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大国工业)(校对)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88

  可不管怎么说,一切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大不了多给几天时间,就当练手好了。
  唐青、陈兴波进步确实快,当天就改装出了十一辆变速车。
  第三天,他们的速度再一次加快,光是上午就加工出二十三套变速器,改装成功变速车一共十七辆。
  看着摆放整齐的两排变速车,黄磊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从拿到散件到今天上午,他们一共装配出了三十辆变速车,如果也是按照三百八销售出去,这可就是一万一千多块钱!
  就在他幻想着所有的自行车全部改装完毕,为他赚来大笔金钱的时候,忽然听到厂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声。
  没等他反应过来,就看到一群身穿工商制服的人,冲了过来。
  在他们身后,汽修厂的门卫还拉着一名工商的衣服,试图阻挠他前进。
  “就是这里!”
  “看到了,那么一大排自行车我眼睛又不瞎!”
  “快快,动作快点!”
  对方目标明确,冲进厂里以后,迅速就看到了摆放在空地上的变速车,狂喜地相互招呼,然后呼啦一下就涌了过来,将他们围住。
  “你们要干什么?”黄磊没见过这种场面,一时手足无措。
  “干什么?我们接到举报,说你们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所以过来突击检查!”
  一个身穿制服的中年人正气凛然地说道。
  郭平山终究当过多年车间主任,能沉得住气,站上前,掏出一包凤凰烟,满脸堆笑地向对方散烟:“这位同志,您看是不是误会了,我们这可是正规国营企业,怎么可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队长!你看,这都是梅花自行车,可他们却把原来的漆铲了,喷上了宝马的标志!”几个工商人员看到了吊挂的喷漆件,立即像是发现了目标,惊喜地喊起来。
  “这边也是,都是梅花自行车……”
  “这里还有他们刚铲完漆,没来得及喷漆的零件……”
  “这是他们改装好的自行车,几十辆全部喷的是宝马的标识!”
  工商人员分开来一检查,立即发现了问题,纷纷叫了起来。
  面对事实,黄磊脸色惨白,啥话都说不出来。
  喷涂宝马标识,是他的主意。
  他们为了求快,拿的是梅花的整车。可是白云天早已自行生产变速车,车型比梅花的好看,经过一段时间发酵,在本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如果直接用梅花车的牌子改装,由于车型不好,他怕没人买,所以干脆要仿就仿全套,连宝马的牌子也一起仿了,然后趁着消费者不懂,浑水摸鱼赚笔快钱,等以后自己搞了,再注册个新商标。
  可他没想到,这却成了他们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证据,被人抓了个正着!
  完了,彻底完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监狱的大门正在向他敞开。
  一想到这个严重的后果,他浑身的力气就像是被抽干了一样,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扑通一下就跪倒在地。
第七十章
再觅虎皮
  “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白云天听完包文山的回报,不由得无语摇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本来只是以梅花自行车为蓝本改装变速车,被工商抓到也不过是仿冒罢了。
  以黄磊老子的关系,想来付出点代价,最终能够脱身。
  他的设想,也不过是借此跟黄磊背后的关系扯皮,将这批自行车扣留下来,为后续发展争取点时间,淡化由此带来的影响。
  在他看来,在他成为行业龙头之前,双方多半还会纠缠很久。
  然而没想到对方作死,竟然连宝马的商标都一并仿冒。
  这样性质就升级了。
  原本虽然违规,但仿冒现象如此严重,法不责众,工商处理一下,罚点款做做样子就算了。但仿冒商标则不一样,这种行为直接触犯了商标法,由违规变成了违法,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两千辆自行车,哪怕按照梅花的零售价来算,也价值十七万。根据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来判,量刑起点最少就是两年,最高不超过七年。
  这就意味着,作为首犯的黄磊、郭平山,至少要在监狱待两年时间。倒是唐青、陈兴波等工人,因为只是具体做事的工人,反而不会有牢狱之灾,以这个时代的处罚原则,多半是批评教育一番就放他们回家……
  等两年后,黄、郭二人从牢里出来,变速自行车行业将再也不会是他们熟悉的那个样子了。如果还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现在所获得的知识都将成了过去时,一切都要从头来过。
  本来就算无法取代自己,也能借机青云直上,在变速车行业中占有一个位置的机会,就因为他们的作死,顿时从未来的富翁变成了阶下囚。
  一念之间,荣辱变易,可悲可叹。
  不管他们未来如何,这个样子的黄磊和郭平山,对于白云天而言,连做对手的资格都没有了,只不过是他前进路上踩到的两颗小石头,略微碦了碦脚,如此而已。
  “这两个人,以后都不用关注了!”白云天叹了口气,就将这两个名字抛在了脑后。
  “黄磊、郭平山这次多半会进去,以后我们的变速车生意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按部就班地逐步扩大生产,提高产量,占领市场了!”包文山长出了一口气,眉开眼笑道。
  “这次的事,大概就是这样了。不过要说就可以放下心来,那还言之过早。”白云天摇摇头,泼了他一头冷水。
  “为什么?”包文山愣了一下,急道。
  白云天既然说了以后不用再关注这两人,说明在他心中,黄磊、郭平山已经没有了威胁,为什么又说言之过早。
  难道还有其他变数?
  白云天的神情依旧严肃,捏着眉心,思考了一阵,开口道:“我说的不是他们两个,而是其他人。我知道变速车会有市场,但没想到会这么赚钱……”
  就现在每月三四千辆的销售数量,毛利润也已经达到了六七十万之多。
  要知道,沪上那些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做生意的个体户,如今最有名的也不过只有一个杨百万。
  百万就足以扬名全国,可想而知这个时代的有钱人何其之少。
  六七十万已经是笔巨款!
  更何况这只是一个月的利润,以此推算,全年总利润将高达千万!
  这么大块肥肉,谁会放过?
  不要说只有一个区级干部做后台的黄磊,就算是有市级、省级后台的关系户,眼睛也会羡慕得发红吧。
  白云天现在考虑的,已经不是是不是还会出现别的竞争对手,而是会不会有人忍不住对他下手的严重问题了。
  还是发展太快,根基太不牢固了。
  以包前进的能力,保住一个月收益六七万的小生意,还有可能。但当利益放大十倍,别说他,即便是他的顶头上司,也不一定扛得住。
  白云天从来不想测试人心。
  因为后果只会让人寒心,还不如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更有意义。
  承包的皮,看来是披不了多久了。
  要想保住自己的家当,必须想办法再找一张更大、更吓人的虎皮披上才行……
  薛振恒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面,认真地翻看着账本。
  他的振恒制衣,原来在香港只是一家小型制衣厂,八十年代香港的人工越来越贵,由七几年的一千多陡然上涨到两三千,翻了一倍还不止。
  制衣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工人工资的上涨,导致正恒制衣生产的成衣价格随之节节攀升。
  与之相对的,就是出量不断下滑。
  他咬牙坚持了几年,一直到今年初,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到快要维持不下去的地步。迫于无奈,他只能下定决心将香港的工厂关闭,和其他企业主一样,将生产基地转到一河之隔的鹏城。
  过来一问,他才知道这边的人工有多便宜。
  三百!
  一个工人每月的工资,只需要三百块钱,就这,已经让他们欢天喜地,想进厂的人排成长龙。
  而就在河对面,同样的工人,月工资却要六千港币,相当于人民币三千六百元。
  双方相差整整十二倍!
  当他得知这个数字,人都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8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