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470

  “没什么!”叶忠陪笑道,“能服侍皇上这样的英主,那就是老奴祖坟冒烟了。就是……就是皇上要注意,您可要自称‘朕’。”
  “总是忘记!”吴世恭笑道,“不过你们这些太监都进宫来服侍朕了,总得让你们还过得下去。”
  “那奴才就替那些小兔崽子们谢过皇上了。”叶忠躬身笑道。
  其实今天吴世恭对叶忠所说也只是吹吹风。在他的预想中,对于皇家太监机构的改革,已经不仅仅是大刀阔斧了,而是完全会是推倒重来。
  将来的内监,不仅仅没有掌握重要权力的司礼监、御马监等机构,连采购等事物也将几乎全部划出,合并成一个单独的皇家事物部,将由吴世恭在汝宁的管家——刘远来管理。这么一来,宫中太监和宫女的数量肯定会大大减少,连权力也将会荡然无存。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以后的大平朝中,国家财政将会和皇家支出完全分开。每年国家拨给皇家的年金只有总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左右,再加上一笔固定的皇宫维修费和国宴招待费,每年最多也就是二十万两。
  当然,随着以后国家财政收入提高,每年的皇家年金也会逐渐的增多,但是再怎么样,皇家也不会有巨额收入。此外,皇家红白喜事的费用也将都由自己来承担,所以吴世恭养家的压力可想而知。因此,也根本承担不了这么多太监和宫女的费用。
  其实在内心中,吴世恭还是很反感太监这种不人道的产物的。要不是这时候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皇家也需要这样的体面,说不定吴世恭就会废除太监制度。而现在,只能盼望着将来的民智开化,社会进步了。
  不过对于叶忠来说,对吴世恭的话就有些不以为然了。进过内书房的太监都是一批很有文化的人。对于历史,他们也当然是熟知甚深了。叶忠明白,在每个朝代的初始,因为有着一位强势的皇帝,太监的弱势总是理所当然的。但在未来,随着深宫养成的皇帝缺乏经验,他们对太监的依赖也会是越来越重。
  当然,这么远的事,叶忠也没兴趣去考虑。但是作为皇宫内的首席大太监,就算是吴世恭剥夺了太监们的所有权利,叶忠本人的财势依然不会动摇。为了让皇上的高兴,自己又何必去管其他的那些太监和宫女呢?
  不过叶忠不考虑,吴世恭总要做出安排。毕竟有的太监,如刘元斌、肖月桂等人,他们多少都帮过汝宁军的一些忙,吴世恭还是要记得他们的香火情的。而内书房读过书的那些太监,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理政能力,都有着可取之处,甚至都超过了某些科举而来的菜鸟官员。
  而那些矿监、税监等专业太监,也有着很强的专业知识。这批人才就这么放弃了也有些可惜,起码也要把他们分流掉吧。吴世恭也只要能制止住他们那种夸张的贪欲就行了。
  还有些年老的太监和宫女,如果把他们赶出皇宫,其实就是绝了他们的生路。毕竟从道义上来讲,吴世恭不仅继承了朱家王朝的江山,还接收了太监和宫女这些家奴。把他们弃之不管,就有损于皇家的仁心。
  
  第903章
皇家家事(二)
  
  吴世恭托着下巴,想了一会儿,接着对叶忠说道:“先发出公告,散落在民间的公公和宫女,如愿意回宫,就让他们回来。如在民间已有人供养,那就随他去。记住!原大明皇族宫中和府中的太监,如还恋旧主,就给其一笔遣散费。但他们府中绝不能再留有太监,违者斩!”
  “是!皇上!”叶忠立刻点头道。
  在这个年代,府中使用太监也是要看身份的,非皇族之人绝不能用阉人,否则就是挑战皇权。吴世恭虽然对原大明皇族不会斩尽杀绝,但也不会给他们一个错误的幻觉,让他们有不轨之心,所以在这一点上是绝不会通融的。
  “宫中五十岁以上的公公,如不愿意在宫中服侍,可集中供养,也可回家由家人供养。至于遣散费或者每月供养费,你拿个章
程出来,交由朕过目。宫中过二十五岁之宫女,可出宫许配人家。但你要注意:绝不能强迫,让她们自己择定。还有,宫中遗留的公公,以后如超过五十,也按此例照理。”
  “多谢皇上!皇上仁厚!”叶忠立刻欣喜地说道。
  其实在宫中的太监,绝大多数都是出不了头的,当他们年老以后,都会被赶出皇宫。而他们在民间也没有什么生活能力,许多人的下场都很悲惨。
  在原先,这些人就只能依靠往日的积蓄和宫中做善事的大太监的救济勉强度日。而吴世恭的做法,其实已经为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虽然叶忠这些有钱的大太监,他们的养老并不成什么问题,但这个做法毕竟惠及了整个太监团体,所以叶忠对吴世恭的感谢确实是发自肺腑的。
  “你再去统计一下,原先宫中所有有职司的公公、进过内书房的公公、在外面任矿监、税监、皇庄的公公等,让他们集中起来。朕会安排出空闲时间,亲自找他们一一问话。他们可到皇家事务部任职,可到朕的产业中做掌柜、账房,当然,如果他们愿意,也可留在宫中。其余的公公,朕就算是不把他们留下,也会安排他们妥帖的。”
  “是!皇上!”叶忠是更加的喜气洋洋了起来。
  听了吴世恭的话,叶忠发现吴世恭还是给他们这些太监留有生财之道的。只要有事可干,那皇家就会多少倚重于他们这些太监。那以后也将会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权利。只要口子开了,以后的事就可以慢慢来嘛。
  其实叶忠不知道,这只是吴世恭的一种分流方法。就这么供养这人数庞大的太监和宫女,吴世恭肯定也吃不消,所以他一定会大大削减宫中太监和宫女的人数的。
  因此,像刘元斌、肖月桂这样的原大明大太监,吴世恭将给予他们一大笔封赏,然后归遣民间。至于其他的那些大太监,他们本来家财就丰厚,没有吴世恭的封赏,他们在民间也活得下去。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原明朝获得皇家重用的,所以吴世恭就准备以遣散为主。
  当然,万一这些太监不愿意被遣散,吴世恭就准备把他们与那些有文化、又有专业知识的太监合在一起,到皇家事务部做一名官员,或者到吴世恭所拥有的工坊、商行和皇庄内做一名管理者。让他们人尽其才,也不浪费这些人的才华。
  而余下多余的太监和宫女,吴世恭就准备让他们到自己所拥有的工坊、商行和皇庄内去做工匠、伙计和农夫,让他们能自食其力,减轻吴世恭的负担。
  因为皇家事务部是皇帝个人拥有的,里面的官员都可以由吴世恭私人而定,所以说到底,那些担任官员的太监,并不会与文官们权利冲突,也能把太监困在这一方空间之中。
  而且吴世恭还决定:这样的做法也是权宜之计。等到这批在皇家事务部工作的太监逐渐年老以后,也将被逐渐淘汰。而宫中每年进入的太监数量也会衡定,数量也极少。到最终,皇家事务部也将都由正常人任职,一定会把太监控制住,绝不会让他们干政的。
  这次吴世恭所获得的前朝皇家“遗产”并不算很多。在皇宫中余留下一些浮财,被大顺军和清军两次扫荡以后,已经变得空空如也。而吴世恭所获得的,也只有紫禁城一座、几座皇家园林、几十个皇庄、林场、牧场和狩猎场。二百多万亩皇田,还有从理论上来说,都归皇家拥有的所有矿山。
  除此之外,吴世恭私人还拥有盐业生意的一成股份、汝宁大批工坊、商行和钱庄的股票、八艘海船组成的船队、松江府的码头、以及汝宁、归德还遗留的三十几万亩土地。
  当然,像赵如雅、李月奴等人所拥有的工坊、股票等私房钱,并不算在吴世恭的私财中。她们这些财产都将归她们的子女所有,吴世恭并不会把她们的私房钱算成皇家财产。
  而这些皇产的一部分也将会受到处理。
  例如盐业:以后的盐业都将收归国有。而大平朝的盐业收入也将取消漏洞百出的盐税和开中法,将在盐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三个环节进行地区专卖权的招标,以每年的招标收入作为盐税的替代。
  而吴世恭私人所占有的一成盐业股份,也将由朝廷分期赎买回去。而目前扬州盐商所占有的盐业股份,也将给予他们一定时间的专卖权来补偿,要彻底理顺盐业混乱的局面,大大增加朝廷盐业的收入。
  而吴世恭拥有的皇田,有很大一部分将分配给那些将转化为自由民的农奴。而其余的一部分,有些将分给自己的子女,有些则给分流的太监耕种,让这些太监能自食其力。因为大平朝的《开封土地策》中,连皇家也都要收取土地等差税的,所以吴世恭保留过多的皇田也并不合算,还不如把这些土地都分配掉,以此来收买人心呢。
  当然,在将来的征战中,像弘光帝这种起兵抵抗的藩王,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也将收归吴世恭所有(归顺的原明朝藩王,大平朝将另有政策安置)。吴世恭将会把这些土地赎买给朝廷,换取在垦荒商行的股份(这政策的详细过程将在后文详述)。而大平朝廷则会把这些土地分配给退役的大平军士兵和服满劳役期的农奴,或者交还给借银的官绅抵债,以此来让大平朝的土地和财政政策顺利施行。
  至于那些矿山,吴世恭也将准备逐步上市,只留下控股权以保证经营。而将来所发现的新矿藏,带来的勘探权和开采权,就将归大平朝国有了。
  而以后的大平朝也将取消铜铁的专卖,只收取资源税和商业税。这么一来,铜铁的专卖税收虽然会少了很多(本来就因为官员和矿监的贪鄙收不了多少),但铜铁的价格也会大跌。吴世恭在以前知道,就是河南中原富饶之地,许多耕种的农民都用不起铁具,就是因为铁器专卖造成的价格太高。因此,损失些税收,让田亩的产量提高,这既能使得百姓得利,而田亩的税收也将会大大高于铜铁专卖之所得。真乃是双赢之局。
  至于四海商行和四海钱庄,这些产业中的一部分(例如发行银钞)将会分割出,交由大平朝的户部等衙门打理,而其余商业的部分,将会组建新的商业商行和钱庄。而吴世恭的股份也将会变成这些商业商行和钱庄的股份。
  当然,吴世恭还有着两大块收入。一大块就是皇家命名权。这一块就不多说了。反正当吴世恭成为了皇帝,占领的地方也逐渐扩大以后,这个皇家命名权的种类和费用也将会大大提高,而且这笔收入是旱涝保收,能获得的总收入更是不少。
  另一大块就是新商品的专利生产销售。吴世恭依靠前世的记忆,已经陈列出二百多种新商品,进行悬赏发明。如有人发明以后,将合股建立工坊并生产销售。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十种商品已经发明并生产了,还有几十种也有了雏形。
  因为像卫生纸、肥皂、牙刷、剃须刀等商品发明并不难,难得也就是一个创意。吴世恭本人不懂这些发明,也不会攀什么科技树,但是让整个天下的能工巧匠集思广益,发明这些东西就没有多少难度了。
  当然,如果在现在社会,这样的创意拿出去以后,很可能被他人捷足先登,但这种情况却在大平朝不可能出现,因为没有人认为皇家的威严是吃素的。而这些新生产业就像是会下金蛋的母鸡一样,也将在未来给吴世恭本人带来巨额的收入。
  所以可以这么说,将来的皇家事务局,不仅仅是皇家的“大管家”,也将是皇产的打理者。其所需人才和产业规模也是极其庞大的。而吴世恭也是知道那些前明太监的尿性的,他们连从皇家身上搜刮的机会也不会放过。因此,吴世恭虽然用其才,但也要防止其贪。而未来吴世恭将会引入的就是制度。
  
  第904章
皇家家事(三)
  
  然而吴世恭不仅仅有巨额收入,还不得不有巨额支出。例如:像良种的培育、新高产农作物(玉米、土豆等)收集和改良、水力驱动的各类机床的研制、水力驱动的机械研制、新的冶炼法的研究、新型船舶的研制建造等。
  这些耗费大、研究时间长,所需高级人才多,不易出成果、但又相当重要的产业,因为大平朝的财政比较紧张,不能投入太多,所以吴世恭就投入了巨额的私人财产。唯一比较值得的是,万一这些产业出了成果,那吴世恭也将很快收回投资。
  不过万事总有例外,就例如蒸汽机,现在大平朝的工匠们面对吴世恭的这个设想,还是在一头雾水呢,吴世恭只能一边投入研究经费,一边安慰他们慢慢来。说实话,吴世恭也就是知道蒸汽机的作用大,名气响,它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他自己还是一无所知呢。
  吴世恭看着那一大叠还没批注完的奏章
,也忍不住有些头疼。在这个时代,中央集权是很厉害,可管理的琐事也确实太多。比如说:犯人的勾决,都要皇帝朱笔批注。而这些琐事也使得现在的吴世恭就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吴世恭摸着下巴想道:“以后的官府设置中,也要把司法机构独立出来,建立起独立的法院和检察院来审判案件。这样既能使得官员的权利分开,又能让地方主政官员把精力都用到民生和经济发展上去,这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借鉴。不过这机构该如何设置呢?自己就要好好的想一想了,要在开国大典之后的朝廷机构设置中,把这部分的内容添加进去。”
  就在此时,琼娘端着夜宵走了进来。看到吴世恭正在半躺着休息,她就把托盘放在一旁的小桌上,接着也爬上了床榻,为吴世恭按摩起了两边的太阳穴。
  吴世恭闭着眼享受着,一边闻着琼娘身上的芬芳,一边微笑着问道:“以后这么晚就休息吧!别管朕。自己的身子要紧。孩子们歇了吗?”
  “早睡了!”琼娘一边为吴世恭按摩,一边笑吟吟地说道,“这些天不进学,他们可都乐坏了。天天皮着玩,都疯得不成样了。皇上您也要抽空管管他们。而且……而且这紫禁城也太大了些。”
  “哈哈哈!”吴世恭忍不住乐出了声,“就给他们放假到过年。你放心吧!等到节后,就会好好收拾这帮皮小子。”
  为了准备开国大典,吴世恭子女的课也都暂时停了下来。这让那些小孩都是放了羊,他们天天都在宫中玩着不同的游戏,高兴得是不亦乐乎。
  “皇上!臣妾……嘻嘻……臣妾有件事想要您答应。”琼娘一想到自己可以自称为“臣妾”,就是心花怒放,因为她的身份也一下子高贵了起来。
  吴世恭立刻笑着张开了眼,他打趣道:“没想到朕的小琼琼也变坏了。就知道你没事不会来服侍朕,看起来朕是人老珠黄了。”
  “咯咯咯!”琼娘也是笑得浑身发颤,“臣妾不就是为几位妹妹着想嘛!皇上您真坏!人老珠黄的应该是臣妾吧!”
  “不会吧!那朕身后那个如花似玉的小妹妹是谁啊?”吴世恭调笑道。
  ……
  过了好一阵,琼娘眼神迷离,吹气如兰地附耳说道:“皇上!臣妾想给家中去信,让他们也到京城,与臣妾见上一面。”说完以后,琼娘就瞪大了双眼,有些担心地看着吴世恭。
  没想到吴世恭对琼娘的话根本是不以为然,他附身亲了琼娘的嘴唇一下,笑道:“想写信就写,想让他们来就来。该给他们的封赏朕也会给,要给朕的小琼琼挣足面子。现在的你,也是身份高贵,他们能攀上这门亲戚,也是他们的荣耀。”
  一听这话,琼娘就感到万分感动。她的秀鼻抽搐了几下,接着就趴在吴世恭的怀中,嚎啕大哭了起来。
  琼娘的身世比较悲惨,所以原先她的身份一直是对外保密,连她的家人也都十几年没有联络了。而这次琼娘也有了皇妃的身份,她当然想要到家人面前夸耀一番。可是琼娘又担心吴世恭因为皇家颜面有损,不同意她的认亲,所以今天听到了吴世恭答应的话,她就感到了自己丈夫的宠爱。所以幸福得大哭了起来。
  吴世恭抚摸着琼娘的秀发,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虽说自己冒着矢石沙场征战,现在又呕心沥血打理朝政。看起来是又苦又累又危险,但是为了家人的幸福,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哭了好一阵,琼娘才止住了哭泣,小声地说道:“皇上,臣妾还有一事相求!”
  “说吧!”吴世恭笑着又摸了摸琼娘的小脑袋。
  “臣妾还有几个孩子被鞑子俘走了,如果找到他们,臣妾想好好的待他们。”琼娘说道。
  “那是应该的。”吴世恭点点头道,“齐知县也是英烈,他的子嗣朕会放在心上的。朕会让永利叔关心这事,一有消息,就给你传回来。”
  说完这话,吴世恭突然感觉到怀中的琼娘变得滚烫了起来。
  可就在这时,屋门口又窜进来俩个人,正是朱琦兰和她的侍女秀儿。一见吴世恭正与琼娘在一起卿卿我我,而琼娘的脸上竟然还挂着泪珠,朱琦兰就立刻怪叫道:“皇上!您又欺负琼娘姐姐了。您还欺负兰儿。兰儿生气了。”虽然朱琦兰是这么说,但她却是毫不犹豫地也扑到吴世恭的怀中,挤到了吴世恭和琼娘中间。
  吴世恭被自己这个一直小孩子脾气,又玩性很浓的妃子搞得也是一头雾水。他也搂住了朱琦兰,却疑惑地看向了还站着的秀儿。那秀儿也只能尴尬地对吴世恭笑了笑,接着福了一下行了一个礼。
  “你们俩个怎么半夜三更也跑出来了?”吴世恭问道。
  “因为皇上对兰儿不好!皇上做事不公平!兰儿想要向皇上讨个说法。”朱琦兰是越说越理直气壮。也就是吴世恭对自己的妻妾一直宽容,这样的话,不要说是妃子对皇帝说了,就是一般大户人家的小妾,也不敢对自己的丈夫说如此过分的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