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倾城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931


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庄氏怎么了?”晓儿可以预见,没有她们家顶着沈庄氏和大房二房那无理取闹的予取予求和贪得无厌的设计陷害,四叔一家的日子过得将会是怎样的糟心。
  “沈玉珠不小心将王大婶家的孙子推了一把,头磕到井口,昏迷不醒,王大婶闹着要沈老爷子赔一千两,不赔就去告官。”刘氏心里叹了口气,好好的日子不去过,硬是要搞出一出一出的事来,难道是觉得这样的人生才够精彩?
  晓儿听了真是无语了,看来一顿牢饭下来,还是没有让她长点记性,反而更任性妄为了。
  晓儿绝对不相信沈玉珠是不小心推的,倒是相信她不小心用力过度将人推至重伤了。
  不过能让沈玉珠下这么大力气,王大婶的孙子肯定干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刘氏接下来的话证实了晓儿的猜测。
  “你知道沈玉珠为什么推他吗?”
  “不知道,难道是王大婶的孙子偷了她的嫁妆?”沈玉珠最紧张的就是她的嫁妆。
  沈庄氏从沈玉珠出生后便以各种方式,想尽办法给她存嫁妆。
  “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说了?”刘氏看着晓儿满脸惊讶。
  “怎么可能听说了,这里又没有新闻联播。沈玉珠挺懒的一个人,涉及到了她的嫁妆,她才乐意动一动,所以我才这样子猜的。”晓儿无语,她才刚回家来好吗!怎么可能听说。
  “新闻联播是什么?”这丫头又蹦出一个听都没听过的词。
  “咳,新闻联播就是……就是将发生的新鲜事大肆宣扬一番的意思。”晓儿找了一个还算贴切的说法,忽悠过去。
  “还记得你奶,咳……沈庄氏曾经将你给沈玉珠做嫁妆的珍珠拿到河边埋了起来吗?”这事隔得太久,不是卢氏提起,她都差点忘了那颗珠子了。
  “记得啊,后来找不回来,不是还闹了一场吗!现在知道是王大婶那孙子拿了?”要真是这样难怪沈玉珠这样生气,都下死手了。
  现在沈玉珠坐过牢,名声算是坏了,她想嫁得好,嫁过去后腰板硬,不就得靠丰厚的嫁妆!没有嫁妆,名声又不好,谁愿意娶!
  那珍珠卖了能买好几亩良田了,就是看在那些田的面子上,到时候她婆家也得供着她。当然这前提是她愿意嫁给她看不起的泥腿子的情况下。
  “可不就是他偷了!王大婶他们家看老爷子他们都入大牢了,以为沈庄氏再也回不去了,便将珠子拿出来卖了,卖珠子得的银子用来盖了一座大房子,还买了几亩田。王大婶又是个嘴上没有把门的,到处新闻联播她孙子捡了颗珠子,才发了大财的事!你奶回去自然便知道了,立马便和沈玉珠一起上门去闹,结果便差点闹出了人命。”若是其它人那珠子偷了便偷了。这事肯定捂在肚子里,一辈子都不说出来!王大婶倒好,还到处宣扬。
  “咳咳咳……”晓儿又被自己的口水呛到了。
  到处新闻联播,我的娘亲,你真的是现学现卖啊!
  “怎么这么不小心!吞口水都能呛着!”刘氏忙帮晓儿顺背。
  晓儿:还不是你学习能力太强闹的!
  她缓过气来便问:“那后来这事怎样了结的?”
  刘氏见晓儿没事了才接着说:“王大婶的孙子磕破脑袋几天都醒不过来。王大婶说她那孙子是金孙!张口就要沈庄氏她们赔偿一千两银子!不赔就报官,让官府砍沈玉珠的头,让她赔命!两人一听要报官就怕了!哪里还敢不答应给银子!沈庄氏这是在家里横,在外面就怂!”
  “那真给银子了?找四叔要的银子?”所以四婶才离家出走?
  沈老爷子没有这么多银子,沈庄氏绝对不会拿沈玉珠的嫁妆出来赔偿的。
  那银子哪里来?只能找沈承祖要了。大房二房是指望不上的。
  “沈庄氏是想找你四叔要一千两银子,天天去铺子里闹,生意都无法做。但是银子你四婶掌着,你四婶硬是一文钱也不拿出来。说都已经分家了,他们只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没有给小姑子擦屁股的责任!要出银子也行,大房,二房也得一起出!不然没门!”
  “那后来呢?”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沈庄氏和沈玉珠就不是一个讲理的人。
  沈玉珠有自己的田地,沈庄氏自己的嫁妆也全给了她,再加上十多年来每年沈庄氏都会给她添置两样首饰,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少了!以前每个月自己家给两老的赡养费,那银子加起来也有不少,也不见她们拿出来。
  “大房,二房的人哪里会肯!大房一家是直接来帝都投靠沈宝儿,二房的回李氏娘家了。沈庄氏天天去你四叔那里闹,你四叔便给了一瓶子你留给他们的药给老爷子。你四婶因为这气你四叔,后来知道你舅娘要来帝都便跟着你舅娘来帝都。王大婶见没银子,就改口要咱们家给两老盖的那座新房子!不过老爷子没有答应!只说一两银子也没有,但可以治好她孙子,不过她孙子若治好了,王大婶也得将那颗珍珠还回来,不然就去官府,让县令大人判决。反正他们已经坐过一次牢了,再坐一次也没有什么!”
  “沈老爷子真的说反正他们已经坐过一次牢了,再坐一次也没什么?”
  什么时候沈老爷子也这样泼皮了!
  “是这样说,他也是被闹得没法子了。王大婶也是怕去见官的,不过王大婶也没答应赔珠子,说那珠子就当是给她金孙补身子!沈庄氏有老爷子撑腰,又怎么肯答应下来,最后还是村长出面,那卖珠子得来的田地归沈庄氏,房子就赔偿给王大婶的孙子。”
  倒是便宜这两家了。还贡献了她珍贵的药丸!晓儿心想。
  “不过那田和那房子都没了,王大富赌钱时将田契和屋契都输掉了。沈庄氏知道后不答应,又去闹。要王大嫂赔她那些田地,王大嫂说不关她家事!叫她去问赌坊的人拿!沈庄氏哪里敢啊!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晓儿:“这真是应了一句,不是我财,不进我袋!”
第二百八十四章
  “娘亲,四婶的性子倒是比你要强硬多了。”晓儿笑道。
  “可不是,你四婶还打算在帝都买座宅子,到时候全家都搬来帝都。你四婶说她可是怕了杰儿的奶了。”
  “这样挺好的,大家相互有个照应。”不过四房一家和自己不一样,现在四叔是沈庄氏唯一一个有信心能拿捏住的儿子,要脱离沈庄氏的魔掌,恐怕不易。
  总之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嘛,就有点艰难了。
  卢氏想好了,在帝都置办一套小院,再在帝都开一间铁铺,将带来的银子都花光了才回去接那两父子过来!
  她是惹不起沈庄氏,但她躲得起!
  沈庄氏回村了,大房二房肯定是不管两老的,她们一家绝对承受不起沈庄氏火力全开的轰炸,自己的相公又是个心软的,她觉得她家的银子迟早都要保不住,她的好日子迟早会被破坏,还是避开沈庄氏的火力为上策。
  不过每年得留下一些养老银子在族长那里,让族长定时给两老送去。
  她是知道经历过上次的牢饭,沈庄氏可是再也不敢来帝都了,简直到了提起帝都便色变的程度。
  晓儿和刘氏带着卢氏去看宅子和铺子,现在已经九月了,天气还闷热得厉害。
  刚买好一座两进的院子,花了近两千两,帝都的物价让卢氏诈舌。
  “这天气真是热死人了!听你娘说,帝都都已经三个多月没下雨了,今年的粮食肯定得减产了。看来家中的粮得省着点吃,还得再多买些粮备下,也不知来年怎么样。”
  晓儿看了一眼头顶那明晃晃的太阳,点了点头:“多存些也好,估计粮食的价格很快就涨了。”
  秋天帝都本来就少雨,现在她从白天口中知道这雨是一直到冬天,第一场雪下来,也不见影子。
  将近半年多不下雨,这是典型的大旱了。
  卢氏是一个想到便做的人:“不行,这灾年,粮价可是一天一个样的,现在新粮快下来了,估计大家都等着新粮,我先去买一点存粮,反正宅子都买好了,也有地方放。”
  刘氏听了这话问晓儿:“要不我们家也多备些旧粮?家中超市也需要啊!”
  “娘亲不用担心,超市的旧粮,管事早就备好了,新粮也和一些农户签好了协议,到时候新粮一下来,便以当时的市场价购买。不过到时候肯定要贵上不少!但是去超市买粮的人多是有点家底的,积太多旧粮反而不好。四婶我让超市的管事给你留一些出来吧,不用你跑一趟。”
  “不用,不用,这都出来了,我自己去买就行了。再说我准备多买一点,你匀超市的存粮我,不就打乱了超市本来的预算。不过听你们这样说,这超市管事做事还挺细心的。”卢氏听了赞道。
  “是不错!”刘氏笑着点头道。
  三人来到粮油店,看见铺子里站满了人,想来很多百姓也是担心粮价上涨提前过来买。
  三人刚走了进去,卢氏发现帝都的粮食比她们镇上的要好多了。
  镇上的上等大米碎米还是比较多,这里的却很少,不过价格也贵上五文一斤。
  “这大米也太贵了!”卢氏看见米价忍不住咋舌。
  “夫人,我们铺子的米已经是整个帝都最便宜的了!今年的水稻肯定减产,其它铺子的米价已经上涨了,只有我们铺子的不变,但是明天开始我们铺子的米价也涨了!现在是限量供应。”旁边的伙计听见卢氏的话忙解释。
  有位妇人也是知道行情的,直接对伙计说:“小二,我要二百斤碎米,五百斤玉米面,五百斤黑面,一百斤白面。”
  卢氏见这妇人二话不说便买了这么多,而且看这妇人的衣着,家境应该是一般的,这样的妇人最需要精打细算过日子,一下子便买这么多,证明伙计的话是没错的。
  卢氏赶紧道:“那我要三百斤中等大米,二百斤上等大米,两百斤玉米面,三百斤白面。”
  蓝氏和沈宝儿正在铺子另一头,听见熟悉的声音转过头来。
  蓝氏一看见她们三人便失声道:“四弟妹,你怎么也来帝都了?”
  而且还在帝都买这么多米,这是闹哪出?
  蓝氏的声音很大,铺子里的人都看了过来。
  卢氏不好气地回道:“我来帝都又怎么了?你不也来了?”
  “你来帝都爹娘怎么办?你买这么多粮食这是打算在帝都长住吗?那以后爹娘谁来照顾?”蓝氏满脸你怎么这么不孝的表情。
  “大嫂,爹娘也不只是我们四房的爹娘,你这长房长媳都能来帝都了,我为什么不能来?我还想问你,你来帝都爹娘怎么办呢!我可是分家出来的媳妇,爹娘可是和你们一起生活的。你说爹娘应该由谁来照顾?”卢氏毫不客气地顶撞回去!
  其它人听了卢氏的话,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卢氏。
  这人也太不要脸了,长房长媳肩负着赡养爹娘的责任,同时爹娘百年后也会将祖宅,长子田留给长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9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