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470

  但是,这次吴世恭带出的还有陈中之和江澄这些人,他们的随意性就很大了。根本就不隐蔽自己,高高地站在山头上观察着登州城。甚至他们还对汝宁营的谨慎态度有些不以为然。
  其实陈中之和江澄的做法也没有什么错。因为现在吴世恭这些人所处的位置都在火铳和弓箭的射程之外。而且当时火炮的发射也挺麻烦,所以只要在远处看到叛军炮手的动作,完全就有时间让自己躲到安全的地方。
  可吴世恭的汝宁营可不是这么想的。虽然他们是在火铳的射程之外,但是还有一个名词叫“流弹”呢。再说,谁说的准没有暗藏的火炮呢?说到底,吴世恭也是一个很怕死的人。
  反正现在城墙上的叛军已经发现了吴世恭他们。不过叛军也并没有动用火炮射击,他们不断向吴世恭他们做着挑衅的动作,嘴里还大声骂着什么。
  不过距离是这么的远,吴世恭他们也没兴趣去回骂。完全就是浪费唾沫嘛。可就在这时,一名向导突然神色激动,他跳到了山头的最前沿,和城墙上的叛军对骂了起来。
  这向导的语速飞快,又说着山东的方言,吴世恭他们就看到他脸胀得通红,手舞足蹈地好象就要摔下山去。
  “把他拉回来!”吴世恭下令道。
  几位亲兵上前,架着这名挣扎中的向导拉回到了安全的地方。
  “怎么回事?”吴世恭厉声喝问那名已经瘫软跪倒的向导。
  “大人啊!”那名向导立刻跪着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还磕头大叫道:“大人啊!您要给俺报仇啊!”没磕几下头,那名向导的额头上就见血了。
  “别再磕头了,说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吴世恭使了一个眼色让亲兵拉起已经受伤的那名向导。
  那向导也不再磕头了,接着他讲了一段凄惨的故事。也无非就是那名向导就是登州城人,他因故离开登州城而全家留在城内。之后全家被叛军所杀,而他独自逃生什么的。
  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吴世恭是沉默不语。这让吴世恭能够说些什么好呢?现在的吴世恭又没有能力攻下登州城。再说,相对而言,这名向导的遭遇还不是最悲惨的。起码他还逃了出来。登州城内全家被叛军所杀,而导致绝户的百姓绝对也不会少的。
  而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又大声叫道:“大人您快看,叛贼拖了个姑娘上来了。”
  全部人的视线立刻又转向了城墙。只见到几名叛军拖着一个女子,撕扯着她的衣服,接着轮番做起了……的事。他们一边做着,一边还向吴世恭他们炫耀地叫喊着什么。
  “奶奶的!”吴世恭立刻是骂出声来。叛军的这架势是一点儿也不把自己这些官军爷爷放在眼里了嘛。
  见到了画草图的亲兵已经画好。吴世恭立刻下令道:“我们先回去。”
  接着吴世恭又对那名已经有些发急的向导说道:“今天我们也没办法收拾那些叛贼。过些天,我们把火炮拖上来,打死几个叛贼为你全家报仇。”
  身边的军官和亲兵立刻是一片叫好声。他们也早就受不了叛军的嚣张态度了。
  但是把火炮运上这个山头还是挺不容易的。不过毕竟河南军的人多,在经过了五天的砍树、开路、压实路面和在山上开了一道“之”字形的道路以后,在两头从附近征用过来的牛的拉动下,两门一磅的火炮被架设到了山背后平整好的火炮阵地上。
  而在这几天,汝宁营也不断地派出兵丁在山头上向叛军示威,而叛军也不甘示弱地一次次地把女子拉上了城墙。
  “准备好了吗?”吴世恭问梁辉道。
  “都准备好了。要不然,那边的那个小子可能都要把我给吃了。”梁辉小声地回答道。确实,那名向导这几天就眼冒绿光地待在火炮的边上,连让他休息一下都不肯。
  “注意一下,打一炮就把炮给拉回来。这一磅的火炮威力太小,又没有经过矫正,运气好打死几个叛贼最好。打不到,那也就是给那个小子一个交待。”
  梁辉立刻是笑嘻嘻地答应了。
  这次来看热闹的人很多,汝宁营中的军官也几乎全部出动了。连智能也因为没有亲眼看过火炮发射,也兴致勃勃地待在一边。
  吴世恭把他们都招呼到了离火炮阵地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拿出几个棉花团让军官们堵住自己的耳朵。接着做了一个手势让梁辉开始准备。
  依然是一名兵丁开始站在山头做着挑衅的动作。也很快的,城墙上的叛军又拉过来一名女子。
  梁辉是一声令下,早就做好了发射准备的两门火炮被飞快地推上了山头。火绳是立刻点燃。两声巨响以后,两颗炮弹是直直地飞向了城墙。
  可是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对面的城墙上也有一门火炮和梁辉的火炮同时发射。真是见鬼了。原来叛军也在那里钓鱼呢。
  没有矫正过的火炮是根本没有什么准头,不出所料,这三发炮弹也根本没有一发打到目标。但是叛军火炮的炮弹,打在附近的丛林中也引起了汝宁营的一片鸡飞狗跳。
  “隐蔽!”吴世恭大声叫喊着,接着拉住还在看热闹的智能躲到了山背后的草地上。
  炮队也知道自己中了埋伏,他们拼命地把火炮往回拉,而那群看热闹的军官也都躲到了吴世恭的附近。
  不过看起来,叛军也不知道这次汝宁营会有火炮,他们纷纷地装填着城墙上的火炮,要向汝宁营倾泄着他们的怒火。
  
  第334章
我是天才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所有的人都躲到了安全处。见到都已经隐蔽好,吴世恭也放松了下来。他在草地上一个翻身,仰面躺在了草地上。
  初冬午时的阳光十分温暖。照得人全身都是懒洋洋的。吴世恭的兴致也起,顺嘴吹起了口哨。他吹得正是那一首德国二战时的军歌,就是电影《纽约大劫案》中的那首插曲。
  那曲调节奏明快,十分容易引起军人的共鸣。所以没一会儿,在吴世恭身两边的周巡和智能也翻身仰面躺着,三人躺在了草地上一同吹起了口哨。
  四周的军官和亲兵也围拢了起来,他们也不管头上还飞着叛军的炮弹呢,反正也没有什么危险。会吹口哨的人也加入了进来。不会吹的,也低声哼唱着打着节拍。这里顿时变成了一场战场口哨音乐会。
  气氛是越来越热烈。当吹到最后一个音节时,所有人同时都欢笑着发出了一阵喝彩声,接着都哈哈大笑着鼓起了双掌。还真是一群苦中作乐的苦比孩子啊!
  等到掌声过后,吴世恭笑着问智能道:“没想到你这个小和尚还会吹口哨啊!”
  智能倒是一脸惊讶。他回答道:“为何小僧不会吹箫呢?此等雅事,并无什么不妥吧。”
  “雅事?”吴世恭倒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在吴世恭现代的记忆中,一般吹口哨的都是小流氓,而且往往都是调戏妇女的低等小流氓,什么时候吹口哨变成了雅事呢?
  当吴世恭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智能用着鄙视不学无术的眼光看着吴世恭,并且回答了吴世恭的疑问。
  在智能的介绍中,吴世恭才知道,原来吹口哨又叫吹箫。当然,吹箫这个名词吴世恭是很熟悉的。但是在古代,吹箫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吹奏一种名叫“箫”的乐器,另一种解释就是吹口哨了。当然到了现代,吹箫又变成了一种解释了。那解释笔者也就不多说了,否则笔者就要马上去刷牙去了。
  而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吹箫,也就是吹口哨,也是一种很高雅的行为。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中,就有很多吹箫高手。
  这下子吴世恭可明白了,原来很多古文中,长啸一声的意思就是吹了一长声很响亮的口哨啊!不过想想也对,不见得那些文人雅士就象野兽一样高叫一声吧。那就不是贤士了,那是金丝猴。
  吴世恭是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吹箫原来是一种高雅的运动。他脸带着淫荡的笑容,心想着回汝宁以后,到底是找哪个老婆高雅高雅呢?
  就在这时,叛军的第二轮炮弹打过来了。当然对隐蔽好的吴世恭他们是毫发无伤。不过吴世恭看到了炮弹飞过自己的头顶,远远地往下落时,他立刻是收起了笑容,眼露精光。
  “都让开!都让开!”吴世恭坐了起来连连挥手。围着的军官和亲兵满脸疑惑地让到了两旁。又是一发炮弹飞过,吴世恭只见到那发炮弹远远地落入了山谷中的小溪边,贱起了一片浪花。
  “哈哈哈哈哈!”吴世恭立刻是仰天长笑。一边笑着,他一边还指着远处那发在小溪边上滚动的炮弹,问周巡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周巡被问得有些莫明其妙,他有些不确定地回答道:“那是铁弹,哦!不!是炮弹吧。”
  吴世恭立刻是白了周巡一眼,纠正道:“那叫抛物线。没知识可真可怕啊!”
  “什么?什么线?”周巡是更莫明其妙了。他用询问的眼光看了四周的人一圈,发现没有人明白都司大人嘴里的这个新名词。
  吴世恭也不管周巡了。他又翻转了身,匍伏着向前,把脑袋露出了山头。吴世恭远远地看着城墙内露出的那几根船只桅杆,狠狠地说道:“妈的!敢和老子玩炮,那老子就用炮玩死你们。”
  话还没说完,见到了自己的大人可能有危险,军官和亲兵立刻是一拥而上,拖着吴世恭的双腿就把他拖了下来。弄得吴世恭是满嘴啃了一口泥。
  吴世恭的心情依然很好,并没有责怪自己手下的无礼举动。他“呸呸呸”吐了好几口,接着又忍不住大笑道:“我是天才啊!哈哈哈!”
  看着吴世恭不断地做着神经病的举动,汝宁营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但是鉴于吴世恭积威已久,也没有一个人敢上前相劝。
  还是智能的身份比较超然,他小心地靠近了吴世恭,问道:“大人,你没事吧?”
  “我有什么事啊?我是天才啊!哈哈哈!”吴世恭依然在发疯,“抛物线啊!天才啊!”接着吴世恭把头转向了智能问道:“你说,我是不是天才啊?”
  这时候的智能肯定吴世恭是发疯了,不过看着吴世恭的神情是特别亢奋,智能也有些害怕,他颤抖着说道:“大人,你别过来啊!小僧……小僧可是从少林寺下来的啊!”
  “妈的!”吴世恭是立刻骂出了声,“原来你们都以为我是发疯了啊!跟你们这群愚蠢的人讲不清楚道理。切!等叛贼的炮打完了,我们再一同回去。”
  所有的人听了这句口齿清楚的话以后,都同时松了一口气。愚蠢就愚蠢吧。只要你这个爷爷不要再发疯了就行。
  其实吴世恭的发现并不稀奇。但是对于当时的炮兵战术来说,可就是一个开创性的创举。
  在这些天里,海面已经完全冰冻了。叛军的舰只也都被困在了登州城的水城内。应该说,有着两道城墙的保护,那些舰只是相当安全的。但是倒霉的是,他们遇上了吴世恭这个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人。
  现代的人都知道,炮弹是可以通过一条抛物线,越过城墙,打到城墙后面的目标的。这连吴世恭这种只有初中文化的人都知道。当然这也就是现代火炮中,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
  而在明朝,无论是在东西方,所有的火炮却都是直射的。倒也不是古代人不知道抛物线的原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因为当时的数学和力学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够发展出弹道学,因此,如果炮弹曲射的话,根本不能够计算出炮弹的弹着点。
  还有,现代基本上都用的是开花弹。现代的炮弹,无论是空中凌爆还是钻地爆炸的,其杀伤威力都是在弹着点周围。而明朝当时的炮弹都是实心的。它的杀伤威力是通过炮弹的跳跃,形成一条直线,形成杀伤的。所以弹着点的作用就不算是太大了。
  但是在登州城这里,恰恰就是一个例外。因为有着城墙的保护,明军的直射火炮最多恰巧射断几根叛军船只的桅杆。而对于叛军来说,修复那些桅杆也是很方便的。
  但是如果能够曲射的话,就有可能把船的甲板和船底砸穿,彻底让这些船只失去海航的能力。而对于叛军来说,那些船只可就是他们的一条退路啊!所以对那些船只的射击,就是对叛军的一种致命威胁。
  但是理论的事好办,实际的射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吴世恭也就渐渐地冷静了下来。他要等叛军结束炮击,再回到自己的营中印证自己的这个想法。
  又过了一刻钟,见到了自己的炮击没有任何效果,叛军也就不再浪费炮弹了,他们收拾好了火炮,下城墙休息去了。而吴世恭他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当回到大营以后,吴世恭召集了所有的军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一听以后,所有的人都觉得吴世恭说的有些道理。毕竟每个人都见过石块是怎么在空中飞行的吧。
  不过还是需要专家的认定。不过这里也只有一个土专家——炮队统领梁辉。当然炮队统领梁辉也提到了弹着点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吴世恭也难以回答,他当然不可能通过计算得出弹着点。不过吴世恭提出了可以用土办法来解决嘛。
  首先就要测量出火炮阵地到达水城的距离。现场实地测量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着那名向导回忆出的城中草图,再加上到西城墙外,画了一条平行线来估算,最后得出的距离是三百五十步左右。
  接着就是城外的试发射了。河南军立刻动用人力,在三天之内清理出了一块长达一里的空地,作为火炮的射击试验场。
  还有就是需要解决火炮的后座力问题。原先火炮直射的时候,由于炮车架的后退,可以减少很多的后座力。而现在,曲射的火炮的后座力,基本上全部都要由炮身来承受,那火炮还吃得消吗?
  也只有在炮身后垫上很厚的缓冲材料了。为此,汝宁营中挤出了整整一百条棉被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