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倾城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931

  而且户部绝对不会同意拔这么多银子的。
  “六皇子,下官斗胆多言,这几座桥建不得啊!”
  “是啊,六皇子,这么长的桥,史上从来没有人建过,要是建座吊桥,还可以考虑,但是修建车马能过的桥,那怎么可能!而且桥还两大船能通过,不影响船运,这更是没有出现过的事!”
  “六皇子,车马能过的桥,都是石桥和木桥,都是在一些小河上建的,淮江这么长,我等不才,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上官玄逸看出了工部几位官员眼里真正的担忧,便道:“狄公子,升平侯,还有我都会捐建其中一座,国库只需要出资承建一座桥便行了。”
  工部几位官员听了这话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这几座淮江桥修建好后既能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又能方便两岸上百万的百姓,这么大的政绩,他们就算不眠不休也要紧紧瞪着,想尽办法修建下来!
  “下官一定揭尽所能,将这几座大桥建好!”
  “对,一定赶在河水水位上涨前竣工!”
  ……
  对于他们的话语,上官玄逸淡淡的点了点头,“去看下一个地方!”
  白天一行人便进行实地视察,晚上,晓儿和上官玄逸等三人在书房里一起讨论大桥的设计。
  当然主要是晓儿在设计,而其它三人则为她提供一些资料数据。
  连续忙了十多天,终于全部桥设计好,而这时,第一座位于扬丹县和怀春县交界的扬春淮江大桥的建桥材料和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正式开始动工了。
  晓儿还弄了一个剪彩和奠基仪式,上官玄逸出席了。
  百姓知道要建桥,还是建这么长的桥,都高兴坏了。就算不用服劳逸,许多人都主动上去帮忙,哪怕是运运沙石,搬搬水泥!
  晓儿也早就写信给梁工头让他来帝都建桥。
  这几座桥建下来,哪怕是一个负责挑沙的工人,只要他往外说自己曾参与过修建扬春淮江大桥,便有人争着要请他去做工了。
  这样的好事,当然得照顾一下熟人。
  再说梁工头对建筑既有天赋又有热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希望靠这次建桥事件,能培养出几个人材出来,国家百业待兴,实在是太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朝堂上
  李丞相昨天傍晚才知道工部要在淮江上同时建四座大桥!
  修建淮江河上的四座大桥!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而他作为本朝唯一一个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居然在第一座大桥动工了才知道这件事!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工部这一帮人也太不将他这丞相放在眼内了!
  这么大一件事!没有问过他一点意见就算了!还瞒着他就已经动工!奠基仪式都没有请他参与!
  他的脸子往哪搁!
  哼!没有经过满朝文武百官的同意和商量就动工修桥!这怎么能行!
  “皇上,淮江河大多河段宽约一里以内,更有甚者一里有余!世人皆称其为天堑,壕沟!在淮江河上建桥简直比登青天还要难!臣认为应该马上下旨勒令工部停工,免得劳民伤财!”李丞相言之凿凿地道。
  李丞相话音刚落,文武百官齐齐附议!
  开玩笑!国库的银子都被工部花光了!这么大的政绩都被他们领了,他们还用什么银子来赚政绩?
  “皇上,青天有可能登上去吗?没有!所以淮江河上的大桥也没有可能能建成!皇上趁现在才刚开始,得赶紧喊停啊!损失还不会太严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继续下去每天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不但国库承受不起,亦需恐防百姓怨声载道!”
  “皇上,天公不作美,老天爷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大旱之后,必有洪涝,此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国库的每一文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淮江河上建桥,这无异于将银子直接扔到河里找不回来!天灾下来,如果百姓知道银子大都花在修桥上,导致镇灾银子不足,我们作为父母官的怎么面对百姓?皇上请三思!”
  “皇上,微臣觉得在淮江河上建桥无论从经济,政治,历史上都有重大意义,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果能够建成,这样的丰功伟绩,将在史册上画上浓重的色彩!这样的大事,固然应该去做,但是微臣认为干大事也需要量力而行,所以只建一座桥就够了,四座同建,实在有些好大喜功!”这位大臣也是个人才,都懂得先扬后抑了。
  “皇上……”
  “好了!众卿家是觉得在淮江河上建桥是不可能的事,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举动,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是吗?”皇上赶紧阻止他们说下去,左一句皇上,右一句皇上,他头都被他们吵得痛了起来。
  “臣等认为此乃不明智之举。国库银子肩负着我朝百姓的安居乐业和闵泽国的安定和平之重责,实在不能只考虑一处地方。圣人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朝福员辽阔,皇上不能厚此薄彼啊!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李丞相一副心系社稷江山,大义凛然地开口道。
  “工部这等行为实在有欺世盗名之嫌疑。求皇上明察。”
  “朕明白了,不过众卿家不用担心,朕只给工部准凑了一座桥的费用。而且李尚书和六皇子办事素来可靠,桥应该是能建下来的。”皇上开口道。
  “国库只拨了一座桥的银子?那另外三座桥呢?”李丞相愕然。
  工部那些人从哪里找来那么多银子造桥。
  三座大桥建下来,怎么样也得几十万两啊!
  就是六皇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拿出几十万两吧!
  等等!若是四座大桥都建造成功后,这简直就是丰功伟绩,右丞相的空缺恐怕不再是空了。
  工部尚书素来与自己不和,若是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座,那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就憋屈极了。
  李丞相偷偷看了一眼龙椅上的皇上:难道余下三座桥是皇上从自己的私库出的银子?
  最近自己太出头了吗?让皇上对自己有所忌惮了?
  所以借此机会将工部尚书提拔上来,牵制自己?
  他想了一下皇上最近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表现,除了自己儿子立外室为妾一事,责备过自己,并没有其它不妥。
  不过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以后得小心一点。
  “另外三座大桥,分别由六皇子,狄绍维,升平侯捐建。”皇上说完这话,便开始欣赏百官表情。
  果然,都脸红了!
  皇上接着开口:“国库只负责京宁淮江大桥的费用,这桥建成后过桥是要收路桥费的,众卿家大可放心这银子扔到淮江河上便一去不回头!待桥竣工后,众卿家过桥时千万别忘了付费或者打赏一下,这样国库所出的银子不出几年就可以收回了。”
  李丞相听了这话岂止是脸红,他都有点无地自容了。
  难怪这么大一件事,事前他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六皇子这不是存心让自己难堪吗?
  文武百官齐齐尴尬地说,绝对不会不付银子过桥。
  不过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府中有人走官道不付路桥费被皇上知道了?回去得敲打敲打一番,绝对不能因为这几文钱的事,害得自己与贪官污吏这名词挂钩。
  京宁淮江大桥一听就知道这桥是建在流经京宁县的淮江上的大桥!
  京宁县和帝都城隔江相望,京宁淮江大桥修好后,两城百姓南来北往若不选择坐船,都必须经过京宁淮江大桥。
  淮江河上四条桥,京宁淮江大桥绝对是最大客流量的,即便路桥费只是一两文钱,但是聚沙成塔,每天过河的人成千上万,这桥的银子还担心赚不回来吗!
  反正每个在淮江河上经营客船的商人都富得流油。
  而事实也证明,别小看了这些路桥费,自从六皇子提议用水泥修建官道,并收取路费后,去年年底户部的人总结出这笔银子后还吃了一惊。
  待全国官道都修理好后,收入更是可观。
  文武百官又开始转口风了,纷纷赞扬起这几座桥建成后有什么好处,赞扬六皇子等人如何的心系社稷,爱民如子。
  又说自己家底轻薄,两袖清风,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但是等桥修好后,一定多走几次桥,多付点路桥费,为这京宁淮江大桥添上一砖一瓦!
第二百九十章
  晓儿这段时间多是和上官玄逸,狄绍维奔波在几条桥之间。
  这样的大桥修建下来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上官玄逸认识的能人异士都请过来一起解决一些落后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
  幸好,水位每天都依然在降,为了更方便施工,晓儿还让人堆了好多沙包进行截流。
  而且是截了四段流,才能好好工作下去。
  时间紧迫,工程浩大,天黑得越来越早,亮得越来越晚,每一个工人都是天刚亮便开始工作,天黑齐了,还靠着火把等照明来继续工作。
  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不能在大雨来临前竣工,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便会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废!所以每个人都用心做,用尽会力去做。幸好工钱给得多,每天四十文,还包三顿饭!
  其间晓儿让谢管事去太平县看看那一片平原般的良田有没有人愿意出售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9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