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470

  当时建立四海钱庄的时候,吴世恭就是把钱庄当成了现代的银行看待的,所以他认为钱庄揽储散户,并且给予存款利息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也因为现在的吴世恭也只是抓总和制定大方向了,所以当时四海钱庄的具体事务也都由袁行山这些汝宁军的高级官员具体执行了,而内宅财物管理吴世恭又彻底放了权,所以他反而不知道明朝的钱庄是不接受散户储蓄,而且储蓄是没有利息甚至还要倒付银子保管费的。
  当然这也与明朝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明朝的贫富两级分化相当严重。穷苦人家家中根本没有什么余钱。而有钱有权的,他们情愿去放利息高的印子钱;而有钱没权的,他们情愿把银子融成大银锭、大银球埋在自己的家中。因为明朝的钱庄也都是有背景的人开设的,信誉度也就是那个样,只要有机会,他们有可能把那些有钱没权的银子都平白吞了。
  所以明朝的钱庄根本没有什么吸储的市场,只有那些走动的商人为了携带方便,而不得不进行一些开具银票的业务。当然,银票业务也有一项另外一个市场,那对官员的贿赂就方便了许多,几张银票总比几箱银子掩人耳目得多。
  可汝宁军这边有些不同。至少在汝宁军的控制区,因为吴世恭的长期守信,所以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的信誉度相当高,而汝宁军长期高额的军饷和工饷,也造成汝宁军中相当一批军属家庭和工匠家庭成为了中产阶级,他们手中也有了余钱,所以现在的四海钱庄倒有了开展储蓄业务的条件了。
  于是吴世恭在向四周的护卫再了解了一番,知道了四海钱庄确实没有开展储蓄业务的时候,他就盘算开了。
  是否自己的汝宁军以后发饷都通过四海钱庄呢?当那些兵丁和工匠领饷的时候,让四海钱庄的伙计动员那些兵丁和工匠把暂时用不到的余钱存入四海钱庄,而四海钱庄也给予他们一定的储蓄利息呢?这样是否可以培养起一个成熟的储贷新市场呢?
  吴世恭对于现代金融业的知识也不算是了解得很完全,可是他知道现代金融业所用的方法肯定是长期实践下来的好方法。那回去以后就先行试用吧。至于具体条例的制定,也就让袁行山他们伤脑筋去吧。
  吴世恭就这么估算了一下,如果自己的四海商行每月能够吸储三千多两银子,而自己的汝宁军再节省一些,挤出一些银子,那自己也就不需要到外面借贷,只要付给四海钱庄贷款的利息,坚持个大半年,就可以自力更生地解决了这次财政危机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粮票和银子的固定兑换问题。现在汝宁军的粮票可以说是粮本位制,是随着粮价随行就市的,粮票和银子兑换的波动比较大。如果要开展储蓄业务,那么粮票也一定要实行银本位制。否则的话,很容易被商人们钻空子。
  不过,粮票的功能还有两个问题:就是汝宁军控制区的粮食配额供给问题和对汝宁军中成员的补贴问题。不过那都是技术上的问题。相对于财政危机的解决,那就是一些小问题了。
  不过这固定的思维一打破,吴世恭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的眼前顿时浮现出一条康庄大道。
  是否可以成立一个股票交易所?让自己控制区内产业的股票可以自由流动?也为自己的汝宁军增加一条股票交易税的新财源呢?
  是否为了防止这次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劫案造成的汝宁军财政动荡,引进保险业呢?
  是否为了防止灾情对农民的影响,引进农产品期货交易呢?
  甚至为了开拓新的地盘,又减少自己养军的压力,仿造西方的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一种股份制武装垦荒军商一体化集团呢?
  当然,为了培育起这些新的产业,汝宁军一开始可能收益并不大,甚至还需要付出一些培育成本。汝宁军更不能够让投机性太大,防止产生经济危机一下子冲垮了这些还在襁褓中的产业。
  但是只要坚持下来,那些都是些会下金牛的母牛啊!至于具体的执行问题,还是让袁行山他们考虑吧。至于执行中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最多是推倒重来,总不会比这次汝宁军差点破产再糟糕的情况发生吧。
  吴世恭是不知道,他现在的这番奇思妙想,使得以后汝宁成为了世界上闻名的金融之都。直到八十几年以后,才逐渐地被另一金融之都——松江府给迎头赶上。
  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造成了汝宁当地一批巨富。其中有位首批吃螃蟹的人,就是吴世恭的老熟人,老鸨李妈妈。她的青楼连锁店也成功的首批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了,并且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远东闻名的娱乐巨头。
  不过当李妈妈请股东之一的吴世恭为其娱乐上市公司赠名的时候,吴世恭的恶趣味又起来了。他起了一个很洋气的,不过当时谁也看不懂的名字——好莱坞。
  
  第409章
闲聊
  
  不过现在再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还是先回汝宁,应付过去眼前的一件件事再说。
  吴世恭在外面奔波,留在家中的人也在忙碌着。其中内务司的薛强现在正率领着内务司行动队、一个民团和两个连的汝宁军共千人的部队,在开封府境内联合围剿抢劫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的匪帮——豹子头。
  薛强坐在土坡上的一块大石头上,看着手下的兵丁归拢着俘虏的一千多名男女难民俘虏,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次围剿又没有成功。
  当劫案发生以后,山川司通过关系第一时间就获得了抢劫的劫匪是豹子头一伙匪徒。也与其他的流民首领一样,这伙匪徒的首领也起了一个《水浒》或者《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的绰号。
  而这群匪徒活动的区域也在开封府和河南府境内,他们的人数在二千到上万不等,完全就是看依附的难民人数的多少。
  可是等到薛强率领的联合部队出动,豹子头那伙匪徒虽然是不堪一击,但都是闻风而逃。而当这伙匪徒散去以后,除了留下一些腿短的难民以外,联合部队是一无所获。
  而联合部队所携带的粮草毕竟有限,他们在开封府和河南府也不敢大动干戈,所以几次都是无功而返。而豹子头那伙匪徒总是转眼又聚起一伙难民,象是长有了不灭之体一样依然是毫无损伤。所以这种围剿打得薛强是相当憋气。
  初夏的空气已经让人嗓子发干,薛强从亲兵手中接过水囊连饮了几口。递回水囊后,薛强转脸问坐在身边的民团团长道:“你是什么时候参加汝宁军的啊?”
  全大山立刻站起立正:“报告大人!俺是崇祯三年在通州加入汝宁军的。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薛强笑了起来:“别紧张,就聊聊家常嘛,坐下吧!”见到全大山很拘谨地坐下以后,薛强目视着远方回忆了起来:“崇祯三年啊!就是那次去勤王啊!都四年了,我的腿就是那时候断的啊!时间过的可真快啊!”说完以后,薛强拍了几下自己瘸的腿。
  “大人!您……你……”全大山想说些安慰的话,一时三刻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憋得脸都有些发红了。
  “不会拍马屁就不要拍!我们汝宁军不兴这一套!”薛强的话让俩人都笑了起来,“就四年,你从新兵升到了民团团长,可见立的功劳不小吧。接下来该升副团长了吧。”
  全大山憨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没这么快!大人!俺还要到都司大人的亲兵队补上一课呢。这次民团成立得很急,是紧急把俺从南阳军团的连长抽过来的。”
  “确实急。你不知道,现在你们这些民团都安排在汝宁和归德的边境了,就是防止着流民流入。来投靠的流民太多了,我们汝宁军也有些吃不消了。前些日子里,邓先生都去信让周副统领那里,让他别把抓获的青壮再送回汝宁了。”
  “真的?”全大山瞪大了眼睛。
  “当然是真的。就是有你们这些民团阻拦,也有很多流民从小道绕进我们汝宁。我们内务司执行《禁流令》的时候,那些流民哭着喊着要我们去抓,不抓他们还不行。”薛强的话又引得周围是一片笑声。
  接着薛强笑着一指底下的俘虏,说道:“你看看这些人的神情,哪里象是做俘虏的样子,都知道会到我们汝宁军里做家奴享福去了。”
  又是一片自豪的笑声。笑过以后,全大山问道:“俺也是做过流民的,知道这流民的苦,我们汝宁军难道不能多接受一些啊?”
  “压力很大!等姑爷回来再说吧。什么难题只要到了姑爷手里总不是问题的。”
  “那倒也是!”全大山点点头,“都司大人绝不会抛弃这些流民的。”
  四周听着说话的人都点了点头,他们对于吴世恭的信心已经到了盲目的地步了。
  “成家了没有?”薛强接着聊起了家常。
  全大山又是憨厚地一笑:“还没呢!”
  “哦?”薛强有些惊讶,“岁数可有些不小了啊?”
  “刚到汝宁的时候,俺娘倒想给俺说门亲事。可是当时把家中的银子都借出去了,拿不出聘礼,后来又一直在军中,就这么拖下来了。”
  “那倒也没什么。有些因祸得福啊!凭着你现在的身份,找个土财主家的姑娘绰绰有余,甚至找个知县女儿都有可能。不要急!真的想房中有几个服侍人,到下面去随便挑,挑三、五个都没问题。”
  “真的可以吗?”全大山有些奇怪,“我们汝宁军中不是有军规的吗?”
  “军规里是说:不能够奸淫妇女,不能够强抢民女。现在你只要去挑选,她们这些流民女子巴不得都跟你过上好日子呢。那是相互情愿的,算得上什么违反军规呢?不信你就去试一试,只要你喊上一声,估计下面的女子都会扑过来把你给活埋了!”
  又是一阵大笑声。可全大山还不习惯这样去做,但心中又挠着痒痒,所以扭扭捏捏地就有些不好意思。
  薛强也看出来全大山有些意动,于是接着笑道:“这样吧。等会儿你看中哪个,我派人去询问一声,把她给你单独留下。回到汝宁以后,居住证明也由我来办。别不好意思啦!算是给你娘挑选几个服侍的丫鬟吧。再怎么样,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在儿郎们面前也要讲究个体面,家中没有几个下人怎么行呢?再说,其实我们汝宁军内部也鼓励我们这么做,至少可以让多些流民过上好日子。也算是做上一件好事了。”
  听了薛强的话,全大山也点头默许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全大山问道:“大人,这次我们就这么回去啦?”
  薛强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不回去怎么办啊?那个豹子头,起的那个外号倒挺威风的,可纯粹就是一个属泥鳅的,逃窜得是特别快。四处残留的那些镇子里又都是他的探子,我们的一举一动都隐蔽不了。所以这次我们回去以后,要好好想个应对的法子啦!”
  
  第410章
为大好形势而忧心
  
  吴世恭是在崇祯七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傍晚回到了汝宁的家。见到了吴世恭的归来,内宅里的夫人们都是特别的高兴。因为这次吴世恭总算是没有带女人回来了,尤其是到了天下闻名的秦淮河。
  而吴世恭一到家,除了立刻通知邓启帆、薛永利他们明日一早议事以外,自己就带着一叠邸报和山川司的情报分析回内宅细细翻阅了。
  所以到第二天吴世恭进入书房的时候,邓启帆、薛永利这些熟悉吴世恭的人都看出来吴世恭的忧心忡忡。而吴世恭的忧心忡忡不是为了外面的形势不顺利,而是陈奇瑜的围剿农民造反军太顺利了。
  在这四个月内,五省总督陈奇瑜组织打了二十三仗,全部获胜,农民造反军在平原站不住脚,只能以山区为依托,转战于汉中、兴安、郧阳、房县一带。
  而这时候张献忠农民军入四川破夔州(今重庆奉节),进围太平。吴世恭的干妈——秦良玉提兵赶至,又正好与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在夔州大败张献忠,贼寇慑于秦良玉及其手下“白杆兵”威名,苍惶逃走,川东大定。张献忠败退走湖广。
  而当农民造反军进入山区以后,官军却在难题面前表现畏缩,谁也不愿意干进山追剿这个脏活累活,都以把农民造反军驱逐到相邻省份为能事。
  不过崇祯皇帝却对这种踢皮球的行为十分不满,在四月二十日亲自下旨催战,对各抚镇予以口头警告。
  于是陈奇瑜亲自策划了区域防守加全场紧逼的战略部署:他命令陕西巡抚遏守北线,郧阳抚治卢象升遏守西线,河南巡抚玄默遏守东线,湖广巡抚唐晖遏守南线。
  而陈奇瑜自己,他亲自承担起全场紧逼的任务,率军入山追剿农民造反军。不管怎么说,这时候的陈奇瑜勇挑重担的精神还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陈奇瑜和卢象升决定首先重点对郧阳附近山中的民军进行剿杀,两人督率官军翻山越河,缘崖攀树,对民军展开跟踪追杀,屡有斩获。
  于是在成绩面前,陈奇瑜洋洋得意,他上疏向崇祯报告,由于他本人亲自率军入山搜剿,楚中大盗基本上被扫荡干净。
  可陈奇瑜说的是事实,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大量的农民造反军从湖广的山区转移到了陕西汉南地区的山中。
  其实这里也有陈奇瑜的一个小心思,他就要给最大的竞争对手洪承畴一些麻烦,恶心恶心他。可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怎么会不反击呢?
  于是崇祯皇帝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那里得到了“另外一个事实”,他认为陈奇瑜活干得不干净,指示陈奇瑜“尽速扫荡”,于是陈奇瑜继续率军北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明军接连获得大胜是毫无疑问的,农民造反军陷入了绝境也是毫无疑问的。就连郑凌的情报分析中,也主要分析预测了围剿胜利后,以陈奇瑜和洪承畴为首的这两派官员如何争权夺利,而汝宁军该如何顺势获取一些利益呢。
  可吴世恭却知道形势一点儿也不乐观。一个将来会打下北京城,推翻明朝统治的军事集团是不会那么简单的。
  吴世恭可是知道,如果有什么改变原来的历史的话,无非就是自己汝宁军的那个汝州大捷。可是吴世恭也知道,汝州大捷虽然在战果上看起来很辉煌,可是根本没让农民造反军伤筋动骨,甚至他们的皮毛都没有伤害到多少。所以那是做不得数的。
  再说,从表面上来看,农民造反军确实身陷绝境了。可就看看河南吧。除了汝宁军强力镇压的汝宁府和归德府以外,明朝的统治已经龟缩在了城池内了,城池以外的地区已经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了。
  说实话,只要一位有威信的农民造反军首领到河南登高一呼,吴世恭相信他立刻可以拉起几十万难民大军来。
  而河南是这个样,被打残的陕西和陕西也是这个样吧。这次农民造反军肆虐的湖广和四川地区也将会变成这个样吧。因此,如果不把李自成这些农民造反军的首领完全剿灭,那农民造反军这条巨蟒就根本没伤害到七寸的要害上,他们随时都能够恢复,依旧能够在中原大地上兴风作浪的。
  可吴世恭又不能够说出心中的担忧,做乌鸦嘴总是让别人厌烦的,说到底那也是吴世恭自己的猜测。再说吴世恭自己心中也抱着侥幸,想着万一这次真的能够围剿成功了,那也就是为自己消除了一个心腹大患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