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疯狂(精校)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470

  不愿意成为吴世恭家奴的人,吴世恭将每人发给三天的口粮,让他们散去自行回乡。
  除此之外,让这些愿意成为吴世恭家奴的人,自己统计好数量,并推举十名领头的人。到时候,吴世恭会和那些领头的人交流一下,具体安排这些家奴的工作的。
  而且吴世恭让这些愿意留下的家奴,自己马上组织起来,不要聚在小山坡下面,挡住千户所堡垒进出的道路了。让他们绕过千户所堡垒,到千户所堡垒后面的丘陵上,先找些空地,自己搭建些草棚住下。
  吴世恭做出这一个决定的原因,综合起来是有着以下一些方面:他有一点儿不愿意让自己的四位夫人失望,想满足一下她们;他也有一点儿心软。
  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认为自己现在的人力还是太少,如果有一些只要让他们果腹的奴隶来使用,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吴世恭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他的这一个安排,其实已经隐隐地把他的手下分成了三个阶层:薛永利率领的护卫组成的家将家兵阶层;吴世恭到了千户所堡垒以后,招收的新兵丁和千户所的那些军户组成的家丁阶层;还有就是这些俘虏组成的家奴阶层。
  而无论是何种阶层,在他们的前面都有那个“家”字,也就是说,他们都归吴世恭一人所有,也只能够听从吴世恭一个人的命令。
  正因为如此,其实吴世恭已经在军阀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接受了吴世恭的安排以后,吴世恭要派出去的人刚想出去,千户所堡垒的大门又打开了。周巡带着五十名兵丁,护送着三个人来找吴世恭。
  周巡首先来到了吴世恭面前,他看着吴世恭,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刚才他好心办坏事,为吴世恭这里多增加了近六百人的负担。
  吴世恭笑着垂了周巡的胸口一拳,说道:“不错,男子汉大丈夫,理当如此。”
  听到了吴世恭的夸奖以后,周巡立刻象个孩子一样,脸上是露出了笑容。
  周巡抓俘虏的事,只是好心办坏事。可是对于他那主动勇猛的行为,吴世恭当然要大加夸奖,不能够打击到周巡的积极性。
  周巡身后,他护送到千户所堡垒的那三个人也上前向吴世恭行礼。他们分别是:齐县令派出的一个小吏、李禄和那个下落不明的江游击。
  那个小吏首先和吴世恭说了,齐县令给吴世恭带来的口信:河南的巡抚得知,肖公公率领到归德府城的援军大败。所以,河南巡抚组织起了开封城附近的大军,并自己亲自率领,已经快要到归德府城了。
  而得知河南巡抚快要到来的消息以后,归德府的府尊就派人来通知齐县令,让他和吴世恭一起,尽快地赶到归德府城,一同迎接河南巡抚大人。因此,齐县令就派来这个小吏来告知吴世恭,并且要吴世恭明天一清晨,带上一些兵丁,护送着齐县令到归德府城去。
  当然,吴世恭本来是根本没有参加这个迎接河南巡抚仪式的资格的。这只是河南巡抚在半路上,得知了归德府城派出的报信人,报告的圣灵会乱民造反剿灭的情况以后,想和吴世恭见上一面。
  得知了消息以后,吴世恭是十分得无奈。自己刚从归德府城回到千户所堡垒,没想到自己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要去归德府城了。
  把那个小吏安排下去休息以后,吴世恭就询问李禄和那个江游击:他们的来因?
  
  第121章
官场中的生意
  
  李禄和江游击来找吴世恭的原因是这样的。
  那江游击率领的援军被牟大法师的大师兄们冲垮以后,那江游击个人确实武勇,带着他那二十几个亲兵竟然冲出了重重包围。
  可是,江游击他也不知道肖公公的下落,即不敢去归德府城,又不敢回开封。也不知怎么的,在附近转了几天,就转到了齐县令这个县城。
  当江游击赶到的时候,就叫门要进入县城休整一下。可当齐县令这些县城的官员听到了,江游击到来的消息以后,都不敢开城门。为什么呢?因为大明朝这时候又没有身份证,更没有身份证上的照片和IC磁条,谁知道你这个江游击是真的还是假的。
  但是,万一江游击是真的,把他关在县城外,让他自生自灭也不好。因此,县城的官员就先用吊篮吊下一些水和干粮,让江游击这些人吃饱。再让江游击去证明自己的身份。
  怎么让他证明自己的身份呢?很简单,就是投名状。让江游击去抓个圣灵会乱民的头目来。
  没想到那个江游击确实武功高强,再加上他的命也好,正好有十几个圣灵会乱民簇拥着一个圣灵会的长老,从齐县令这个县城旁边逃跑。
  江游击是带着手下的亲兵一阵冲杀,抓住了这个长老,有了投名状以后,他才进入了县城。
  在县城里,以齐县令为首的官员,当然要审问这个长老。可在一旁参加审问的李禄,却多了个心眼。他就问这个长老:李禄自己的防区内的情况。
  当李禄从这个长老的口供中得知:因为圣灵会乱民造反的路线,是向着归德府方向来的,所以,这些乱民就根本没有进入李禄的防区。
  那李禄就立刻归心似箭了。而且他还比较后悔,他还花了一千两银子向吴世恭买了那些乱民的首级呢。
  没想到那个江游击解决了李禄的这个难题。当江游击知道李禄手中有五十几颗圣灵会乱民的首级以后,为了用这些首级来将功赎罪,江游击就向李禄提出了购买首级的要求。
  而李禄是被这次圣灵会的造反给吓破了胆。他觉得待在地方上,那简直就是太危险了。所以,他想着这次回去以后,就找个理由提出告老还乡,回到京城钻进他的安乐窝去。
  所以现在的李禄,就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首级。他只要有几颗首级,来说明一下他离开自己防区的原因就可以了。那个原因就是:李禄是发现了圣灵会乱民造反,所以一路追杀到齐县令这个县城的。
  这样一来,李禄和江游击就一拍即合了。他们最后商定,江游击用两千两银子购买李禄手中的五十颗首级。
  接着,他们和齐县令开始对口供。齐县令对顺便帮忙他们一下的事,当然是不会拒绝。在明朝,官员之间,只要不是生死大敌,又不危害自己利益的帮忙,所有的官员几乎都会答应的。
  而那个江游击到千户所堡垒来找吴世恭的目的,也是要和吴世恭对口供。吴世恭当然也答应了江游击的请求。
  可李禄又向吴世恭提出了一个新的请求,他让吴世恭把借给吴世恭的那十几匹马还给他。并且李禄又害怕回去的路上不安全,希望吴世恭派五十名骑兵,护送李禄回到自己的防区。
  吴世恭一想,那李禄还欠着他一千两银子呢。自己确实需要派人到李禄所在的防区去拿银子。可是,李禄和他的亲兵的马,吴世恭却并不想就这么还会去。
  看到了吴世恭好象在犹豫,李禄也爽快,又多加了五百两银子给吴世恭。这下子,俩人就皆大欢喜了。不过,最高兴的是李禄,他没想到自己就这么一转手,就有五百两的银子到手了。当然,现在那江游击也是只写了一张欠条给李禄,要李禄日后找到江游击来要债。
  见到谈妥了这一些,吴世恭也让人安排俩人下去休息了。
  这时候,到千户所堡垒外面,向这些乱民宣布吴世恭决定的人回来了。他向吴世恭报告道:“大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愿意成为您的家奴。粗粗统计了一下,共有四千六百多人。不过,其中只有八、九百名青壮,其他都是些老弱妇孺。”
  第二天一大早,吴世恭安排好了五十名骑兵去送李禄以后,就带着一百名骑兵赶到县城,集合了齐县令和他的随从,一同赶往归德府城。
  没走了一会儿,齐县令就把吴世恭叫进了他坐的那辆马车里。齐县令已经和吴世恭打过了多次的交道,所以就根本不和吴世恭说什么空话套话。
  齐县令开门进山地和吴世恭说道:齐县令他们已经粗粗地估算了一下,这次参加圣灵会乱民造反的本县乱民的土地,在一万五千亩左右。所以,可以交给吴世恭的公田也有七千亩以上。
  齐县令就给了吴世恭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吴世恭用市价,也就是三千两银子把官仓中的粮食和县衙中的药材给买下来。齐县令也不再公田的事情上作梗了。
  另一个选择就是,吴世恭如果再给齐县令七千两银子的话,齐县令索性把这些公田转到吴世恭的名下,成为吴世恭的私田。
  对比一下前文知道的,明朝每亩田十五两到二十两银子的价格,齐县令这个开价,几乎是白送给吴世恭这些田地。
  但是,这样的做法对齐县令并不吃亏。首先是因为吴世恭这次的功劳很大,所以根本就赖不掉吴世恭的这些公田了。
  而发卖这些公田的银子,虽然齐县令可以得到些孝敬,可是,发卖所得到的绝大多数银子,是要上缴的,齐县令本人并不能够得到。
  而如果吴世恭肯化这七千两的话,齐县令本人所得非但不会少,反而可以增加一些。当然,这七千两银子中,齐县令最多得到三千两左右,其它的那些银子也要分给上下左右的。
  吴世恭是立刻选择了齐县令的第二个选择,连和齐县令讨价还价的事都没有做。不要说这些土地的价格,几乎是白送。光是现在,吴世恭就可以安排一些家奴去耕种这些土地,解决一部分家奴的就业问题。
  还有一个好处:那土地都归吴世恭私人所有了,那以后也没有什么麻烦事了。如若不然的话,毕竟那些土地是公田,在名义上,这些公田的产出,应该是归县令支配的。万一县令来了个妖蛾子,那吴世恭还不是傻了眼呢。
  至于买这些土地所化的那些银子,吴世恭是这么想的:虽然现在自己过得有些紧巴巴,但是为了一劳永逸,吴世恭还是准备满足齐县令的要求。
  
  第122章
越想越美
  
  见吴世恭都满足了自己的要求,齐县令是彻底地放松了下来。齐县令自我估计:这次自己的调任,有了守住县城的功劳以后,那升迁的希望是很大的。现在又有了吴世恭给他的银子,到时候只要活动到位,那活动到一个好的位置是十分有可能的。
  齐县令虽然在以前,和吴世恭也有一些摩擦和争吵,但是由于毕竟刚刚同舟共济过一番,再加上现在和吴世恭又合作愉快。所以这时候,俩人就在马车上其乐融融地闲聊起来。
  齐县令也是在闲聊中,顺口对吴世恭说道:“没想到吴千户也是悍勇过人,私底下说一句,这次的平叛,你应该是首功。可惜的就是,你只是一个武官,不能够转到文官的官职上来。否则的话,你起码也要和本官一样升上一级。”
  那吴世恭也接口道:“那么坐你这个县令位置的人,要有什么资格呢?”
  齐县令看了吴世恭一眼,开始为吴世恭扫盲:“一般都是要同进士出身。马马虎虎的话,举人也有这个资格。就算是功劳特别大,皇上和吏部特举的话,起码也要有个监生的资格。”
  听了齐县令的话,吴世恭一下子兴奋了起来,他对齐县令叫道:“我就是一个监生啊!”
  “真的假的?”齐县令满脸好奇地问道,“上次你就说过你是一个秀才,可本官再怎么瞧,你的样子都不象啊?”
  “当然是真的。我在这里骗你有意思吗?就算是能够骗过你,难道我还能够骗过皇上和朝廷上的诸公吗?你快说一说,我有没有可能坐这个县令的位置啊?”
  听了吴世恭的话,齐县令基本上相信了吴世恭,他对吴世恭解释道:“说句实在话,可能性不大。就算是你现在是个监生,除非你极有背景,并且花上一大笔银两,才有可能转为文官。而且,就算是你能够转为文官,到时候也要你先卸任这个千户的官职,到户部去选官。户部到时候会给你什么官职,那就要看户部堂官的心情啦。”
  接着,吴世恭和齐县令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在其它方面继续闲聊了起来。
  后来齐县令休息的时候,吴世恭下了马车,回到了自己的马上。一边骑着马,吴世恭一边就琢磨开了。
  其实现在的吴世恭,只要他不离开千户所附近,保持对这个千户所的影响力的话。通过对自己徒弟陶辛的遥控,吴世恭这个署理千户的官职,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而现在吴世恭调任的方向有两处:一处就是肖公公答应吴世恭的,给吴世恭在归德府当地,安排一个守备的官职。这一处应该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另外一处就是,齐县令离职以后,他空余出来的那个县官的官职。但是,吴世恭通过刚才和齐县令的交谈,觉得自己获得这个官职的可能性是非常的小的。
  但是,吴世恭突然发现了一个很合适的人选,那就是自己的五哥吴世文。五哥吴世恭不是刚被免去了,贵州下面一个县的县令的官职吗?他的资格应该是可以接任齐县令的县令官职的。现在,无非是如何操作的问题。
  吴世恭在大明朝官场上也混了一段时间了。所以他也知道官员任免的一些基本程序。如果要让五哥吴世文继任,无非有两关。
  一关就是河南巡抚的推荐。吴世恭想起来,自己不是被要债时,恰好认识河南巡抚身边的凌师爷吗?
  这次吴世恭去归德府城,去拜见河南巡抚。如果能够找到那个凌师爷的话,再加上吴世恭随身带着的那三百多两金子,那么至少可以从凌师爷的口中,知道这件事是否有操作的可能性。万一有可能的话,那吴世恭决定砸锅卖铁也要如此去办。
  第二关当然是礼部的任命了。不过这一关并不要吴世恭去操什么心。只要这里的河南巡抚有了明确的消息以后,吴世恭准备快马加鞭地把消息送到自己的“娘家”——恭顺侯府,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自己的老爹吴惟忠。
  至于老爹吴惟忠到时候怎么操作,那就不是吴世恭关心的问题了。京城和归德府也有千里之距,吴世恭在这件事上也插不上手。不过吴世恭也相信,老爹吴惟忠也是肯定会为五哥吴世礼争取这个官职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五哥吴世文就是这里的县令,自己又是归德府的守备,再加上遥控着徒弟陶辛的千户所。这样的话,吴世恭就不是这里的土皇帝了吗?想办什么事,在官场上得不到什么支援呢?那地方官府对自己的制约也就会一扫而空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