
  区区两公里长、三百五六十米宽的长条地带,总面积不过0.7平方公里!
  国内最小的工业园,至少也有十几平方公里,再小根本就得不到批准。
  面对这个小小的工业园,袁处长也只能从位置、风景为着眼点,夸一句别致。
  “我们建这个工业园,主要是方便就近对钢铁厂冶炼的钢材进行深加工,满足自己的需求,用不着所有的特种钢都从外面进口,产量小一点够用就行。这个规模正好,太大了生产太多,消耗不了反而浪费。”庄子谦笑着解释道。
  他是杜炜逸任命的总经理,对力波钢铁城的建设目的毫不知情,还以为真的就是为了拥有自己的钢铁来源,发展汽车工业。
  工业园主任李维倒是来自国内,曾在某大型国企钢铁厂担任过副厂长。他不是下岗职工,纯粹就是看中华制造发展前景光明,工资待遇好,主动找上门来应聘。
  对于工业园的真实用途,他能以自身的专业眼光,看出一些蛛丝马迹,隐隐约约有些猜测。
  这不但没让他害怕,反而更加干劲十足。
  白云天和夏国凯、华新三人相顾一视,心有默契地笑了起来。
  后两者看向白云天的眼神,带着毫不掩饰的依恋。
  白云天冲他们微微一笑,轻拍一下他们的肩膀,摸摸头,就让他们开心不已。
  进入工业园,第一家就是特钢厂。
  如今也只有特钢厂已经建成,其他地方尚是一圈红砖墙,来不及修建。
  “冶金是个规模巨大的工业体系,光是冶金这一项,就有铁、铜、金、银、铅、锡、铝等数十个方向,此外还有初冶、精炼等加工深度的分野。而冶金设备制造,更是涉及了阀门、管材、压力容器、耐高温材料等数千种工业部件,数百种设备。
  这么大的一个工业体系,光靠力波不可能独立完成。我们仅能选择其中一二作为突破方向,更多的部分,还是只能依靠国内庞大的工业基数作有力支撑!
  为了保障中华制造的健康成长,我们也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国内的支持。”
  白云天看着袁处长一行人的表情,诚恳地解释道。
  袁处长等人也深有同感地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更是真诚了许多。
  他们不怕中华制造对国内有要求,最怕的是没有牵绊。
  没牵绊,就飞了。
  而且白云天说得一点没错。
  冶金、机械、电子、化工,任何一项工业都是一个庞大的门类,需要整个体系的支持。
  单独的一个厂,哪怕再先进,失去了体系支持,很快就会因为缺乏维修部件而逐渐老化,无法升级换代,继而逐渐落后、淘汰。
  白云天的坦诚相告,就是表明中华制造并无脱离国内掌控,自立门户的想法。
  最多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发展自由。
  越是杰出的科学家,越是讨厌被制约管束。
  可以理解。
  这很符合国内的期望,所以袁处长等人对他的答复相当满意,安下心来,在庄子谦的引导下,进入特钢厂饶有兴趣地参观起来。
  冶金工业园一共七十万平,特钢厂占了三万六千平,合五十四亩。
  和国内的企业不同,所有土地都是生产用地。
  员工并不住在厂里,而是在山下第三层,环山而建的集中居民小区。
  作为完整工业用地的五十四亩地就不小了,一进门就是宽阔的厂区小广场,鹅卵石小径、苗圃花园、射灯、喷水池,不像是座工厂,倒是像个花园。
  右侧的角落,矗立着一栋十二层的楼房,灰白的外墙、大幅的落地玻璃,充满现代化气息。
  进入办公楼,只见整个第一层都被辟为大厅,地上铺着鹅黄色的大理石地板,头上各式灯具造型投射出暖黄色灯光,让人感到家的温暖。
  大理石台的接待处、供来客休息的宽大沙发、钢化玻璃矮几,让大厅看起来比酒店还要富丽堂皇。
  “好家伙,你们这地方修得这么好。我算是知道了,你这特钢厂二十亿的造价,是怎么来的了!”袁处长一进来,就被吓了一掉,摇头感叹道。
  白云天笑而不语。
  力波孤悬海外,不给人家更好的待遇、更舒适的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谁肯来?
  再说,他还想靠着良好的口碑,吸引更多人过来呢。
  在特钢厂总经理方良的带领下,众人逛遍了整栋办公楼,无不为它豪华的装修、现代化的办公设施所折服。
  看着每个办公人员都配备了可以连入公司内部网络的电脑,用内部办公软件编制表格、书写报告、录入资料、分析检验数据、给出处理意见,快速便捷的自动化办公让袁处长一行人大开眼界。
  “你们已经完全实行了办公自动化?”一名随行干部忍不住出声问道。
  办公自动化不是一个新名词。
  国外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探索,八十年代个人计算机普及后得到快速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国内也在国外示范下,进行摸索。
  但到目前为止,也仅仅是银行实现了本系统联网,开展了异地存取款业务,连跨行数据共享都还做不到。
  其他单位不过是放上两台电脑,聘个打字员录入一点文件罢了。
  基本就是装样。
  办公自动化可不是买几台电脑就完事,还需要可靠的联网数据处理服务、完善的内部网络建设,和稳定的电源配备。
  最重要的,是一套实用的办公系统!
  它需要能实现各种功能的模块,需要安全的数据保护,需要层次分明的权限分配,需要正确的数据选择,需要符合本行业的表格制定等等一系列条件,其专业性之强,不是一般的软件人员甚至软件公司,可以设计得出来。
  国外倒是针对一些行业,出了通行版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但具体到某个企业,却并不匹配,只能说是略比以前的办公模式稍强一点。
  大量的工作,还是要由工作人员完成。
  而且在使用办公系统的同时,还要保留原来的纸质办公流程,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以致许多单位都是怨声载道,抵触情绪极大。
  但在特钢厂,袁处长等人看见的是流畅的前后级衔接、完善的功能设置、简单易掌握的操作界面,各个部门都能通过系统制定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书写工作报告,提交工作建议等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工作任务,都能在这套系统上完成。
  一套系统,将管理、行政、后勤、物流、质检、车间、生产线全部整合为一体,所有数据无缝链接,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套无懈可击的钢厂综合办公系统!
  “你们怎么做到的?”
  看了现场的演示,所有国内来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中华制造的自动化办公竟然达到了这种高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