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488

  “真是的,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不见了,我到处都没找到你。”小薰埋怨地说着,从院子里出来,“你手机落外套兜里了,徐伯伯找你。”
  “对了,我把外套挂衣架上,忘把手机带出来了!”徐猛一拍脑门,牵着女朋友的手,肩并肩说笑着向住的院落走去。
  他的神态很自然。
  利用眼角余光,他发现那两个日本人始终看着他,直到他转身为止,都没移开视线。
  ……
  “刚才我们在对话的时候,他难道一直在附近?”高津老瘦的手上,青筋暴起,“八嘎!你都没留意周围有没有外人吗?”
  “嗨,部长,是我的错!”相田习惯性地承认错误。
  可是他也委屈。
  他们才刚来,对这里的地形一点都不熟,哪知道哪里可以藏人。刚才他还特意转头看了一圈,也没注意到附近有人,后来因为听到的事情太过重要,倒是真没注意到,有没有人过来。
  而且不只是他,部长不也没发现吗?
  不过对方是顶头上司,哪怕做错了,也是对的,只能由他这个下属勇敢地承担起所有责任。
  他想了想,认真道:“部长,他回应的声音是从池塘边传来的。那里距我们这里还有二三十米,中间还有这么多树,他应该没有听到我们的对话。再说,他是京城公子哥,应该不懂日语,就算偶然听到了一星半点,也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部长神色略略缓和,还是责备道:“够了,不要再为自己找理由了。没有事先发现他的存在,就是你的失职,这样的事我不想再看到!”
  “嗨!”相田恭敬地聆听部长训诫,不敢怠慢。
  “走吧,我们回房间去。记得提醒大家,重要的事情都不允许在所住的院落外讨论。违反者,立即开除!”高津神色威严地下令道。
  开除,对于日本人来说,严重性丝毫不亚于改革开放前的国人。
  改开前,全国所有单位都是国营,被国营单位开除以后,要想再找到一份工作非常艰难。
  而在日本也是一样。
  日本虽然是私营企业,可是实行的却是终身雇佣制。
  一个日本人如果不是做点小买卖或是自己继承家业,从高中、大学毕业后,进入的第一家公司,基本上就是他这辈子唯一就职的企业。
  日本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封建残余相当严重,极其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一个职员若是从某个公司离职——不管是开除还是自动离职,未来再想到另一家公司谋求一份新的职务时,都会受到另眼对待,成功率比新人还低。
  而且未来的上升渠道,基本被封死了,干得再好、业绩再出色,能升到中层的机会都很渺茫。
  基本上而言,从一个公司离开,这辈子的职业前途就没有指望了。
  这就是许多被公司开除的日本中年人,会离家出走,露宿街头当流浪汉的原因,实在是接受不了一切从头开始、且上升无望的未来。
  高津下了这个命令,可见对泄密的重视程度。
  “嗨!”
  相田对此也极为明白,当即挺直了腰板,脸上的神色也变的严峻起来。
  ……
  “爸,情况就是这样!”
  房间里,徐猛将小薰支开,然后将今天的事情从头到尾向父亲汇报了一遍。
  他说话时,父亲一言不发,没有打断他的话。
  等他说完了,电话又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才传来父亲缓慢沉稳的声音:“这个事,你怎么看?”
  在徐家,这是父亲的惯常模式。
  他从不直接给出意见,而是反过来询问徐猛等子女的看法,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只会唯唯诺诺。
  当然,徐猛有时候也会在心里腹诽,认为这是老爸当官当久了形成的惯性思维。
  不首先开口,一来显得尊重其他同志和下级,二来不随便表达意见可以避免与其他人出现意见冲突,三来通过汇总其他人发言,有助于父亲在脑海中想出更成熟、更稳妥的解决办法,从而拍板时显得智珠在握,做出的决策更容易被其他同志认可。
  不过这只在他心里想想,从来不敢说出口。
  “爸,我当时为怕被发现,离那两个日本人有点远,他们说话声音又小,我其实没听到多少具体内容。
  而且我的日语,您知道的,都是从日本动画、漫画里学来的,当面对话都只能听个大概。隔了这么远,又只听到只言片语,说真的,我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但他们偶尔大声说出来的几个词,都是中华制造什么什么的。
  当时他们的表情显得很愤怒,充满了恨意。
  因此我认为,他们这次来绝对没安好心,根本不是来竞标供应商,多半是来捣蛋的。”
  徐猛在脑子里认真思索着,对自己的想法没有隐瞒,如实说了出来。
  不管老爸是不是官僚习气浓重,但他的头脑、处理问题的方法,依然值得徐猛学习。
  “嗯!”电话中,父亲只嗯了一声,以示肯定。
  徐猛却信心倍增,感到莫名的鼓舞。
  这就是父亲在儿女面前的威严,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肯定,就能让子女欢欣高兴。
  “你准备怎么办?”
  习以为常地又停顿了几秒,父亲再次缓缓问道。
  徐猛早就在脑子里打好腹稿了,听到父亲问起,毫不犹豫回答道:“我想上门拜见杜总经理,将日本人的企图告诉他。”
  “然后呢?”父亲再问。
  “没了!说完就走,当然如果能与杜总谈得投机,能成为朋友就更好了。不过我绝对不会当面向他表达,希望成为中华制造供应商的想法,而是会和其他厂商一样参与竞标,并接受一切结果!”
  “非常好!不错,我很高兴,阿猛,你成熟了许多!”
  这次父亲没有再停顿,而是马上就给了徐猛表扬,语调显得很是高兴。
  大概是心情好,他话也多了起来:
  “你的应对是正确的!
  中华制造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拿捏的对象,事实上,不客气地说,是我们有求于他们,而不是他们有求于我们!
  这两年来,他们对国家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不谈他们在计算机、显示技术上的成果,也不说纯平显像管、克隆技术未来的重大价值,以及给国家在对外交往方面增加的筹码,还有最近的钢铁冶炼技术,就是他们自己办的那个技校,也越来越为好几个部委、中科院、教委的重视,给予了极高的关注……”
  徐猛大为惊讶,忍不住打断了父亲的话:“不就是一个技校吗,能引起这么多部门重视?”
  “呵呵,最开始所有人的想法跟你是一样的,都想着不就是一个技校吗?国内的厂办技校难道还少吗?可是实际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都可算末流,连职高都不如……”父亲没有计较他打断自己思路,呵呵笑了起来,得意地向儿子卖弄他们高层内部才知道的一些秘密,“你知道吗?他们的教科书都是自己编的吗?”
  “自己编的?”徐猛愣了一下,随即叫道,“难道是……那位……”
  “没错!就是那位亲自编写的!”
  父亲给了他肯定的回答:“自从中华制造表现出原来越大的价值以后,大家就对中华制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电子机械部发现,他们的工人技术都非常好,对于各种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甚至比许多专业院校研究生、博士还要出色!
  可以说,中华制造的任何一个工人,在其他企业都能充当骨干使用!
  因为好奇,电子机械工业部就向中华制造提出希望去公司调研,双方协调后,派了个调研团入驻。调研的结果,发现这些工人每年都要进入中华制造自办技校,接受时间不等的定期培训。
  他们的所有技能、知识,都是从技校学到的。
  并且在调研中,调研员们发现那些刚从技校毕业的学生更加可怕。他们的知识深度、专业程度,超过了清华、哈工大等专业院校毕业生,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前瞻性眼光,更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
  这个发现一传回来,当时让整个电子机械工业部上下都为之轰动了。
  在借阅了技校的教材以后,调研员们发现,那些工人、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都在教材上清清楚楚、白纸黑字地印着!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老头子最后的话,带着一丝颤抖。
  “什么意思?”徐猛也被老爸的情绪给感染了,声音微微颤抖地问道。
  “这说明编写教材的人,也就是那位,他的眼光超越了所有其他科学家!他在教材中写的那些东西,将原理和计算、实现过程都写得明明白白!
  我们已经掌握的,他写得更加深入浅出,符合实际。
  某些我们透过国外技术期刊,模糊了解、但并未吃透的,他也都给出了详细的论证过程、配套公式、实现方法!中科院好几个院所的专家,在看了这些教材以后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激动地表示,他们的研究有了方向,并且向领导拍着胸脯表示,绝对能在短期内就看到成功的可能性。
  好几个老专家痛心疾首地表示,要是让他们早点看到这些教材,他们也不会耽误那么多时间了。
  为此,已经有好几个研究所都重新调整了科研方向、科研计划,紧急从全国抽调了大批科研骨干力量,展开了科技大会战!
  如今,这些教材已经成了中科院等好几所科研部门最重要的参考书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