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897

“啥事?”两人凑近了问道。
“王若依应该是想开了!”白松握了握拳头,第一个谜题似乎要彻底解开了!
真相啊,多么令人着迷的东西。
接到这个电话,白松有些睡不着觉了。
他今天走的时候,和王若依嘱咐的话,虽然也是有所准备,但是他并不奢望这么快有结果。
但其实想一想,其实也正常。
王若依现在什么事也没有,就是被关押着。
死缓的两年期间,跟正常的徒刑是不太一样的,虽然也进行生产劳动,但是更多的还是思想教育,剩下的就是几个狱友之间大眼瞪小眼。
监狱里太过于无聊了,在一起关几年,一个号房里的人,比很多夫妻之间都要熟悉。
王若依今天上午被提讯,回来就成了两个狱友难得的新鲜事,频频问王若依到底是什么事。
这两位也是绝对的狠角色,亲手弑夫,早就看透了那些臭男人。
这两位的性格,第一次从王若依嘴里提到张左,立刻就炸了。
之前,王若依从来也没有提过张左,她觉得没必要提。杀人是她杀的,她也想为了母亲去做这个事,跟人家张左有什么关联?
同一个屋里的两个大姐,本身就对男人有些仇视,王若依不太愿意说。
这一旦说了,就好像打开了话匣子,两个妇女立刻就分析出了一大堆事,全是张左的错。
这样也有些极端,但是与王若依中和了一番,在几个小时的分析和两个大姐的“狂轰乱炸”中,王若依终于醒悟了。
当初,她下狠手去杀死李某,从头到尾,似乎都有人在推波助澜,而这个人就是张左。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她偶然地发现了李某和父亲出轨的事情。
其实,一个学生而已,他爸王千意那种人物,真的出轨,就那么容易被女儿发现?
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就连王若依自己都认为是自己发现了父亲的秘密。
人有时候会蜜汁自信,这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
很多炒股赚了一些钱的人,会觉得自己是股神;赌博赢了几场的人,会觉得自己是赌圣。
一些顺着时代红利,在机遇中起飞的企业家,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智商比所有下属都高。
王若依发挥自己的“小侦探”本色,顺藤摸瓜,发现了父亲的所作所为,而且,她还发现这个李某想让父亲离婚的事情。
这些发现,都特别特别顺利,王若依觉得是自己聪明。
而这个时候,本来就是朋友、和王千意还有合作的张左,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视野,总是不经意间给王若依“出谋划策”。
这在王若依看来,是“很够意思”的一种情况。
张左作为一个商业间谍,可能所有的一些出身之类的都有问题,这种人的智商,想把王若依玩透了,太简单了。
白松和大家聊了一会儿,知道了明天应该往哪方面问。
而且,还有两个问题急需知道。
第一,张左如果预谋借刀杀人杀死李某,目的是什么?
第二,郑小武到底怎么回事?和张左的关系如何?张左有没有利用郑小武去做什么不法的事情?
第605章
十年的谋划
白松非常想知道,张左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他拿着张左父母的信息,有些愣神。
还……真的有点不像。
白松长得就很随父亲。白玉龙身高1米82,风流潇洒、玉树临风、温文尔雅、器宇轩昂、勇力过人……
嗯嗯,随父亲。
……
张左和他“父母”,看着也像那么回事,可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就不一样了。
很多男人都这样,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像自己,但是一旦后来知道妻子出轨,孩子不是自己的,丛这一刻起,立刻开启福尔摩斯模式,怎么看怎么不像自己的。
而且,夫妻双方一旦发现了对方出轨,瞬间就可以把很多很多事都联想过来。
“张左的父母,我们需要查。”白松指了指照片:“连夜去,叫上姜队他们一起。”
“咱们自己去就行了吧?”王亮道:“书元不是天北区的吗?我们自己就能搞定。”
“这不是抢功劳的事情,在某些方面,他们比我们专业的多”,白松顿了顿:“更多的是权限问题。”
“我同意。”柳书元答应道。
……
天北区某别墅。
七八人一起行动,却依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当然,表面上,只有王华东和柳书元两个人,其他人都没有在明处。
敲门。
“谁啊?”屋里传来了声音。
“派出所民警。”二人穿着制服,柳书元还把自己的警官证递到了猫眼那里。
警官证照片下面,是柳书元的名字和“天华市公安局天北分局”字样,再下面是警号。
房门缓缓打开。
“什么事,警官?”开门的是家中男主人。
“你们小区这一排别墅是串联的暖气管道,现在有几户暖气不够热,有人报警说怀疑有人偷水,我们来查一下。”柳书元说道:“方便吗?”
“方便方便,警官您来的真是时候,我也这么怀疑,我们这边确实是暖气不够热!”男主人有些开心,把一楼的主灯给打开了。
两人也不是为了看暖气,大体看了看,确认这里就只有夫妻二人,然后给外面的人发了信号,大家都进了屋子。
外面足足有六个人,就好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了客厅里,夫妻俩都被带到了客厅。
这个气场,男主人已经有些遭不住了。
……
姜队这边的信息源,明显比白松要快速地多,白松怀疑有些事情他们直接有权限可以查,连程序都不用走。
男子叫张树勇,看着姜队放在桌上的几页材料,面色非常阴沉,而他妻子直接就颤抖着蹲坐在了地上。
张左,并不是他们的儿子。
张树勇并不是本地人,十几年前,他在冀北省有一家小工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批下海做生意、开工厂的人,赚钱很容易。金融危机之后,不仅仅是国际市场困难了,国内生意也开始饱和,他的工厂也因为经营不善,负债累累。
但是,这个时候,张树勇一家却搬到了天北区,重新获得了投资,企业经营越来越好,现在已经身价千万。
这种事在那个时代,也不是没有,而且也没人会去细细查明。
但实际上,那个时候,张树勇认识了一个人。
这个人说,可以给张树勇提供几项专利技术,给他一些钱度过难关,同时,还能把张树勇的儿子送到国外生活,上国外的大学。
尤其是最后这个条件,在那个年代,这可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而作为交换的理由,是把张左放在张树勇家中长大。
在这个人的嘴里,张左是个大家族的庶子,也有那个大家族的继承权,但是被嫡长子想办法要除掉,所以才出此下策。
而且张左成年之后,就会回到那个家族里争权,消失掉。然后,张树勇的儿子可以在国外继续读四年大学和几年研究生再回来,到时候也没人知道。
这个故事听起来过于武侠,但是如果你是张树勇,你会相信吗?
张树勇当时就不信。
但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树勇家中变故频发。
他的合作伙伴,本来还能缓一下他的钱,结果在这里催了几天债,还直接拿走了他的车子。
临近崩溃的公司有时候一根稻草都能压倒,何况这种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8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