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倾城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31

  “我不知道,我以为你的意思就是没丢银子啊!我随口说的。”李氏不停地摆手,见这么多人看着她,也有点紧张了,再加上她的心虚,让人一看就觉得不对劲。
  大家见她这样有奇怪有猜测的。
  而沈庄氏从屋里出来见李氏这样,又闻到院子里鸡汤的味道哪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是李氏偷杀了老三家的野鸡熬的鸡汤,心里更是看不上她,这李氏专门做这些道德败坏之事。心念一转,不禁心生一计,哼,我让你藏私房钱!让你挖陷井害我!沈庄氏佯装紧张的大喊出声:“不得了了,老头子,我今天早上放在柜子里的一两银子不见了。”
  沈老爷子听见真不见了银子,本来猜测这事是李氏干出来的心思也没了,他知道李氏的人品不怎么样,但要说到偷家里的银子还是干不出的。那只能是真遭贼了。
  这时卢氏也出来了,沈承祖问她有没有丢东西,她摇了摇头。
  “爷,既然家里丢了这么多东西,咱们得报官啊!得让官府来查查,最好是把贼人抓去大牢,不然不知道下次贼人会偷啥,或者去偷哪家。”晓儿故意危言耸听。
  望着李氏整副不好了的紧张表情,晓儿心里冷笑,就不怕你不承认。
  村里其他人听了也觉得有道理,都支持报官。
  “不要报官,不能报官,这么小的事,不用报官吧!”李氏见大家都说要报官,心里更加慌了。
  这时沈承宗双手一拍大腿大声道:“哎呦,瞧我这记性,今天早上志儿说想吃鸡,我就到老三你家后院抓了只,想着回头再上山抓一只给老三,当时忘了跟三弟妹说声了,误会误会,不用报官啊,都是误会。”沈承宗打着哈哈,但这事已经闹了半天了,现在从出来说忘了,谁会信。
  李氏也忙说:“对,是误会,误会。”
第三十一章
偷鸡不成
  “那怎么兔子也不见了一只?”景灏不满地道。
  “兔子?兔子是志儿抱去玩了,呆会儿就抱回去。”说完又向屋里大喊:“志儿快把兔子抱出来还给你三叔家。你这小子,一个带把的还玩什么兔子!看我不收拾你!”沈承宗佯怒道。
  “可是刚刚我问二伯娘时她说野鸡和野兔是二堂哥今天早上上山抓的。”晓儿穷追不放。
  “我将野鸡给你二伯娘时也没对她说清楚,刚好华儿早上上山玩,她就误会了。”沈承宗反应也是快。
  “你这丫头咋总是咬着人不放呢,你爹娘都没说啥,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不好好的呆在屋里,整天掺合大人的事不知道的以为你才是当家呢,一天到晚又满山跑,到处野,我看长大了谁敢要你。”李氏见事情圆过去又开始得瑟了。
  沈承耀和刘氏都是护崽的,听了这话都不高兴了,沈承耀觉得刚才孩子生他的气真是自己活该,看刚才自己帮的是什么人:“我家就是晓儿当家又怎么了,我家几个孩子小小年纪就上山采草药,抓野鸡野兔来卖,都已经懂得帮补家里了,为啥不能当家!”
  刘氏对上次的事情还是紧紧于怀的:“二嫂你不觉得对不起我家晓儿吗,上次就打算卖了她,现在又埋汰她,你心咋这么狠?”
  晓儿觉得圆满了,被爹娘护着的感觉真好。
  “我哪有!”李氏听了这话,脸都黑了,但到底没敢再说什么。
  这时沈景杰也从厨房里把野兔抓了出来,景灏刚上前伸手想接过,哪曾想,沈景杰突然将兔子用力往地上一摔,“要兔子是吧,去捡啊!”
  兔子被摔得头破血流,躺在地上抽搐了几下就死了。
  “哗……”景灏立马大哭出声,一是害怕,二是心痛。
  其他人也是被这一幕吓呆了,有些胆少的妇人更是吓得尖叫出声。刘氏怀里的小妹也被这些尖叫声吓哭了。
  沈承耀心里很生气,一步大跨过去,将景灏抱在怀里安慰:“不怕,爹在呢。”景灏紧紧的趴在沈承耀的身上大哭,沈承耀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安慰。
  景灏再怎么懂事早熟也才是五岁的孩子,刚刚那一幕显然将他吓得不轻。晓儿和景睿也过去安慰了。
  “杰儿,你干什么!简直残忍无道!”沈老爷子怒火中烧,这老二家的杰儿小小年纪咋这么凶残,真是被李氏养歪了。他不禁庆幸已经分家了,不然影响自己大孙子的名声,以后甚至给大孙子惹来祸事也说不定。
  沈承宗呵呵地笑了两声:“志儿,你干嘛不把野兔抓稳,让兔子摔了呢。”
  听了这话,人群中很多人都摇头了,有这样的爹,能将孩子教好就假,看来以后不能让自家的孩子和沈承宗家的孩子玩了,免得学歪了或者受伤了。
  再看看沈景志,满脸得逞的笑意,哪有一点儿知错的样子。
  “老三,反正这兔子迟早也是要宰的,现在死了还省事。呵呵,对吧。”
  “这兔子和野鸡孩子们昨晚才说好了要养起来的。二哥你得好好管教一下杰儿,小小年纪下手这么狠。”
  “小孩子不懂事,没抓牢而已,而且男孩子嘛,得有点气性。”其他人更是无语了,原来上梁不正下梁歪。
  沈承耀还想再说什么,被刘氏扯了扯衣服,转过头来望着刘氏,刘氏轻轻摇了摇头。沈承耀轻轻叹了口气,也是父母都没觉得错,还教孩子什么。
  “二伯父,现在野鸡你们炖汤了,野兔四堂哥摔死了,既然这样你们就直接赔我家100文,我们就当卖给你家了。”
  “一百文,你不去抢?强盗!”李氏尖叫道。
  “这野鸡野兔都是活蹦乱跳的,镇上卖死掉的野物也是这个价呢,我都算便宜了。”
  “晓儿丫头说的没错,镇上这么好的兔子就可以卖100文呢,镇上大户人家的小姐可喜欢养了。”村里一个和沈承耀关系很好的人林大树说道,他家中没有田,他和他弟林大石就是靠山上狩猎来维持生计的。沈承耀的箭术也是他教的。
  村长也发话:“李氏,你就赔一百文给老三家,这事你们做得过分了。还有以后得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没得小小年纪就这么没爱心!”他想说残忍来着,但想到也只是个孩子,才改了口。
  “还有我的一两银子也要赔。”沈庄氏连忙道。
  “娘,我们没有拿你的银子啊!”两夫妻异口同声道。
  “反正我不见了一两银子,咋家除了你这败家的婆娘,谁也没第三只手,咱家的人一个比一个正气,不是你们拿了,谁拿了,快赔我,甭那么多废话。”
  沈承宗也是明白这是被自己的娘借机懒上了,真是的虎毒都不吃子。
  李氏是真委屈了,简直六月飞雪:“娘,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嫁进来沈家多年,那是那样的人!”
  “我了解的你就是这样的人。”沈庄氏一本正经地道。
  李氏:……
  人群中有几人很不厚道的哈哈大笑。
  “胡说个啥!”沈老头瞪了一眼沈庄氏,哪有婆婆在外人面前如此踩低自己媳妇的。
  其实沈承宗某些方面和沈庄氏还挺像的,晓儿很庆幸沈承耀一点这良好基因都没有遗传到。
  “哪有胡说,快赔我一两银子。”沈庄氏不管了,最近她因为白丢了几十两,晚晚心痛到失眠,她得先拿回点利息。
  李氏怎么可能赔这一两,她根本没拿过,平时她就是一个拿了也可以当没拿的,现在没拿岂不更加理直气壮,于是发挥李氏式撒泼,开始直接坐在地上,双手打地:“天啊,地啊,这简直是六月飞霜,惨无人道,目无王法,贪赃枉法,欺人太甚啊,我嫁进来多年,做死做活的,到头来还被人冤枉,这是想逼死我啊。”
  晓儿被李氏这乱用一通的成语,弄得想笑。
  沈承耀无语望天,幸好刘氏从来不会这样做。
  村民们: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顾面脸的。
  “闭嘴,简直丢人现眼!”沈老爷子脸臭得不能再臭了。
  村长也看不下去了:“李氏,你就赔你娘一两银子,老三家一百文,这事就算了。”
  村长也是猜到李氏没有拿那一两银子的,但李氏这性子就是欠教训,不罚点银子让她长点记性不行。
  “村长,我们真没拿那银子啊!”沈承宗听了不禁喊冤。
  “行了,这事就这样定了,那一两银子说不定你家那个孩子拿了,忘记告诉你了呢,或者你们自己一时忘了,没事,先赔你娘,到时候你们想起来就好了。”
  “噗……哈哈哈”人群中再次有人爆笑出声。
  “好了,笑什么笑,都回去,交税的粮食准备好没,过两天就得交上来了。还有记得做好粮食的入仓工作,天看起来又快要下雨了,到时候发霉了没饭吃,可别找我哭。”村长挥手驱赶村民,然后又对沈承宗说:“还不快去拿银子出来。”
  沈承宗无奈掏出一两一百文赔了,村长见事情了了就走了,他家中还来了贵客呢。
第三十二章
妹妹下落
  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炕桌上数今天赚的银子。当晓儿拿出一锭十两的银子时,刘氏眼都大了:“这十两是卖东西得来的?”
  “对啊,今天有一个姓周的大叔买我们的果子给的。”
  “那些果子卖了这么多钱?”刘氏有点不相信,虽然晓儿从山上摘回来的水果的确很好吃,她都从来没见过这么好吃,样子又漂亮的水果,但十两也太值钱了吧。
  “真的,晓儿说让那位大叔看着给,大叔就给了我们十两,糖炒板栗也多给了10文。”
  “怎么能多要别人十文钱!”刘氏不认同。
  “他把我们的篓筐拿走了,说就当那十文是买箩筐的钱。”晓儿解析道。。
  听了这话刘氏才舒展开眉头,她担心孩子会养成贪小便宜的坏习惯。
  剩下的都是铜板,大家一边数一边将铜板用绳子串起来。
  晓儿觉得明天去镇上得买些笔墨纸砚回来,她需要做个账本,记着家中的收入与支出。今天卖糖炒栗子之前一共卖了三十二斤,送出去八斤,得了三百八十四文,再加上中年大叔的100文,单是卖板栗就卖了四百八十四文,草药卖了一千一百三十八文,再加上水果的十两白银,扣除糖炒栗子用了十文砂糖的本钱和进城交的两文,一共净赚了十一两六百一十文。
  “那些草药和板栗居然也赚了一千多文,实在想不到。”刘氏望着一堆串好的铜板充满感叹,要是每个集都去卖,那景睿和景灏不就有银子上学堂了。
  “爹以后也勤快点上山挖药材,等赚了银子送你们兄弟去上学,给晓儿和小妹买漂亮的衣服。”沈承耀觉得钱途开始一片光明了。
  晓儿计算了现在家中的所有财产,“上次去镇上买东西一共花了二千三百二十文,秋收时她去镇上买米面粮油,也用了两百文,在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支50文,最近一共就用了两千五百七十文,也是说分家的十两剩下七两四百三十文,再加上今天赚的十一两六百一十文,现在我们一共就有十九两四十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