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488

  其他厂也都大同小异。
  所有待加工的设备、生产线完工,通过检测后,各个不同工业部门、企业都纷纷以其为蓝本,提出了制造要求。可想而知,未来这些设备,必将会在冶金、机械、电子等各个制造行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也是白云天所乐见的。
  只有国内的整体装备制造业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满足中华制造越来越高的设备制造要求。
  国内要学,他高兴还来不及,哪会藏着掖着。
  到九九年一月五号,让人望眼欲穿的一万两千吨终于姗姗来迟,靠上了力波二号货运码头的泊位。
  当天,白云天特意放下了手头的全部工作,来到了码头迎接。
  登上货轮,望着舱内一个个即便拆为零件,依然巨大无比的零部件,他激动万分。
  一颗悬了许久的心,终于平稳落肚。
  随着这台万吨级锻造机的到来,钢铁城终于完成了自主制造能力配套建设的最后一块拼图。
  锻造,是机械加工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直接钢水浇筑的零部件,其中会含有相当泡沫,而且组织粗大,内部缺陷很多。并且铸造的零部件机械特性硬而脆,没法用在运动部件、承力部件,也无法运用于各种加工要求高的精密部件,用途很有限。
  锻造却能将金属件疏松、气孔压实,将粗大的组织锻压为细小的晶粒,保证纤维组织的连续性,金属流线完整。从而极大地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提高其强度、耐磨度等物理特性。
  采用了锻造加工处理的钢材,制作的齿轮、轴承、导轨能够承受更大力量的冲击,且使用寿命更长。
  可以说,锻造是现代制造技术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钢铁城这边,也不例外。
  但现有的锻造机体型都很小,锻造压力只有几百到一两千公斤,只适合用来加工轴承等小型零部件。要想加工大尺寸高性能零件,必须要有几千到上万吨级的重型锻压机。
  对于大型锻压机的重要性,白云天自然是知之甚详。
  只是他做不出来!
  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没有可加工的设备。
  重型锻压机是人类现有的加工设备中,体积最为庞大的设备之一,长宽高都在十几二十米以上。一台组装完成的锻压机,耸立在地面上如同一座巍峨小山。
  其任一零部件,尺寸都达到数米乃至十数米,重数十吨到数百吨。
  这样巨大的尺寸,钢铁城找不到任何一台设备能够进行加工。
  如果是从无到有,他只能用手里现有较小的锻造机,做一台稍大一点的,比如三千吨级的。再用那台稍大一点的,继续制造更大尺寸的锻压机,这样一步步慢慢放大,由三千吨、五千吨、八千吨,再到万吨。
  这一过程会很漫长,没三、五年,绝对搞不出一台达到现在锻造能力的设备。
  难度极大、周期极长、成本极高!
  这还是他有全套技术参考,主要精力用于复制的情况下才会这么顺利。若是完全靠自己慢慢摸索,他敢保证十几年也做不出来,也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出来。
  一些小国既无技术,又无资金,就是拿出吃奶的劲,也搞不出自己的万吨锻压机。
  就是因为太难,它才会被称为大国重器!
  所以白云天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请国内厂家代加工,所花的时间、购买成本,远低于自己从头研发。
  可以说,这台万吨锻压机的到来,为中华制造节约了至少五年宝贵的时间!
  现在又有不同。
  有了它,白云天就有能力加工大尺寸零部件。
  以后那些长度达数十米的超大型卧式铣床、数控磨床、数控机床,其超长部件都可以用这台锻压机进行初步成型,再通过分段加工的方式,制造出来。
  各种发动机、高强度承重框架梁、大型轴承等等零部件,都有了加工手段。
  再以这些零部件,组装出超大型的铣床、磨床、机床,用其加工制造超大型部件,制造出更大型的锻压机、连铸机、船用钢板、飞机大梁、大型发动机等等各种特种设备,就成为了可能。
  由此鸡生蛋、蛋生鸡,中华制造才能快速自我升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万吨锻压机的到来,补上了钢铁城制造生产链的最后一块重要拼图。
  由此可见,它有多宝贵。
  为了将这些宝贝毫无损伤地运送到位,十几辆专用重型载重车辆在卸货区一字排开,每辆载重车辆的车轮多达数十个,单个轮胎比人还高,以分摊重量。
  货车的底盘也做了专门的加固加宽,否则都装不下这些庞然大物。
  捆扎的钢缆,全是小孩手腕粗细,每根都由61根钢丝拧成一股、六股为一根的加粗型,直径粗达五十毫米,其拉断强度高达2000千牛,足以承受两百吨的重物。
  运输的过程中,道路预先做了管制,出动了数千交管和工人。沿线路上,每隔十米就有一人现场执勤,一路护着载重卡车用每小时十几公里的低速,慢慢抵达发动机厂。
  为了方便安装,车间大门整个都被取下,就连墙都拆了三十来米。
  厂房的顶,直接被整个揭开。
  一台重型吊车在地上打了数十根支撑杆,伸出粗壮的吊臂,悬在厂房上方。
  卡车将部件运送到位之后暂没卸车,等到所有部件全部到位了,才在现场指挥的命令下,从基座开始,一个个进入厂房,吊装到预先加固了上百米地基的坚实地面。
  吊装时,钢缆发出的嘎嘎声响让人揪心,感觉像是马上就要断裂一般。
  以钢缆承受的巨大力量,若是断裂,飞蹦出来的钢缆足以将一个人打成两段,就跟古时的腰斩一般可怕。所以吊装时现场人员全部被清空,反复确认无人留在吊装区,才敢小心翼翼展开吊装操作。
  这就像航母上,飞机降落时要清空甲板一样的道理。
  直到设备沉重地放到了地上,钢缆从紧绷到松弛以后,安装人员才敢上前,进行打入固定桩、灌注高强度水泥等作业。
  整个安装进度很慢,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才将这个钢铁巨物全部组装完成。
  当焊接火花熄灭,最后一段部件完成了焊接工作,现场技术人员顾不得欢呼,就带着各种精密测量设备冲了上去,对焊接部位的牢固程度、部件安装误差等参数进行测量。
  所有人都凝神屏气,等待测量结果。
  大型设备的安装,是一项非常需要技巧的工作。
  由于设备体积大、吊装不方便,移动定位困难,每一步安装都需要反复重新测量定位,然后小心翼翼放下加以固定,但在精细的操作,仍然难以避免出现错位。
  错位越大,设备以后的加工误差当然也越大。
  因此在组装完成后,还要重新进行全面测量,针对误差的大小,进行局部调节。必要时还要将其切割开来,重新安装,但这势必会对设备本身造成伤害。
  “支架找平确认,合乎要求!”
  “液压系统确认,没有泄露!”
  “固定梁找平确认,合乎要求!”
  “导向装置定位完成,合乎要求!”
  “移动工作台定位完成,完全达到要求!”
  随着最后一名技术人员兴奋地报出测量结果,所有为这台庞然大物奋战了一个月的工作人员全都激动地欢呼起来。不管彼此关系如何,此刻所有人都难以按捺心头的狂喜,紧紧抱在一起。
  钢铁城的最后一块重要拼图,终于成功完成拼接。
  后续的开机热测试,从滚珠的声音、运动部件的摩擦、姿态的稳定性等等,也全部达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而且因为安装的技术高超,各部件之间的组装误差小于预期,其参数甚至比预计的还要好一些!
  白云天站在这台锻压机前,仰头望着它巍峨的身躯,心中潮起潮落,感慨万千。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从此以后,钢铁城就真正做到了不求助于外力,可以靠着这套设备,完成从冶炼到钢管、板材供应,从本成品初加工到精密制造,再到整机生产的全部完整生产环节。
  从九二年流落到这个时代,他手里终于有了一套为自己所掌控的加工体系。
  以此为基础,这套体系可以不断自我复制,扩大规模。并且它还能制造出其他的各种专用设备,满足各种专门用途,支持它逐步升级,最终达到白云天所梦寐以求的高度。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对于中华制造的一小步,但对迈向星辰大海的过程中,却是向前跨了一大步!
第五百一十四章
急速发展
  “下料!”
  随着白云天一声令下,几名工人上前,用钢缆将一块直径一米多、重两吨多的钢锭绑牢。当绑缚作业完成,组长前前后后,甚至钻到下方仔细检查没有脱落,然后用通话器通知上方行车。
  吊钩缓缓降下,勾住钢缆,将这个巨大的钢锭吊起,向前移动,再停车移动吊装台,将钢锭移动到切割台上方,慢慢降下,尽可能轻地放在切割台上。
  在此工程中,吊装组的工人一直紧随着行动,并实时指挥行吊左右前后移动吊钩。尤其是当钢锭放下时,吊装作业的工人不停地围绕着钢锭左右观察,指挥行吊进行微调,以保证准确落在工作台预定位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