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草(校对)第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0


丰隆钱铺的位置已经快要到庄子中央,厚重的青石墙,高大的门面,两旁还有不少当铺,这整条街应该就是井家庄的金融中心。
穿越到这年代已经有一段时间,秦白多少了解了些基本情况。这年代的金融机构基本有当铺和钱庄两种。当铺的业务除了典当外,还有对外的小额贷款,也就是经常有人提到的九出十三归。而在当时,这并不算什么高利贷。算是利息比较高的“正常贷款”。
顺便说一句,与现代社会一样,放高利贷在这年代同样是名声很臭的黑心钱,一般的豪门大户如果注重声誉的话,是绝不会碰的。但开当铺就不同,这是正常生意,因此许多当铺背后都有豪门大户的身影。当然,没豪门大户作为靠山,当铺也开不下去。举个例:《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不就是对外放高利贷,曝光后被贾老太君臭骂了吗?
而放高利贷的主力军除了那些泼皮混混外,主要是……各大庙宇的和尚道士。别以为这是笑话,庙宇有香客不断的供奉,还不用交税,手中有着大量的闲余钱财,而且还有护庙的棍僧武僧,暴力讨债也方便,而且讨债成功率极高,远超现代的那些讨债公司,因为谁都害怕少林武当的联手追杀。
至于名誉嘛……方外之人从不计较,小僧贫道是为了佛祖三清塑金身。于是乎,各项金融业务都是蓬勃发展,甚至还有推陈出新。比如说。在北宋年间,大相国寺就开始了卖彩票。这应该就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最早的博彩业了吧?
钱庄的业务一般是大额存贷,还有大额票据支付。应该都很熟悉银票,许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有。不过异地通汇的业务并不怎么广,更不用说天下通汇。在这个年代,异地通汇只有在大运河两端和沿线几座大城市中比较发达。
另外说一句,海贸中,反而挺流行这样的异地通汇。在沿海的福建月港、澳门,日本的长崎,菲律宾的马尼拉(当时西班牙殖民者)……,海商都可以到设在当地的钱庄办理可以异国通汇的银票。
至于钱铺?可以把其看作小型化的钱庄。也有小额贷款,开银票,就是秦白手中拿着的那种单据,但一般不存在什么大额贷款或者异地通汇。而钱铺的主要业务是钱币兑换。就是把银子换成铜钱、铜钱换成银子、杂银提纯熔炼成为成色较好的纹银等等。虽然业务琐碎,但在这年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补充作用。
丰隆钱铺就是这么一家钱铺。因此刚来到门口,钱铺的三掌柜就领着伙计迎上前:“贵客您请!您有何吩咐?”并不以貌取人,态度是热情周到。
头一回来到这年代的金融机构,秦白就比较好奇,一边四处打量,一边就拿出怀里的单据:“客气,我是来取钱的。”
那位三掌柜扫了一眼单据,连忙把秦白迎了进去。有趣的是,钱铺里根本不像什么做生意的铺子,反而装潢的像是大户人家招待客人的前厅。把秦白迎到一张客桌四方台边坐下,伙计为几人奉上热毛巾热茶,后堂立刻转出一位四十出头的富态中年人,笑着拱手:“有失远迎,这位应该就是东二坊的白二爷吧?在下姓张,勉为鄙号大掌柜。”
“张掌柜。”秦白连忙还礼。
张掌柜在主位上落座:“白二爷,您是否与以前一样?一半现银、一半铜钱,由鄙号派车送至东二坊您贵府?”
秦白顿时有点奇怪:“冒昧,为何要有一半铜钱?”倒不是那些铜钱用不上,以后完全可以发给手下的人。主要是现在不怎么方便。虽说丰隆钱铺服务态度还是挺好的,答应由他们派车送。但那652两银子也就是四、五十斤,秦白他们三个能很方便的背走。总比那一大堆铜钱好吧?
“哦。”张掌柜露出笑容,倒也没隐瞒,或者说根本就不怕对秦白说实话。
原来这井家庄基本能分为两个消费群体:一个是前来采购铁器或者其他商品贸易的商队,基本都是大宗交易,使用的都是银两;另一个就是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居民,收入比较低,平常使用铜钱就比较多。因此,丰隆钱铺在这里面就起到了金融润滑剂的作用,通过兑换,使得市场上不会出现某种货币的短缺。顺便还能在其中赚取不少的手续费。
然而这里面肯定不会绝对平衡。尤其是每当商队离开,肯定会把手中大部分的铜钱兑换成便于携带的银两。因此对秦白这样的下线,就规定要拿出一半强制兑换铜钱。平衡是一个原因,赚钱就是另外一个原因了。那位张掌柜顺便还暗示,这家丰隆钱铺就是贺府开的。
知道原因后,秦白感觉自己涨了不少知识。更明白了牛三爷为何会有那一箩筐的铜钱。不过又出现一个疑问:“张掌柜,还要请教,难道这银两和铜钱的兑换还能有差价?”
从前世玩游戏的经验得知,什么一个金币兑换100银币,一个银币兑换100铜币,秦白一直以为,这年代就是官府制定的统一兑换率——一两银子兑换一千铜钱,也就是一贯。怎么里面又会出现差价了呢?
其实这倒是秦白孤陋寡闻。由于穿越后,他经手的一直是小额钱财,根本就用不上兑换,也了解不到有这样的兑换。就算找钱的时候也因为差额实在太小,很容易让人忽略。
而这也是普遍情况,在这个年代,许多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这个兑换率,也不会踏入钱铺等金融机构一步。
第45章混乱的币值
听到秦白的疑问,张掌柜就露出笑容,于是就开始详细介绍起情况:
首先就解释了个误区。明朝的官方货币只有一种——铜钱。金银等贵金属只是作为大额交易等价交换物使用的,确实在某一方面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但绝不是朝廷明确认可的官方货币。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类似的情况。道理很简单,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在发行铜钱吧?可有人听说过发行金币、银币的吗?就是因为金银并没被认可。
不过……但是!
但是白银已经在民间流通很广,甚至朝廷中都已经把白银作为了税收和开支的计价单位,因此整个社会其实已经默认——白银就是流通货币之一。
当然,一个是官方认可,一个仅仅是默认,显而易见,朝廷就根本不会去制定,也没制定官方的兑换率。于是基本都是随行就市,各地方兑换率的差异就比较大。
比如说在江南,一两白银能换七、八百文铜钱;在京城,一两白银基本能换一千三、四百文那么多。而沿着运河,基本就是越往北,兑换率就越高。井家庄基本参考的是临清牌价,一两银子基本能兑换一千一百文铜钱。
为什么差异会那么大呢?主要江南海贸发达,大量白银从海外涌入,造成了民间银贱。可能有人还有疑问,难道就没人发现这个差价?转手就能赚取近一倍?
答案是有的,但并不多,主要是利润太低,风险太大。风险大就很容易理解,那么多的现钱,带在身边不安全。就算没遇上匪盗,过运河税关的时候,被那些查检的兵丁每人抓一把,那也受不了啊?
而利润低……还真的就是利润低。这年代跑运河南北货的行商,往往需要三、四倍的差价,否则根本难以应付一路上的盘剥收税。因此差价近一倍?那真的是个很低的数字了。
具体到丰隆钱铺,现在的牌价是1:1080,一两白银兑换1080文铜钱。如果想把铜钱兑换白银,那就再加上50文水钱,就变成了1130:1的兑换率。别看这中间的手续费似乎并不高,如果每月总量惊人的话,丰隆钱铺赚的并不少。
说到最后,趁着谈性正浓,张掌柜又顺便普及了一个新知识——其实明朝朝廷还有另外一种官方货币,那就是作为纸钞的大明宝钞。
见秦白很感兴趣,张掌柜就让伙计拿来了几张大明宝钞。由于朝廷根本没有贵金属作为国库本金,又因为滥印滥发,大明宝钞早就因为通货膨胀退出了流通。尤为可笑的是,在交税的时候,各地官府同样不承认这大明宝钞。你说连朝廷都不相信这纸钞,民间又怎么会相信呢?
不过真说一钱不值,倒也不见得。比方说那张一贯面值的大明宝钞,丰隆钱铺就愿意拿出三十几文钱来回收。
而那些大明宝钞的来历?基本就是朝廷在发放官员俸禄和军饷的时候,搭配一部分,一般在两、三成的比例。从名义上来说,已经是足额发放。而在实际上,官员并不在乎,明朝官员从不靠那区区俸禄养家糊口。至于那些丘八?不是还有一部分是现银吗?让你们饿不死就差不多了。
另外一个大头就是宫中采买。让某位太监带着几千两银子和几万大明宝钞去买东西。换句话说,遇上有背景的就付现银,没背景的就付大明宝钞,等同于明抢。不过流通出来的大明宝钞有着另外的作用。京城那些大钱庄愿意用每贯五十文左右的价格回收,再通过朝廷的户部变相回购,于是就形成另外一个地下产业。
听完这一些,秦白不禁哑然失笑,他根本没想到,明朝的币值竟然会那么混乱。真遇上个熟悉现代金融,又胆大包天,最为主要是运气好到走路都会遇上鸟屎的穿越者,说不定能出本《穿越明朝之我是大金融家》。
发觉已经聊的差不多,张掌柜端起茶杯:“白二爷,看您有兴趣,这几张宝钞您就拿去把玩。哦,这里还有一斤茶叶,虽说是去年的陈茶,但也是江南的上品。区区心意,请千万勿要推辞。”
……
对那位张掌柜的感觉,只能说是礼数周全,但对自己谈不上什么轻视,应该说是漠视,属于那种标准的生意人。
回到自己的东二坊,远远就望见那两家店铺正在搬家。那位周掌柜很快就领着自家车队远去,只是随便的向秦白拱了拱手,算是打过招呼。而那位孙掌柜却在程娘的陪同下,原地等待着与秦白告辞。
笑容间带着不自然,孙掌柜躬身行了个大礼:“白二爷,实在是小本经营,真不敢掺和到各位爷之间。得罪之处,请多多原谅。店里还留有一百多斤大枣,在下也无法带走。就送给您白二爷,作为在下赔罪。”
“无妨,无妨。”秦白依然带着微笑。
“那就不打扰了。白二爷,程妈妈,告辞告辞!如他日有缘相逢,就容在下摆酒赔罪。”
“客气,客气。”
等到孙掌柜离开,程娘就嬉笑出声:“白二哥,您也莫怪老孙。他也是为难,与杂货铺老周的情况不一样。”
接着,程娘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那俩人。那位孙掌柜本身就是东家。而他的干果铺主要贩卖的是大枣。山东的大枣消费量很高,连许多面食上都喜欢放几颗。可虽说如此,毕竟是低价低利润商品,因此铺面的盈利并不怎么大,恰好这次遇上事,他就索性就放弃店铺,专心去做贩卖干果的行商。
而那位周掌柜与井家庄里的周家有那么一点亲戚关系。不过他杂货铺的东家却并非周家,而是周家的盟友,也是周掌柜老婆娘家的倪家。反正不管是哪一家,都不是现在的秦白可以得罪的。因此周掌柜根本就不在乎秦白的反应,并且很容易在井家庄新找了家店铺。反而是那位孙掌柜就不敢得罪过甚。
第46章臭遍全庄
陪着程娘走入那间已经搬空的店铺,秦白笑问:“程娘,那位孙掌柜许了你啥好处?”
程娘白了一眼,娇笑:“就不许奴家热心肠?不过能否给奴家一间,梦仙居地方小了。”
“你挑吧。两间都给你都行。”
“倒不用那么大。不过那间空置着浪费。要不要奴家去问问,应该有人会感兴趣。”
“不用。你不用的话,就留着我自个儿用吧。”现在不是盘活资产的时候,连梦仙居的分成都在“还债”,秦白就更不在乎那些租金。反而怕来了新租客,人多眼杂,到时候不方便自己逃走。
“白二哥,还有件事问您呢。您就不为奴家安排新护院了吗?”
“呵呵,等过几日,我会安排好的。”
店铺里只留下了三大筐的大枣,秦白拿起一粒扔嘴里,又抓了一把分给身后的秦高和李敢,感觉嘴里颗粒饱满、汁多香甜。突然发现,表层的大枣下居然还压着一张纸,抽出一看,就“噗嗤”一笑,原来那位孙掌柜把那张欠条也留下了。
秦白不禁感叹,那位孙掌柜倒是挺会做人。与周掌柜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拆台,一同收下欠条。可是在背后,却悄悄的还给自己,做到了两不得罪。
见到那张欠条,程娘也乐了:“嘻嘻,白二哥,您真的会还这笔钱?”
“还,为啥不还?呵呵。”
笑声中,程娘莫名的感觉一阵心悸,她停下脚步,惊疑的望着秦白的背影。脸上表情变幻,眼中浮现一丝担忧……
……
在庄子南三坊内,大狗牙一声欢愉的吼叫,随后从一具洁白的肉身上爬下。一边系着裤带,一边毫无表情的看着床上那个满是惊恐的美貌妇人,赤裸着长满胸毛的上身:“白寡妇,今晚再陪弟兄们高兴一圈,这次的利钱就算了,别忘了下月还爷的钱。”
来到门外,大狗牙的手下立刻笑道:“大哥厉害!俺们在外面都能听到惊天动地。”
“哈哈哈。”大狗牙得意的笑了几声,突然发现自己的弟弟还忙着与几个人说话,正眉飞色舞,“小峰,有啥新鲜事?让弟兄们都乐乐?”
小峰乐出了声:“哥,那个抢了牛三地盘的白二,今天他的人全都在大街上拉稀。臭了一路,丢人现眼臭到全庄了。哈哈哈,全都成了软脚蟹。”
“哦?一共多少人?”
“六十多吧。不过大多数都是原先的矿黑子,还有些就是牛三留剩下的。就算上阵打,这些人最多也就是充人头。还有,盯了一整天了,那个白二自己就没啥人。”
“呵呵,是吗?”
“哥,机会不是正好啊?咱就不趁机夺了他的小红岭吗?”
“别那么毛躁。你明儿回上林村带些人,再去试探一下。如果真没发现他有其他人手,咱们再想办法收拾他。”
“不会吧,哥?咱上林村拉出能打的就有上百个。你还怕他有埋伏?”
“呵呵,就算有埋伏,爷都不怕。告诉你们,这回只要开口,王家答应给咱们三十人的帮手,都是动过刀见过血的。不过我想要的是干净利落。矿黑子可不好找,最好能全部拿下,省的以后有麻烦。小峰,听我的,这回就是试探!”
“好吧。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